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4, 2009

你為什麼不快樂

你為什麼不快樂



前幾天,好朋友相邀"聚聚",欣然前往。席間,大家海闊天空,家長里短,倒也其樂融融。然其中一位朋友卻鬱鬱寡歡,默默地飲酒。我知道,這位朋友近幾年事 業、家庭各方面都比較順,不久前,孩子又考上大學,在常人眼中是喜事連連。可他卻說高興不起來,工作上、家庭裡煩心的事很多。比如,孩子在外總是不放心, 生怕他學習上不努力、學壞等等。



  我知道,這位朋友的思維是進入了一個死角。他看問題的視角是負面、消極的。儘管在旁人眼中,他處在幸福之中,可他感覺不到幸福,卻為一些並不存在的事 憂愁,被種種的可怕念頭糾纏。我說,老兄,船到橋頭自會直,車到山前必有路。孩子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不要太跟自己過不去。
  於是,我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不快樂?為什麼有些人儘管身處逆境,卻整天樂呵呵?有些人事事順意,卻仍然鬱鬱寡歡?說到底是一個思想意識問 題。彌爾頓在《失樂園》中有一句話:"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我認為是比較直觀地講出了其中的道理。我們每個人的煩惱和 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看問題的觀念和態度。這位朋友就是因為觀念比較悲觀,結果無形之中給自己增加了許多的壓力,把天堂折騰成了地獄。

  在生活中經常不快樂的人,一種是思想比較狹隘。這種人,一件小事往往看得很大,很嚴重。一種是思想比較敏感,明明是在說別人,他卻認為是在影射他,神 經過敏,疑神疑鬼,心裡不痛快。還有一種是思想悲觀。一事當前,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在困難中看不到希望,在勝利時又時時擔心出問題。"人生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這種人,該快樂時快樂不起來,而有了事情就更是沮喪、悲哀了。

  著名作家張賢亮寫過一篇《心安即福地》的文章,我看了很有同感。在這篇文章裡,他回憶了自己18歲從北京攜老母弱妹來到寧夏,後來年過不惑而孑然一 身,為省一角錢而步行十五公里去乘車的經歷。是的,世事萬物即在心,心安了,人也樂了。心不安,即使錦衣玉食、華屋豪車,同樣不會快樂。

  朋友,在當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努力學會在協調好外部環境的同時,注意調理好個人的內心世界。記住:天堂與地獄,就在你心中。

笨問題好答案

笨問題好答案



一位負責重大決策的專家上廣播電台節目接受訪問時,有位聽眾朋友Call-in進來提出問題,這位專家竟直接對著播音室的麥克風表示,這是個笨問題,拒絕 回答。他的率直,真教人替他捏一把冷汗。現代生活的人際之間講究溝通技巧,更遑論大眾媒體是個必須靠長袖善舞的藝術才能遊刃有餘的地方,他對於「笨問題」 的直接反應,果然引起軒然大波,沒因此而丟掉到他的職位,算是運氣了。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到底什麼才叫做「笨問題」呢?「1+1=?」這個算不算是個笨問題?那就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對於正學習數字觀念幼兒來說,這可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對於計劃購併的兩家企業來說,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對浪漫中戀愛的情侶來說,這個問題十分甜蜜。

  正學習數字觀念幼兒,「1+1=2」是最常被接受的答案。計劃購併的兩家企業,「1+1=3」是個划算的投資組合。浪漫中戀愛的情侶卻希望 「1+1=1」,兩個人同一心。可見,問題的本身,沒有「聰明」或「愚笨」的差別,但因為提問的人和負責主答的人不同,而形成對問題「聰明」或「愚笨」的 判斷。有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是眾所皆知、或約定成俗,有所謂「不用想也知道」的答案,但若問的人很誠懇、主答的人夠謙虛,他們之間就不會出現「笨問題」。換 句話說,是「提問的人」和「主答的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決定了「問題」的意義,和笨或聰明並無直接的關聯。

  在實際的生活上,有很多問題並不需要真正的答案。提問的人只不過想藉由提出問題的過程,來達到溝通的目的。

  有些問題聽起來似乎很笨,但卻很重要,回答時必須非常認真

  媽媽問坐在電視機前面長達數個鐘頭的孩子:「卡通有那麼好看嗎?」

  她並不想知道真正的答案。除非,這位母親真的是想要和小孩分享看卡通的心得,作為親子互動的題目。否則,卡通好不好看,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母親而言並 沒有真正的意義。她實際上要表達的意思,很可能是:「你該回書房去做功課了呢!」「換個頻道吧!我想看電視劇。」或「好煩啊!你爸爸跑哪兒去了,這麼晚了 還不回家。」

  有的問題,聽起來很似乎笨,但並不減損它的重要性,回答的時候,必須非常認真。例如:熱戀中的情人,最喜歡在約會中很親熱的時候問對方:「你愛我嗎?」從不知情旁觀者的立場來看,這是全世界最笨的問題。他如果不愛你,怎麼會在這裡和你約會,做出這麼親密的舉動。

  但是有豐富感情經驗的人,可能就不是這麼想。問「你愛我嗎?」和回答:「我愛你!」就像是信佛的人每日誦經一般,「有唸就有保佑!」所以,「你愛我 嗎?」是很重要的問題;「我愛你!」也是很重要的答案。更何況在價值觀多元化、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的時代,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約會,並做出很親密的舉動,不 見得就是相愛的表現,有時只是一時需要、排遣寂寞,或糊里糊塗在一起,都有可能。就算訪問相戀很久的情侶,問:「你為什麼愛他?」回答:「我也不知道。」 的機率依然很高。

  問題與回答的邏輯關係,有時候並不須要十分嚴謹。因為,提出問題,並不一和答案劃上具體的等號。一般而言,提出問題若不想要真確的答案,必然有其他的動機,搞清楚提出問題背後的動機,確實比花腦機想答案或動嘴巴批判問題來得重要。

只要多一點同理心,就會如口出蓮花般出現很智慧的回答

躲藏在不需答案的問題背後,通常有下列三個隱含的動機:

.想要引起對方的關心或注意。

.試著提問來表達不同的立場。

.藉由陳述問題釐清自己思緒。

  太太出門逛街 時問 先生:「我穿哪一件裙子好?」聰明的丈夫應該回答:「寶貝,在我眼裡,妳穿什麼都好看!」

陷於苦戀中的朋友問:「我離不開他,怎麼辦?」身為好朋友的你只能說:「不論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持你。」

  員工問上司:「怎麼每天工作都多得做不完?」上司最好告訴他:「我很樂意和你一起將目前的工作項目、內容、和流程重新檢討一遍。」

真的,日常生活中太多問題,乍聽之下都很笨,但很幸運的是:它們並不需要你真正花腦筋去回答。你只要多一點同理心,就會口出蓮花般綻放出很智慧的回答。

  耐心傾聽別人的提問,就有機會找出溝通的關鍵,尤其聽起來愈笨的的問題,愈需要用心思考,其中常隱含特別的意義,或引導你發現意想不到的答案。

  在人際溝通的課程中,最常教給學員的技巧是:當對方不論提出什麼問題之後,都要以誠懇地眼神注視他,並且微笑地說:「這真是個好問題!」學會以微笑來 接受提問,並且妥善地回應對方,將會為自己創造出很高的溝通價值。如果,你想要擁有圓融的人際關係,這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世界上沒有「笨問題」;只有 「好問題!」

  當你繼續面對「好問題」,但暫時還想不出答案,或根本不想回應時,請繼續微笑地說:「你覺得呢?」適時地以禮貌的語氣提出反問,有助於對方重新思考問題的陳述方式及其必要性。

  有時候,真是尷尬,對方杵在那裡,一付「非要到答案才肯罷休」的樣子,而你真的不想在這個問題上浪費時間,不妨說:「我得花時間好好研究一下!」

別擔心,接下來怎麼辦?如果它真是個「很笨的問題」,時間自然會給對方答案。如果它真是個「很好的問題」,你也該真的花時間好好研究一下!

  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種問題不也討論的幾千年。請你務必相信,沒有什麼問題是真的笨到無法應付的;倒是直指對方:「這是個笨問題,我不回答!」,這的確是很笨、很笨的回答方式!

星期五, 9月 04, 2009

討厭的事 歡喜做

討厭的事 歡喜做


看到主題 就覺得真的很棒
深刻的體驗確實是如此


尤其是面對我們每天都要進行的---工作不也是如此...


始終覺得 中國的諺語或造字是很有意思的~~歡喜做 甘願受~~


~~把的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在經營


您會做得很快樂 也會有很多的收穫~~


一路走來 也就是把這兩段話放在心上所以在過程中 可能也會遇到瓶頸與不如意的地方但卻都能迎刃而解 且做得很歡喜您呢?   


是否也將討厭的事歡喜做記憶猶新的還記得--改褲子的那篇文章我要努力學習文章中男主角的幽默一定也能化解很多的不如意而在工作職場上 您增加了多少競爭力 能讓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呢?


討厭的事•歡喜做
不合志趣又怎樣,與其為了「興趣不合」一年換十二個老板,到三十歲,換了三打以上的老板,不如仔細想想,在這份你討厭的工作裡,有沒有什麼是你一直想學的領域(如︰企畫、業務、人際等)。


換個角度想,現下有頭家肯花錢請你來學,這種機會怎麼可以輕易放棄?


最近在某個知識網上,看到一段留言︰
我在雜誌上看到「下苦功,才能琢磨出恆久的光芒」這句話,
Q1.已經會了,幹嘛還要下苦功?
Q2.下苦功是不是「下死功夫」?算不算「傻練」?
Q3.基本功練得多會趨近高手嗎?
Q4.甚麼情況才可以結束「無聊又枯燥辛苦的基本功」?


上面這四個問題,讓我想起近三年來,陸續遇到幾個大約畢業兩三年左右的同事,在不同時期分別問過我幾個相似的問題,諸如︰
某甲︰「每次開完會,一定要寫會議記錄嗎,寫了大家也不一定會看啊?」


某乙︰「這些東西,我都會也都懂,頭家根本不用再跟我講一遍,真想快點接觸客戶,也能有一些大案子可做,不要每天都是處理一些行政上的瑣事﹗」


某丙︰「邀請電話一定要一通一通打嗎,不能請個工讀生來打?真的很麻煩耶﹗」


的確,在我們離開學校的前幾年,練基本功是最痛苦的日子,日復一日的寫著會議記錄、執行活動細節(打邀請電話等),像個助理一樣處理行政流程等瑣碎事,看著前輩們獨當一面時,總幻想著自己也有這麼一天﹗


在工作中,討厭與瑣碎的事太多了,有些時候甚至遇不到一件喜歡的事,既然每天都得處理這麼多瑣碎的事,不如換個角度想,是頭家花錢請你來學扎馬步,當我們 在念書時,是我們花錢請學校傳授知識,但畢業后,卻是公司花錢請你來學,如果你現下閉上眼晴,然後用這種心態冥想,保證下一分鐘,你的心情絕對會好很多﹗


嗯,如果你現下心情好多了,那我們就回頭來看一下前面那四個問題,「已經會了,幹麻還要下苦功?」會與懂,不代表可以完成組織賦予的任務,其實,企企業所 有人管最害怕的,便是自認學會后馬上跳槽,但當藉由之前學會的功夫執行新任務時,卻險象環生(或丟三落四)。對于必須時時盯緊的下屬,多數主管倒是寧可他 們說「不會」,從頭教起還比盯人省事多了﹗


「下苦功是不是『下死功夫』?算不算『傻練』?」好問題,拿這個問題去問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打球的王建民,肯定得到的答案,與職場前輩們的答案完全一致,王 建民在回答媒體問他如何登上大聯盟時,只淡淡的回答「努力、努力,再努力﹗」至於下苦功,是不是下死功夫或是傻練,就得看你面臨挑戰時,如何去運用你所練 的功夫了﹗


「基本功練得多會趨近高手嗎?」這個答案似乎也與前述答案一樣,如何運用你的基本功才是重點,至於是不是高手,那就端看你能過得了多少關卡的挑戰﹗(這句話我非常認同)


「什麼情況才可以結束『無聊又枯燥辛苦的基本功』?」這就要看你什麼時候能適應那些『無聊又枯燥辛苦的基本功』,並克服他們帶給你的痛苦。(很有禪意)


你也許聽過亞都麗致總裁嚴長壽的成功傳奇,23歲退伍時,他由美國運通公司的小弟幹起,嚴長壽秉持「垃圾桶哲學」,把所有同事不願意處理的瑣碎工作及討厭 的事都接過來處理,他每天提前一小時到達辦公室,把自己的工作先做一番準備與安排,從中學習練好他的個人基本功,鍛鏈出全方位的工作能力,5年后他竟成為 美國運通台灣分公司,第一個台灣籍的總經理,此后,他又獲選為美國運通世界十大傑出經理。


在亞都飯店任職時,承接一九九二年世界青年總裁(YPO)會議時,他非常深入的參與,大到規劃流程,小至每天送什麼樣的紀念品,他盯緊每一個細節,並且在每一次籌備會議,均要求各部門重複報告其工作項目和流程,使得大家不厭其煩的熟悉所有瑣碎雜務,進而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現今職場上位子少、競爭多,從前名校畢業的學生,工作出路可能不用愁,但有相同優勢的人變多了,為了凸顯自己的競爭力,「工作心態」變成一個重要的勝出關鍵,企業界挑人時,除了看技術能力外,更關心的是這個人為什麼要換跑道?


怎樣做抉擇?如何將工作發展與自己的經歷結合?


未來要的是什麼?這些都變成企企業所有人「用人」的關鍵原素。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知道自己未來要的是什麼、找出自己的競爭力,把你自認為痛苦的差事做好,甚至去喜歡你所討厭的事,開始苦練基本功,灌溉你的職涯競爭力吧﹗

" 家 "---不是講理的地方

" 家 "---不是講理的地方


寫在前頭:

這是我的好友在異國結婚時,

他父親從大陸寄來的信,

結婚當日司儀當眾就把全文朗頌出來,

那是我見過最安靜的一次請客場合,

在場學生無不為其父母的摯愛而感動,

雖然事隔多年但那個場景仍然深深印在腦海中,

這篇文章後來流傳開了,

我則是一直保存到現在,

在父親節從新校謄,

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啟示.



家-- 不是講理的地方

——一份不在婚禮上的家長致辭



萍兒:

爸媽聽到你要結婚喜訊,

真為你高興,

遠隔千里,我們不能參加你的婚禮,

不能在婚禮上獻上我們的家長致辭,

這是我們內心的一點遺憾.

但你是我們的女兒,

相信你能理解爸媽的一份感受.

那天放下電話,我和你媽沈默了良久--

我們的孩子怎麼一下子就長大了?

後來,你媽對著鏡子淡淡地說:

你看,我的白頭髮又多了,萍兒也該結婚了.

我數著你媽的白髮,那些白髮竟像許多往事,

一件一件浮上心頭.你媽提醒我:

還是給女兒寫一封信吧!就算是我們送你的一份新婚禮物.

 萍兒,我們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父母,

我們的孩子也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女兒,

我們不奢求太多,

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踏上婚姻之路,

走向人生之旅後,能滿懷感恩,

一路平安在這�,給你一個我們的生活體會.



先要告訴你: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這句話聽起來,很沒有道理,

但千真萬確,

這句話是真理,是至理,

是多少夫婦,多少家庭(包括我們家)

用多少歲月,多少辛酸,多少愛恨,多少是非,多少對錯,

在糾纏不清難解難分的混亂中,梳理出來的一個最後結論.



當夫婦之間開始據理力爭時,

家�便開始布上陰影.

兩人都會不自覺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

敵視對方,傷害對方,

最後只能兩敗俱傷,難以收拾.

多少夫妻,

為了表面的一個〔理〕,

落得負心無情.

他們不知道,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不是算帳的地方.



那麼,何為〔家〕,家是什麼地方?



萍兒,我們年輕的時候,

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也像許多夫妻那樣,

為一點小事爭鬧不休.

那一年為了你小叔的調動問題,

我和你媽大吵了一場,

甚至鬧到要離婚的地步.

只是在那個時代我們還缺乏勇氣.

直到有一天,

一位老戰友在他孩子的婚禮上說:

〔希望你白頭偕老,相愛永遠〕時,

愛這簡短的字,像春雷響在我心�.

是的,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家該是講愛的地方.



愛一時很容易,

愛一生一世卻不容易,

這�面有許多妙處需要我們去總結和體會.



其次我們要告訴你:

婚姻是個空盒子,

你必須往�面放東西,

才能取回你要的東西;

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



很多人結婚時,對婚姻有許多期盼,

期盼從中可以得到富貴,藉慰,愛情,寧靜,快樂,健康,

其實婚姻開始的時候,

只是一個空盒子.

走到一起的兩個人,

一定要養成一個習慣,

去給,去愛,彼此侍奉,彼此讚賞,

日後,那個空盒子才會日漸豐富起來.



空盒子最先該放的應該是〔思念〕,

思念是一種使我們刻骨銘心的東西.

它是兩個人有了肯定,有了情感,

然後進而關懷,進而疼愛的一種情緒.

〔思念〕是疲憊時通向家�的一條小路,

是寒冷冬夜�的一股暖意,

是匆忙推開家門後撲面而來家飯香....



空盒子�還要放進〔藝術〕,婚姻生活中的藝術.



在婚姻生活中,

需要講藝術的地方無處不在,

生氣有藝術,吵架有藝術.

有一對夫婦含辛茹苦養育了五個孩子,

其中之艱難,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

一天,夫妻為了孩子的一件小事吵起來,

越吵越厲害,眼看不可收拾了,妻子突然說:

等一下,我要去生孩子了.

這句話,就是吵架的藝術.



婚姻的盒子�,除了放〔思念〕和〔藝術〕外,

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放進去,

這有待於你們自己去填補.

寫到這�想到一位作家說過的一句話

〔你們生養他,教育他,你們的責任已盡,

而你們給他最好的禮物,是一對翅膀〕.

萍兒,這封信,就是爸媽送給你的結婚禮物,

我們希望你帶著我們的祝福,快樂的飛翔!



爸爸,媽媽

窮人的遺囑

窮人的遺囑


我做律師已經快三十年了,當然常要處理遺產的事,通常需要律師處理遺產的人,多半是有錢的人,可是我曾經處理一個案件,寫遺囑的人卻是一個沒有多少遺產的神父。

這是二十年前的事,一位在南投縣鄉下的年輕神父寫信給我,他說,他們那裡的老神父病重,需要一位律師去見證他的遺囑-我信天主教,他們請我去,當然希望我能免費服務。

身為天主教徒,我覺得這件事義不容辭,立刻就去了。老神父雖然病重,卻不願住院,住在教堂裡。我去的時候,他很清醒,但非常虛弱,已經不能說話,遺囑大概是他口述以後,別人寫的。

這一份遺囑的主要內容都是對那位新的年輕神父寫的,老神父在遺囑中叮囑新神父好多事情,比方說,有一位教友最近失業了,情緒很不穩定,老神父請新神父一定 要去幫助他找一份工作;某某人酗酒,老神父叮囑新神父幫助他戒酒;某某國中學生不想念書,成天混,老神父希望新神父好好地管教這個小孩子;某某年輕人在台 中打工,有參加幫派的可能,老神父請新神父務必要使這位年輕人不至誤入歧途。

我記得大概有七個案例,老神父一再叮囑新神父一定要認真照顧他們。遺囑的最後一句話「我的財產全部遺給張神父」,張神父就是那位新來的年輕神父。

我將遺囑唸了一遍,問老神父是不是的確寫了這份遺囑,老神父點了點頭,他已經無法簽字了,我們拉著他的手指畫了押,如此就完成了手續。

幾天以後,張神父告訴我,老神父過世了,我告訴他遺囑已經開始生效。我當時好奇,問他究竟老神父有多少財產。新神父告訴我說,他們發現他遺有現款二百元新 台幣,還有一些舊衣物和書,即使在二十年前,二百元實在不算什麼,老神父顯然是個不折不扣的窮人,新神父從老神父那裡好像沒有得到任何遺產。

我每年都會收到張神父的一份報告書,說明他如何處理那七個案子,看來他處理得不錯,也都有好結果。四年以後,我告訴他,他已經照神父的遺囑做了,以後不需要再送報告過來了,這個案子就此結束。

二十年過去了,我的秘書在整理檔案時發現了這個案件,也勾起了我再度去南投鄉下的想法,我設法聯絡上那位當時年輕的張神父,他仍在那裡,我說我想去看他,他十分地表示歡迎。

二十年前,我就覺得鄉下這裡好舒服,空氣新鮮,風景好,又沒有交通擁擠,現在這種好感更加強烈了,當時的年輕神父現在已經步入中年,他一方面招呼我坐下,一方面仍在應付許多事情,我感覺到這個小村落的每個人都是他要照顧的,他和我談話不到幾分鐘,就會有人來找他。

我們談了一陣子,我決定問張神父一個問題,以解我的心頭疑問。我問他那位老神父明明知道他只有二百元新台幣,為什麼要在遺囑中說他要將財產遺給他?

張神父說他當時也不懂,他以為老神父老來糊塗了。可是幾年以後,他終於懂了。他說他當時才從美國念完碩士回國,他畢業於美國的明星大學,碩士學位是生物化 學,總以為自己會被派到大學去輔導大學生,沒有想到被派到山間的鄉下,他說這裡的教友根本對他的學問毫無興趣,他因此有些不安,也有點失望。

可是他規規矩矩地照老神父的遺囑做了,一旦開始,他就全心投入了關懷村民的工作,他發現有好多人需要他的幫助,他也就成天幫助他們。有一天,他忽然發現,他擁有一個特別的東西,就是心靈上的平安,而他知道,如果他沒有愛人,他是不會有這種平安的。

老神父當年叮囑他愛人,然後說將財產遺給他,老神父的財產就是心靈上的平安,心靈上的平安不是白白地能得到的,只有真心愛人的人,才能擁有它,老神父的意思是:「年輕神父,你如能真正的愛人,就能得到心靈上的平安。」

神父告訴我,他仍和他的老同學、老朋友有聯絡。他們也都常常來看他,和他們比起來,他的確看上去一無所有,但是他所感到的平安,卻不是他那些同學所能享受的。

我們天主教徒,個個想得平安,但真正心中有平安的人是很少的,為什麼?無非是因為我們沒有抓到秘訣,我們應該知道,平安絕非白白地能夠得到的,沒有愛人是不能享受這份珍貴寶物的。

我開車回台北的時候,決定要將那份遺囑好好地保存起來,因為它所牽涉到的是一份無比巨大的財產,最重要的是:寫遺囑的人過世的時候,一無所有,是個道道地地的窮人。

所謂宗教,應該是這樣放開心胸與人為善的,而不光只是念經頌佛或禮拜禱告這些形式上的東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