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28, 2008

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

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


一隻兔子在山洞前寫文章,一隻狼走了過來,問:
「兔子啊,你在幹什麼? 」
兔子答曰:「寫文章。 」
狼問:「什麼題目? 」
兔子答曰:「《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 」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於是兔子把狼領進山洞。

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寫文章。一隻野豬走了過來,問:
「兔子你在寫什麼? 」
兔子答:「 文章。」
野豬問:「 題目是什麼?」
兔子答:「 《淺談兔子是如何把野豬吃掉的》。」
野豬不信,於是同樣的事情發生。


最後,在山洞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
題目是:《一隻動物,能力大小關鍵要看你的老闆是誰》。

這隻兔子有次不小心告訴了他的一個兔子朋友,這消息逐漸在森林中傳播;獅子知道後非常生氣,
他告訴兔子: 「如果這個星期沒有食物進洞,我就吃你。」
於是兔子繼續在洞口寫文章 。一隻小鹿走過來:
「兔子,你在幹什麼啊? 」
兔子答:「 寫文章 。」
小鹿問:「 什麼題目?」
兔子答曰:「 《淺談兔子是怎樣吃掉狼的》。」
「哈哈,這個事情全森林都知道啊,你別猢弄我了,我是不會進洞的。 」
「我馬上要退休了,獅子說要找個人頂替我,難道你不想這篇文章的兔子變成小鹿麼? 」
小鹿想了想,終於忍不住誘惑,跟隨兔子走進洞裡。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寫文章 。
一隻小馬走過來,同樣是事情發生了。

最後,在山洞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
題目是:《如何發展下線動物為老闆提供食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獅子越長越大,兔子的食物已遠遠不能填飽肚子。一日,他告訴兔子:
「我的食物量要加倍,例如:原來 4天一隻小鹿,現在要 2天一隻,如果一周之內改變不了局面,
我就吃你。」
於是,兔子離開洞口,跑進森林深處,他見到一隻狼 :
「你相信兔子能輕鬆吃掉狼嗎? 」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於是兔子把狼領進山洞。過了一會,兔子獨自走出山洞,繼續進入森林深處。
這回他碰到一隻野豬 :
「你相信兔子能輕鬆吃掉野豬嗎 ?」
野豬不信,於是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原來森林深處的動物並不知道兔子和獅子的故事。

最後,在山洞裡,一隻獅子在一堆白骨之間,滿意的剔著牙讀著兔子交給它的文章
題目是:《如何實現由坐商到行商的轉型為老闆提供更多的食物》。

時間飛快,轉眼之間,兔子在森林裡的名氣越來越大, 因為大家都知道它有一個很厲害的老闆,
這只小兔開始橫行霸道,欺上欺下,沒有動物敢惹牠 。兔子時時想起和烏龜賽跑的羞辱, 牠找到
烏龜說:
「三天之內,見我老闆! 」
揚長而去。 烏龜難過的哭了, 這時卻碰到了一位獵人,烏龜把這事告訴了他,獵人哈哈大笑 。

於是森林裡發生了一件重大事情,獵人披著獅子皮和烏龜一起在吃兔子火鍋 。地下丟了半張紙片
歪歪扭扭的寫著:《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還有強中手啊》!!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森林裡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兔子吃狼的故事似乎快要被大家忘記了, 不過,
一隻年輕的老虎在聽說了這個故事後,被激發了靈感 ,於是他抓住了一隻羚羊,對羚羊說:
「如果你可以像以前的兔子那樣為我帶來食物,那我就不吃你。 」
於是,羚羊無奈的答應了老虎,而老虎也悠然自得的進了山洞。

可是三天過去了,也沒有見羚羊領一隻動物進洞。他實在憋不住了,想出來看看情況,羚羊早已不在了,
他異常憤怒。正在他暴跳如雷的時候突然發現了羚羊寫的一篇文章 ,
題目是:《想要做好老闆先要懂得怎樣留住員工》。

星期四, 3月 27, 2008

讓工作效率UP起來

讓工作效率UP起來
轉貼:讓工作效率UP起來


1.確定方向 不走冤枉路
俗話說:「馬壯車好不如方向對」,這句話的典故來自春秋戰國時期,有位夫子備了很多物品,欲前往南方楚國,便向路人問路,路人答:「此路非往楚國。」夫子說:「我的馬很壯,沒關係。」路人又再強調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夫子依然固執的說:「我的車很堅固。」路人只好歎息的說:「這不是往楚國的方向啊!」方向錯誤,再怎麼努力都枉然。


仔細想想做這項工作的重點是什麼,希望藉此得到什麼結果,這樣做之後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結果,與你的主管及上下游流程的同事一同討論,再決定整個方向及流程。

小箴言
光是忙碌是不夠的。問題在於:我們到底在忙些什麼?



2.做行事曆及專案執行計劃
事先做好計畫表可以幫助你釐清想做完的事,你可以利用以下的工具:
•電腦軟體,例如Outlook內有計畫表、行程表和日曆。
•日曆或是商務日誌。
•自行設計的簡單表格。

以一天的計畫表來說,首先列出你必須做的事,這些是你今天的首要工作;然後再列出應該做的事,以及可以做但並不急於一時的事。然後評估各項工作所需的時間,再決定如何把時間分配到這些工作上。記住,應該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一天中狀況最好的時間內去做。一天的時間規劃完成後,可以延伸成一週的計畫,決定一週內最重要及必須做的事。每天要確認行程是否照計畫進行。

小箴言
知道計畫何時開始,就開始列進度,但不要讓做計劃的時間取代了執行的時間。----波士頓顧問公司副總裁史塔克(George Stalk)


3.運用系統思考,工作分門別類進行
養成把握重點,循序漸進,集中力量的習慣,決定次序,從最重要的事情著手。我們必須先決定那一個工作比較重要,必須優先去做;那些比較不重要,可以緩辦。不考慮優先次序所產生的另一結果,常是一無所成,而且被拖延或耽擱的事情,等之後再提出時,往往已失去時效性。
•依工作的重要性決定完成工作的優先順序。
•依工作的重要性決定投入工作的時間。
•同性質、同種類、類似性高的工作一次解決。
•不斷地思考是否有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避免用過大的手段達成較小的目的以造成浪費,如殺雞焉用牛刀。

小箴言
不要浪費時間做「垃圾」工作,去做那些會增加你生產力的工作。----心理學與行為專家羅貝塔•羅史(Roberta Roesch)


4.事前準備需周到
在工作過程中再花時間去尋找所需的資料或工具,只會事倍功半,徒增出錯的機會。事前即將一切所需都準備好,即取即用。
•隨時準備好「最新」的資訊:「資料」的隨時更新與增刪,可以讓我們永遠掌握到最新的訊息,並隨時將它做好整編、歸類等的工作,以供我們隨時掌握最新的狀況,並可迅速做出正確的思考判斷。
•要有「工具庫」的觀念:隨時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等,做好轉換成工具的觀念,以便隨時可以拿出來運用,或重新組合,以便縮短時間、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機率。
•尋找自己的「良師」:在公司內外尋求一群具備不同專業技能與職位的良師,藉由良師的經驗、智慧與人脈關係,可以提供各類的協助。

小箴言
當你在做小事情的時候,你必須想「大事情」,以便讓所有的小事情都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趨勢專家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


5.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
在十倍速生涯裡,工作變換得快,工作速度本身也快,加上外在環境及產業新知識加速產生,若不加緊學習腳步,就可能像老牛拖著重車,或是一個折舊嚴重的汽車卻開在高速公路上一樣,不僅充滿了無力感,更會遭受時代無情的淘汰。「苦幹」是成功的充分或基本條件,但它並不能保證成功,今天我們還要聰明工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及創新。
不斷學習對工作能力的增進很重要,綜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或是觀察卓越企業的主管,主動發問、參加課程,甚至只是默默觀察別人怎麼做,都能從中學習到的新知與技術,再消化出更有效的做事方法與解決問題之道。

小箴言
今天要追求成功,和是否擁有能夠開花結果的知識、知識多快能夠開花結果成正比。----企管顧問與作家畢德士(Tom Peters)


6.創意使你輕鬆做事
有創造力,才不會為了一些問題苦思對策,在無例可循的情況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難安。時時評估創意帶來的好成果,在過程中你會領悟到,利用創意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快樂而有趣的事,培養創意絕對是企業人必備的技巧之一。

培養創造力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開放心胸,經常注意周遭的環境,就像科學家善於觀察四周的一舉一動,就可發現很多新方法能解決老問題。
•檢視所有可能的方案,千萬別因「不可能」、「幼稚」、「沒人成功過」或是「從沒聽說過」而輕易放棄。
•善用自己的第六感,保有敏銳的感覺,放鬆身心,運用你的靈感,突破思維的限制。
•抽離各個解決問題方案的精華,予以分類整理,再重新組合,看看彼此的關係如何,能否衍生出新的觀點。

小箴言
現在的公司需要很多好點子才能應付各種改變,但往往斤斤計較員工是否準時上班。----管理專家馬克•艾普勒(Mark Eppler)


7.適當的e化工具輔助
高科技能幫助你節省時間,不過先決條件是要選對適合自己的,考量你希望他為你做什麼?它對你有用嗎?購買軟體前你需先做研究,確定它的功能符合你的需求要讓e化工具確實幫你提升效率,請遵循以下步驟:
•請教同時熟悉科技產品與你的工作內容的高手,了解你正考慮採用的工具有哪些利弊,是否能節省時間、提升生產力,增加你的工作優勢。
•列一張採購評量表,跟賣場的銷售人員再討論一次。
•花點時間贖練該工具的基本技巧,這時候所花的時間,將來都會加倍帶來利益。

一般會使用的e化工具,包括電腦及各式管理軟體、備份系統、電子郵件、網際網路(包含線上服務、全球資訊網、新聞佈告欄等)、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掃描器等,即使平常使用的電話、傳真機、錄音機等,其實都有一些功能可以提升效率。

小箴言
如果你不了解科技,就永遠不可能讓科技成為你的幫手。----新格無線通訊(Cingular Wireless)執行長史帝芬•卡特(Stephen Carter)


8.借用他人的時間
要讓工作有效率,分工合作甚至找專家幫忙都是方法之一,授權是節省時間的終極武器,也是增加效率的法寶。投資一點時間常常和你的員工溝通,會產生很大的效益,尤其要讓他們搞清楚狀況,否則他們就不可能分攤工作負荷。

以下基本原則幫助你更有效地授權:
1.決定什麼事要授權出去。授權和交託正常工作任務是不同的。授權是交付某人完成你的工作職責,但是你保有控制權,並負有責任。
2.說明清楚你要的結果。一般來說,被授權者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務,如果你希望運用特定的方法來完成,一開始就要讓對方知道。
3.清楚界定責任。確定對方了解他所應負的責任,如果他不了解任務及目標,或是不符合你的期望,要重新仔細檢討整件事。

小箴言
高績效者會集中心力於解決問題,而不會集中心力於責怪問題的發生。---Performance Sciences Corp.總裁查爾斯•佳飛爾(Charles Garfield)


9.適度休息消除壓力
每份工作都有壓力,我們的壓力就在於自己的情緒管理上。情緒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最好能夠疏導,如果一股腦將不滿情緒發洩在工作或同事身上,只會讓工作受阻,代價更大。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提升情緒智商的五個步驟:
1.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像一下幾年後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思考一下自己典型的一天是什麼樣子?
2.我到底是誰?看清自己的弱點很重要,但也要了解自己的長處。
3.我要如何改變?擬定計畫朝目標去改變,按部就班,從自我覺醒開始練習。
4.改變要如何持續?改變要靠實踐,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要打破過去的思考和行為模式。
5.找誰幫忙?要增進情緒管理的能力,一定要有人幫忙,創造支持我們改變的環境。

小箴言
在他人所輕蔑的事獲得成功,是了不起的事。因為,這必須克服他人和自己。---「笑傲職場」一書作者波德斯塔(Connie Podesta)


10.適度休息消除壓力
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多做一點事情,多花一點時間,就會有多一點代價。可是,人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下,反而容易犯錯連連,也許隔天醒來,又要從頭來過;這個時候,選擇休息一天,或許工作效率會更高。而且,計劃未必能完全按照期望進行,此時,在時間表上留白,就有其必要性。

小箴言
讓每一分鐘上緊發條,然後適時放鬆,讓工作遊刃有餘,事業耀眼也能兼顧生活。----大學研究公司執行副總裁里根(Lewis D. Eigen)

突破與人深交的4個關卡

突破與人深交的4個關卡
感情要怎麼搏?人際交往總有許多變化階段,又各有哪些非做不可的事情?《Cheers》雜誌一次告訴你。


文╱黃采薇 攝影及影像設計╱曾千倚

初次見面 破冰

除了衣著得體、談吐不失當外,第一次見面,如何讓人留下好印象,成為一個討喜的人?

1.以自我介紹打響個人品牌

提到自我介紹,大部份人可能會從興趣嗜好、星座血型、家庭學歷談起,但如果在商業場合,對方未必有興趣聽你滔滔不絕,詳述自己一生的豐功偉業。

怎樣才算好的商務自我介紹?前台灣愛普生(EPSON)幕僚長邱天元認為,首先,時間不能太長,通常不超過1分鐘,其次,要達成3個目的:讓別人記得自己、讓別人記得自己的專長、讓別人想到你的專長時,也能找到你。

個人即是品牌,如果在重要場合不能讓對方記住你的姓名,好比無法讓客戶留下印象的產品,自然難期待能夠把自己「推銷」出去。邱天元建議,可以替自己挑個響亮的英文名字,或是將自己的中文名字搭配形容詞,方便記憶。

其次,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專長,對方如果日後有需要,很樂意幫點小忙;最後,要增加自己的「可觸及性」(availability),除了聯絡方式外,更可以留下部落格網址,隨時更新動態,說不定抒發心情的同時,還意外發現志同道合的朋友。

2.態度真誠、眼神專注

與人交談時除了心無旁鶩外,「眼神」是傳達專注和誠懇最重要的途徑。邱天元認為,最好的眼神落點是對方的眉心,如果目光隨著對方眼珠轉,容易產生壓迫感,凝視口、鼻,又因為視角太低,易給人自信不夠、畏怯的感覺。

3.善用名片管理

避免下次見面想不起對方是誰,可善用名片作為快速記憶的好幫手。

民視主播羅瑞誠還在當線上記者時,1天內會面人物少說也有10多位。他會在見過面之後,簡略把對方的外表特徵、人格特質、學歷背景速記在名片上,就算幾個月後在街上巧遇,也容易叫出對方名字。

碰到特別投緣的朋友,更當面詢問MSN等不印在商務名片上、卻能增加接觸機會的基本資料。一段時間後再把名片掃描、建檔在電腦裡,避免「人脈存摺」資料遺失。

4.增加談話深度

「被他人記得」會帶來「受尊重」的愉悅感,要在初次見面就記得對方,並讓對方記得,唯一方法是增加互動的時間和深度。

羅瑞誠曾遇過一位總經理,能夠叫出所有公司員工的名字,這位CEO見到每個人,除了姓名外,一定多花幾分鐘了解對方學歷和背景,加深印象同時,也傳達了關懷。有時相對高階的人願意親力親為處理人際事務,反而會增加好印象;某些商業場合,如果事前知道會面對象,不妨先做些功課,了解對方喜好,以體貼打開話匣子。

感情漸深增溫

已有往來的同事、客戶,要更進一步,成為真正的「朋友」,彼此的「好感」和「信任」相當重要。

香港Third Thinking公司負責人陳郁敏表示,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會喜歡一個人,通常是和他相處時,對自己感覺更好。以此延伸,「悅人」可以採取以下幾個小方法:

1.發現優點

欣賞對方,就不要吝於出口。「真心稱讚」並非只是「逢物加價、逢人減歲」的客套公式,你必須發揮觀察力,找出對方獨一無二的特質。

2.共享績效

對資淺員工來說,「分享績效」並不容易,卻常常是贏得好人緣的關鍵。中信房屋董事長特助胡佩蘭表示,就算有能力,進入組織初期別鋒芒畢露,懂得內斂、以「團體」角度思考,容易贏得好友誼。

3.製造驚喜

驚喜所帶來的感動,可能讓關係再進一步,對慢熟的人尤是如此。新思維國際顧問公司董事長吳雅玲在情人節時,會趕在上班前在每位女同事桌上放玫瑰花;產後出院,她也不忘親手寫張卡片感謝醫生,「讓對方明確知道『你為我做了什麼』、『你對我很重要』,」對親近的友人,尤其要展現貼心。

其中,「手寫」卡片又比「電腦列印」更能展現誠意,大量商務信件無法一一書寫,至少信尾簽名,感覺會全然不同。若是重要的朋友,則不妨親手寫張卡片吧!

4.主動探詢需要

大多數人喜歡被關照、被熱情對待,如果把中文裡的「有何貴幹?」思考模式,轉成英文裡的"May I help you?(我可以(主動)幫助你什麼嗎?)"相信交朋友會順利許多。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傅文芳,因為工作關係認識各行業的經理人,有時他會居中牽線,主動詢問A公司客戶是否需要B公司產品,藉著交流,就能讓原本僅限於生意層面的話題,轉到日常生活。
 
立場衝突 除礙


面對利益關係不同的跨部門協調、上司、部屬或是競爭對手,幾項原則可以立場堅定又不傷感情:

1.主動告知立場,釋出善意

立場相左時,主動告訴對方自己的目標、可以著力的地方,替彼此未來關係畫下藍圖。

例如,員工和老闆真的無法一條心嗎?奧美促動行銷董事總經理羅睿哲認為,面對員工,主動說明什麼是能做的,然後向員工證明,能夠帶他們走向成功,「真的證明了,他們就會尊敬你;你開始給他們更多責任,也尊敬他們,慢慢給他們更多信心,就能建立彼此的信任關係,」如此正向循環,營造良好的上下情誼。

2.減少對方讓步的成本

吳雅玲表示,遇到立場相衝突,先想清楚3個問題:哪些地方可以讓步?哪些一定要爭取?又有哪些底限,一定得守住?

己方利害衡量清楚,接下來,設法降低對方可能產生的損失。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指出,如果這次談判,對方失去面子,你就要給足裡子;如果對方損失金錢,記得多留點時間給他。

最好的談判氣氛,應該是展現誠意,讓雙方敢上桌、敢下桌,不用擔心一旦展開協調,就被獅子大開口給吞了。

3.立場堅定,身段柔軟

盡量對事不對人,率先表達尊重,但觸碰到底限時,謹守「客氣的堅持」,身段放軟,避免情緒化才有助於談判成功。

破鏡重圓 釋嫌

想和曾有過激烈衝突的朋友重修舊好,除了放下身段、展現誠意,沒有更好的方式了。由於涉及自尊,必須有相當決心。吳雅玲強調,「破鏡重圓」前,先衡量這段關係是否值得修復,如果關係交惡會造成工作障礙、生活不便,或是真的很在乎這個人,就算擺低姿態也心甘情願,那麼你必須做3件事:

1.先表達尊重。 讓對方卸下武裝,才有重新溝通的可能。

2.誠心道歉。 人心對於敷衍或是漫不經心很敏感,既然有意「重修舊好」,道歉須有十足誠意。

3.沉默是金。 勇於面對曾造成的傷害,但別老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轉載自CHEERS快樂工作報)

搏感情也有10戒!

搏感情也有10戒!
真正的「情份」得來不易,每一次互動,都決定了這段關係是加分還是減分,如何拿捏其中分寸,以下10個關於搏感情的大忌,你不可不注意。


文╱黃采薇 攝影及影像設計╱曾千倚

1戒 以貌取人

面對大人物恭謙有禮不是難事,但對待nobody是否一樣進退有據,才是考驗能否深交的關卡。

香港Third Thinking公司負責人、有豐富企業訓練經驗的陳郁敏初到一家公司拜訪時,一定找機會詢問基層職員對公司或主管的看法。「他們說的反而真實,」陳郁敏說。

對待小人物的態度決定了你付出的好是真心或手段,何況,你怎麼知道今天的nobody,幾年後不會變成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民視主播羅瑞誠在銀行擔任櫃員的經歷,讓他深刻體認絕不能小覷貌不驚人的對象。曾經有位客戶每次總穿著夾腳拖鞋進銀行,往來一陣子後,才知道對方竟是台北市菁華區的大地主。懷抱「交朋友」的心態,就算談不成生意,建立起的人際網絡未嘗不是下次合作的契機。何況,真正有涵養的人未必喜歡show off(炫燿),「低調」反而可能是試探誠意的方法。

2戒 不熟裝熟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急躁),」想搏感情要先論交情,明明不熟卻勾肩搭背,可能反遭白眼:「我跟你什麼關係?」

在「稱謂」上也要特別注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以兩蔣時代政商關係為例,稱蔣中正為「校長」,代表是在黃埔軍校追隨他的老學生,關係比起並肩抗日、稱呼「蔣委員長」的同僚要深得多。小輩想裝熟跟著亂叫,只會鬧笑話。

3戒 無事不登三寶殿

要贏得信任,過度刻意討好,反而讓人懷疑你的動機。前台灣愛普生(EPSON)幕僚長邱天元認為,初次見面時「微笑」尺度應該在「蒙娜麗莎式微笑」和「拍照時Say"Cheese"」之間。笑得太誇張、或是偏頗地誇讚對方,只怕是心裡有鬼。

人際互動很微妙,嘴上不說,但心裡打的主意,雙方通常心知肚明。若為了與大人物攀關係,打聽所有他出席的場合、硬坐在旁邊找話題攀談,其實不只當事人,你的刻意,周遭人都看得一清二楚。私人或是商業邀約也是,每天打電話殷勤問候並不能展現誠意,緊迫盯人反倒為感情添了負分。

情感以真誠為基礎,值得深交的朋友,平時就要保持聯繫。羅瑞誠建議,轉職時主動告知動態,讓對方知道,你「有把他放在心上」。平時不連絡,一打電話就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種感情,真正需要提款時也派不上用場。

4戒 不懂得設停損點

真正的感情不是賭博,必須認真經營,才會引起共鳴。它不見得一定有回報,所以承諾前必須先衡量底線。邱天元表示,最好將帳戶設「停損點」,要幫人,自己得先承受犧牲的風險,有了這層心理建設,才可能經營細水長流的感情。

5戒 以為光靠閒扯就能攀關係

八卦、閒扯,某些時候是初次見面的破冰方法,但重要商業往來,通常廢話不多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傅文芳初次會見大企業客戶時,彼此就已經掌握目的和需求,當務之急是解決問題,閒話家常非但不能拉近距離,還浪費時間。不如等結案後舉辦慶功宴再釋出關心,心中大石頭放下,反而能暢所欲言,搏得真感情。

6戒 客套話當真

聽到「有空一起出來吃個飯!」這句話,你會不會煩惱,對方是虛晃一招,還是真心想和你深交,喝咖啡、談心事?

狀況未明時,「主動破冰」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中信房屋董事長特助胡佩蘭建議,過幾天試探一下:「上次不是說好要一起吃飯?」如果對方只是淡淡回應:「對呀,那再約吧!」沒有主動安排,就知道邀約只是客套話,不必放心上,避免老把話當真,讓自己很受傷。

然而,事有例外。劉必榮舉例,若是業務拜訪,遇到客戶以「現在正在忙,明天同樣時間再來」的理由推拒,最好遵守約定。尤其是開發陌生客戶,輕諾寡信不會是個令人信賴的業務員,守時、尊重對方時間,反而可能是建立關係的開始。

7戒 人情債,還光光

古語中的「送往迎來」很有道理,有時候「互欠人情」反而讓雙方感情更好。許多深刻關係就建立在「魚幫水、水幫魚」過程當中。

曾經有位政商關係良好的大人物擔任公職,任期滿之後原單位收回公務配車,當天卻同時有數位CEO級的重量人士為了回報他的情誼,自掏腰包,以高級進口車相贈。

他收了幾輛車?「當然1台也沒有!」邱天元打趣:「欠人情就像向地下錢莊借錢,利息永遠比銀行高,」如果收了車,欠的「債」也許就還完了,不如接受情意、卻回絕禮物,雙方的關係不能刀切豆腐兩面光,日後只有更加你儂我儂。

8戒 沒能力就靠關係

感情可以幫助成事,卻不是一切的基礎。傅文芳強調,商業競爭下,「情分」可能在關鍵時刻推一把,但要等水到,先得渠成,到頭來,客戶看的還是專業能力。尤其企業中衡量員工是否適任,還是以績效為主,光靠搏感情就可以出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胡佩蘭進一步指出,幾個同事間感情好,卻一起推拒工作,這種出於負面情緒的「共生組織」最令公司頭痛。

9戒 為了得到好感情而說謊

出了社會的人,幾乎每個都很聰明,為人究竟是真誠還是虛假,都被攤在陽光下檢視,差別只是對方願不願意點破而已。

在商業互動中,說謊不只是道德問題,還是策略問題。若情況不允許吐露實情,寧願沉默,也不要說謊。謊言被拆穿,連互信基礎都沒了,何敢奢望「感情」?

世界很小,你永遠不知道今天說的話,明天會傳到誰的耳朵裡。所以說謊還可能裡外不是人。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黃日燦舉例,為了討好對方,今天碰到喜歡花草的A,也跟著喜歡花草;碰到B討厭花草,也跟著討厭。有天A與B碰面了,一交換意見,2個人都會覺得你不真誠,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細節,說謊會讓你雙方都得罪了。

但直言不諱不等於尖銳,尤其初見面場合,就算不贊同對方意見,邱天元建議,回應時以「很有意思」、"not bad"等中性用詞,會比直接說「不!」來得恰當。一來給雙方多點時間判斷對錯,同時不把話說死,保留了轉圜空間。

10戒 人前人後兩樣情

壞話只能當面說,好話需要背後說。他人背後所做的任何評價,對關係的殺傷力和幫助,都是當面表達的百倍。

邱天元以「表達感激」為例,話要說到對方心窩裡,道謝需要具備3個步驟,才算完整:首先,一定要當面致謝;其次,對方不在場時,在公開場合稱讚並感謝對方;一段時間之後,再舊事重提,感謝對方當時的幫忙。對方知道在其他人面前、甚至隔了一陣子仍然記得他的好,一定倍感窩心,但相反地,背地裡批評是關係最大殺手,保持對不在場者的忠誠,是一切信任的基礎。

(轉載自CHEERS快樂工作報)

星期日, 3月 23, 2008

為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

為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
家長就好像是一名廚師,在想著要加入什麼樣的香料,才能烹調出一道道佳餚;也像是一名「社會銀行」的開戶者,替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存入什麼樣的本金,才讓孩子可以在未來的社會中提領最大的「本利和」。
入夏的傍晚,海風吹拂在北海岸的野柳國小操場上,大學一畢業就到野柳國小教書的美術老師張明錫,正帶著一群在海邊長大的小朋友們一起遊玩。
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這群孩子快樂無憂地奔跑著。也許就在同一時間,在距離這裡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台北都會裡,年紀相同的孩子們正在學著各種才藝,但這群遠在海邊的孩子有的,也正是台北小孩所欠缺的。張明錫操著一口宜蘭腔的台灣國語,熱情開朗地說,「他們要的是和自己競爭!人比人氣死人啦!」
•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具競爭優勢
張明錫的教育方式是一個例子,他很堅持,「我不是說學習或者課業的競爭不重要,但一定要適可而止。如果說,課業的學習很重要,那生活的學習重不重要呢?」一到假日,就帶著這群學生上山下海、溯溪、開山路的張明錫,以他將近十年的經驗提出看法:「我不是反對學生在成長過程有競爭,但我更在意的是,我們的小孩在接受了所謂的『基礎教育』後,會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我看來,很多小孩在長大後連自己的問題都處理不好,談什麼競爭優勢呢?」
長期以來,社會一直強調所謂競爭力,但對家長而言,要如何才能培養小孩的競爭優勢?難道一定得透過課業競爭或是工作競爭取得優勢?在張明錫的想法裡,在生活裡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才是真正具有優勢的一群。
•不論是孔雀或是麻雀,只要快樂就好
在許多家長心目中,小孩的成就才是他們一輩子的成就。因此,他們窮盡心力,為的就是讓他們的寶貝長成羽翼傲人的孔雀。有些人喜歡孔雀,但也有人不在意是孔雀或是麻雀,只要是隻快樂的小鳥,他們都感到很欣慰。
到底要讓小孩長成什麼樣子呢?要餵給小孩什麼樣的養分,才可以讓他未來具有生存能力?能面對不計其數的大小挑戰,不至於被擊倒後就倒地不起?有了自信,是否就有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其他孩子更勇敢,是否就會比較不怕險阻?只要滿腹學問,就可以終身常保優勢?
家長就好像是一名廚師,在想著要加入什麼樣的香料,才能烹調出一道道佳餚;也像是一名「社會銀行」的開戶者,替孩子準備一本「優勢存摺」,存入什麼樣的本金,才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提領最大的「本利和」。
•給孩子「大能力」,讓他們的生命更豐富
要替孩子存入什麼樣的能力,才可以讓他們成為社會銀行裡的「富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認為,「給孩子愈多可以帶著走的知識和能力,孩子就愈有可能成為一位富翁。」要存入這些知識或是能力,需要的是「有心、有方法的家長」,光懂得把小孩送去上明星學校是行不通的。
這些能力也絕不僅止於一般家長所在意的國文、英文、數學等課業能力,而是內化過的人格特質,如自信、責任、毅力等。這也就是美國華盛頓家庭與學校協會〔Home and School Institute〕創辦人暨會長桃樂絲.李奇〔Dorothy Rich〕博士,於著作《Megaskills: Buildi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for the Information Age》提出的「大能力」〔Megaskills〕理論。
桃樂絲李奇博士認為,所謂的「大能力」,是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在孩子身上培育成功,她也認為,一個人的大能力是隨時被評等的,這也是所謂「永無止盡的成績單」。
什麼是大能力呢?桃樂絲李奇解釋,所謂的大能力就是指內在的學習動力,其中包括信心、動機、努力、責任、主動、毅力、關懷、團隊合作、常識、解決問題和專注等十一大項。乍看之下,這十一項大能力似乎是老生常談,但桃樂絲博士說,她設計這套大能力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每個家庭能做的事,形成一個有效的體系,別弄得太難太長,把它變得很簡單、很容易,每個人都能做,讓它既實用又有趣,「因為,許多好事的完成是不需要時間的」。
孩子具備了這些大能力之後,就像加足了油的汽車一樣,能飛快奔馳在人生大道上。
這是成就孩子未來的十一種基本能力,也正是現今社會中家長所應該在意的「優勢存摺」內容。而「大能力」是決定在校及工作成功的價值、態度與行為,也是資訊時代的基本能力。
•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培養自信心
「大能力」中的第一項能力「自信」,正是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在兒子的優勢存摺裡存放最多的部分。史英一邊抽著菸,若有所思地嘆了一口氣,「許多家長本身的自信心都有問題,當然就不會教出有自信心的小孩。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其實不難,重要的是要給小孩表現的機會。」
在他的想法裡,許多家長就是看不到小孩的優點,且吝於肯定、不給孩子建立自信的機會,才會養出沒有自信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有什麼立場抱怨自己生出不成材的小孩?」他沉痛地說:「替孩子留一條生路吧!」不過,他也承認,要成為可以替孩子準備優勢存摺的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在他個人的經驗中,因為初為人父,沒有經驗,對他大兒子的管教就比較嚴格,等到家裡有了第二個孩子時,他才學會了放小孩一馬了。
史英很得意地說:「像我的小女兒,雖然當年沒有考上北一女,有些挫敗,但當你培養小孩對自己有充分自信後,她就不會被困難擊倒。」事實證明,史英的小女兒後來也走上社運之路,而且頗為出色。「當年讓陳水扁焦頭爛額的十五號公園抗爭,就是我女兒的傑作呢!」史英說到這裡哈哈大笑,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世新傳播學院院長成露茜也認為,台灣的家長不大容易學會對小孩放手,「我一直就覺得很怪,為什麼小孩考試時,家長還要去陪考?」她說到父親成舍我對她和哥哥、姊姊的教育態度,「父親留給我們最多的就是訓練我們『獨立而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會跑的孩子不能強要他飛
成露茜回憶,「父親一直很注意我們小孩子對金錢的態度。他一直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就連零用錢也是。我從國小二年級開始,父親就讓我們自己賺零用錢。他有剪報的習慣,他要我們幫他貼剪報,每貼完一張B4的紙,就給我們一分錢。他幫我們每個人都做了一本『父親存摺』。每次貼完了剪報,他就把我們所賺的錢登記起來。如果我們想要領錢就跟他說,他也從不會過問我們領錢的理由。」對於成露茜而言,成舍我在他們身上存下的不僅是記憶,還在他們的「存摺」裡留下了可以成就未來解決問題的大能力。
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吳英璋的夫人李美玲,在分享她教育子女的經驗時,特別強調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對自己有責任感,而且要懂得面對問題,面對挫折,解決問題。李美玲說,兒子當年為了玩耍,到了睡覺時才發現功課沒做完,「你知道,我那時有多掙扎嗎?但我就是不想破壞我的原則,讓他延後睡覺的時間,後來他哭著和我說,『媽媽,我早上五點起來寫作業好不好?』想了想,才答應他。」要給小孩子負責的觀念,父母就必須要堅持原則。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蕙瑛,選擇以自由的方式訓練小孩負責。例如,她的二女兒當年在學業上遭遇挫折時,她勸孩子「心不開,學習就不會進來。」之後,一切也就讓她自己決定要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後來,女兒的功課在高三模擬考的排名成績從八、九百名突飛猛進到八十四名。「她大概想玩這場考試遊戲了吧。」對於蕭蕙瑛而言,她認為,「要讓小孩有成就自我的能力,做家長的首先就要夠了解孩子,一個只會跑的孩子,你硬是要他飛,那當然不可能。」然而,要如何了解孩子呢?蕭蕙瑛有她特別的方法,「雖然我常工作到很晚,但我們都會一起洗澡,很多的知心話都是在那個時候說的,有時都還會在起霧的鏡子上寫字呢!」
•家長也要邁向專家時代
希望兒女成龍成鳳是許多家長一輩子最大的心願,但要如何才能在子女成就和家長的期待裡,尋求一個平衡點,不致有過大的差距?
身為家長必須面對很殘酷而且也很現實的問題是,台灣只有一個王永慶,只有一個張忠謀、曹興誠,一個班級也只能有一個「第一名」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在課業上出人頭地,那麼,要如何讓他們有信心面對社會的嚴酷挑戰?或許此時的家長應該稍稍退後一步,告訴孩子,「不一定要拿第一,有時,第二名也不錯!」讓孩子有自信、有學習的動機,有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勇氣,或許才是子女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台大社會學教授薛承泰認為,「現在的家長不能只是有心而已了,最重要的是還要有方法。也就是家長也要朝向專家的方向發展。」
「優勢存摺」裡的本金,每對父母存的都不盡相同,但只要把他們的「大能力」存入,經過時間的淬煉,終究會開花結果。當自己的兒女能夠昂首泰然面對社會,面對世界,不畏懼任何的險阻,這本「優勢存摺」裡存入的本金,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

真實婚姻要 有 一方裝白痴才會長久

真實婚姻要 有 一方裝白痴才會長久

我兇巴巴 她笑嘻嘻 {這篇文章真棒,真實婚姻要 有 一方裝白痴才會長久} {正在交往的男女朋友也該看看}

大一下學期暑假,第一次帶她回家,老媽上樓到我房間,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在門口丟下一句話:「找女朋友怎麼也不找個高一點的。」向來認為金城武都還差我一截的老媽,大概覺得她又帥又念醫學院的寶貝兒子,應當可以找到另一個林志, 怎麼第一次帶回家的女生,就是個身高不到一百六十公分的小不點。
隔著一道牆的她,把話聽得一清二楚,那時我們才剛開始交往,我難堪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見她一派輕鬆地說:「你媽一定覺得你不夠高,才希望你找個高一點的女生啦!嗯,你媽很有優生學的概念欸!」她三言兩語化解尷尬場面,我本來以為這段戀情,會就這麼不了了之,沒想到我們還是繼續走了下去。
當我畢業時,她帶著盛裝的老爸老媽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但學校禮堂不夠大安排的家長來賓位子不夠多,他們到場時已座無虛席了。
老爸老媽本來打算站在後面觀禮,她左顧右盼,發現前方五排貴賓席,因貴賓姍姍來遲,所以空了出來,她抓起老媽的手,直衝貴賓席坐下。負責招待的學弟,趕緊跑來跟她說:「對不起,這裡是貴賓席,請到家長席位入座。」她一臉堅定地說:「後面已經沒位子了,我們是畢業生家長,也是貴賓欸,所以坐這裡沒有錯,你不用擔心啦!」


一臉悻悻然的學弟,只好把「貴賓席」的立牌,再往前移動一排。她的「大無畏」,讓我老爸老媽得以坐在貴賓席,觀看盼了七年的兒子的畢業典禮;老媽對她的身高雖不滿意,但對她的膽識倒是頗為欣賞。

反笑我白癡生熟不分
後來我們結婚了,她的廚藝其差無比,做菜既沒天分又興趣缺缺,偶爾下廚,我也儘量捧場,少有挑剔。有一次下班回家,累了一整天又心情不佳的我,看著一桌子色香味全沒的菜,實在難以下嚥,但又懶得到外面用餐,只好隨便夾了一塊排骨往嘴裡送,咬了一口,我就吐出來:「難吃死了,不吃了!」我兇巴巴地丟下筷子,到客廳邊生悶氣邊看電視。過了一會兒,她笑嘻嘻地跟我說:「老公,你真是白癡欸!這個排骨不是難吃,是沒有煮熟啦!喔!你連生的或難吃都分不出來,難怪你敢吃我做的菜!」


天哪!我以為她被我吼了,準會滿腹委屈、淚漣漣,沒想到她還能反將我一軍,哭笑不得的我,當下真服了她!

有一天在辦公室接到她的電話,她緊張兮兮地說,她切菜時被菜刀切到左手大拇指,害怕看到血的她,因為血流如注,忍不住在電話那頭哇哇大叫。我大概因職業關係,覺得小傷口不足大驚小怪,心不在焉地問她:「喔!那有沒有把流理台弄髒啊?」電話那頭突然無聲了,我心想,這下子糟糕了,真的說錯話了,正等著她發飆,沒一會兒那端開口了:「老公,我現在失血太多,已經冷得發抖了,不要在這個時候說冷笑話了啦!」

一旁同事知道這段對話後,無不大呼不可思議,除了對我的冷酷不體貼大加撻伐,更對她沒有因此動怒而感到訝異。
大姨子怨嘆沒嫁豪門她說有人娶該感謝天前些日子,大姨子來我家做客,電視新聞正播報名模嫁給百貨業小開的新聞。大姨子以羨慕又怨嘆的語氣說:「唉!為什麼人家就這麼好命,可以嫁入豪門?我們姊妹就這麼倒楣,嫁給他們這種人!」


當下被視為「低人一等」的我和姊夫,識相地不敢做任何反應。倒是我老婆接著說:「妳也不想想我們長得普通,又不是名模千金大小姐,有人願意娶我們,就要知足感謝老天爺了!」

大姨子當場被她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給打敗了,悶哼一聲不再吭氣。
善哉斯言啊!我跟姊夫面面相覷,忍住笑意,也忍住想為替非豪門小男人出一口氣的話拍手的衝動。


老媽跟她「婆媳過招千百回」之後,對這個身高不高、EQ倒是不低的媳婦,逢人便誇,還因對她有著特別待遇,讓我老姊頻頻抗議老媽胳臂往外彎、對媳婦好過女兒。

而我這個標準大男人,一碰上她,火爆脾氣一下就被她三言兩語給輕輕鬆鬆收拾掉了。你說,像我老婆這樣的小女人,教我怎能不愛她呢?

終身受用的十大經典管理理論

終身受用的十大經典管理理論


彼得原理
每個組織都是由各種不同的職位、等級或階層的排列所組成,每個人都隸屬於其中的某個等級。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雇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的原理。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卻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某人在某個崗位上幹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本人的獎勵,反而使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

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組織�,幾乎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的爛蘋果,如果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一個組織�有這樣的一頭驢子,即使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木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這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準。水桶定律與酒與污水定律不同,後者討論的是組織中的破壞力量,最短的木板卻是組織中有用的一個部分,只不過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們當成爛蘋果扔掉。強弱只是相對而言的,無法消除,問題在於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如果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你就不得不有所動作。

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反應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對企業經營發展而言,馬太效應告訴我們,要想在某一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時,即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回報。

零和遊戲原理
零和遊戲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20世紀,人類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經濟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合作者自己。

華盛頓合作規律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複雜和微妙得多。在這種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為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得更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

手錶定理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兩隻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手錶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手錶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再簡單不過了,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忽視遺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鬥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後為之奮鬥。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鬥志,也可以心安理得。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讚揚;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一段蘑菇的經歷,這不一定是什麼壞事,尤其是當一切剛剛開始的時候,當幾天蘑菇,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看問題也更加實際。一個組織,一般對新進的人員都是一視同仁,從起薪到工作都不會有大的差別。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經歷,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象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歷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過生命的這一段,從中盡可能汲取經驗,成熟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是每個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奧卡姆剃刀定律
12世紀,英國奧卡姆的威廉主張唯名論,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他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脅,被認為是異端邪說,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然而,並未損害這把刀的鋒利,相反,經過數百年的歲月,奧卡姆剃刀已被歷史磨得越來越快,並早已超載原來狹窄的領域,而具有廣泛、豐富、深刻的意義。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演化為簡單與複雜定律: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把握主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成功,只因持續不悔的專注

成功,只因持續不悔的專注

整理•撰文╱謝明彧

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能夠長期維持成功的人,往往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熱情的目標,不計毀譽、不論成敗地投入。很多時候,成功,其實只是他們努力後的附加成果。

人人都希望成功,但有人的成功宛如曇花一現,一夕爆紅又快速殞落;有人的事業卻能長長久久,維持高峰長達數十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是什麼因素才能讓成功長青?為探討企業如何能屹立不搖的暢銷書《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共同作者之一薄樂斯(Jerry Porras),以如同《基業長青》一書的調查方法,花費長達10年的時間追蹤、訪談世界上長期成功(至少達20年以上)的人士,想尋求這些人的共通特點:是什麼樣的因素或個人特質,才能讓人維持如此長久的成功?

慎防世俗價值下的成功陷阱在分析所得的結果後,作者發現,這些長期成功的人士,在進行目前的事業時,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共通點,那就是世俗認定的成功,像是「獲得令人稱羨的成就,尤其是名聲、財富或權力」或「結果符合計畫或期待」,這些從來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因為一般社會所認定的成功,往往著重在所獲得的世俗價值,而沒有包含尋找意義、滿足感、快樂與承諾,也不會提到讓生活充實、造福人群等想法,但這些卻是持續成功人士在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視的事。對這些長期成功的實踐家來說,「成功」的真意乃是能帶來滿足感和長期經營,同時又能創造另一種可能的工作和生活。為什麼這些崇高到看似有點不切實際的目標如此重要?因為人們為了私利去追求名聲、財富及權力等虛榮的夢想,常常是因為必須扛起生活重擔、迎合別人的期望或贏得社會地位。

但諷刺的是,這樣的成功往往會褪色、消逝,甚至變成靈魂的牢籠,因為這不是你念茲在茲的目標,就算達成了,也終會使自己懷疑自己的價值,而一旦遭遇挫折,這項目標也缺乏強大的吸引力讓你為它犧牲奉獻。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的成功只是一時,因為它缺乏讓你為它持續奮鬥的動力。

反之,實踐家會尋求自己認定的長期成就,對自己的理想抱持強烈使命感,以及破釜沉舟的決心,不管是否會得到財富、名聲或為大眾所認可。他們醉心於自己的理想,年復一年的認真堆砌,甚至不計酬勞。就像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在南非種族隔離政策解除之前,即使入獄也未曾有一天放棄抗爭;昆西•瓊斯(Quincy Jones)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創作不受歡迎而放棄音樂。因為那項目標對他們意義重大。

成功三原色,交集出長遠成功所以想要追隨這些成功者的腳步,或是想要避免落入世俗價值下的陷阱,就得小心選擇努力的目標。薄樂斯以研究所得,提出3個「創造持久成功」的要素,讓你可以檢視自己的工作意識與態度,是否擁有長久成功的本質:

1.「意義」(Meaning):
創造長久成功的第一項要素,便是所做的事對自己來說必須是十分重要的,而這個重要性,必須是由你個人界定的。如此,你會為它廢寢忘食,願意招兵買馬、尋找同伴一起努力,不怕外界的批評,甚至,別人付錢要你不做,你都不可能會答應。


2.「思考模式」(Thought Style):
長期成功的第二項要素是由責任感、勇氣、熱情和審慎樂觀等元素形塑而成,也就是一套幫助達到特定目標的思考模式。如果你能整理出創造真正價值的想法,即使面對接踵而來的困頓打擊,仍可以將思緒集中在建立價值必須執行的事物上,因為你知道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知道該走的方向,不會被外界動搖信心。


3.「行動模式」(Action Style):
這是指為理想找到可實踐的方法。這正是許多人的苦惱,因為他們即使找到了目標,也苦無方法將想法和意義化為實際行動。想要破除這點瓶頸,必須要了解,明白意義雖然重要,但卻不要讓自己被綁死,即使實行時發現現實不能如同想像中完美,但還是要開始去做。所以,放手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吧!一旦整合個人定義的「意義」、有創意的「思考模式」,以及有效的「行動模式」,即可為持續成功奠定穩固的基石。你可以將這3大要素想像成創造長期成功的3原色。如果將紅色、藍色和綠色疊在一起,你會看到什麼?亮白色。


如果有所謂「對的」目標值得追尋,亮白色就代表這個理念。以此3點分析長期成功人士的行為與思路,即可發現,他們會先找出對他們有「重大意義」的志業,因為意義最重要,它主宰了整個過程的走向。接著他們會「思考」按部就班落實的方法,然後努力不懈地採取各種「行動」完成夢想。當這些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明確的目標,以此為依據,你想要擊中真正該努力的目標與維持長久的成功,就簡單多了。所以可說,能夠長久成功的人士,不會先爭取別人的認同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們勇於擺脫社會束縛,大膽踏出第一步;他們在情感上更忠於自己,而不是迎合他人喜好;在他們心裡,「愛你所愛的事」遠重於想像未來可以獲得什麼樣的成果或成就。其實,大部分長期成功人士在名聲廣為人知之前,通常在其專業領域中就已備受推崇。在努力多年後,這些為目標持續付出的人,可能剛好當初的理想獲得大眾認可,於是就此成為世俗定義下的成功人士。但追尋他們努力的軌跡,這個結果只是偶然,絕非初衷。

星期五, 3月 21, 2008

任 性~(很棒的故事)

任 性~(很棒的故事)


他們結婚已有兩年了。

他愛好文學,經常寫文章放上網絡,可是從來沒有人去看。

他也會攝影,他們結婚的照片就是他自己拍的。

他很愛她。

她也是。


她脾氣很大,經常「欺負」他,是個「辛辣小霸王」。

他脾氣不大,經常讓她,是個「廿四孝老公」。

今天,她又「任性」了。

她﹕「你為什麼不肯替我朋友的婚禮當攝影師?她答應價錢照付。」

他﹕「那一天我剛好沒時間。」

她﹕「哼!」
他﹕「嗯?」


她﹕「什麼沒時間?你少寫幾篇鬼都不看的小說,不就行了。」

他﹕「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人欣賞的。」


她﹕「哼!不管怎樣,你一定要替她拍婚禮照。」

他﹕「不行。」

她﹕「就只一次。」

他﹕「一次也不行。」

談判失敗了。於是,她下了最後通牒﹕

「三天之內,必須答應,否則--」

第一天。

她「封鎖」了廚房、浴室、電腦、雪櫃、電視機、音嚮組合,

只有雙人床沒被「封鎖」,以示「寬宏大量」。

當然,她自己也要睡。

他不在乎,因為他口袋還有點零錢。

第二天。

她施以突襲,搜去他口袋的一切,並警告﹕

「瞻敢找「外援」的話,一切後果自負。」

他慌了。

晚上。

床上。

他求饒,希望她結束這種非常狀態。

她不睬他。決心不「軟」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語「迷惑」。

除非答應條件。


第三天。

晚上。

床上。
他靠在床上,頭朝東。

她靠在床上,頭朝南。

他﹕「我們好好談談。」

她﹕「不答應條件,不談。」

他﹕「我談的很重要。」


她不吭聲。

他﹕「我們離婚吧。」

她頭皮一炸,摸摸耳朵。

他﹕「我認識一個女孩。」

她氣極了,想爬起來與他打一場。

但她又忍住了,要讓他把話說完,

不能沒有「度量」,不過,她覺得眼睛有 點濕了。

他從胸口摸出一張照片。

她猜出他是從貼身襯衫口袋掏出來的,

因為前天只有這件襯衫沒有

搜索過,是看走了眼。

他﹕「這個女孩很不錯。」

她淚水出來了。

他﹕「而且性格也挺好。」

她很傷心,因為他把別的女孩子的照片放在「貼心」的口袋。

他﹕「她說和我結婚後全力支持我寫作。」

她很嫉妒,因為當初她也對他說過這話。

他﹕「這個女孩是真心愛我的。」

她想爬起來朝他吼﹕「我不也是?」

他﹕「因此,我想她是不會逼我幹我不願意幹的事的。」

她在考慮,但她氣難消。

他﹕「你要看看我替她拍的照片嗎?」

她﹕「?」

他把那張照片湊到她眼前。

她火氣很大,一掌打開他的手,

再在他瞼上留下鮮紅的五指印。

他嘆了口氣。

她出了口氣。

他把照片放回口袋。

她把手縮進被窩。

他把燈熄了,睡了。

她把燈開了,起來。

他睡著了。

她失眠了。

她後悔了,不該對他這樣。

她又哭了,想了很多。

她要把他喊醒,要和他親親熱熱地談談。

她絕不再逼他了。

她盯住他胸口。

她要看看那個女孩究竟是什麼樣子。

她摸出照片。


她又好氣又好笑,又想哭又想笑。

那是她自己的「標準照」。

是他替她拍的。

她俯下身來,在他的臉上親了一下。

他笑了。原來他也沒有睡著。

人與人相處 感情有時淡有時濃

只要不要忘記最初的相識情境

感情才能長久

戀人、朋友皆是

好球壞球理論

好球壞球理論


如果人家不喜歡你,因而說出一些故意誣賴、

栽贓、辱罵的話,

我們不需猛力揮棒來回應因為那個球投得太壞!

「喂,妳也喜歡看棒球啊!」

張先生是某出版公司的老板,是個溫和謙恭的人

他曾說,他每天的娛樂,就是看看四書五經、寫寫毛筆字和上健身房。

他的太太偶爾也會來,但從來不運動,

只愛在女子三溫暖裡頭,大聲的聊天,個性熱情

但有時還挺呱噪的, 張 先生顯得沈默寡言許多。

聊了幾句有關棒球的話, 張先生說出了他在棒球比賽中領悟的道理:


「妳可能不知道,我年輕的時候,

非常會跟我太太吵嘴,

一度吵到要離婚,當初我很喜歡她的善良、

熱情和直率,可是婚後,我發現直腸子

也挺可怕的, 講話像飛機投炸彈一樣,


有時難免會炸到不該炸的地方,我們動不動就吵起來。

直到有一天看棒球我忽然領悟了一個應答的理論

如果我是個打擊手的話,總不該什麼球都打吧!

應該要選好球才打,如果她投出的是壞球,

那麼我幹嘛一直揮棒呢?



壞話就當沒聽見,她球投偏了未獲得回應

就會自討無趣,



如果我連壞球都打鐵遭三振,也會氣死自己。」

壞球,不要打;

值得打的球,再回應好了!

母狼的啟示【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母狼的啟示【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


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

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書。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多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

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書。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可以說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

他曾告訴我一個故事,說此事影響了他的一生。

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

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所以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並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

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

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

(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

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人都是善意,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助別人,不計較小事。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級,爬得很快。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過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助的人快樂得多,雖然他並不知道中國有「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但是他的生活證明了這一點。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的經驗,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經過磨鍊了才會成熟。

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讓他自食其力,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相信他也能從中得到一個對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重要的是父母要捨得放下! 悟到∼∼

[ 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不保護 ]

星期三, 3月 19, 2008

適時彎曲的哲學-雪松

適時彎曲的哲學-雪松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沒有什麼特別 之處,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松、柏、女貞等樹,而東坡只有雪松。
這一奇異景觀是個謎,許多人不知所以,一直沒有令人滿意 的結論。揭開這個謎的,竟是一對普通的夫婦。
那是1983年的冬天,這對夫婦的婚姻正 瀕於破裂的邊沿。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他們來到這個山谷的時候,下起了大雪。他們撐起帳篷,望著滿天飛舞的大雪,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來得大,來得密。不一會兒,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
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 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雪松完好無損。可是其他的樹,例如那些柘樹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被壓斷了。西坡由於雪小,總有些樹挺了過來,所以西坡除了雪松,還有柘、柏和女貞這類。
帳篷中的妻子發現這一景觀,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長過雜樹,只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摧毀了。」丈夫點頭稱是。不一會,兩人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相互吻著擁抱在一起丈夫興奮地說:「我們揭開了一個謎──對於外界的壓力要盡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學會彎曲一下,像雪松一樣讓一步,這樣就不會被壓垮了。」
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它是人生的一門藝術。
一個「能力強卻態度委婉」的人,
才能真正無往不利,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星期二, 3月 18, 2008

別讓無心.傷害了人際

別讓無心.傷害了人際


曾有一個大學女學生,與男友交往一年多了,兩人感情蠻穩定的,
所以,這女生也就將家人的狀況告訴男友。


她說,她媽媽的脾氣有點怪,常亂發脾氣、或打罵兒女;
一有看不順眼的事,就破口大罵,把家裡的人罵的狗血淋頭,
而鄰居們也都對她母親敬而遠之。


因此,她在成長過程中,就時常忍受母親「歇斯底里」的怪異脾氣、
鄰以及鄰居的「異樣眼光」。


一天,這女生和男友因小事吵架,兩人在爭執不下時,
男友突然半開玩笑地說道:「妳真是無理取鬧耶,妳這種脾氣,
跟妳媽有什麼兩樣?」就這麼一句話,這女生掉頭就走!
而且,這一翻臉走人,就再也沒有回頭的餘地!


「為什麼呢?這只不過是一句隨便說說的玩笑話而且,她幹嘛那麼在意?
也不讓我有道歉的機會....」


男友不解地向朋友訴說委屈,因他不覺得自己犯下什麼滔天大錯。

然而,這女生的態度卻十分堅決,因為她認為--我將心中的「至痛」
全都告訴你,只因你是我的「最愛」;
可是,你為什麼要將我「最痛的傷口」拿出來「戳戳看」?


但你可知道,我的心好痛、好痛,而且還在淌血嗎?
你怎麼「不顧及我的感受」?
就這樣,這對情侶因男友一句無心的玩笑話,分手了!


這女生始終無法忘懷男友那句讓她「傷心入骨」的話,也深怕那句話,
哪天還可能再度深深地戳入她心底,因此,她絕不「重拾舊好」。



不過,「得饒人處且饒人」,尤其是對自己最親密的人所說的「無心話」,
是否一定要判定為「罪不可赦」,甚至造成感情上兩敗俱傷的「雙輸」呢?

「勿讓無心話,傷害有情人啊!」--還真是讓我們警惕


曾有五位年輕朋友一起開車去聚餐,可是在停車場找車位時,
因假日的關係,車子停得十分凌亂、擁擠。

正當開車的宗賢心煩地在大小車陣中前進、且找不到停車位時,
旁坐的女友心潔以溫和的口吻說:「宗賢,小心一點,快擦撞到了哦!」

宗賢看了看兩邊後視鏡,沒說話,只是繼續前進。

不久,心潔又有些擔心地說:「小心、小心,慢一點,這樣會擦到右邊的車子哦!?」

這時,宗賢不耐煩地說:「好啦,我知道啦,我自己會看啦!
妳不要一直嘮叨、一直製造緊張好不好?真是囉嗦!」

這時,車內的氣氛凝結住了,大家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也都沒再說話。

好不容易找到停車位後,大家進入餐廳聚餐;當大家先喝著冰涼的開水時,
心潔突然對大家說道:「我今天好開心哦!」

好友小珊聽了,說道:「心潔,我覺得每次看到妳,妳好像都很開心!」

「是啊,我只要一想到宗賢是我男朋友,常辛苦開車載我,
我就覺得很開心、很快樂啊!」心潔神情愉快地對著大夥兒說。

而這麼一說,在旁的男友宗賢反而一陣臉紅,有點「不好意思」,
也為他自己剛才在找停車位時的「不耐煩口氣」,向心潔和大夥兒致歉!

有人說:「愈親密的人,愈知道怎麼傷害對方。」

的確,最愛你的人,常「傷害你最深」!

而且,身旁最親密的人不必「用力戳」,只要隨便「劃一刀」,
就會使自己痛得不得了。



所以,在男女溝通出現小的「傷口」和「裂痕」時,
就必須趕快「彌補」,而不能「以己度人」地認為:

「開開玩笑而巳嘛,有什麼好生氣的?」
畢竟每個人最痛的「致命傷」不一樣,不能「想當然耳」呀!

其實,「主動道歉」並不是「認輸」,而是「真正成熟」的表現;
只有放下自尊,謙卑、主動地伸出「道歉、示好」的手,
才能彌補雙方逐漸擴大的「裂痕」啊!



常言道:夫妻有四種「打罵夫妻、互管夫妻、互助夫妻、感恩夫妻。」

「打罵、互管」的夫妻,真的是稀鬆平常、到處可見;
但要做到「相互感恩」的夫妻,則並不容易、也不多見啊!

因為有些太太時常哭哭啼啼地埋怨:
「婚前,他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聽我訴說一個下午,
現在我唸他幾句,他都謙我囉嗦!
婚前,他都把我當成手心的寶;
婚後,他卻把我當成手上的草!嗚..」

不過,也有一個王太太時常公開地稱讚她先生說:「我這個老公啊,
人真是很好,我真的很佩服他,因為他經常『勇於認錯』,
只是『絕不改過』!?」

說真的,「多欣賞、少挑剔」,「多感恩、少責備」,
「多灑香水、少吐苦水」,就一定可以減少生活中的磨擦。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只是『剛巧趕上』了。

或許應該積極尋求在『對的』時間裡,創造幸福的愛情 。
把握住每一位在你身邊的人。

星期一, 3月 17, 2008

別急著讓孩子讀字、認字

別急著讓孩子讀字、認字
書店的一隅,約莫五歲的孩子,逐字念著一本字數不算少的英文故事書,坐在旁邊的母親一副仔細聆聽的專注模樣,想必她一定很以自己的成就為榮。咦,說錯了?是「自己」的成就,還是「孩子」的成就呢?嗯……算了,不追究了。


可是,令我心驚膽戰的是,那孩子明明念的是英文,怎麼乍聽之下,卻像是在說國語呢?因為認字認得有些吃力,所以字與字之間彷彿隔了三里路遠,而且語調、發音……聽得我冷汗直流。

朗讀,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絕對是值得鼓勵孩子去做的事。可是,時機呢?對五歲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成就」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媽媽想必花了很多的時間在上頭(或是花錢請別人花時間也行),但孩子只是接受命運的被動者,沒有選擇的空間。

問題真正的癥結在於-英文學習的前後次序被錯置了。這樣的閱讀成就,勾勒出兩個問題點:

.應該要先聽再說:如果讓孩子暴露於足夠的英文環境中,讓他們先「聽」個夠,聽多了再開口說話,就不會有這樣嚇人的朗讀結果。因為人類「說」的能力,是奠基在「聽」之上。就像先天就耳聾的人,是很難學會說話的。
.可能造成時間排擠效應: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當我們花這麼多力氣「訓練」孩子讀字,相對地,「聽」的機會就被排擠掉了。


讓孩子快速認字、讀字,甚至寫字,有時真的可以撫慰一些「擔心孩子未來競爭力」的父母,也是補教業者向父母展現成果的最有利證據。但是,循序漸進才是教養的正確方向,也是幫助孩子保持學習興趣的最自然方法。雖然,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讓孩子聽英文故事,一時之間、甚至是兩三年內,都可能看不到具體成果,然而「聽」是語言學習上很重要的基礎期,孩子還沒走穩就想著要他跑,有時是累了父母、苦了孩子,得不償失。

語言關鍵期重要嗎?

失衡的英文學習風氣,讓孩子成為犧牲者

如果要討論語言學習的理論和研究,可能十本書都寫不夠,的確有許多專家、學者、博士、教授,持續不斷地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縱使研究和實驗結果堆積如山,我則從自己的親身經驗中發現: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的環境中,光靠念英文故事書,孩子就能習得這種語言-雖然只有「聽」的能力。可別小看這「聽」的能力,在語言學家的眼裡,光是「聽得懂」一種語言,就是上帝造物的神秘所在。

我所憑藉的,只是那小小的故事書。它甚至是一個不能和孩子互動、也無法讓孩子看見嘴型的死東西。我在有限環境下創造出來的這個教孩子第二種語言的方法,或許有待語言專家來解答它的奧秘。

很多人都相信「語言關鍵期」的說法,也就是在某個年齡之前接觸一種語言,可以學得又快又好。如今有太多父母都憂心孩子的「英文能力會影響將來的競爭力」,又不相信現有的教育制度,加上補教業者為了商業利益而推波助瀾,於是,整個社會的英文學習風氣,已經被推向一個父母需要警惕的失衡狀態。

「竟然有父母拿英-文-聖-經,要我教六歲的孩子。」「我要主動推掉星期五下午的家教,那個已經一整天待在全美語幼稚園的孩子,下了課以後,家長竟然還要我一對一幫他補英文。」我認識的一位外籍英文教師,不禁為這些被我們錯愛的孩子感到憂心忡忡。

因為家長不知道什麼對孩子是最合適的,在毫無頭緒、又不想輸人的比較壓力下,孩子往往就成了頭號犧牲者。

語言的關鍵期,就在於聽和說

然而,當社會現象偏頗至一定程度,另一種聲音就會出現:「人的一生中,並沒有某個特定時間不適合學語言。我們生活周圍也不乏過了關鍵期才學英文,也很成功的例證。」這種論調總讓我腦門充血,何不乾脆直接告訴我「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算了。我們不要少數成功的例證,我們要的是整體社會英文能力的提升。

或許,多早開始學英文,真的不是成功的保證;但是,啟蒙教育方法是否使用得當,絕對是關鍵的所在。

無論如何,我是相信語言關鍵期的。端看那些隨父母移民的孩子就知道,年紀愈小的孩子,似乎不必花什麼力氣就能將當地的語言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呢?卻怎麼也無法達到那個境界。

為什麼說「聽、說、讀、寫,請照順序」?因為,語言的關鍵期真正說起來,就是指「聽和說」。就好比這一代國語、閩南語雙聲帶的父母,兩種語言都可以應用自如,而我們都是在關鍵期之前就同時接觸國語和閩南語了。

至於我們的英文教育,則是接觸時間太晚而且方向不對,以致說英文時,我總覺得腦子裡像是在做中翻英考題,有種格格不入的疏離感。既然「聽、說」是有關鍵期的,當然應該放在「讀、寫」前面。





父母可以怎麼做?

「聽」的能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佳學習禮物

我只管不間斷地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給孩子一副除了聽國語之外、也能聽英文的耳朵,這個「聽」英文的能力,是我可以給孩子的一輩子的禮物。它也是許多父母無需仰賴太多金錢,只要肯花費時間和力氣,就能把夢寐以求的英文聽力教給孩子的方法。

"Today I am as old as all the numbers on the clock added together." 放學後邊走邊聊天,小一女兒的口裡突然蹦出這句英文,嚇了我一跳。「你-你是從哪裡聽來的?」媽媽連大學聯考都寫不出這樣的英文句型。

「《外婆萬歲》啊!最後那個外婆不是說,今天我和時鐘上所有的數字加起來一樣老了。」

「這不是我們家的國語故事書嗎?」孩子,你不可能會自己中翻英吧?

「你忘了我們上次去美國玩,有買《外婆萬歲》這本書的英文錄音帶啊!」哦,好險,原來是故事錄音帶的功勞。

聽是說的基礎,無庸置疑。或許孩子比較大了才開始學英文,不需要小嬰兒這麼長的語言靜默期;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聽」、沒有那些聽來的廣大語匯基礎,我們能期待孩子「說」出些什麼呢?

不過,我也不用高興得太早,事隔三年,我把女兒叫到跟前:「大乖,你記不記得?《外婆萬歲》裡面有句話:『今天我和時鐘上所有的數字加起來一樣老了。』你知不知道英文怎麼說?」她想了三秒鐘,「不知道。」答得果斷而直接,然後一溜煙跑了。

對於這樣的結果,我一點也不意外。別說是三年,三個月不接觸可能就忘了。這也是父母送孩子上全美語或雙語幼稚園,應該要注意的盲點。但是,我不會因為孩子會忘記就不教他。因為我知道,運用故事書給孩子英文聽力的方法,絕不會馬上看到成果,甚至會讓一些心急的父母覺得永遠也看不到成果。然而父母對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就是孩子勇敢面對人生的堅強後盾。

別忘了,我們給孩子的不是只有英文,還有那滋潤心靈的一個又一個故事。

讀、寫的技巧,就交給學校來負責

至於英文的「讀、寫」呢?我將這些工作視為「學校的事」。其實,在我的教育字典裡,學校的事,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和學校學習有關的事,孩子必須自己扛起責任完成;除非孩子發出求救信號,不然,我盡量不插手。

所以,學校可以教孩子讀和寫的方法,我不干涉、甚至不參與;做媽媽的我,只要確定那不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就好。可是,父母們別忽略了一個重要觀念:學校可以教孩子讀字、寫字的方法和技巧,卻無法保證能給孩子對書本的熱忱和興趣。

我雖然不插手學校的功課,但是媽媽念故事書給孩子聽的這項工作,卻從未間斷過。因為我知道,這項工作是維繫孩子與書本之間感情的最簡單方法,也是幫孩子建立起一生閱讀興趣,最直接而有影響力的根基。

只念故事書,就能讓孩子聽懂英文?

孩子有著神奇的語言本能
《語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商周出版)這本書,是由認知神經科學權威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所著,在書中他以一般人也能懂的寫作手法,闡述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


「語言的學習是我們大腦中預先設定的一個特別控制。語言是孩子自然發展出來的一項複雜技能,沒有刻意的教導、不是因特意的學習而來的。……『本能』這個名詞,它意含著人之所以知道如何使用語言,就好像蜘蛛知道如何結網一樣。蜘蛛的結網不是哪個天才蜘蛛發明的,也跟它所受的教育無關。蜘蛛會結網是因為蜘蛛有個腦,它的腦給予它結網的衝動與完成的能力。」

「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語言的複雜性是我們天生能力的一部分,不是父母教導我們,更不是學校教育出來的。……一個學前兒童的內隱的文法知識,比最厚的電腦操作手冊或最好的電腦語言系統還要高水準。」

幫孩子念了八年的英文故事書之後,我才看到洪蘭教授翻譯的這本書。它或許為我、也為正在懷疑的父母們解答了這項困惑-只靠念英文故事書,就能讓孩子聽懂英文嗎?

現在回頭想想,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事實擺在眼前:在家中沒有一個人是說英文的情況下,光靠念英文故事書,就讓我的兩個孩子聽懂了英文。

「嬰兒是頂尖的語音學家。」這是作者提出的論點,他舉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為例:實驗者在一個月大嬰兒的橡皮奶頭中放了一個開關,並把這個開關連到錄音機上,當嬰兒一吸吮時,錄音機就開動,放出 ba ba ba 的聲音,當嬰兒感到厭倦時,吸吮頻率就降低了;然而當錄音帶的聲音換成 pa pa pa 時,嬰兒又開始有力地吸吮起來,想聽到更多的音節。

五百多頁的這本書,不是我幫孩子一路念英文故事書的理論憑藉,卻給了我一種相知相惜的溫暖感覺。我憑藉的,只有對自己和孩子的信心。

而您呢?除了我一路走來的事實之外,現在還多了語言學家的背書呢。孩子的耳朵是上帝造物的神奇展現,只要從耳朵聽進去的東西,將化為語言訊息停留在腦袋裡;只要聽得夠多,就會自然習得一種語言。

快跑!不要用走的!快去找些英文故事書來念給孩子聽吧!




補習班是不可避免的路?

是的,對很多家庭而言是如此;是的,在現今的英文教育體制下是如此。不然,即使現今的英文教育已向下延伸至小學,但光靠學校的義務教育,孩子小學畢業時就能具備基本的英文聽說能力嗎?

即使我的孩子靠著我念故事書的力量,有了「聽」英文的能力,但語文學習不可中斷,所以接下來的讀、寫呢?在孩子讀小學一、二年級這兩年,我還是送他們上了英文補習班。不然,讀字、認字也要媽媽自己教嗎?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這樣做。不是因為沒能力、沒時間,而是我喜歡做媽媽,不喜歡當老師。

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可以是沒有壓力、沒有進度的,孩子和父母都可以處在一種放鬆的情緒狀態中,那是一種享受。至於教讀字、寫字呢?這是一種技巧性的工作,什麼字母要配什麼發音、什麼情況要用什麼時態……老實說,我對這樣的工作沒興趣。既然有專業的人在教,我當然假手他人。

然而,即使是補習英文這件事,也有幾個重點和方向要考量:

補習班的聽說讀寫課程如何分配比例?
如果「聽說讀寫」是一趟旅程,孩子年紀愈小時,愈應該在旅程的前段多做停留,不要時間未到,就急著要把孩子趕向後段的道路。而這個時間點的標準是什麼呢?就是當孩子有一天必須面對升學考試、面對這個逃避不了的大環境,只有選擇正面迎戰的時候。到時用功地讀、拚命地寫、學好考高分的技巧,是無可避免的一條路。課業的好壞只能靠孩子自己成就,父母是幫不了忙的。

到底該花多少時間補習英文?
當然是愈少愈好。但是補太少又怕比不上別人,怎麼辦?當我的孩子已經把念英文故事書當成生活娛樂的一部分,我就停了他們的英文補習。英文故事書可以一本接著一本看的孩子;章節故事也讀得津津有味的孩子,還需要補英文嗎?

當然,這不是一蹴可及的事,能把英文故事書當興趣來看,想必之前紮下的基礎相當厚實。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基礎呢?補習基礎?當然不是。補習班可以教孩子讀字的技巧,但孩子喜歡閱讀的興趣,不是靠補習可以建立起來的。

該學的英文,故事書上都有

語匯基礎,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聽進腦海裡
孩子小學二年級之後,當英文故事書之於孩子,就像報紙之於大人時,我就不再讓孩子去英文補習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週一小時的外籍英文家教。一小時當然不夠用,練練說話、保持口語能力,是唯一的目的。

至於拼字、句型、文法、時態……怎麼辦?故事書上都有,多看英文書,自然而然就會習得十之八九。剛移民香港沒多久,十歲女兒不懂廣東話,讀的是說英文的國際學校,一天,她把不會寫的英文功課拿來問我:「媽媽,這幾題我不會,你幫我看一下。」只看了一眼,我就嚇得差點把她的作業摔落在地上。

「這些是你自己寫的嗎?為什麼『不會的』這麼少?」二十幾個英文介係詞,whatever、whenever、if、till、until、unless……,要孩子一一填進句型的空格中。哇!這不是我大學聯考都還要想半天的東西嗎?「孩子,你從來沒上過所謂的文法課,怎麼會寫呢?」

我當下對女兒佩服得五體投地,女兒一定覺得她這個媽媽怪怪的,孩子功課不會寫,還高興得不得了。後來,即使她一時不會的題目,我再對著她念一兩遍,她似乎也就知道答案了。這是為什麼呢?我猜想,聽了大量英文故事的孩子,其?雲獄y匯基礎都已潛移默化地進入腦海中,拿不掉、偷不走。只要哪天需要讀寫時、需要應付考試時,就可以像電腦開機似地,輕易將它們從腦袋裡叫出來。這就是面對考試時,事半功倍的利器。

星期四, 3月 13, 2008

簡樸生活法則 -- 素質運動

簡樸生活法則 -- 素質運動
你是不是也感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複雜,很久沒有好好停下來休息一下?
為什麼有些人會願意放棄高薪,般到鄉下去過更簡單的生活?
每天有無數的資訊衝著我們而來,我們時時都要面對"複雜"與"紛亂"的困擾,
偶而試試簡單的生活,也許會獲得更大的平安及快樂。


------------------------------------------------------

除去分心的事物

使你花費時間與心力但對你個人長期目標、成長及內心平
靜毫無貢獻的任何事情都稱之為分心·我們最大的毛病是
,我們都很享受於這些分心的事物·


1.停掉報紙

我很確信自己從未在報紙中讀過值得記憶的新聞·對一個
哲學家而言,所有的報紙都是在說閒話,編輯它及閱讀它
的人都是一些在一起喝茶的老女人,而且閒聊後就忘光了·
---梭羅(HenryDavidThoreau)


報紙是每一天最先來報到的物品,它每天早上按時來到門
邊,使我們不得不對它採取一些動作後才能出門·當時的
梭羅不明白為什麼人們需要讀報紙,而現在的報紙內容仍
然是閒話而不是新聞·幾乎報紙的內容都是在閒扯一些人
物,預測哪些事可能會發生或者描述一些悲劇事件,這些
真是不知道也罷·梭羅寫著︰如果我們讀到一個人被搶、
被謀殺、意外死亡,或者一間房子被燒、一艘船出事、海
上的渡輪爆炸,甚至一條牛被車撞死,鄉間冬天的蝗害我
們不必再讀其他的,一個便已足夠·如果你熟悉這個原則
,還須要一大堆的例子來應用嗎?


我並不是反對消息靈通,所以我訂閱一個星期一次的週·
我曾經每週花好幾個小時在閱讀報紙,而現在只需十五分
鐘的時間來翻閱週報,便可知道我必須知道的世界大事·
報紙增張後,重量加重,但廢話卻更多,捫心自問,我在
報紙中可以找到對我真正有用的東西嗎?
取消訂報,如果你想看報,就去便利商店買一份·養成想
買而且又有時間時才買報的習慣,漸漸地你會發現讀報的
次數減少,卻增加更多可以好好利用的時間·

2.關掉電視


使我們歡樂到死·
---尼爾波斯曼的書名(此書談論電視對我們文化的影響)


你知道事情該來的總是會來,對不對?電視在諸多惱人的
問題中佔有極大地位·小孩在學前階段花在電視前面的時
間有數千小時;一般家庭裡的人每天也會看二、三個小時
電視,而諸多的節目中又多屬毫無營養價值的連續劇及笑
鬧劇.


我是在電視機前面長大的·約在四年前有一些朋友決定停
掉有線電視,當時我覺得他們那麼做,好像是把家中的維
生系統取消一樣·他們住在山上,如果不接有線電視,就
根本無法看到任何節目·
崔西亞與我很有興致地看著他們的試驗︰孩子們在開始時
有點生氣,不過很快地,他們就走到戶外和朋友玩在一起
、他們一起騎腳踏車,三個月之內小孩便完全忘掉電視這
件事情·聖誕節來臨時,小孩要的不是那些最新的電子玩
意兒而是衣服與洋娃娃,體會到廣告對朋友小孩的影響,
使我們決定跟從朋友的腳步·


剛開始時,每逢喜歡的節目正在播放的時段,我都會顯得
急躁不安,不過不久我們就有了很特別的夜晚,這是以前
從未經驗過的,我們吃晚餐的時間拉長,其間會討論一些
重要的事情;我們會聽聽喜歡的音樂、讀一些好書;也會
更常抱抱孩子·另外一個好處是,把取消有線電視所省下
的費用存起來,每兩個月全家就可以出去打一次牙祭·
現在我們家還是有電視,不過我們只看基本的新聞節目或
像奧運轉播等特別節目,倒是我們偶爾會在週末租一、二
卷好的錄影帶回家看·現在,反觀以往,我驚覺過去實在
是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那些無聊的電視節目上.


我知道在今日文化裡要人關掉電視,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滿
痛苦的事,所以我們必須像戒掉毒癮那樣毅然決然來做·
試著一個星期都不看電視,看看會有什麼結果,不要在幾
天之內便下定論·如果你現在覺得有同感,趕快拿起電話
打給有線電視公司取消收視,不過請你也準備好孩子們可
能會有的反應·
完全不看電視是不可能的,所以也請你對未來一週的節目
先做篩選,問問你的家人看這個節目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這個節目對我們有益處嗎?它對我們有鼓勵、提升的效
果嗎?我們會推薦給朋友看嗎?
過一陣子後,把那些對你毫無益處的節目刪掉,而且絕對
不要因為沒有別的事做就把電視打開·如果在你喜歡的節
目之間有一個小時的空檔,先把電視關掉,利用這一個小
時聊天或讀書,看看你是否能漸漸地把你及孩子看電視的
習慣戒除·
生命之中不僅只是觀看別人想像出來的虛構情節,也該自
己去親身體驗屬於自己的生活情節·


3.閱讀經典、減少訂閱雜誌

有多少人一生中因讀一本書而開創一個新局面?
---梭羅(HenryDavidThoreau)


如同新聞一樣,雜誌也極具侵略性,如果這個禮拜的雜誌
沒有讀完,下個禮拜的又緊接而來,結果,為了追上出版
的速度,我們讀雜誌所花的時間反而比處理重要事情的時
間還多·
在我記憶所及,所讀的雜誌裡好像只有二、三篇值得記住
的文章·我把那些文章剪下來,一直到今天仍然保留著·
其餘五六百篇讀過的文章現在都已在垃圾掩埋場的某一個
角落了·


相反的,我的書架上放了許多影響我一生的書籍︰安娜卡
列尼娜(AnnaKarenina)使我看清人心的虛偽並且清
楚地描述婚姻中外遇事件的破壞性;你也許可以猜出,梭
羅的湖濱散記(Walden)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我的
第一本湖濱散記已被我翻得有點破爛·
圖書館裡有多少世界級的經典之作,然而我們卻浪費了無
數時間在雜誌上!如果你訂的雜誌數量已超過你閱讀的能
力,取消一些;如果你喜歡閱讀,就讀一些經典之作·如
果一本書已存在一陣子,而且略有名氣,通常就值得去翻
翻看·


4.停止噪音

對生活在大自然裡而且一直對大自然保有知覺的人而言,
沒有嚴重的憂鬱·
---梭羅(HenryDavidThoreau)


這個地球上到處充滿了人為的噪音,要找一個清靜的地方
已是難上加難·崔西亞與我最近去優瑟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登山遠足,你能想像嗎,即使在很偏遠的內部,我們還是
每二十分鐘便被經過的飛機產生的噪音干擾一次,這真讓
人很不舒服,而且這種聲音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
我想我們的腦子不是用來承受這些噪音的·噪音是一種壓
力,而一般人認為這種壓力是很自然的事而不去特別注意.
更糟糕的是我們把自己丟在噪音裡面,同時也加製造噪音
的行列·


我們的車子裡有音響;家裡有收音機;出門時隨身聽也不
離手;只要人在家,電視就是開著,即使去另外一個房間
做事,也不會把電視關掉·這些噪音使我們不再關心真正
重要的事·不久前我下班回家時,不再打開車上的收音機
,我只是靜靜地開著車,此時白天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便會
重新回到腦海,有一些順利事情,當然也有一些不順遂的
腦後,不需再提出來思量·幾個禮拜後崔西亞便發現我和
以前有點不同了,她說我晚上似乎比較不再被白天公司內
發生的事情所干擾·我現在知道,如果我在回家的路上把
音響打開,我就不能利用時間思考白天的事,而必須移到
晚上·


在從前噪音還沒有現在那麼充斥,就有許多人須要上山或
去沙漠尋找清靜與獨立,和以前的人比起來,我們現在已
經不太知道 清靜是什麼了·
盡量減少製造噪音·開車時不要打開音響,注意腦海中跑
出來的事情,並且細加思量處理,自問為什麼這事會從腦
中出現?我需要分析這件事嗎?我需要為這事做決定嗎?
如果你沒有在看電視就不要讓它開著·找出一些時間自處
並且靜靜地坐著·我常常一個人獨自去山上走走,我用這
段時間向上帝祈禱,而且自我反省日常生活及做的一些決
定是否恰當·即使只有半小時,也是令人非常舒暢的經驗·


體驗平靜

有時候在夏天的清晨梳洗過後,我坐在灑滿陽光的門口直
到中午,讓自己的腦海沈浸在一些空想之中·此時,我的
身邊只有杉林,胡桃林及漆樹林,我完全是在不受干擾的
獨處中,偶爾只有鳥兒輕快的在屋頂上雀躍高唱·直到太
陽西下或遠處傳來馬車的聲音,我才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梭羅(HenryDavidThoreau)


在尋求簡單生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處理一些事情實際上
是丟掉一些東西·認為有更多朋友、更多活動與更多事情
對我們才有幫助的想法是完全不對的·我們的時間有限,
除非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然我們會浪費許多時間
使得外在的生活雖然多采多姿,內心的世界卻異常空虛,
而最糟糕的是生活變得複雜後,我們卻毫不自覺,反而還
沾沾自喜·


在生命中嘗試一點小試驗,目的是在知道改變一些事後對
你平靜感覺的影響·試著放掉一些活動,然後問自己︰我
內在的平靜感是增加了或減少了?
試著改變自己日常作息的時程,一段時間後,想想自己的
內心是否更為平靜?如果你白天極度忙碌,是否可以把一
些事情移到晚上,以舒緩緊張的程度·
我發現另一條可以去辦公室的路,但是要多繞五分鐘,不
過這條新路可以增進我的生活品質;這條路沿著山邊,在
傍晚回家的時候,黃金般的陽光會灑滿樹林間,使人非常
舒服,可以使白天工作的辛勞消失一大半·簡而言之,在
回家的路上,我不只是回家而已,更是在享受那種美好的
感覺·


個人電腦上巿後我並不急著去買,直到所有的朋友都有電
腦後我才買了一台·電腦這個複雜的設計倒是簡化了我的
生活,用文書軟體來處理我的工作,使我省下很多時間,
而且真正把工作簡化了不少·試著在生活中做些小改變,
然後自己評估看看這個改變是否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平靜與
單純·


5.知道時間跑到哪兒去了

不要浪費光陰,因為那是生命最重要的部份·
---富蘭克林(BenFranklin)


你知道你的時間都是怎麼用掉的嗎?幾十年來,管理專家
對那些忙碌經理人的忠告一直是︰以十五分鐘為一單位,
追自己二個星期內的行程·其實這個建議對任何人都適用
,經過這樣的檢查後,很多人都很驚訝自己使用時間的方
式·
以一個星期或二個星期為基礎,十五分鐘為一個單位,追
自己的行程·在身旁準備一份日程表,每隔幾個小時就把
工作的內容記錄下來·否則隔太久你就可能會忘記自己做
了哪些事·


做完這樣的練習後,再把自己的日常活動做一個合理的分
類,例如開會、閱讀、與家人談天、用餐等等並把每一分
類的時間累加起來,然後自問︰
這類活動值得參加嗎?
它對自我的目標有貢獻嗎?
它能對別人有幫助嗎?
我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及反省嗎?
我有把時間投資在個人的身上嗎?
在我做的事情中有多少是代替別人做的?
我有浪費時間嗎?
知道自己的時間流向後,才能改進使用它的方式·

星期三, 3月 12, 2008

半個屁股-王文華

剛到史丹佛念書時,發現教室的設計很特別:劇場式階梯、馬蹄型桌子,坐下來,
看到桌上有一條長長的細縫。
白蟻蛀的嗎?怎麼可能這麼整齊!「這是插名牌的!」同學告訴我。註冊時,教務處發給你一張橫式長方形厚紙卡,上面寫著「王文華」三個字。上課時你要把名牌插進細縫,好讓老師看清楚你的名字,方便點你發言。階梯式教室、馬蹄型桌子,都是為了讓老師同學看到彼此,討論時容易產生火花。


學期中我把學校發給我的名牌搞掉了,自己做了一個,插進細縫中。下課後老師跟我說:「我看不清楚你的名字。」「為什麼?」「因為你做的名牌,名字和紙張底部之間的留白不夠,插進有深度的縫隙,一半名字都塞進縫隙裡。」我拿出名牌,果然是這樣,「你應該叫教務處幫你重做,他們做的名牌都是精密量過的,插進細縫中剛剛 好。」老師臨走前一語雙關地說:「把你那張half-assed的名牌丟了吧,那張名牌只讓我們看到一半的你。」

當時我聽不懂「half-assed」(直譯:半個屁股)是什麼意思。去查字典,上面寫
著「凡事只做一半,不注細節。」


沒錯,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個大而化之、半個屁股的人。好的學校,連學生名牌上名字和頁緣之間的距離都斤斤計較,而過去的我,只會嘲笑這樣的人龜毛。

史丹佛第一年暑假,我和一位帶著兩歲小孩的朋友去拜訪在蘋果電腦工作的學長。在員工餐廳吃午餐,朋友抱著小孩,吃不到兩口。學長走到角落,拿來一張兒童椅。「你們的員工餐廳還有兒童椅?」「當然啊!雖然很少員工會把小孩帶到公司,但我們總要預防那種『萬一』!」

畢業開始工作後,常常出差。有一次我坐新航的長程飛機。第一餐結束後,機艙的燈變暗。空服員問我要不要睡覺,我說要。於是她把一張貼紙貼在我的椅子上,上面寫著客人要休息,下次餐飲不要打擾。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會拍醒你,問你要不要用餐,你說不要,但被吵醒後再也睡不著。新航用一張貼紙,兩全其美地解決問題。

工作這些年來,我發現成功的人和公司,屁股都很完整。不論大事小事,他們總能做到滴水不漏。他們不靠革命性的創意,因為革命性的創意可遇不可求。他們有耐心和能力把例行公事做到完美,和二流之間的差別就在細節。

我永遠記得史丹佛的細縫、蘋果的兒童椅,和新航的貼紙。它們代表的,是一種細緻和體貼,一種成本很小、容易做到,卻是大家最不屑一顧的美德。所以,就叫我龜毛吧!因為我終於醒悟到工作和愛情路上的顛跛,都是因為我行走時少了半邊屁股。

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

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

現代上班族表現得愈好,反而捨不得離開公司,路愈走愈窄,這個現象真的很弔詭。為什麼我們不願意給自己「另一條路走」?

這次回美國出差,特地見了一些很久沒碰到的老朋友,然後我驚訝地發現,彼此之間,竟有一些相同的境遇與夢想。我們之間的共同處,是都曾經念過這間叫做「史丹佛」的學校。

我們聊了很多事,也聊了很多「人」。話匣子常以這樣的方式打開,「你知道嗎?那個某某某學長,現在在做某某事……」我們發現,史丹佛畢業的人的職涯設計,真和其他學校的人有所不同。史丹佛的人或許待過麥肯錫,然後雷曼兄弟,然後高盛,但之後很有可能拋掉一些東西,自己開一間公司、做一個新事業,我到上海,你到美國,我們全世界四處跑。

簡而言之,「創業」在這個族群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其實大家都在創業

儘管最後真正全職出來「創業」的,嚴格計算下來,十個史丹佛畢業生中其實只有一、二位,但如果將「創業」這個動作廣義化,有些學長成為所謂的「二分之一族」,也就是白天上班,晚上做自己的副業;有些隱身成為知名部落客,白天上班,晚上成為可愛插畫背後的畫者。假如將這些都計入「創業」,全部加總起來,十個裡面可能就有九位都在「創業」了!目前檯面上知名的「史丹佛校友」,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若水公司的作家王文華,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等……看看大家現在在做的事,某種程度上都可算是在「開創事業」中,他們自己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一直在想,為何史丹佛人「愛創業」?史丹佛教了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是什麼?此趟美國行,我又見到台灣的「交大」也有類似的狀況,在矽谷與《拓荒》一書作者李喬琚碰面,她聽到有一批台灣網路創業家要到矽谷出差,馬上約了一個「交大校友晚會」要和大家聚聚。史丹佛偷偷教我們的事,答案已經漸漸明朗。

從史丹佛畢業的,拿到的不只是學位,而是這些「人」。這些校友建立了一套「通報系統」,口耳相傳,某某某創業了、辭工作了、去上海發展了……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了。這就夠了!透過這個掛名「史丹佛」的「學長學姐通報系統」,史丹佛的畢業生都聽過特別多件「正在進行的創業故事」,我們從這些「小道消息」,得知了「前人」所走的路。

記得自從進史丹佛的第一天起,我就聽到「王文華」的名字,當時他還沒有這麼出名,我就看到他的文章以及他的努力。另外,我們看到成功創業家王耀庭,看到楊致遠,看到蔣顯斌,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他們的現在,學校還流傳著他們在求學時代的故事,還有他們的努力過程,我們得以了解他們如何一開始到最後,走過如何怪誕的職涯路,很容易就觸動了「我們也應該給自己另一條路走」的念頭,丟掉現在的光環,退後、轉彎,尋求更大的突破!

「給自己另一條路走」,就是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某某某這樣做了,你還在等什麼!」

※給自己另一條路走

現代上班族,尤其是到30歲,愈高學歷,進入名聲愈響的企業,取得愈好聽的頭銜,就愈不容易再給自己「另一條路走」了。當你進入公司,表現得很優秀,反而容易卡在這間公司,捨不得離開。

這個現象真的很弔詭,一旦表現得愈好,我們的路反而愈走愈窄!而願意給自己「另一條路走」的,常常是「無路可走」者──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創業!學歷不佳無法加薪,就只能創業……因為如此,有一位創業成功、身家已達百億的史丹佛學長曾告訴我,他回台灣前一定得在大學弄個顧問教授職之類的,好好印一張名片,因為「創業家」不是一個受台灣人所認可的「正當職業」。

這就是我這次自美國回來後,最有感觸的一個話題。夢想自在心中,所有心中還有夢的社會中堅份子現在所需要的,是由一個人來告訴大家:「你知道嗎,某某某也正在創業中!」「你知道嗎,給自己另外一條路走,是正確的!」人生座右銘應以「VIA」為目標,「Variety is Abundance」,多一點選擇,就會帶來更豐收的人生。我想告訴你,已經有很多人正在做,他們目前還沒有傲人的成績可以宣布,不過我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他們其實可以選擇做其他更好、更穩定的工作,但他們選擇了創業。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現在,由我偷偷地告訴你。

5個好習慣換回高效率腦袋

5個好習慣換回高效率腦袋

活力辦公室
副標:腦科醫師授課 上班族健腦訓練班
腦力衰退並非不可挽救,稍加調整生活習慣,就能換回一顆高效率腦袋。日本腦科醫師築山節在最近的著作《健腦15招》,教導讀者如何透過習慣改善腦部機能,本文精選五項提案,想回復腦部活力的你,就從現在開始實踐!


腦力不知不覺衰退時,欠缺的大多是極基本的要素,只是往往沒有察覺到,使腦部狀態又往更糟的方向去了。為了使腦部回復到原來的狀態,重要的並非是想到時才拚命做腦部鍛練,而是生活中就要養成有益腦部的好習慣。雖然不一定能馬上出現驚人效果,但這些效果是會持續一輩子的;透過以下習慣逐步強化腦部機能,然後慢慢回復到原先那個年輕有活力,足以應付繁雜工作的腦袋吧!

1.晨間醒腦課

保持有規律的作息,讓生活節奏與腦部活動達成一致

人腦不是機器,如果腦部想要休息時你卻想工作,腦袋就容易變得不管用,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將生活規律與腦部活動達成一致。

早晨儘量在同一時段內起床,做個日光浴,接著做做腦部的暖身運動,像是散步、整理房間、園藝,或是至少朗讀十分鐘等輕微的運動,都能幫助你喚醒腦袋。再來請有意識地運動手、腳和嘴巴,啟動腦部的運動系統機能;人類先能完全以兩腳行走,才可以隨心所欲運用雙手,然後開口說話,最後才發展出思考能力;所以如果能充分運動到手、腳和嘴巴這些前階段的機能,就有助於思考系統的活性化。

最近人們逐漸忘記打招呼的重要性,其實早上發出聲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藉由與人寒喧,能運用腦部進行組織語言的動作。工作環境不怎麼會說到話的人,就養成朗讀的習慣,而且想像要讀給別人聽會更好。朗讀包含了將資訊輸入腦部→進行資訊處理→輸出,這一連串要素;為了流暢地朗讀出來,必須對內容有某程度的理解,這時腦部便確實發生了處理資訊的動作。

早起時間或暖身活動內容因人而異,有人必須花更多時間才能讓腦部活性化,也有人覺得一大早就要動會更累,因此還是希望大家多方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度過晨間時光。

POINT:

■早晨在固定的時段起床。
■起床後,有意識地動動口、手、腳。
■早晨至少朗讀十分鐘。


2. 睡眠整腦課

睡眠是腦部整理思緒的時間,別讓「少睡」成為常態

你有沒過這樣的經驗?睡覺前大略想想的問題,到了第二天早上醒來時就想出答案了;整天都想不出來的好點子,睡眠中卻靈光一閃。這就是睡眠時腦部仍然持續運作的證據,睡眠狀態中記憶的固定、思緒的整理反而比醒著更為順暢。

睡眠分為「REM睡眠」淺睡期,及「非REM睡眠」深睡期。「REM睡眠」是「Rapid Eye Movement」(快速動眼期)的簡稱,此時眼球持續細微地轉動,代表腦部正在活躍地運作。當我們清醒時,腦部應付著來自眼睛、耳朵所接收到的訊息,思緒總是受到影響;淺睡狀態中,這些外部影響幾乎都被隔絕了,持續活動的腦部就將暫時保存的記憶轉換為持久性的記憶,或將所接收到的訊息做取捨選擇;進入深睡期時,大腦則獲得休息,讓疲勞得以恢復。

為了充分活用腦部,就要善用這項性質,不要覺得睡眠狀態中什麼都沒辦法做。例如,準備睡覺前,將隔天要用的資料先瀏覽一遍,把問題點大概地想一下,或是閱讀書籍、背單字、寫日記也很不錯。

睡前營造易入睡的腦部狀態非常重要,如果睡前想一些事關重大的問題,或看一些刺激性的影像,容易過於亢奮導致睡不著,所以晚間請給感情系統多一點撫慰,譬如聽聽溫和的音樂。

至於睡眠時間因人而異,但至少要睡六個小時,可以的話,睡滿七個半小時更好。有時我們不得不減少睡眠時間,但絕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否則等同減少了腦部整理思考的時間,長期下來就會出現健忘或思路混亂的症狀。不妨想成「睡眠也是思考的一部分」,然後早點睡吧!養成睡飽醒來後再深思熟慮的習慣,絕對是合理的。

POINT:

■每天至少睡滿六小時。
■睡前不思考事關重大的事。
■把睡眠時間當作思考的一部分。


3.瑣事鍛鍊課

家事才需要「動腦筋」,處理瑣事是訓練腦部的基本功

近幾年非常流行的腦力鍛鍊,很多是將重點放在額葉的鍛鍊。額葉是位於腦半球的前方,約在眼睛以上,耳朵之前的位置,從眼睛或耳朵接收到的資訊,會經由頂葉(Parietal Lobe)、顳葉(Temporal Lobe)、枕葉(Occipital Lobe)匯集至額葉。額葉負責處理這些資訊,然後組成思考或行動的結構,再藉由運動中樞(Motor area)向身體發出命令。

額葉在腦部扮演著像指揮塔一樣的角色,如果生活中就能不斷鍛鍊額葉,自然能培養起在面對麻煩事時的「耐性」。所以,如果腦力已經低落,覺得不管做什麼都覺得麻煩的話,請從處理身邊的瑣事開始試試看吧!例如整理房間、將壞掉的東西送修等都可以。每天積極地去處理這些事,漸漸地就不覺得麻煩了,這時也意味著腦中思考系統的支配力變強,成為擁有高度問題解決能力的人了。

額葉的主要活動是「選擇」、「判斷」、「系統化」,做家事是一項很好的訓練。像是整理房間,我們會「選擇」要從哪裡開始收拾,然後「判斷」東西該丟掉或留下,進而將房間整理得更具機能性。額葉機能低下的人,會愈來愈沒辦法收拾整理,導致連需要的東西都不小心丟掉。

再以做菜為例,剛開始,得先配合菜色內容選擇肉、魚、蔬菜等食材;第二步,就是判斷如何處理這些食材,例如洗、切、煮等。如果無法將這些選擇與判斷有效地並列比較,就不能迅速地做完菜。而且做菜時,通常並不是只做一道料理,而是要同時做好幾道,烹調馬鈴薯燉肉時,也同時在烤魚及準備生菜沙拉,甚至必須找空檔進行收拾整理的動作,這也牽涉到要怎麼組織整體的步驟與順序;更能幹一點的人,甚至還能利用時間來洗衣服跟打掃呢!

能夠敏捷俐落地處理這些家事的人,不用懷疑一定是額葉機能高的人。並不是說在工作與學習中的用腦才是高度用腦,在家事中的用腦就不是高度用腦。至於能敏捷地處理家事的人,是否工作也一樣能幹?這兩件事因為所需的知識與經驗不同,就無法一概而論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工作素質一定更好。

工作時,經常是接到命令然後依照既定流程行動,做家事則必須靠著自己思考而靈活行動,這時就鍛鍊到額葉發號指令的能力。甚至,一週挑戰一次從沒試過的新菜,或是心血來潮時變換家裡的布置,為例行事務加入一些變化,就是更有效的鍛鍊。一直把家事推給太太做的老公們,請養成多少也做一點的習慣,絕對會發覺到做家事是一項有效活用腦部作業的訓練。

POINT:

■主動處理別人不願做的雜事。
■大男人也要養成做家事的習慣。
■處理例行事務時,加入一點變化。


4. 眼耳重生課

充分運用五感來吸收資訊,有助於思考更靈活

現代人腦部所處的環境,與十年前最大的不同是「盯著小平面看的時間變長了」。回想你一天的生活,多少時間是盯著電視、電腦或手機螢幕呢?雖然能從中獲得資訊,卻缺乏了外出欣賞風景、聞到花香、觸摸動物時的感觸。

眼睛對人類來說,是資訊最大的入口,我們用眼睛獲取資訊時,動用的不只眼睛,腦的形態也不斷進行動態的切換。譬如,當我們被遠處的人呼喚時,如果無法找到對方的身影,也很難聽清楚對方在說什麼;但當我們轉動眼睛將目光對準在對方身上時,他說的話也容易聽見了,這是因為我們轉動眼睛的同時,聽覺方面的注意力也對準了那個方向及距離感。

也就是說,腦部並不是只被動地在等待資訊,而是積極地去接收它,並充分活用五感去收集資訊,這當中最大的關鍵便是眼的動作了。如果長時間盯著平面,讓不動眼的時間過長,視覺注意力的方向也會變得難以順暢地切換,思緒也會不斷兜圈子,變得容易在想同樣的事;這種人甚至會突然想起一些大家早就忘記的問題,鑽牛角尖似地談論起來,讓周圍的人嚇了一跳。

因此,平常請多利用眼睛的對焦功能,一個小時就要好好動動眼睛一次,這裡指的不是上下左右斜角地轉動,而是有意識地使用眼睛的對焦功能。譬如從窗口眺望遠方建築物,天上漂浮的白雲或天上的飛機,徹底地眺望遠方;接下來再一口氣將焦點對準在微小的世界裡,像是觀察盆栽的葉脈或螞蟻行走的動作,這種非常動態的動眼方式,能讓思考更靈活。有時間的話,散步也是不錯的方法,因為走路的時候,人們為了確保安全,眼睛會東張西望地轉個不停,就算一天只走一個小時,也可以保證眼睛能獲得充分的運動。

有的時候我們也必須在視覺資訊被隔絕的狀態下,訓練由耳朵來獲取資訊。長時間盯著小平面看的人,很多時候往往過於依賴眼睛來進行資訊輸入的工作;這時不妨利用「廣播」來做訓練,新聞節目或是綜藝節目都沒有關係,請試著只靠耳朵來獲取情報,相信會有不少人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沒聽懂這些資訊。

要確認有沒有聽懂,可以邊聽邊記筆記,然後回想並重述剛剛聽過的內容。如此一來,從耳朵輸入資訊→自己寫筆記並整理要點→重述內容的重現輸出,這些要素就全部齊聚了。持續這樣的訓練,別人說的話也能順暢地進入腦中,別人向你搭話時,一瞬間不知該如何反應的狀況也會減少。要讓高科技與腦部健全共存,就要先要發現這些狀況,也請理解螢幕不過是取得資訊的其中一種方式而已。

POINT:

■平時多運用眼睛的對焦功能。
■閒暇時儘量出門散步。
■視覺被遮蔽時,利用耳朵吸收資訊。


5.說話練習課

談話中使用譬喻的用法,是腦部的綜合性鍛鍊

說話時運用豐富的表現力,能有效提高腦部機能。例如,突然被要求針對「你喜歡的地方特產料理」的主題做一段談話,並且愈長愈好時,相信不少人會發現,自己不擅長架構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談話內容;此時,以假設問題的方式來進行或許會滿有效的。

假想完全不知道這個特產料理的人,他們會想知道些什麼?「什麼味道?」「外觀是什麼樣子?」「賣多少錢?」「為什麼是名產呢?」如果能先組織架構這些問題的答案,即使別人沒有問,這些內容也會立即浮現腦中,幫助說話內容表現得更豐富。

說話時,也要留意對方是否理解自己的話,意思無法傳達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立場不同,從對方的觀點出發就會了解到「原來從這個角度來看,會有這樣的想法啊!」

在談話中加入一些譬喻,也有助於腦部的綜合性鍛鍊。經常使用譬喻的人,不會讓資訊在經過腦部時過而不停,而是有意識地在獲取資訊,並好好地去解釋這些資訊。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的人,通常使用的字彙與記憶很豐富,也很能設身處為他人著想,並且擅於組織架構自己說話內容。

POINT:

■練習組織架構一段較長的談話。
■說話時,多站在對方立場設想。
■在談話內容加入譬喻的用法

星期一, 3月 10, 2008

跳級生的背後

跳級生的背後
昨天應邀去上「今晚哪裡有問題」節目當特別來賓,當集的節目主題是「跳級生」。主角人物是兩個跳級生的家長蔡爸爸與蔡媽媽,我和另外一位媒體人、還有在建中任教超過三十年的陳美儒 老師,則是搭配的來賓。整場錄影,簡直是讓我有「傻眼」的感覺。


蔡爸爸與蔡媽媽本身都是相當高水準的知識份子,蔡爸爸是光武工專電機助教、留美高材生,蔡媽媽本身是家管,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系畢業。三個孩子中,老大佩真今年以十六歲的年紀,拿下大學指考第四高分,錄取台大電機系,在就學過程中,她兩度跳級,國小跳一次、國中跳一次。老二也是跳級生。

蔡爸爸、蔡媽媽與大家分享他的「學齡前教育法」。他們說,兩個大的一出生,24小時內就抱回來餵母乳,還未滿月前,她就開始「字卡教學」。蔡媽媽手繪各式各樣字卡,還有由圓點點組成的「數目圖卡」,從1到99,在每次餵奶前,寶寶哭鬧、最有精神時,在寶寶眼前晃過卡片,告訴寶寶相關的字、數目,然後再餵奶。蔡爸爸說,三歲前的寶寶有大腦有百分之七十的未開發區域,先給予字卡再給予喝奶,就是教導他「學習」跟給予「獎勵」。

接下來,寶寶還未學會走路,家中牆壁就貼滿了數字、九九乘法表,以及國小國語課本裡的課文。家中所有的家具都貼上中英文字卡,隨時隨地不忘教學。因此,在蔡媽媽的耐心教育下,蔡佩真一歲就已經識得數字及國字,會用手指出正確位置,兩歲會說話時,就已經會背完九九乘法表,三歲已經可以自行閱讀中英文故事,並在鄰居教導下,學會基礎日文。她中班以前已經把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上完。於是,她小學二年級就隨著媽媽到師院附小上六年級的數學課,四年級時跳級至五年級。國二下再跳國三下,隨即考上北一女中。

蔡爸爸並分享孩子們生活的點滴,包括喜歡打球、打撲克牌,以及他自創的「十分鐘預習法」及一些聯想記憶術等等。節目結束後,他並送我一張他個人印製的「學齡前教育」的演講 DVD。

我當場只能不停的搖頭讚嘆。我看到的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女的教育上,將所有自我的成就都擺在成就兒女上。但是,我也看到,蔡家父母將所有的心力放在智育的教育下,三個孩子在優秀課業表現的同時, 顯然在人際關係上都有極大的問題。不斷的跳級,導致的是在學校裡的寂寞,沒有朋友,還有,人生閱歷顯然較同年紀的孩子貧乏。

陳美儒老師對於這樣的教育行徑十分不贊同,在錄影現場就不停的開砲,導致對方有點小尷尬,因此我的角色其實比較像潤滑劑一般,偶爾開個玩笑,嘲笑自己很懶,沒有辦法這樣教小孩。不過,私底下,我很認同美儒老師的看法。

美儒老師在建中任教三十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她說了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有趣。她說,有一年建中將所有數理資優的孩子集中在一個班上,那年,那個班上考上了六個台大醫科,十幾個台大電機。其中有一個「考壞」了的孩子,考上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放榜當天人就消失不見,大家嚇壞了,後來陳 老師在碧潭橋畔找到了他。她想說的是,一路順遂、超人一等、資賦優異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大家在一味追求學業的資賦優異過程中,不該忽略的是孩子的體能教育、品格教育、愛情教育、財物教育、人際關係、以及各種各樣生活中的歷練。

最好笑的,是二十年後,陳老師去參加這班同學的喜酒。在喜宴兼同學會上,眼看當年資賦優異、人人稱頌的這一群大男孩,分坐了兩桌,變成醫生、工程師,並為人夫、為人父,喜酒的菜一上,大家不約而同,紛紛低頭不停的剝蝦?。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男生,自顧自的吃蝦,結果被老婆狠狠的踢了一腳之後,也開始低頭幫孩子剝蝦殼!哈哈!我在一旁,忍不住大笑! 陳 老師的意思是,「資優又SO WHAT?20年後,他跟一般頭腦普通的男人,並沒有兩樣!他仍然要在社會上生存,跟家人相處,結婚生子、養兒育女。」

今天我去上MOMO親子台時,忍不住跟現場兒童心理師分享昨天的錄影經過。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超棒!他說: 「人生的風景有多少?值得我們慢慢享用。何必急著把它壓縮著過完?」

沒錯啊!就是這種感覺!

我並不否定蔡爸爸、蔡媽媽的心血,也認為他們全心為兒女的付出非常值得讚美,但我相信,以他們夫妻倆資質的優秀,即使不在寶寶滿月前就開使用「閃卡」、「字卡」,奮力的教學,他們的孩子一定也可以順利考上北一女、台大電機!我相信,優秀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在學業上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或許多用了一、兩年的時光。

但是,童年的時光何其珍貴?

與其辛辛苦苦的製作閃卡、字卡、數目圖卡, 為何不用這樣的時間多跟孩子去溪邊散散步、看看美好的晨光?
與其花費時間教他「媽媽起床、爸爸讀報」的國語課文, 為何不多講幾個好聽的故事、讀幾篇優美的詩歌?
與其花時間背九九乘法表, 為何不帶孩子看一場好看的電影,看一齣有趣的話劇?
與其讓孩子先讀他還不需要知道的知識, 何不帶孩子一起粉刷油漆、擦地洗碗、種花除草,或是去一趟育幼院、幫忙照顧其他失去父母的幼兒,讓他懂得關心這個社會 ?
與其在十五歲時就在大學選修課程, 為何不鼓勵她多交幾個閨中好友,去逛個街、打個工,讓她培養正常的社交關係?


在全力追求智育的時刻,我看不到的是強調孩子品格的教育、藝文的欣賞與正常的社交培養。
最重要的並且是:生活的歷練缺乏。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正是最甜美的時刻,她應該要有她這個年齡所該有的青春、愛情,擁有運動與社交、懂得追求自己所愛,享有秘密與夢想。


我期望我的女兒十六歲時,除了唸書之外,看到人會主動的打招呼、微笑,對於長輩展現出應有的禮貌,進退得宜,而不是當別人向妳問好時,只知道直楞楞的瞪視對方、沒有任何反應。我希望我的兒子十四歲時,對於沒看過的環境充滿好奇,到了攝影棚會問東問西,而不是呆若木雞。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爬山涉水,懂得探詢世界,求知慾不僅僅限於學業。我希望她在苦讀 ABC時,除了用來看TIME雜誌,更能領略毛姆、莫伯桑筆下的人生縮影。

是的,生命何其珍貴?求知何其快樂?我並不急得他們跳躍度過,也不在意是否速成有效,我只希望他們慢慢享受、領略其中美的世界。

激勵生活 -- 增加信心與希望

激勵生活 -- 增加信心與希望
激勵是什麼?從字面上來說,激勵是使他人能夠培養勇氣、幫助別人
以無懼及信心的力量去面對目前及未來所遇到的問題,因此激勵也代
表支持、教導、及增強力量。
每個人都需要激勵,這絕對有正面的意義。而書中更會教你如何激勵
自己,也激勵別人。


------------------------------------------------------
該做的事


1.有意義的肢體接觸

有意義的肢體接觸代表著"我在這裡,你可以摸得到我,
我很關心你、支持你"
它可能的型態有︰
握手
輕吻臉頰
用力擁抱
輕輕的撫摸
兩手握住對方的手
拍拍手
用力地拍對方肩膀
溫柔地雙肩互靠


如何接觸
人們覺得害怕、孤獨、疏離時,都渴望被接觸或者被抱住
,有意義的肢體接觸傳達一個訊息,你並不孤單!我與你在
一起·
在與別人肢體接觸的時候必需注意︰要讓對方感受到這是
愛、是積極而正面性的·有些人能夠與別人進行肢體接觸
,有些人則比較敏感,不願與別人在肢體上有所碰觸;對
於某人來說是激勵的肢體接觸,換成另外一個人便可能成
為難堪的景況!你如何來辨別什麼樣的接觸才是合宜的呢?


接觸對方時對方能感受到並有回應·
你與對方接觸時,對方是否後退,離開你一些?甚至在你
們中間放一樣物品?如果有這種情況,那表示你的接觸使
對方覺得不自在;相反的,如果對方的回應也是擁抱或者
兩手緊握你的雙手,這代表他是在期望著更多的接觸·


在情感有需要時才接觸·
一位朋友剛剛才獲知心愛的人過世了,這位朋友可能需要
被用力地擁抱才能自在地嚎啕大哭;同樣的,擁抱對其他
較小的事情例如考試考不好就不太適用·一般而言,情感
宣洩愈強烈的場合,接觸的強度就愈大.


接觸僅限於是朋友的程度·
不要讓你的接觸激起對方的熱情·
我們都是自然界的生物,我們的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
對肢體的接觸會有所反應·肢體的接觸代表我們是人類、
是值得被親近與被愛的·與他人肢體接觸,傳達你很好,
你是我們的一員的訊息吧!



2.提供一處休息與生養的場所

有很多可能會引起焦慮的情況,例如面對新挑戰、生命有
重大改變、失去某一種關係等·焦慮經常導致無法睡及改
變飲食習慣;同樣地,缺乏睡眠及食物營養最後會成為憂
鬱症,使人失去判斷的能力·

食物
盡量使每餐的食物愈新鮮愈好,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要保
持均衡,減少咖啡因及醣分的攝取(糖類食品經常使人的
體能在短時間內有巨大的變化;對焦慮的人而言,糖是情
緒上的雲霄飛車·對許多人而言,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烈的
刺激物·)不過請記住,食物可以滋養一個人,但過量的
食物也會傷害人·

休息
如果你或者你想幫助的人中有小孩子,可以把小孩先帶到
朋友家或者親戚家,讓朋友有一個輕鬆的夜晚·

運動
鼓勵對方做適度的運動,用玩的態度來運動·以工作為重
的人及因失去親人而悲哀的人,對生活不易抱持玩樂的態
度,創造一個可以說笑話的環境、玩一些魔術,也可以找
出一些舊時的笑料錄影帶;有時候你在週末時提供一處可
以休息與生養的場所,便是很好的激勵,你如果照下面的
建議來安排,就會有一個很棒的休息日︰早上一直睡到你
想起來為止,早餐與中餐合併享用,內容可以豐盛一點,
下午則進行一場慢跑活動·

力量
當你提供場所及食物滋養別人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對方養
成依賴你的傾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挑戰,不要替對方承
攬他該承擔的挑戰,幫助他勇敢地面對生命·等經由你激
勵滋養的人逐漸恢復時,可以安排他做一些事情,例如清
潔的工作、下一個決定或者安排活動,如此,將可以幫助
他慢慢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及樂趣·


3.給予意外又令人振奮的訊息

找一個方法向對方表達我很高興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它可以是下列的方式︰

塞在午餐盒內的小紙條·
一小罐心形的糖果禮物·
藏在公事包內的一張卡片·
留在答錄機內的一小段話語·
行事曆上一個小註記·
用吸鐵貼在冰箱上的小字條·

真誠的感謝
你不必去買昂貴的卡片或禮物,一小段真誠的感謝寫在午
餐盒上,其效果可能比刻在石頭上的同樣訊息還大·你可
以寫一首簡短的小詩、一個笑話、或者一節聖經的經文·
我知道有一位朋友每天在公事包內都有一個謎語,而謎語
的後面總是加上一句答案在家裡·你甚至不必簽名,有時
候做一個秘密的朋友也滿好玩的·

激勵的話語
雖然激勵的話語都含有某種程度的關愛,但你的激勵話語
倒不必很明白的顯示出你的愛意·這些話語可以用很簡單
的形式表達出來,例如︰
我相信你·
我為你禱告,願你數學考試順利·
哇!減掉十公斤了!
我很想見你·
只是想告訴你,我想念你,希望你諸事順利·
快一點回來·
我很榮幸有你這位朋友·

以不必對方回覆的方式送出你的訊息·
你所寫的內容必須真誠·
不要使對方覺得不好意思,讓對方一個人知道就好·
確信對方對你送出去的訊息會會心一笑·微笑與激勵永遠
是連在一起的·

送一束美麗的花朵或小禮物
一個漂亮的禮物傳遞給對方的感覺是你值得接受美麗的東
西·一個情緒低沈或沮喪的人接到一個漂亮的禮物或花朵
時,會覺得受到很大的激勵·
你送的花朵不必是很昂貴的,也不必送一大束,有時簡單
的二、三朵玫瑰,效果比一大束更大也更有意義.

持續鼓勵
有時候持續鼓勵可能比先前的禮物更有價值·你可以考慮
在對方開始進行一項大計劃時先送一、二朵美麗的花,並
在其中附加一段鼓勵短語,而且說明等計劃完成後會有更
多的花送他·當對方完成後,你就照原先承諾的,送一大
束花當做持續鼓勵·

簽名
這不是真正的簽名,而是用你喜歡的花朵來代表你自己,
也許你喜歡黃色玫瑰花或者百合花,把你喜歡的花送給對
方,對方馬上就會聯想到你·如果有某一種花對你或對方
特別有意義,就選那種花送給對方,這樣你也不必寫什麼
短語,就可以很清楚地把自己表達出來了·(請注意,男
人也喜歡花·)

其他美好的禮物
美好的禮物不應只限於花朵,你也可以送給朋友一個刻有
生命總是在苦難後見到光彩的木刻品,或者一張漂亮的大
海報,然後在上面寫著︰但願你也在那�·願我也能一起
去·也許將來,也許等你目前的計劃完成後,我們便可以
一起去了.
美麗的禮物也許是一張海報、一本書、孩子的勞作、也可
以是紙鎮或是貝殼·記得要附上一則誠心的話語,指出所
有上天的創造都是美好的,包括接受禮物的對方亦是·你
可以說就我自己而言,你是上帝奇妙創造中的一部分!
在沮喪、焦慮中的人不易看見世上美好的事物,請幫助他
們恢復對美好事物的感受性·

緊要時刻陪伴在旁
在緊要時刻單單陪在對方身旁,就是非常好的鼓勵方式.
你是否知道某位朋友正面臨困難的時刻?例如感情的低潮
,或是生命中重大的轉捩點︰
他正住院或者開刀?
他瀕臨破產?
他處在婚姻的危機上?

陪伴在旁
沒有什麼可以和你親自在旁可比擬的·
對方收到不用再來上班的通知後,是否需要人幫忙回去把
位子上的東西清一清?
是否有朋友的小孩子要到國外去讀書?
是否有朋友參加重要的比賽輸了?
有上述情形的話,你可以陪在他身旁,給他鼓勵·

感受性強一點
有時候你不必講很多話,單單陪在旁邊就已足夠·如果你知
道某人過世了,對他的家人最合適的安慰也許是我很難過,
我愛你,這是我現在打電話要講的,公祭時我會到場,若你
有什麼需要幫忙請告訴我·不要認為你一定要多說一些安慰
的話,如果沒有特別的情況也不必特別說一些令人愉快的事
,有時候最激勵人的動作是與在悲傷中的人靜靜坐在一起,
共同分擔難過的心情·

務實些
如果你與對方的關係很好,在緊要的時刻你可以幫忙打包、
搬東西、做一頓飯或者辦一些雜事;你可以向對方說︰有什
麼我可以幫你做的嗎?需不需要我幫你送一些東西?代你打
一些電話,或購買急用品?
你也許可以替對方照顧孩子或者替他接待親戚.
陪在身旁說明了你對他的關心超過自己的行事表,也說明你
認為對方比任何工作或計劃都重要·很少有其他的作法比陪
在旁邊更能安慰人心·

給予適當的獎勵
每位小朋友都期待盒子裡的獎品,成人卻常常有許多沒有獎
品的空盒子·花一點時間及心思為那些自認為值得得獎卻沒
有獎品的朋友準備適當的獎勵·

書面獎勵
對於一位正在戒煙的朋友,可以給他一張卡片,上面寫著恭
喜!三十天無煙族!對於一位特別的朋友,可送給他一位在
緊要時刻陪伴在我身旁的朋友這句話.

口頭獎勵
你的任務與挑戰是找出一些未曾被宣布的事蹟,由你來獎勵
一番·對方也許已經默默地餵養流浪動物好幾年,你覺得他
的做法感人嗎?更重要的,這個人堅定踏實的個性是不是值
得效法?如果你同意就說出來!
也許你太太替小孩換的紙尿褲數量已無法計數,你感謝她嗎?
讓她知道!
你們結婚二十多年,先生每個月都準時繳納房屋貸款,妳感
謝他嗎?把妳的感謝表達出來·
這些獎勵可以避免我們認為凡事都是理所當然·很友善的獎
勵是在向對方表達我注意到了的訊息·在這個世上有許多好
事沒有被注意到,能夠發覺別人所做的好事是很激勵人心的.

可以信任,不能放任! 文/洪蘭(陽明大學教授) 2003/02 中國時報

可以信任,不能放任!



文/洪蘭(陽明大學教授) 2003/02 中國時報

前幾天,中國時報登了一篇署名青枝的讀者寫的「教育孩子我錯了」,大意是她讓兩個孩子上了標榜自由與開放的體制外學校,強調順著孩子個性發展,結果孩子在人際關係上和生活態度上有許多缺失,養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個性。她覺得很後悔:老大當兵時無法忍受部隊的管教,差點出了人命;老二太過自信,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在金錢上不能量入為出,弄得負債累累。

這位媽媽非常自責,認為是當初自己尊崇自由、響往開放式教育,而過度強調孩子的自我發展,使得他們無法融入團體,造成今天的不適應。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父母的緊張,不知道教養的尺寸要怎麼拿捏,才不會過猶不及。

自重自愛是先決條件

教養孩子首先要知道信任不等於放任,自由不等於自私,自信不等於自負,它們在觀念上是完全不同的,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位媽媽的出發點其實沒錯,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的確不可以用同一個模子去套;我們也應該讓孩子順著自己的個性去發展,將來才可能成為一個快樂有用之人。但是孩子還小、閱歷不豐,所以需要父母隨時的監督與指導,因此可以信任他,但不能放任他。

信任的先決條件是自重自愛,孩子一定要先自重自愛、誠信守諾,才能享受得到父母信任的特權。被別人信任是個特權,但是需要自己用誠信去換來。

自由是以不防礙他人自由為原則,所以崇尚自由必須尊重別人的自由,凡事能替別人著想,也就不會自私,它的原則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信來自別人對你的長期肯定,它建立在能力的基礎上。因為能力是可以比較的,隨時會有人超越你,因此自信的孩子同時要學會謙虛,要懂得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這些都是教養孩子的重要觀念。有了它作準則,其實如何拿捏不那麼困難,最主要是自己必須以身作則,光是說教是沒有效的。

那麼,什麼是放任呢?最近報上登了一則新聞:一個十五歲的國中孩子,一個月手機通話費高達二萬多元。雖然父母付得起,但是一個不事生產、仰賴別人供給衣食的孩子,打掉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時,就是放任。這個行為不能用「e世代敢愛敢哭」來解釋,因為他的"敢"是建立在別人的血汗上。

自私的例子全省到處可見。在台灣坐火車原是一件很享受之事,既可觀看田園之美,又免去塞車之苦。但曾幾何時,坐火車已成痛苦的經驗,車廂中手機聲此起彼落,乘客大聲講電話,內容大多是言不及義的八卦消息,完全不顧他人的安寧,把公共車廂當作自家的客廳。

自負的人在台灣的學界、政壇比比皆是。我曾聽過一個台灣最高研究機構的助理研究員拍著桌子說:「我說了算!」這種自大狂妄,令人諤然。

隨時糾正錯誤觀念

孩子的個性,大部分是生活中的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形成的,因此父母要隨時糾正社會上一些錯誤的價值觀。

最近電視上大打廣告「借錢高尚」,我想這給孩子一個很不對的觀念。借錢是件不得已的事,談不上高不高尚,我們不應該鼓勵孩子寅吃卯糧,中國人一向勤儉,主張量入為出、自食其力,除非不得已不向別人借,這種價值觀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裡安身立命。

很多人會辯說,美國每個人都借錢。沒錯!在美國,每個人都借錢買房子、買車子,那是因為利息可以抵稅,所以幾乎人人都貸款。但是,借錢是要還的,每個月固定還錢變成「信用」的表徵,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而一旦逾期不還,信用立刻破產,信用的破產等於人格的破產,以後做什麼事都難了。我們如果要像美國一樣提倡貸款,就得把信用破產的利害性跟孩子講清楚。

教養孩子沒有什麼寶典或絕竅,惟一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示範正確的行為,並且隨時糾正社會上的錯誤觀念,那麼孩子自然會成為一個正直有用的人。

教養孩子就像農夫種田,耕種時雖然辛苦,豐收的甜美卻是沒有什麼可以比擬的。

愛與智慧-老師該有的特質     徐茂瑋

愛與智慧-老師該有的特質     徐茂瑋
近來一位教師在管教時一掌打傷了學生,學生的家長是大學教授,採大動作多管齊下的控訴教師,喧騰一時。此事件的是非姑且不論,我願以一位「中古」教師的角度,談談老師應「修養」的特質。


高中時,我讀到前賢的文章:「教師是事業,不是職業。」也以此自我期許。

大學時,我的教授教我:「身為教師要具備的特質有:愛與智慧。愛是對學生有愛心與耐心,以愛心包容、寬恕學生的錯誤;以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不要求立竿見影式的速成教育。智慧則包括專業的智慧及生活的智慧,專業的智慧使我們成為優良的『經師』;生活的智慧令我們成為可貴的『人師』。愛與智慧是教師終身的修養,也是教學的目標。」

何其有幸,在年輕時我受到如此的啟迪。退伍後即入私校教書,先後在夜間補校及日間部任教且擔任導師,二十年來一直秉持著這信念自我要求,當然我也會情緒失控,也常被學生氣得不知如何是好,然而或許是教授的叮嚀奏效,我在管教學生上很幸運的不曾闖禍,而且擁有許多溫馨、甜美的師生緣。

這兩年忝為實習老師的輔導老師,我不只是薪傳師承的教育理念,還特別指導實習老師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師生衝突。我的原則如下:

一.每一位學生都是寶,不以智育或操行成績衡量學生的價值。──這是愛。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放下身段,以同理心對待學生,不但不以暴力處罰學生,連尖酸刻薄的語言暴力都不可以。以真誠的態度及理性的溝通,面對學生。──這是愛。

三.要學習避開衝突點。有過幾次師生衝突的經驗後,老師當可以歸納出衝突發生的因果,尤其要技巧的化解衝突點,創造雙贏。──這是智慧。

四.不可只「管」而不「教」。許多師生衝突源自於老師一味的強力「管理」,忽略了生活智慧的「教導」,未從觀念上去告訴學生,為什麼他應該這麼做,不可以那麼做。所以,我主張三分「管」,七分「教」。──這是智慧。

五.愛學生而不是溺愛;給學生合理的空間自我成長,而不是放縱學生。──這是愛與智慧。

孔夫子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踰矩」,老師只是凡人,不免情緒失控,難免犯錯,然而身為老師難道不該多點自律、自省及自我期許嗎?畢竟身教重於言教呀!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七日載於《中央日報.青春園地》

星期六, 3月 08, 2008

發牢騷,只有自己最受傷

發牢騷,只有自己最受傷
現實有壓力的社會轉貼此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謝謝



要掙脫牢騷族,就必須學習「正面思考」,遇到挫折先想辦法移轉注意力,把思考焦點集中在解決方案,找出如何做,才是對自己最有利。

大多數的老闆都十分厭惡員工在辦公室裡發牢騷,認為他們故意興風作浪,到處打擊士氣,削弱組織的活力。

然而,每一個組織都免不了有「牢騷族」和「抱怨族」,輪番向辦公室每一個角落發射砲火,埋怨這個,批評那個,無一能倖免。

職場專家指出,牢騷可說是一種「自衛」的訊號,尤其遭遇挫折或不平等待遇的時候,難免發出不平之鳴,企圖引起別人的注意和同情。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牢騷愈多,愈容易令人滋生反感,導致負面效果。

「我到公司這麼多年了,為什麼一直升不上去?一定是有人看我不順眼,故意在背後算計我!」

「×××到公司不過三年,往上爬的速度卻比我快,升官、發財都有他的份,唉!我就是不像他懂得奉迎拍馬。」

「×××外表忠厚老實,其實最喜歡在背後放冷槍,專打別人小報告,我得小心別栽在他手上!」

還有另一種,則是把發牢騷當成煙幕彈,自己犯了某些錯誤,第一個反應就是找藉口發牢騷,「?o不是我的錯,而是......」先把責任一股腦推到別人身上,然後再回過頭找同病相憐的人互訴衷曲,尋求聲援。

抱怨族不停把矛頭對準別人,拚命把情緒垃圾往別人身上倒,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做了對不起他的事,牢騷愈講愈多,也使得他們愈來愈相信,別人應該為他的不幸或遭遇負責,自己完全是慘遭別人踐踏的犧牲品。

負面情緒只有殺傷力

心理研究人員發現,愛發牢騷的人通常有「否定思考」的習慣,看事情喜歡看負面,把注意力集中在難題上面。他的人生經驗便是由各種難題組成,因而心情總是低落,整天忙於批評,以至於沒有時間和精力來修正自己。

愛發牢騷抱怨的人,通常都是嘴上發飆,真要他們拿出辦法,卻一籌莫展。然而,光是發牢騷,不能改變事實,不停地抱怨批評,受傷最大的還是自己。如果心裡累積的都是負面情緒,無論做任何事,味道都會走樣。

發牢騷之前先想清楚:「我說這些話有什麼用?能產生什麼效果?希望別人同情我或是幫我解決問題?」「事情真的如我所想那麼糟糕嗎?還是被我加油添醋誇大了?」「接下來,我該怎麼做才能扭轉劣勢?」

如果你實在忍不住想抱怨,那就在家裡、酒吧、餐廳、KTV、三溫暖,或者教堂裡說吧。同事雖然對你的情形知道甚多,卻沒有義務和責任捲入你負面的情緒裡。

即使你考慮離職,也要盡可能用最優雅的態度,接受你的挫敗;更高一籌的作法,則是把它視為重新證明自己的挑戰,千萬不要因為不滿而停止往前邁進的腳步。

正面思考才有力量

我在台灣IBM服務至第十五年的時候,已坐到協理的位置,我想繼續向上爬,所以去問老闆:「我有沒有可能爬到更高的職位?」老闆不假思索地回說:「喔!至少還有十個人在你前面排隊。」

我屈指一算,在我前面排隊的十個人,平均每人任期三年,那我至少要等三十年。知道自己升遷無望,儘管心裡不是很舒服,但我沒有到處去發牢騷,也不讓同事和部屬看到我負面的情緒,仍然每天準時去上班,還下定決心要比以前更認真做事。

我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沉澱與自我剖析:「我人生的下一個目標到底是什麼?『內在的我』和『別人眼中的我』是不同的,不要因為別人質疑、看輕我的價值,就自我否定,更不要為了委曲求全,出賣自己的靈魂,這是最不智的。」我評估自己的經驗和專長,知道自己有能力接受更大的挑戰。

二年半後,這個機會真的來了!

我透過朋友得知,台灣甲骨文公司有一個總經理的職位出缺,正在找合適的人選。我認為值得一試,託人把履歷表轉送過去,隔了兩個禮拜,甲骨文真的找我去面談,通過一關又一關的考試,最後終能脫穎而出,得到那個位置。

我接掌甲骨文的消息傳出,讓許?h人跌破眼鏡。不必排隊等三十年才能高昇,我只花了兩年半,用成績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向大家證明(或說是向當初看低我的人證明<)我的能力與價值。

要掙脫牢騷族,就必須學習「正面思考」,遇到挫折先想辦法移轉注意力,把思考焦點集中在解決方案,找出如何做,才是對自己最有利。

這種事很奇妙,一個人怎麼想,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心理學家稱之為「正面思考的力量」。

每個人都喜歡和樂觀積極的人共事。前奇異公司總裁傑克.威爾許說得很幽默:「沒有人喜歡在烏雲下面工作,即使那朵烏雲非常聰明。」

夢想,只留給一心想贏的人

夢想,只留給一心想贏的人
期中考結束後,數學老師於發下考卷前,宣布了全班的考試成績。
老師說:「這次數學考試,成績分布得滿特別的,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數一樣多,而且,七十分以上的和六十分以上的人數,也是一樣多!」
哇,全班同學一陣叫好、歡呼!
後來,一名男同學問老師:「那不及格的人數有多少呢?」
老師吸了一口氣,緩緩地回答說:「不及格的人數和全班的人數一樣多!」


其實,數學成績不好,也沒啥關係啦!以前我的數學也很糟糕,不及格是常態,及格才是意外。
然而,現在回想起來,不懂什麼三角函數、機率,或不會微積分,又有什麼關係;因為,人生的路有千萬種,學業成績差,不代表走投無路呀!
一個人只要有信念和決心,人的成功方式,也有千萬種!
不久前,日本有一家公司要招考三、四名幹部,他們老闆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將面試的地點,從冷氣房的辦公室,移到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想要來應徵的人,都必須用行動和毅力,來證明自己的誠意和勇氣。
您知道嗎,富士山高度超過三千七百公尺,氣溫很冷,山上積著雪;可是,這是一家很棒的公司,您想被錄取嗎?想要被錄取,就得不畏艱難,勇敢地向「高度和難度」挑戰!而且,在面試之前,該公司的員工,已經把面試時所需要的桌子、椅子全搬上富士山頂,老闆的創意說到做到。
面試當天,山上的天氣溼冷陰霾,但是,有五十多名大學畢業生成功地爬上富士山頂,積極爭取三到四名的就業機會。
美國一次最新的調查顯示,在有夢想的人當中,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根本都沒有採取行動」。也就是說,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會有「達成目標、積極圓夢的行動力」。
哥倫布說:「世界,是屬於有勇氣的人!」
也有人說:「夢想,只留給一心想贏的人!」
真的,只要一心盯住目標、立即行動,再加上必勝必成的「決心和毅力」,就可以「把不可能化為可能」、「把夢想變成真實」!

星期三, 3月 05, 2008

分享你的人生

分享你的人生
說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
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桿,但猶太教規定,信徒在安息日
必須休息,甚麼事都不能做。這位長老卻終於忍不住,決定偷偷去高爾夫
球場,想著打九個洞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 覺
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然而,當長老在打第二洞時,卻被天使發現
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面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
門打高爾夫球。上帝聽了,就跟天使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
第三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桿進洞。長老興奮
莫名,到打第七個洞時, 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懲罰長老
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直到打完第九個
洞,長老都是一桿進洞。
因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於是長老決定再打九個洞。天使又去找上帝
了:到底懲罰在那裡?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把長老樂壞
了。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
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生活需要伴侶,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面對
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

自信,就是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自信,就是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我曾被教育體系打敗,以為自己是個處處不如人的孩子,
多年後,經過各種歷練與波折,我才知道,「自信」,
其實只是「別跟自己過不去」。


卡內基最近針對台灣一千四百多位中學生作調查,其中有一個
問題是:你認為自己最缺乏什麼?最高的一項是「缺乏自信」
,約有七○%的人,對自己沒信心。


如果今天的調查結果是如此,那麼當我還是青少年時,
情況更嚴重。我曾被教育體系打敗,以為自己一生從此完了,
然而意 外地因為英文能力好,被送到美國念書受訓,
我的自信心才漸漸回升。


在自信和自卑的交纏中受折磨

記得在一九六五年,我剛從美國受訓回來,有機會參加一個冬
令營,參加的成員都是大學生。在淡水的山上,大家圍在營火
旁聊天,我發現自己的見識、觀察和表達能力,都不比其他學
生差,這是不是頗有自信之故?但是,當有人問我念哪個學校
時,我講不出口,還故做神祕地說:「你猜!」沒想到他說:
「不是念台大就是成大!」就這樣?


當別的年輕人正在盡情享受青春年華時,
我卻在自信和自卑的 交纏中受折磨。


一直到中年以後,我到美國進修碩士課程,跟教授、同學們討
論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更確定自己的程度不比他們差,甚至有
些地方更好。有次教育學考試後,美國同學問我的成績,我說
是A。問他,他不好意思地說是B。其實,那次考試全是申論
題,學生必須洋洋灑灑寫出深刻的論點,才能得高分,我是個
外國人,使用陌生的文字與語言作答,本來應該是很吃虧的,
但是成績卻比美國學生更好,難怪同學會覺得不好意思。


從那一刻開始,分數對我再也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我的自 信恢復了。


回憶過去,我們在青少年時期多半忙著準備升學,自信與否也
建立在分數高低上面。於是,成績平平的人,自信要從哪裡來
?就算成績再好,畢業了十年、二十年之後,不會再有人關心
你念什麼學校,那麼,你的自信又從何而來?


自信是什麼?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明,不過,卡內基有一位
學員說得很好: 「自信,就是別跟自己過不去。」這句話形
容得很貼切,沒自信的人常覺得別人看不起他。有些公司的高
階主管,如果知道員工把公文先送給別人看再呈給他,就會拒
絕批示,理由是:「這太看不起我了,應該先送來給我批示。」


這是很可惜的事,特別是對主管或領導人來說,
缺乏自信的影 響更大,因為他可能因而用不到最好的人才。


辜濂淞曾說: 「領導人不見得比別人聰明,可是他會用比他
聰明的人。」 這句話背後所展現的,就是自信。為什麼呢?
因為,領導人若能聽從旁人的建議,就不怕大權旁落或被別人
騎 到頭上,當然會有很多人才願意幫他工作。如果領導人自信心
不夠,只敢用跟他一樣能幹甚至能力差一點的人,
那麼這家公 司一定越來越糟糕。








你了解自己、愛自己嗎?
自信很強的人,有四種特質



第一、了解自己

一位美國紐約州的眾議員接受卡內基訓練後,記者問他感覺
如何。這個議員低頭想了幾秒鐘,說道:「我比以前更了解
自己。」每個人都認為很了解自己,但是自信心比較強的時
候,你會清楚看見以前疏忽的一面,怎麼說呢?以前多半只
注意自己的缺點,一旦多了自信,自己的毛病似乎不見了,
其實毛病不是憑空消失,而是因為你開始了解自己的優點何
在。

第二、喜歡自己

聖經說的「愛人如己」,真是深富哲理。如果你喜歡自己三
分,你也可以愛人三分,如果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你看別人
也會一無是處。怪不得缺乏自信的人這麼難纏,他們一天到
晚找別人麻煩,認為每個人都是負數。

第三、尊重自己

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寶貴的自尊從何而來?每個人都是世
界上獨一無二的。我總是對自己說,世上沒有第二個黑幼龍
,的確,世界上也沒有第二個你,所以你要有自尊,不要把
自己看扁了。

第四、為自己作主

自信的人為自己作決定、負責任、有擔當,預先規劃未來,
不必等別人告訴他怎麼做。



有自信就不必討好別人

大約二十年前,有一次我到嘉義演講,演講結束,有人從背
後重重拍我的肩膀,我正納悶這個人怎麼如此粗手粗腳,回
頭一看,是我當兵時的舊識。於是,兩人高興地去吃宵夜,
聊起往事。

數年前,他有一次帶女朋友參加舞會,有個流氓硬要跟這位
女孩跳舞,他想展現英雄本色,兩個人就打了起來。他被打
倒在地,那流氓用皮鞋踢他,踢到他的臉變形,牙齒也掉了
。他覺得此仇不報非君子,於是天天練空手道,終於成為黑
帶高手,甚至有很多人找他學功夫,後來他乾脆開了家武術
館。

講到這裡他停下來。我正覺得奇怪,他才接著說,他每次講
到這裡,別人都會問:「你現在空手道練得這麼強了,有沒
有去報仇?」他說,他現在去揍那個人,八成只用一隻手就
夠了,但是聽了我的演講,他反過來要問我:「我現在已經
是師父了,還開了武術館,你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我卻
不想去打他了?」

當時我還沒接觸卡內基訓練,也不知道答案,只不過聽得很
過癮就是了。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是因為,他武術功夫這
麼棒,自信已經很強,不需要回去打那個人來證明自己的強
壯,不必討好別人,也不必意氣用事。的確,當人的自信心
強到某個程度後,一定會帶來類似我這位朋友的改變。

人生最美好的事

奇妙的是,自信不會因為你看相關的書或聽了演講而增強。
想增強自信,一定要克服恐懼。卡內基訓練並不是演講訓練
,但是在課程中,會要求每一個人上台說話,克服對聽眾的
恐懼。只要能克服台前、台上的恐懼,你的自信就會增強,
更會蔓延、影響到其他層面。有懼高症的人,可以藉由跳傘
克服這個恐懼,於是建立了自信。這種自信也會正面影響到
你對人、對事情的信心。

下面這個故事,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在新竹有個卡內基訓練
的學員,是一家書店老闆的弟弟。他很喜歡吃檳榔,在書香
氣息濃厚的書店中嚼檳榔,實在有點不得體,不過他一直戒
不掉,據說檳榔價格高的時候,他大部分薪水都用來買檳榔
。參加卡內基訓練後,他開始戒檳榔,過程非常痛苦。他說
,早上起來想要刷牙,但是嘴巴、舌頭都黏在一起了,扳開
一吐滿口都是血。即使如此,他還是奮力戒掉了。

這是為什麼呢?卡內基訓練根本不知道如何教學員戒檳榔,
但是,因為自信心增強了,學員更喜歡自己、更了解人生的
目標,也就生出極大的毅力來改掉多年的壞習慣。

原來,有了自信,會帶來這樣的效果。

大部份人都喜歡跟有自信的人在一起。像我這樣的年紀,當
過老闆、職員、朋友、同事、父親、兒子、丈夫,經驗過各
種人生角色,我最喜歡的老闆、最喜歡的朋友、同事或顧客
,都是有自信的人。

有自信的老闆不喜歡唯唯諾諾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不能
提供不同的想法;他也不會喜歡傲慢的部屬,因為他們常惹
是生非。員工最喜歡的老闆,也是有自信的老闆,因為他不
需要用兇狠來維持權威;談戀愛時,我們也都喜歡有自信的
伴侶,不會裝作很酷、不理人,也不會像哈巴狗一樣黏著你。

擁有自信,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因為,自信能幫助我們活出
自己、實現自己。

沒朋友的員工最可怕

沒朋友的員工最可怕
有位朋友曾在金控公司工作,多年來,看過無數弊案。


有一個弊案,甚至牽連到他。

當年,有個營業員,帳上虧空了兩百多萬,身為高階長官的他奉命調查。

那位營業員很委曲地對他說:只是不小心在電腦上多按了一個零,

所以才造成客戶的 損失。他願意填補這個損失。


宅心仁厚的長官想:這位營業員,業績向來很好失去他也是公司的損失,

於是在調查報告上,就以「失誤」來處理。

不料,過了一年,同一個營業員的客戶,損失了兩億元。

長官這才明白:原來不是電腦按錯,而是他一直幫客戶代操來賺取高額傭金,

客戶對於自己買進賣出的價格與數額,根本不知情。



碰上股市行情驟變,營業員賭錯了邊,鉅額的虧損就出現了。

兩億元超出了該營業員的負擔。他虧空款項後就消失不見。

長官才發現他被騙了。而這件事也牽連到他:

因為他的輕易原諒,是一種疏忽。這件事使他從那個單位離職了。



後來,他有了另一個工作,專門負責抓金融弊案,處理了不少欺瞞客戶與公司的案
例,

在「看人」方面累積了不少經驗。

我問他:「那些變成金融界害蟲的人,有沒有什麼共同特徵?」



他想了一秒鐘,就回 答我:「有,他們在公司都沒有朋友。

在我看來,沒有朋友的人,缺少溝通管道,自 己做了什麼決定,都會一意孤行。」

這個觀察很有意思。



也許是因為他們的個性問題,所以沒有朋友;

也許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打算做案,所以不能有朋友,免得有人很清楚他在做什麼。



從愛情的案例上看來,沒有朋友的男人或女人,通常也不是什麼好情人。

個性可能猜疑、欺瞞、孤僻、驕傲、難搞,甚至有暴力傾向,所以沒有朋友。

會說出「你如果離開我, 我一個朋友也沒有」的情人,

並不代表他將你放在世界中心點,只代表你愛上他,離開他會有危險。



朋友未必要多,但沒有朋友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有位專門研究友誼的作家湯姆.雷斯說:「有四位以上要好朋友的人,會在公司待得
較久,也會活得較久。」

朋友不貴於多,而在於願意一起攜手向上,互相扶持,尋找 更有意義的生活。


後面幾句很認同...沒有朋友真不知道生活有啥樂趣了...

錯誤是成熟的起點

錯誤是成熟的起點
只要肯學習的人難免會犯錯,學走路的Baby會摔跤,學游泳時會嗆到水,學電腦會下錯指令........這些幾乎都是大家共同的經驗。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想過,錯誤在學習中該如何定位?為什麼有些人會因錯誤而喪失了學習意願?為什麼又有些人卻因錯誤而學的更好?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待學習中必然會出現的錯誤呢?這些都是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九八五年,以三十六歲的「高齡」去亞洲管理學院(AIM)攻讀EMBA,那段時間讓我收穫最多的不是一個學位,而是學會了如何與錯誤相處。

AIM的EMBA班每年五月開學,許多台灣去的學生常會在六月收到「Love Letters」,這封信是系上教授對學生的警告信,警告什麼呢?警告學生沒有積極參與Case Study,在AIM 的每一堂課都是Case Study,一般而言美國、星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國家來的同學都會積極參與討論,反倒是來自印度及台灣這些文明古國的學生常座壁上觀,是英文不好嗎?

不見得,那麼為什麼幾乎每一年台灣及印度籍同學收到Love Letters的比例都會比較高呢?依據教授的觀察,這種文明古國薰陶下的學生,對「錯誤」十分敏感,深怕言不及義或者說錯話,所以大部分都會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成為教授眼中不肯積極學習的問題學生,所以才要用Love Letters提出警告,如果再執迷不悟,就會用退學大刑來伺候。

收到Love Letters之後,照例會被指導教授私下約談,我的指導教授劈頭就問「您知不知道,在AIM有兩種學生可以畢業?」

「願聞其詳。」

「答對者與答錯者。」

答對者可以畢業,這是理所當然,但是答錯者也可以畢業就有點匪夷所思了,於是反問教授:「為何答錯者可以畢業呢?」

「請問一般人會故意答錯嗎?」

「No !Sir」

「所以如果他不是故意要答錯,但卻答錯了,那就表示他對這個問題的邏輯不嚴謹,或者推理有問題對不對?」

「Yes! Sir」

「而如果他不回答,他有機會發現自己思考上的這些盲點嗎?」

「No! Sir」

「如今透過錯誤,他發現了自己的盲點,請問這是不是一種收穫與進步呢?」

「Yes! Sir」

「既然他有了收穫與進步,那麼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不是就已經達成了呢?如果這個最重要的目的達成了,為什麼我們不讓他畢業?」

好啊!原來這些心胸開闊的長者對錯誤居然別有見地........。

指導教授並不就此罷手,他卻繼續追問:「您們從台灣來的同學是不是常常會覺得答錯很丟臉?」

「Yes, Sometimes」

「答錯跟丟臉有什麼關係呢?」

「在老師與同學面前答錯了,會讓別人覺得我程度不夠,當然是很丟臉的事!」

「那您認為要回答就一定要答對囉?」

「Yes !Sir」

「所以,這是不是就是在過去一個月裡您不輕易參與Case Study的原因?」

「Yes !Sir」

教授真是明察秋毫,教授既然能瞭解我們這種希望「言之有物」的苦衷,應該不會再苦苦相逼了吧!正在暗自欣慰之際,教授又換了一波攻勢:「請問如果所有問題都答得對,那麼您還需不需要來上這堂課?」

教授雖然是老外,但居然也懂孔老夫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一套,厲害!厲害!在用搖頭回答他的問題之後,教授馬上打蛇隨棍上:「既然您知道值得上的每一門課都是因為您有不懂的地方,那麼在學習中答錯了豈不是理所當然嗎?所以答錯了和丟臉又有什麼關係呢?」

「No !Sir」

「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在AIM 我們對教室的定義是什麼?」

「No !Yet」

「在AIM 我們的定義是--教室是理所當然可以犯錯的地方,您可否猜猜看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定義教室?」

「我可否從學生的角色猜起?」

「Go Ahead,Please」教授的語氣十分溫和,眼神中還充滿了鼓勵之情,我不覺信心倍增。

「學生會去上學,就是為了求知,而在知識求到之前,他一定會有許多仍然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在這些地方他的原始想法可能漏洞百出,所以如果他說錯了其實並不奇怪,因此,教授們才會把學生在教室內說錯話,視為理所當然,不知這種想法是否恰當?」

「Wonderful,you got it!」原來教授不但老謀深算,而且面惡心善,我開始有一種被釋放的感覺,教授似乎也察覺到了,於是順勢再推一把:「既然您明白了教室是理所當然可以犯錯的地方,那麼以後是不是可以用輕鬆的心情,更積極地參與 Case Study呢?」

「I will,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

從那一刻起我不再顧忌錯誤;不再明哲保身,在課堂中開始坦然地暢所欲言,也欣然地接受老師與同學對我的指正,慢慢地我才體會到教室不祗是理所當然可以犯錯的地方,我也更明白錯誤才是成熟理所當然的起點。錯誤是成熟的起點
只要肯學習的人難免會犯錯,學走路的Baby會摔跤,學游泳時會嗆到水,學電腦會下錯指令........這些幾乎都是大家共同的經驗。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想過,錯誤在學習中該如何定位?為什麼有些人會因錯誤而喪失了學習意願?為什麼又有些人卻因錯誤而學的更好?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待學習中必然會出現的錯誤呢?這些都是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九八五年,以三十六歲的「高齡」去亞洲管理學院(AIM)攻讀EMBA,那段時間讓我收穫最多的不是一個學位,而是學會了如何與錯誤相處。

AIM的EMBA班每年五月開學,許多台灣去的學生常會在六月收到「Love Letters」,這封信是系上教授對學生的警告信,警告什麼呢?警告學生沒有積極參與Case Study,在AIM 的每一堂課都是Case Study,一般而言美國、星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國家來的同學都會積極參與討論,反倒是來自印度及台灣這些文明古國的學生常座壁上觀,是英文不好嗎?

不見得,那麼為什麼幾乎每一年台灣及印度籍同學收到Love Letters的比例都會比較高呢?依據教授的觀察,這種文明古國薰陶下的學生,對「錯誤」十分敏感,深怕言不及義或者說錯話,所以大部分都會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成為教授眼中不肯積極學習的問題學生,所以才要用Love Letters提出警告,如果再執迷不悟,就會用退學大刑來伺候。

收到Love Letters之後,照例會被指導教授私下約談,我的指導教授劈頭就問「您知不知道,在AIM有兩種學生可以畢業?」

「願聞其詳。」

「答對者與答錯者。」

答對者可以畢業,這是理所當然,但是答錯者也可以畢業就有點匪夷所思了,於是反問教授:「為何答錯者可以畢業呢?」

「請問一般人會故意答錯嗎?」

「No !Sir」

「所以如果他不是故意要答錯,但卻答錯了,那就表示他對這個問題的邏輯不嚴謹,或者推理有問題對不對?」

「Yes! Sir」

「而如果他不回答,他有機會發現自己思考上的這些盲點嗎?」

「No! Sir」

「如今透過錯誤,他發現了自己的盲點,請問這是不是一種收穫與進步呢?」

「Yes! Sir」

「既然他有了收穫與進步,那麼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不是就已經達成了呢?如果這個最重要的目的達成了,為什麼我們不讓他畢業?」

好啊!原來這些心胸開闊的長者對錯誤居然別有見地........。

指導教授並不就此罷手,他卻繼續追問:「您們從台灣來的同學是不是常常會覺得答錯很丟臉?」

「Yes, Sometimes」

「答錯跟丟臉有什麼關係呢?」

「在老師與同學面前答錯了,會讓別人覺得我程度不夠,當然是很丟臉的事!」

「那您認為要回答就一定要答對囉?」

「Yes !Sir」

「所以,這是不是就是在過去一個月裡您不輕易參與Case Study的原因?」

「Yes !Sir」

教授真是明察秋毫,教授既然能瞭解我們這種希望「言之有物」的苦衷,應該不會再苦苦相逼了吧!正在暗自欣慰之際,教授又換了一波攻勢:「請問如果所有問題都答得對,那麼您還需不需要來上這堂課?」

教授雖然是老外,但居然也懂孔老夫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一套,厲害!厲害!在用搖頭回答他的問題之後,教授馬上打蛇隨棍上:「既然您知道值得上的每一門課都是因為您有不懂的地方,那麼在學習中答錯了豈不是理所當然嗎?所以答錯了和丟臉又有什麼關係呢?」

「No !Sir」

「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在AIM 我們對教室的定義是什麼?」

「No !Yet」

「在AIM 我們的定義是--教室是理所當然可以犯錯的地方,您可否猜猜看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定義教室?」

「我可否從學生的角色猜起?」

「Go Ahead,Please」教授的語氣十分溫和,眼神中還充滿了鼓勵之情,我不覺信心倍增。

「學生會去上學,就是為了求知,而在知識求到之前,他一定會有許多仍然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在這些地方他的原始想法可能漏洞百出,所以如果他說錯了其實並不奇怪,因此,教授們才會把學生在教室內說錯話,視為理所當然,不知這種想法是否恰當?」

「Wonderful,you got it!」原來教授不但老謀深算,而且面惡心善,我開始有一種被釋放的感覺,教授似乎也察覺到了,於是順勢再推一把:「既然您明白了教室是理所當然可以犯錯的地方,那麼以後是不是可以用輕鬆的心情,更積極地參與 Case Study呢?」

「I will,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

從那一刻起我不再顧忌錯誤;不再明哲保身,在課堂中開始坦然地暢所欲言,也欣然地接受老師與同學對我的指正,慢慢地我才體會到教室不祗是理所當然可以犯錯的地方,我也更明白錯誤才是成熟理所當然的起點。

星期一, 3月 03, 2008

健康比掌聲重要

健康比掌聲重要

朋友住院了,看他插著鼻胃管,吊著「點滴」,病奄奄的躺在床上,想他平日生龍活虎的樣子,前後判若兩人,所謂:「好漢就怕病來磨」,這回他得療養好一陣子了。

其實我擔心的不只是他的健康,我更擔心的是他的未來。

朋友是位認真盡職的高階主管,很得老闆的信任與器重。同事們倒有正反兩面的評價。

持正面看法的以為;凡事有他在,一切搞定不必操心。他是資深主管,熟悉公司運作的原則,做事小心謹慎,作部屬的只要聽命行事就行了。

持反面看法的以為;他事必躬親,沒有給適度的空間讓下面的人得以發揮。而且對老闆唯命是從,從不反應實際的困難情況,不擇任何手段以達到老闆的目標為原則,加班到深夜,視休假為無物。弄得其他的人也不好意思遞假單。

這種以公司為家,夜以繼日的付出心力,任鐵打的也撐不住了。有一天在辦公室跟同事開會,事前沒有任何不適,突然覺得一陣暈眩,眼前一片漆黑,醒來發現自己在急診室裡。

剛開始住院的時候,老闆和同事還來探望,一個週末過後,探望的人逐漸變少,甚至交情深的同事,有意無意的暗示;公司的人事可能會有所調整。朋友聽了不以為意,認為自己夙夜匪懈的為公司打拼了一、二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何況平日很得老闆的肯定,多少次在公開場合誇讚自己的業績,並且表示總經理出缺,他是被考慮的人選之一。而這次是因公而積勞成疾,上層主管應當表揚和獎勵都來不及,哪會有什麼忘恩負義的決定?即使有什麼風吹草動,也應該是更上層樓才對,所以朋友放心的繼續在醫院養病。

又過了一個週末,老闆的特助帶了一大籃水果,和人事經理笑容可掬的一同來到病房。噓寒問暖之後,特助清了清嗓門兒,誠懇的說:「郭董很關心副總的身體,交代您不必急著出院,一切費用由公司負責……」人事經理接著說:「副總的職務非常重要,董事長囑咐要王特助接手。您調到資管部當顧問,至於薪資…」

朋友識趣的說:「請回去代我謝謝董事長的好意,我的病牽累大家了,出院以後我會回去辦辭職手續。」人事經理乾笑了一下:「董事長說,如果這樣的話,退休金會從優處理。」「喔!他真是周到。」朋友回答。

朋友告訴我他經過這事以後,很有所感。也將感想寫在一張張的便簽上,分送前來探望的朋友。我也不例外。

他的字不像以前那麼有力,卻仍然好看。便簽上寫著:

掌聲是別人給自己的一種肯定

健康是自己給自己的一種肯定

當掌聲與健康不可兼得的時候

寧可選健康而捨掌聲 因為掌聲會消失

而擁有了健康也同時擁有了獲得其他掌聲的機會

如果一旦失去了健康 其實也就失去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