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經理人碩士商管課程(EMBA)的當下意義與未來趨勢,是許多人關心的課題。尤其
2004年以後,台灣EMBA畢業生已逾2,000名,EMBA招牌是否仍然雪亮?值得我們認真對
待。
許多學者前輩認為,一般MBA課程和EMBA課程的主要區隔,在於EMBA較重視:一、國際
觀的提升、國際視野的擴張(其實MBA課程亦強調此一方向);二、培養領導人的修
養;三、提升人生哲學(指的是領導統御、個人進退的理念)。
然而,EMBA學生是否真的以前述三項作為學習目標?或者有其他的方向?EMBA學生如何
看待自己?如何規劃自己的EMBA生涯?這些都值得師生雙方、乃至於學校與教育當局,
進行理解和溝通。
人脈與友情的擴展
筆者藉由上課期間,針對已經就讀一年半以上的EMBA學生,徵詢其對於EMBA生涯的心
得,乃至於課程學習的建議,其中不乏可加以探討,並做為課程教育改進針砭的觀點。
不同於一般MBA課程同學著重於商管知識的吸收與訓練,幾乎大半的EMBA學生都對於年
近半百能重溫學生舊夢,有深刻的心境感動。換言之,自商場或其他工作場域轉換身分
的決策,讓他們首先獲得一種身分選擇的自由,或是獲得原有生活之外的新鮮感。這種
自我珍惜的強烈感,超過商管知識的吸收與訓練。
觀點一 拓展人脈
這是最明顯的論點,逾七成同學抱著這種動機入學。大部分EMBA學生就讀最主要的目
的,就是拓展人脈!而稱之為目的,自然有了「功利主義」的色彩,許多同學亦毫不掩
飾此一目的。對此,甚至心得寫作時特加著墨,並做為成果認定,當然這不脫「人脈即
是金脈」的觀點。
觀點二 培養友情
許多EMBA同學都很珍惜這兩年來和教授、同學相處的時光與彼此建立的情誼。例如,一
起聚餐長敘、活動唱歌,或者討論報告、製作報告,乃至於全班海外遊學,這些點點滴
滴都是同學自認值得回憶的地方。這一觀點較無功利取向,而是自然演化的友情擴展,
是原來職場或商場中較不易培養的感情。
當然,由前述觀點,也有學生深入反省,白天上班,晚上聚會,假日也多在學校上課,
或者和同學出去慶生聯誼、喝酒吃飯……,沒時間陪家人;讀書期間,其實對另一半和
小孩很感愧疚。
這或許是EMBA上課時段設計的必然犧牲代價,日本名古屋大學稱呼EMBA課程為WMBA,其
中W指的是weekend(周末),就是讓預備入學的高階經理人或CEO理解,這樣的課程有
時間上的排擠作用。
除了在商言商、拓展人脈的功利用心之外,一般而言,人性的本質,讓大家期望畢業之
後,還能繼續與教授和同學保持密切的互動與聯繫。
處事與見聞的提升
相對前述普遍觀點,其他較為少數的觀點,則是提升自我的商管能力。這本來可能是管
理學院的主要課程目標,實際上在EMBA學生感受上,反倒排在「人脈即是金脈」的觀點
之後。這現象令人不免有目標上主客易位的思考空間。
觀點三 學以致用
如僅就商管教育功能而言,有的學生談到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已經運用到一些成功
的決策,也可以領略到節省不少時間與成本費用。這是屬於務實和實用的觀點,尤其對
於原本所學並非商管科系的學生,回饋感受較為深刻。
觀點四 增廣見聞
也有同學謙虛表示,讀EMBA後,見識變廣了,見識到了過去聞所未聞的事務。例如,教
授課堂上教導的新觀點與實務結合、同學間經驗的交流、維持了互相學習的機制,讓他
學到很多。這就有俗稱「開光點睛」的商管教育效果。
強調以上這兩種觀點的同學,又有一點不同於有「人脈即是金脈」觀點的同學;也就
是,強調「學以致用」的同學心中多了一項計算:學費很貴,但是值得!簡單地說,著
重「人脈即是金脈」的同學可能覺得「認識誰」比「學到啥」更重要;而強調「學以致
用」的同學,顯然傾向就學費的成本而言,「學到啥」和「認識誰」一樣重要。當然,
就兩種態度比較,仍有多數人著重傳統人脈經營的思維,在EMBA的光環下可能認為,不
必太計較課程。
觀念與生活哲學的改變
41份的EMBA學生心得報告中,強調領導者涵養、企業道德與倫理或是人生哲學提升的人
不到五位。這種不足的現象,可能需要從課程與師資面加以解析;因為若由學生個人因
素來討論,可能是對此需求或認識本來就薄弱。但是,課程與師資的結構如不強調此一
部分,自然學生沒有必要的途徑可以反思,或有深刻的壓力進行理解。
觀點五 決策能力的提升
少數同學自認學習EMBA一年後,下決斷時,本身的反應力與判斷力均增強不少;另外,
也跳脫了以往只由自己的領域來看事情的盲點。換言之,過去個人專斷與狹隘的決策個
性,獲得改善。
觀點六 觀念的徹底改造
有一位同學誠懇地反省,EMBA教育對他最大的改變有二:一是人脈網絡的重新定位與建
立,二是經營管理及生活哲學觀念的重新塑造。就其述說內容,似乎深達改造人生的程
度。
當然,如前所述,認為觀念與生活哲學的改變,是EMBA教育最大獲益的學生,整體而言
並不多。儘管絕大多數EMBA學生都肯定EMBA教育的價值,但有幾近半數的同學對於個人
過去一年半的生涯並不滿意,認為自己可以再做「更好的安排」,乃至於感慨「回頭太
難」!
這一現象說明EMBA入學前的集會和理念交換,對於其後二年的生涯具有「定位」和「定
性」的關鍵,重要性不低於人之初的「學前教育」!畢竟,「武當山高水遠,施主不遠
千里而來,所為何事?」想清楚所為何來,卻是下山時刻已近,真是「回頭太難」!
對自我主體的逐漸覺醒
這些感慨可以再做「更好的安排」的學生,自然也提出「學然後知不足」的改善建議。
筆者歸納諸多學生「對於當前商管教育的建言」如下:
1.兩岸經濟發展,各個產業或次產業的目前現況與未來走向,應增加其課程份量;
2.降低「精細複雜的數理統計推論」教學教材,如果其結論與一般常識所差無幾;
3.提升語言能力,建構動態的國際商管教育環境;
4.提升國際化能力,培育與國際接軌的能量;
5.加強溝通與分析能力,彌補只有專業知識卻缺乏思考判斷力;
6.強化電腦及資訊能力,因應電子商務各類活動。
以上六個方案,在道與術的層次、權與術的方向,都讓人有矛盾、落差之感。當然,學
生也就師資、學生素質、教學內容、學校與教育當局等四項進行檢討與建議。但是,其
中一位EMBA學生的警覺,讓我印象深刻,包括台灣商管教育市場供過於求的瓶頸、中國
大陸商管學院的競爭現象。這兩項變化影響了EMBA的未來走向。
因而,如果我們經由沈重檢討的分析,轉為規劃前瞻的態度,就必須認真對待EMBA!當
台灣的EMBA逐漸步向供過於求的窘境,再加上企業西進中國大陸能就地進修,台灣商管
教育的品質遭受質疑,從而EMBA教育市場已經逐漸萎縮,面對這充滿挑戰的現況,國內
大學商管學院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與核心競爭能力!
(作者是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奇摩電子信箱
免費容量250MB,信件在多也不怕
http://tw.promo.yahoo.com/mail_new/index.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