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24, 2009

改變的力量 經濟日報╱邱文仁 2006.10.12 (作者是104人力銀行 行銷總監)

改變的力量 經濟日報邱文仁 2006.10.12 (作者是104人力銀行 行銷總監)

五年前,我的工作量只有目前的一半,可是,感受到的卻是更沈重的壓力,常常腰痠背痛、情緒低落。但是這兩三年,在刻意努力下,我慢慢變得有效率又愉快。釋放了心中的壓力,我不但變得快樂,工作創意也源源不絕,結合不同的工作內容,並能兼顧不一樣的工作職責。造成這種改變,完全是因為過去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來,迫使我想通許多事情,進而改變做法。當想法轉個彎,心情也就豁然開朗。

我的第一個改變是,學習不要「搶別人的考卷來寫」。
過去,即使是基礎的工作,我也覺得「只有我」才能作得最好,因此事必躬親,不但造成部屬對我過度依賴,也讓他們覺得無用武之地。最慘的是,我永遠走不開、放不下,每天疲於奔命,卻不見得有好的工作成果。這兩三年,我終於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義務;每個人也都應該學習承擔自己份內的課題,因此我學會了放手。從此,日子好過多了。

我的第二個改變是,學會「情緒處理」。
過去,面對別人的攻擊傷害,因為自信心不足,擔心被人誤會或懷疑,因此,反應很激烈。後來,我學會「認識自己的價值」。如今,面對別人的挑釁或過錯,我不會動氣,而是有信心的冷靜處理。即使面對別人的無理,我也可以控制情緒,並把「情緒」控制視為處理問題的「工具」。

我的第三個改變是,懂得規劃未來
已有多年職場經驗,加上歷經幾次生活上的轉折,值得欣慰的是我培養了「預知力」。洞燭先機的能力,讓我可以對未來規劃藍圖,因此,對「未來的恐懼」所造成的壓力,不再莫名來襲。

我的第四個改變是,遭受打擊時,抱持「爭千秋」的心態
過去面對無情打擊,有「任性」因子、衝動好勝的我,往往會有不甚恰當的判斷或舉動。好幾次因為別人激我,就險些放棄手中的資源,心想「誰稀罕?大不了從頭來過!」但是每次都是因為不願意讓敵人取笑或有機可趁,我按捺住激烈的性格,勉強自己撐下去。如今,我認為做人不必爭一口氣,要爭的是千秋。我不會輕易地動搖思考,這或許又是一種不服輸的表現吧。我對「千里馬」有了新的詮釋,過去認為千里馬要跑得「快」,現在則認為要「跑得久」。

我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也有了改變。過去我自以為是,自認為有理,就無法靜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現在,我明白「對的可能性不只有一種」,調整自己的主觀,用謙虛的心傾聽別人的觀點,因此,人際關係及溝通都變得順暢許多。不良溝通所帶來的壓力,自然也變小了。

星期一, 6月 15, 2009

[人生哲學] 問鸚鵡老鷹 -值得深思的故事

[人生哲學] 問鸚鵡老鷹 -值得深思的故事

本帖最後由 s3000024 2009-6-13 23:05 編輯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

獵人養了一隻老鷹,
幫助他狩獵;也養了隻鸚鵡,還教會鸚鵡說話。

閒暇時,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

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

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

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滑了一跤不打緊,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
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大花臉。

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在與朋友見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相,
不由勃然大怒。

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數落老鷹的不是。

鸚鵡說:「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兇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但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但溫馴,你打獵時,雞還能生殖,一舉兩得。」

獵人聽了,心裡受到鼓動,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

回到山上,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

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以致於整個
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

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

沒有收穫的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沒辦法管到鸚鵡,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

※※※※※※※※※※※※※※※※※※※※※※※※※※※※※※※※

當人們遭遇問題時,總是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

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但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去解釋別


人的心態、能力、經驗。

故事中的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但鸚鵡的思考畢竟是鸚鵡,心態畢竟是鸚鵡,能力是鸚鵡,經驗是鸚鵡,無論如何都是鸚鵡,永遠不可能成為老鷹。
所以當詢問對老鷹的意見時,應該詢問另一隻老鷹,而不是問一隻鸚鵡。

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但你得到的,不過是鸚鵡的看法。

[人生哲學] 動與靜之間的智慧

[人生哲學] 動與靜之間的智慧

有一個探險家,隻身到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

他僱用了一群當地的土著作為嚮導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著叢林的深處前去。
那群土著的腳力過人,儘管他們的身上揹負笨重的器材及行李,
但仍是健步如飛的在叢林中前進。

來自文明地區的探險家可沒有這麼好的體力,在整個隊伍的行進過程中,
每次總是探險家先喊著需要休息,讓所有土著停下來等候他。
日子一天天在趕路中過去,探險家雖然體力跟不上,但也希望能夠早一點到達目地,
一償平生的宿願,好好的來研究古印加帝國文明的奧秘。

到了第四天,探險家一早醒來,便立即催促那群土著打點行李,準備上路。
不料領導土著的翻譯人員卻拒絕行動,令探險家為之惱怒不已。
經過詳細的溝通,探險家終於瞭解,這群土著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項神秘的習俗,
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的拼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探險家對於這項習俗好奇不已,詢問翻譯的嚮導,為什麼在他們的部族中,
會留下這麼耐人尋味的休息方式。嚮導很莊嚴的回答探險家的問題,
道:「那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探險家聽了嚮導的解釋,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許久,終於展顏微笑,
心中深深認為,這是他這一趟探險當中,最好的一項收穫。

凡事全力以赴,讓自己動作起來時,渾身充滿無比的衝勁,
使得我們的靈魂幾乎也跟不上這樣的動作,這是真正用心做事時,
最美好的境界。
應該休息時,則能夠完全的放鬆自我,讓疲憊的身心,獲得完整的復原機會,
好讓靈魂得以追得上充滿幹勁時的步調。

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間的脈動,是讓我們持續擁有無窮動力的寶貴智慧。

------
適當的休息,是遠行的條件;在如此忙碌的生活中找個時間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