星期一, 12月 25, 2006

EQ力─做自己情緒的偵探


EQ力─做自己情緒的偵探

文/呂政達.攝影/黃念謹

自從丹尼爾•高曼的著作在台灣上市,並經媒體炒熱,EQ就成為大眾最能朗的心理名詞
了。它代表一種心理能力,一種對社會狀態的主張,許多專家喜歡將所有心理領域EQ
化,說找工作、獲得升遷需要EQ,談戀愛、交朋友少不了它,連親子關係、人生目標追
求也都有EQ的影子。彷彿所有關係範疇的後面加上EQ,就能萬事OK。然而,提倡EQ將近
十年後,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台灣人離EQ愈來愈遠。換句話說,我們的「情緒商數」
顯然都不及格。

EQ,簡單地說就是「情緒管理」的另一種說法,近年來,「憤怒管理」在歐美大行其
道,連台灣的身心實務界也非常地叫座。主張者發現,生活在工商業和資訊社會裡人們
苦悶、憤怒無處,也不知如何發洩的現象,「憤怒管理」倒是切中時代需要的一帖藥
方。當然,我們必須理清,
EQ給人字面上的感覺常是「不要生氣」、「情緒穩定」,但「情緒管理」的重點其實是
要懂得適當表達情緒,知道你為什麼會生氣。

從功能論的角度來看EQ,當一個社會裡的人都能夠做到適當表達情緒,不會亂生氣,確
實能潤滑人際溝通,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展。但權力論者卻會認為這是右派學者和
主政者的策略,用推行EQ來減少社會各階層表達不滿的聲音,基本上這就是個「馴化」
的策略。

然而,從個人心理、福利和社會互動的觀點來觀照EQ,我們還是應該相信,練習情緒管
理能力(也因而提高你的EQ力)是值得學習的。丹尼爾.高曼著作裡,提出相當多生理
和醫學的證據,至少當我們不再為小事抓狂時,身心狀態都能趨向平和。心理學研究也
顯示,擁有正確辨認、命名情緒的能力,並且能以覺得能被瞭解的方式直接表達出來
時,這些負面情緒就能消散無蹤。

有時候,當我們告訴別人自己在生氣,特別是提到為什麼會生氣後,就能帶來放鬆感。
心理學家認為,讓我們感到放鬆的,並不是表達出憤怒這件事,而是我們能夠認出引發
憤怒的情境,努力地想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

其實,丹尼爾.高曼早就這樣提到,這就是憤怒的正面價值。
憤怒讓我們擁有想要改變的動機,驅動我們說出心中的意思,問題就在我們該如何學習
表達。

不要過度反應,真的不要為小事抓狂,把注意力範圍鎖定在你必須正確回應的事務上頭
來,而且建立尋求積極、建設性解答的習慣,生氣不要只是氣頭上爽一爽就好。

生氣時,深呼吸三次,學習身體放鬆技術。想想是不是要改變環境,到外頭散步五分
鐘,呼吸新鮮空氣。就算陷在車陣裡,覺得心煩氣躁,你也打開收音機,唱唱喜愛的歌
曲,來一趟心靈的出神漫遊。

學習知道你的憤怒,做自己情緒的偵探。追蹤所有讓你生氣的事件、情境、人物,憤怒
常常會蒙蔽我們最底層的恐懼,這時你就應該試著問自己,你最害怕的是什麼?

再下來,其實是關於如何表達憤怒,要做到EQ技術,我們絕對可以在書裡、演講裡找
到,問題不在於知不知道,因為就算知道EQ 這個名詞已經十年,我們的EQ還是不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