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轉換是績效考核的一種方法,是將OEC體系中的目標體系與日清體系有效結合起來,體現最終激勵機制的一種績效管理工具。
一、“三工轉換”的涵義
所謂“三工轉換”,是指全體員工分為優秀員工、合格員工、試用員工三種,分別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包括工齡補貼、工種補貼、分房加分等),並根據工作業績和貢獻大小進行動態轉換,全廠分佈。
二、“三工轉換”的運作機制
海爾集團內有一套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
(一)業績突出者進行三工上轉,試用員工轉為合格員工,合格員工轉為優秀員工;
(二)不符合條件的進行三工下轉,甚至退到勞務市場,內部待崗。
(三)退到勞務市場人員無論原先是何種工種均下轉為試用員工,試用員工必須在單位內部勞務市場培訓三個月方可重新上崗。同時,每月由各部門提報符合轉換員工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並且填寫《三工轉換建議表》,然後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審核和最後公佈。
這樣,海爾員工逐步培養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職業意識,調動了工作積極性。
而一部分員工三上轉,成為優秀員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我。
三、新進人員從基層做起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其典型的轉換的歷程往往是這樣安排的:
(一)首先到生產一線、市場一線等部門鍛煉,為期一年,在這一年當中,員工都是試用員工。
(二)見習期滿一年後,由人力中心公佈事業部所需人數及條件,本人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崗位,如果經考核合格,則可以正式定崗,同時轉為合格員工。
(三)在合格員工的基礎上,歷時三個月,如果為企業做出很大貢獻,被評為標兵,獲希望獎等,可以由部門填寫《三工轉換建議表》,並交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審核。審核合格後,發給當事人轉換迴音單,通知已轉為優秀員工,併在當月兌換待遇。
通過“三工轉換”,員工的工作表現被及時加以肯定,解決了員工在短時期內得不到升遷、積極性受到影響的問題。
在海爾集團內部,三工的比例保持在4:5:1,提升這種比例有助於保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培養了員工的忠誠度。
四、「80/20原則」
在海爾的文化裡,有個更恐怖的「80/20原則」,即佔所有員工20﹪的幹部,要負起80﹪的錯誤責任。所以,只要是底下的員工有出錯,上面的幹部要代替他受責罵,我想這種連坐法,除商鞅變法外,在全世界都很少有人這樣做的。
又如「海爾報」內容,有很多是批評幹部的文章,雖然帶點文革鬥爭的味道,不過這種鬥爭是正向的,是「對事不對人」的,只批評他做的事、不批評他這個人。這種太有損顏面的做法,有時的確能有效的激勵幹部更嚴格的督促一些事情的推動。
五、噴泉V.S 抽水機----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激活
“十年磨一劍”,張瑞敏博採眾長,上下求索,終創OEC管理法。這種獨創的中國式的管理模式,由三個基本框架——目標系統、日清控制系統和有效激勵機制所組成。這一模式是海爾生存的基礎,並且成為海爾企業集團對外擴張、推行統一管理的基本模式,同時也是海爾走向世界的最好發展資本。
從1996年以來,許多人想複製海爾OEC管理模式。表面上看起來,這不是件難事。但在他們抄到了OEC管理方法後,回去按表操課,很快就難以持續。因為員工吃不了那份苦,天天重複做那幾件事又感到太枯燥,連領導也開始懷疑,這種簡單的做法是否能夠創造奇跡?
的確,海爾的OEC管理運用在別的企業,是往往不能成功,原因在基本功底氣不足----「人性的改造」沒有成功。
所以,人的成功改造-----改變不良的工作習性,才是海爾OEC管理模式的精髓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