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3, 2008

離開後才有未來

離開後才有未來
觀看 Discovery 頻道的動物記錄片:


在夏日枯旱的非洲大陸上,一群饑餓渴乏的鱷魚陷身在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較強壯的鱷魚已經開始弱肉強食同類了,眼看物競天擇、強者生存的理論正在上演。

這時,一隻瘦弱勇敢的小鱷魚卻起身離開了快要乾涸的水塘,邁向未知的大地。乾旱持續著,池塘中的水愈來愈混濁、稀少,最強壯的鱷魚已經吃掉了不少同類,剩下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卻不見有鱷魚離開,也許棲身在混水中,等待遲早被吃掉的命運,似乎總比離開、走向完全不知水源在何處還安全些。

池塘終於完全乾涸了,唯一剩下的大鱷魚也不耐饑渴地死去,牠到死還守著牠殘暴的王國。

可是,那隻勇敢離開的小鱷魚呢?

在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牠竟然沒死在半途上,而在乾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原來物競天擇,未必強者生存,小鱷魚有運氣,但牠懂得選擇離開,證明了改變觀念便能改變命運的適者生存哲學。

這則紀錄片,讓我想到多年前一個年輕朋友的遭遇,她在工作單位上屢受某位資深的同事排擠,使她很難有所表現,最後她毅然決定離開原有的公司,從做自由接案者到成立自己小小的公司,幾年下來的她如今已擁有一家頗具規模的公司,年收入是當初拿人薪水的好幾十倍。但當初排擠她的人卻因公司經營不善倒閉而失業了。

這個年輕朋友告訴我,她一直很感激當初大力壓制她的人,她說那個人給了她一個機會讓她「到別處去尋找夢想」。

人生就是這樣,勇於競爭做強者的人未必一定贏得最後的球賽,反而是能夠自我調整、改變、開創新周的人更能適應環境而生存下來。重要的是要先能內心保有夢想,如果在某個地方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那麼就換個地方吧!只要懂得到別處找夢想,你將擁有更海闊天空的生活。



Just do it.....我想人生如此

買一個奇蹟

買一個奇蹟(感人)
怡君伸直身子,好把襁褓中的弟弟看清楚點。
他躺在嬰兒床裡,她聞到身邊桌上的藥味。


爸媽告訴她,弟弟病的很重。

她並不清楚弟弟到底有什麼問題,只知道他似乎不太高興。

他老是哭,現在也是。她輕聲細語:〔弟弟,別哭了。〕

弟弟奇蹟似地不哭了,盯著他姊姊看,眼中泛著淚光。

她牽起他的小手,看著他肥肥的手指,滿是汗水的手指求救般地抓住她 的一根指頭。

怡君安慰地緊握了一下。這時,她聽到父母在隔壁房裡說話。

怡君雖然只有六歲,但她知道,當大人壓低聲音說話時 ,就是在討論重大的事情。

六歲的怡君很好奇,她親了親弟弟,踮起腳尖走到門邊去。

她父親說:〔開刀太貴了,我們付不起。我最近連帳單都付不出來。〕

她母親回答:[現在只能靠奇蹟來救了。 ]

怡君疑惑著:〔奇蹟是什麼?他們怎麼不去弄一個來?〕

她跑進房間,從存錢筒裡拿出一塊錢,她要去買個奇蹟給弟弟!

怡君跑到對街的超市,收銀台前的隊伍排得很長,

怡君插隊進去 ,但大家並不介意,有些人甚至還覺得好笑。

第一個和這個臉色紅咚咚的小女孩說話的人,是收銀台前的收銀員。

他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問道:〔小妹妹,我可以為妳服務嗎?﹞

她說:〔謝謝,我要買個奇蹟。〕收銀員說:〔對不起,要什麼?〕

〔嗯,我弟弟真的病的很重,我要買個奇蹟。〕

收銀員一頭霧水。他對小孩沒什麼經驗,

於是說:〔誰來幫助這小孩?我們沒賣什麼奇蹟 啊。〕

一個穿著體面的男士問:〔妳弟弟需要什麼樣的奇蹟?〕

包括怡君在內,大家都轉過身來看他。

〔我不知道,我爸媽說弟弟病的很重。它需要動手術。〕

穿著體面的男士彎下身,示意要她走近一點。他問:〔妳有多少錢?〕

怡君說:〔一塊錢。〕 這個男士他拿起一塊錢,道:

〔我想,現在一個奇蹟大約就是這個價錢 ,我們去看妳弟弟。也許我有你需要的那奇蹟。〕

幾個月後,怡君看著站在嬰兒床上的弟弟。

她的父母正和那位穿著體面的男士交談,原來他是位知名的神經外科權 威。

怡君的媽媽說:〔大夫,我們還是不知道手術費是誰付的 ,

你說是位匿名的善心人士,他一定花了一筆不少的錢。〕

醫生心想:〔沒有,只花了一塊錢和一個小女孩的信念。〕

星期日, 6月 22, 2008

送給退休朋友的六項建議__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

送給退休朋友的六項建議__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

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後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

然後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

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

他到了族長家裡,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

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裡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裡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人生的秘訣: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

送給退休朋友的六項建議

1.退出股票市場
股票上漲,血壓上升,想買買不到。
股票下跌,心裡慌慌,想賣賣不掉。
鈔票是賺不完的,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吧!
玩票或血壓不會上升或心裡不會慌慌者不在此限。

2.及時行樂
只要體力允許,想去的地方就立刻去吧!
莫等走不動時後悔、遺憾,
只要有機會,多與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聚聚!
聚不在吃,怕的是時間不多。
存在銀行的錢不一定是你的,該用的時候要用,臨老要善待自己。

3.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快樂最重要
想吃的、愛吃的食物分為兩種:
對自己健康有益的,要常吃、多吃、但不是全部。
對自己健康無益的,要少量、偶吃、但不是不吃。
不想吃的、不愛吃的食物偶而也要吃一點點,平衡營養。

4.樂觀看待生病、往生
有錢、沒錢、有權、沒權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無一倖免。
有病時不必害怕、不用擔心,把後事交待好,隨時可走,了無遺憾。
把身體交給醫生,把生命交給上帝,把心情交給自己。
如果擔心能醫好疾病,那就擔心吧!
如果擔心能延長壽命,那就擔心吧!
如果擔心能換得快樂,那就擔心吧!

5.兒孫自有兒孫福
對於兒孫的事,耳朵可以廳,眼睛可以看,但嘴巴不要說。
原則是:說了無效的事不說,
做不了的事情不做,
被動的事要看情形,
兒孫獨立是你福氣。

6.顧好四老
老身:多注意健康資訊,保養全靠自己。
老本:自己賺來的鈔票,要自己保管好。
老伴:另一半要多珍惜,有一個會先走。
老友:見面機會要把握,只會愈來愈少。

星期四, 6月 19, 2008

我把幸福捧在手中,藏在心中,說在口中。文╱飛天小綠兔

我把幸福捧在手中,藏在心中,說在口中。文╱飛天小綠兔
曾經以為幸福,就是要不匱乏的金錢,不忍耐的愛情,不強求的生活才是幸福;其實當自己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不愧對自己,就是一種幸福!


我終於發現自己把自己的生活搞成什麼樣子!其實幸福是要靠自己去說出來的,當自己不停的和朋友抱怨自己的情人是如何的不好又不好,所有的朋友也會因此真的覺得妳的情人不好,因為其實沒人知道妳的情人好壞,都是從妳的口中聽聞的,而這代表著妳的情人真的不好嗎?其實也不然,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有時候,情人對妳的好,妳覺得理所當然,不必要說嘴,情人對妳的壞就像是十惡不赦,如果不好好的罵一罵他,到朋友那裡說說他的不是,妳就會忍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朋友們當然是因此幫著妳罵對方的不是,心中當然也是對此人留下了厭惡,於是乎不管妳未來發現,咦!其實事情沒有那麼壞,他也不是真的那麼過分時,朋友們卻告訴妳這種情人是錯的,妳應當早早將他丟棄才是,不管妳此時再說出他有多好多好時,朋友只會拿妳說過他的壞來堵妳,於是乎幸福不幸福,就顯得非常模糊,有時候甚至又引起一場新的爭吵。

人與人相處之間也是,總是會有摩擦,總是會有誤會,當然愛情間也是會有,但我們就是在不斷的摩擦中,尋找契合度,培養著默契,漸漸的摩擦就會越來越小,兩人合成一個圓滿的球,往人生下一步邁進。當然路上還是會有小石頭、分叉路,於是乎妳的選擇、他的選擇,又是新的摩擦,愛情與友情,都是在這樣不斷的抉擇中走下去的,或許意見不合,或許因此就分開了,但是曾經那麼努力將彼此拉進自己生活圈裡的,現在卻因為一點點的誤會就將彼此推入萬丈深淵中,實在是非常不值的一種行為。

逐漸的我們都會了解,幸福,是靠自己去體會了解;幸福,是靠自己去散播的!當我們能夠再指責他人時先想想自己,當對方犯錯時能先將心比心,或許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就會減到最低,畢竟現在的社會,許多人都是帶著凶暴的面具行走江湖的,其實面具下的自己或許是個容易受傷害的小孩,又或許是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的自己,於是乎用凶暴的自己來推開可能會危害到自己的那些不幸!能夠這樣想,就能夠在遇到不管是情人間,朋友間產生誤會與摩擦時,將傷害減到最小,說不定因此得到更深一層的感情也說不定。

只是人生真的還有許多要好好學習的,每個人都是出生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人生,相遇到了就是一種緣分,要珍惜,有時妳討厭對方的某一點,回頭想想這是不是一種忌妒呢?有時妳生氣對方的某一點,說不定自己也曾經這樣對待過他人,而對方有這樣般的生氣或責怪自己嗎?有時情人的懶散看在自己眼中真如同一根刺,不拔除就如同自己身上長刺般疼痛難當,但說不定對方在妳的身上也看到更多的刺,拔除對方的刺就像是在自己的身上拔刺般,他痛妳也痛,何不如就別拔了!或者是運用更好的技巧讓對方自己將刺拔除呢? 所以...幸福,就是要時時常常記在心中,自己開心的事,對方讓自己快樂的事,都要時時的捧在手中、藏在心中、說在口中,就會使自己身心愉快,幸福自然而然就會常常伴在自己身邊的。

星期三, 6月 18, 2008

累了,就把心事放下來

累了,就把心事放下來
最近認識一位美國籍的出家師父,是個很有趣的事情。


特別是他叫我舉起蕃茄汁跟他說話的經驗。

我們約在新竹的一家茶館用英文談論著心經,


師父用英文跟我解釋因果、輪迴這些事情,這都還不稀奇。

有趣的事情在後頭呢!

師父一聽完我跟他提到的個人煩惱的時候,

他索性要我左手提起他剛買的三罐番茄汁,一邊提著,一邊跟他說話。

可想而知,我左手感覺到疲勞的程度,跟時間成了正比。

也懊惱著為何師父要我一邊提著三罐蕃茄汁,一邊跟他說話。

受不了這樣的酸楚,我自行把左手放下,

卻聽到師父跟我說:「 Hold it up, and keep talking to me.」

聽到這樣的話,心理不免起了疑心,


我手提的那麼酸,為何不讓我放下手上的重物,輕鬆地與他對談?

約莫過了 15分鐘,我的左手實在承受不住了,


才聽見師父跟我說:「Now you can put it down.」。

看著我狐疑的臉,師父居然笑了出來。


「你不喜歡提著重物跟我說話,
為何你卻喜歡帶著煩惱來跟我說話,過著你的生活呢?

手酸了,放下就好,對待煩惱,不也是這樣?

或是這些煩惱就像是那些番茄汁一樣,

是你自己用手把它們給舉起來的呢?」

有趣的經驗,對吧?

最近我開始這樣的練習,

一手舉起有重量的東西,一邊想著事情。

手酸了,自然會放下手上的東西,

看看有一天,我會不會也學到,心累了,就把心事給放下來。

我們能很容易的放下有形的重物,

卻很難放下無形的重擔。

當孩子大時,父母要學會三個心

當孩子大時,父母要學會三個心

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挺受用的安慰父母守則 ~



頭好痛,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睡。

現在是中午十二點半,還沒吃飯,肚子好餓,我在等老二起床一塊吃。妻子說他們凌晨三點多看完DVD才睡,餓了就先吃吧。

但我還是想等。

老二在台北讀書難得回來,更難得一塊吃頓飯,何況今天帶女朋友和同學一塊回來。


迷迷糊糊躺了一會,起來已經下午兩點了。在臥房顛倒個半天不知道穿什麼好?是休閒一點還是家居一點?

好不容易穿好下樓,看到妻子已經在廚房忙著,我過去問她:「我這樣穿好看嗎?」她頭也沒抬回我:「在家怎麼穿也行。」

我回到客廳漫不經心地看著電視。我還在等,等著他們起床。

突然聽到樓上沖馬桶的聲音,起來了。我衝到廚房告訴妻子:「起來了。」

妻子回我:「正好,再炒兩個菜就好了,你準備桌子吧!」我忙不迭動起來。。。
不一會,幾個人下樓來了。

孩子們很客氣地跟我們打招呼,妻子解開圍裙走出來,笑著招呼:「吃飯吧!」氣氛凝住了幾秒鐘。
這時,老二回答:「我們不吃了,今天同學聚會,我們要趕快走,快遲到了。」

妻子仍然想留住他們:「我早上才去市場買的菜,還現殺了一條魚,做你最愛吃的豆瓣魚,吃了再走吧!」
似乎仍然留不住他們,老二回說:「你們吃吧。」

趁著同學們穿鞋子的空檔,妻子小聲告訴老二:「我和老爸一直在等你起來一塊吃飯,我們都還沒吃呢!」
老二皺個眉頭,回過臉告訴妻子:「你們幹嘛等呢?餓了就先吃嘛!你們這樣等我,我會有壓力上啊!」
說著就在同學一片謝謝與再見聲中出門了。留下我和妻子站在門口。

我碰到妻子的手……涼涼的。


我知道,我可以很嚴肅地告知孩子,這是不懂事,甚至更誇大這是不孝順,然後再給他一些教誨,
告訴他以後如何安排時間,計畫順序,生活規律…… ,把一些教條的東西塞給他。

我相信他會接受,但我相信他以後會減少回家的時間。
就算回來,他也會告知朋友們:「在我爸媽面前一定要如何如何……否則會如何如何……。」
那時候,我再也等不到我的孩子了,等到的只是一個虛偽的人。

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個現象,其實,這是一個「過程」,孩子和父母都在學習的一個過程。
孩子學習如何過他自己的生活,父母學習如何接受孩子已經長大了的事實。這過程有點苦,但每個人都會經過。

想起一句老前輩的話:
當孩子大時,父母要學會三個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太侵入,孩子就會逃避。

我回頭告訴妻子:「我們自己吃吧!」
到了餐桌前,我茫茫然停下來問妻子:「我這樣穿好看嗎?」
當孩子大時,父母要學會三個心

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挺受用的安慰父母守則 ~



頭好痛,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睡。

現在是中午十二點半,還沒吃飯,肚子好餓,我在等老二起床一塊吃。妻子說他們凌晨三點多看完DVD才睡,餓了就先吃吧。

但我還是想等。

老二在台北讀書難得回來,更難得一塊吃頓飯,何況今天帶女朋友和同學一塊回來。


迷迷糊糊躺了一會,起來已經下午兩點了。在臥房顛倒個半天不知道穿什麼好?是休閒一點還是家居一點?

好不容易穿好下樓,看到妻子已經在廚房忙著,我過去問她:「我這樣穿好看嗎?」她頭也沒抬回我:「在家怎麼穿也行。」

我回到客廳漫不經心地看著電視。我還在等,等著他們起床。

突然聽到樓上沖馬桶的聲音,起來了。我衝到廚房告訴妻子:「起來了。」

妻子回我:「正好,再炒兩個菜就好了,你準備桌子吧!」我忙不迭動起來。。。
不一會,幾個人下樓來了。

孩子們很客氣地跟我們打招呼,妻子解開圍裙走出來,笑著招呼:「吃飯吧!」氣氛凝住了幾秒鐘。
這時,老二回答:「我們不吃了,今天同學聚會,我們要趕快走,快遲到了。」

妻子仍然想留住他們:「我早上才去市場買的菜,還現殺了一條魚,做你最愛吃的豆瓣魚,吃了再走吧!」
似乎仍然留不住他們,老二回說:「你們吃吧。」

趁著同學們穿鞋子的空檔,妻子小聲告訴老二:「我和老爸一直在等你起來一塊吃飯,我們都還沒吃呢!」
老二皺個眉頭,回過臉告訴妻子:「你們幹嘛等呢?餓了就先吃嘛!你們這樣等我,我會有壓力上啊!」
說著就在同學一片謝謝與再見聲中出門了。留下我和妻子站在門口。

我碰到妻子的手……涼涼的。


我知道,我可以很嚴肅地告知孩子,這是不懂事,甚至更誇大這是不孝順,然後再給他一些教誨,
告訴他以後如何安排時間,計畫順序,生活規律…… ,把一些教條的東西塞給他。

我相信他會接受,但我相信他以後會減少回家的時間。
就算回來,他也會告知朋友們:「在我爸媽面前一定要如何如何……否則會如何如何……。」
那時候,我再也等不到我的孩子了,等到的只是一個虛偽的人。

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個現象,其實,這是一個「過程」,孩子和父母都在學習的一個過程。
孩子學習如何過他自己的生活,父母學習如何接受孩子已經長大了的事實。這過程有點苦,但每個人都會經過。

想起一句老前輩的話:
當孩子大時,父母要學會三個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太侵入,孩子就會逃避。

我回頭告訴妻子:「我們自己吃吧!」
到了餐桌前,我茫茫然停下來問妻子:「我這樣穿好看嗎?」

星期二, 6月 17, 2008

叫不動的孩子--是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

叫不動的孩子--是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 「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Quality time) ,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 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 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
  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 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 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Gaither 說,她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沒有被抓到。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 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 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 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give me 」(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老師給的評語:「謝謝韡函對 xx 同學的包容和幫助。」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一個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作盡職的選擇。

星期六, 6月 07, 2008

一位醫生在雲林的最後一晚

一位醫生在雲林的最後一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我會想:「等我有能力」時,我再去幫助人。
現在、我會作:『有機會』就抓住去幫助人。
『心的思維』,是多麼奧妙,
我很高興,我有一點點小進步了。


在雲林急診的最後一個夜班,想不到病人竟像知道我要離開似的如潮水般從各處湧入。晚上9 點多,門診醫生轉介來一位病人溫先生。他發燒、嘔吐,右下腹有明顯的壓痛及反彈痛,看來就像是盲腸炎。我幫他作了簡單的身體檢查,告訴他和他的妻子我的猜測以及可能需要開刀。

『醫生,能不能更確定一點? 』 溫太太猶豫地追問。
『好吧,』由於來診病人很多,我說,『等一下抽血結果出來我再進一步和你們討論』。


一小時後,抽血的結果顯示白血球上昇、發炎指數也升高。
『有八成的機會是盲腸炎了,』我說:『我會請外科醫生來和你們討論開刀的事』。
只見溫太太又遲疑了:『八成? 能不能肯定是或不是? 』
我有點生氣的回答道:『當然還有可能是憩室炎、腹腔內膿瘍等等的可能。我也可以很武斷地只告訴妳就是盲腸炎,反正開刀下來醫生也會告訴你『是有一點發炎』而妳也不會知道真相。只是醫學上本就沒有百分之百確定的事,我希望你能夠了解,也尊重你知道各種可能的權利。而且臨床上已經這麼像了,等待進一步檢查可能會有盲腸破裂引發敗血症的危險。』


溫 先生始終不發一語,溫太太似乎不喜歡台北來的醫生這種多重可能的解釋方式。在雲林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龜毛的病人;我替他打上抗生素,並且安排電腦斷層 (CT) ,然後轉身回到淹滿病患的來診區繼續處理其他病人。心裡直嘀咕健保局審查員若是抽到這本病歷一定會刪我 CT 檢查費,然後附上一句『要放大100倍以嚴懲浪費』。

一小時後,斷層片洗出來,果然在盲腸附近有發炎腫脹的跡象。『現在盲腸炎的可能性有九成以上了,』我指著片子對溫太太說:『少數的病人可以只用抗生素注射治癒,但大多數的情況下開刀還是最好的選擇(我還是維持我的說明方式)。』
想不到她竟然回我一句:『醫生,能不能帶藥回家吃就好?』。
這回換我生氣了!
來診護士一直在叫有新病人新病人快來處理,這對夫妻竟然還這麼多意見纏著我。
我說:『如果早要這樣就不需要這麼多檢查了!你不信任我們,我可以把你轉到其他醫院開刀,但要回去我不會同意。』他倆靜默不語。


我於是說:『要不然你們就簽自動出院吧,有事我們不負責!』。
想不到一直不說話的溫先生竟然開口道:『簽就簽吧!反正我爛命一條。』
我心頭一驚,只見溫太太低下頭說:『江醫師,我們不是不想治療或住院,只是我們一點錢也沒有。他每天作捆工領現,三個小孩才有飯吃。現在要是他開刀住院…』。
我突然對剛才言語的魯莽感到抱歉,想了一想說:『我覺得你還是開刀才能最快復原。我找外科醫師下來看看,錢的事明天一早我會照會社工室來協助你們。』

外科醫師也真好心,他算一算開腹腔鏡復原的最快,只要住院兩天,不過要自費兩萬多元;開傳統術式住院日數稍長,要花三千多塊;用抗生素治療則可能要住院一週以上。『真是一毛錢逼死英雄好漢 !』他搖搖頭道。

溫太太想等隔天早上社工確定補助金額後再決定治療方式,於是溫先生就先在急診打了一晚上的點滴與抗生素, 溫太太則是回家哄小孩睡覺後,半夜又來陪先生到天亮。


我在晨間會議時向鄰座的蘇醫師提到了這個病人。『想不到雲林真的有這麼窮的病人,在台北從來不會遇到… 』我說。
可是他竟然皺起眉回我一句:『你怎麼可以讓他在急診待這麼久?盲腸炎會有破裂併發敗血症的危險! 』
『我當然知道啊,可是… 』
我想反駁,可是他接下來的話卻讓我啞口無言:『我們可以讓病人因病而死,卻不能讓病人因貧而死 ! 』『你應該先讓他去開刀,錢的事再想辦法,大不了就幫他出嘛 !』

我腦中一陣昡暈,不是因為一晚沒睡的關係,而是他突然把我的心敲開了一道刺眼的光,像住院醫師放映在投影幕上的燈一樣亮。我想到十年前的一個晚上,俊貿提議我們去認養貧童,我立刻就答應。那時我的薪水還不到現在的一半,卻對這樣的事毫不猶豫;更早的時候靠公費過活,還能捐出一個月的家教費並且和俊貿在補習街挨家挨戶募款。而現在,『付出』這樣的想法竟已不自覺地被排除在我行為反應的選項之外 !幾千塊對現在的我來說,不過是節慶一場吃飯錢;對溫先生來說,卻是一家人命之所繫。


『我怎麼沒有想到? 』我懊惱驚覺:『當我擁有愈多時,我願意給的竟然愈少! 』。

我一面想一面走出會議室,遇見社工說他們是登記有案的低收入戶,可以補助大多數的費用。我走到病床邊,看到護士小姐已經幫溫先生換好手術衣。我向溫先生解釋手術後大約要休養時間,然後拉上圍簾,把五千元放在他的手中,他原本不說一語的漠然突然轉為羞赧,溫太太則在一旁說不要不要。我硬是把他手握成拳,說道:『沒關係啦,急診加住院要幾千塊,你開完刀還要一個星期不能工作。三個小孩總要呷飯啊 ! 』



溫太太幾乎快哭了,溫先生終於說道:『醫師,我們雖不認識,可是,謝謝謝你對我們這麼好。我之後工作有錢,再慢慢還你。』
我揮揮手道:『沒關係,互相幫助而已。我要下班了,你還是要好好休養,不要急著出院,之後的復原才不會受影響。』


我經過忙碌的看診台,向喚醒我赤子之心的蘇醫師道謝;他一頭霧水。走出雲林急診的大門,門外清晨的陽光似乎更耀眼了。

星期四, 6月 05, 2008

你是自己的靈藥

你是自己的靈藥
那些老是治不好病的人,通常就是那些老是依賴醫生或藥物的人。其實人體內自能製造抗體,別長期依賴藥物,你就是自己的靈藥!


受傷或生病時,首先需要醫生,其次需要藥物,但最後仍得靠自己。

一個運動選手的人生,通常一直都處在受傷的狀態中。

無論是跳高選手、馬拉松跑者、高中棒球員、芭蕾舞者,都會因為練習過度而受傷害。

一旦受傷的話,不完全治療好,便無法再練習。

然而,對一個運動選手來說,沒有比不能練習,還令他們痛苦的事了。 即使不是一個運動員選手,一旦受傷或生病時,誰都難免意志消沈。

誰都想快快復元,養好身子。

去醫院時,如果醫生只對您說:『您沒事的。』而不給藥,您便認為他是個混帳醫生,就再也不去了。

之後就會去那種將病情診斷得比較嚴重,且大量給藥的醫院。

比如割傷手指頭時,就很自然的貼個OK絆。

為了使傷口不會感染細菌,一開始便貼上OK絆是正確的,但連續貼了兩三天後,傷口泛白而且冒泡泡。因為貼太久,皮膚被泡爛,導致傷口癒合遲緩。 受傷或生病,也是同個道理。

雖然想快點復元,但就是因為完全依賴著醫生或藥物,結果反而更加遲緩。

受傷或生病的情況,最初當然需要醫生的治療,有時需要止血,有時需要動手術治療情況不佳的部位。

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會對您說:『吃這個藥,可以增強體力』、『您缺乏某某東西,吃這種藥來恢復體力吧!』

但怎麼說,最後仍得靠自己。

那些老是治不好病的人,通常就是那些老是依賴醫生或藥物的人。

其實人體也能夠製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抗體。生病時吃藥,的確是有效。但是長期依賴藥 物的結果,導致體內製造抗體的氣力也消失了。

長久服用藥物,反而造成反效果。

受傷後感到疼痛的時間,只有一分鐘而已。

而這一分鐘的疼痛是腦和傷口互相在討論該如何處方,才能治療這樣程度的傷口所須的時間。

從海中開始進化的人,因為棲息在陸地後,體中也有海。

人體幾乎是由水造成。

人體內佈滿了血管,血液便在其中暢流。

血液能運輸新鮮的氧氣,及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並且在體中製造藥物,將老死的廢物排 出體外。

因為血液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當然血液是越舒暢越好。

受傷時最忌諱的想法,就是:『天啊!這下完蛋了,該怎麼辦才好!』

一有不安或恐懼的心,只會造成血液的交通阻塞,也就不能搬運體內已特地製好的抗體。

人體有自我治療的本能,一分鐘後就開始修復工作。

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受傷時也不用太擔心。

不會感到不安或惶恐,當血液輸送網暢通後,就能快速在受傷的地方傳送抗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