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08, 2008

超越是信念價值的另一種選擇

超越是信念價值的另一種選擇

有一個流傳得很廣的禪宗小故事:
曾經有參訪者拜訪南隱禪師,等訪客坐定,禪師就提起茶壺往客人茶杯裡倒,茶杯滿了,禪師仍繼續倒,茶水溢出茶杯,訪客急忙提醒:「禪師!禪師!茶水已滿!」

 南隱禪師這才停下手,告訴客人說:「你現在的心,就像這已裝滿水的杯子,再也容不下別的東西,你下次再來
吧!」

 如果,「裝滿水的杯子」,再也容不下別的東西,「一個空空的杯子,卻用杯蓋捂得緊緊地」,同樣也裝不下水。

 「裝滿水的杯子」,經常被解讀為「堅持己見、自滿的人,無法聽進別的看法。」;「捂得緊緊的空杯子」,則像「自卑、緊閉的心靈」,同樣裝不下別的東西。

 不管是「堅持己見、自滿」,或者「緊閉、自卑」,都是我們自己內心,選擇、決定扮演的「角色」,作這類的「選擇、決定」,它的出發點,多來自我們的「信念價值」。

 上次我們所談「從『感官』探索自己的『無名層次』」那些參考途徑,不論是「聽覺」、「視覺」、「嗅覺」、「觸覺」或「味覺」,都建議從「不加任何『意義』」地「聽」、或「看」、或「鼻子聞」、或「皮膚觸覺」、或「味覺」入門。

 這些途徑的重點,並不在「感官」、「覺知」本身,也不在「感官」所接收到的「純物理訊號」,而是,我們需先學習,不加上我們自己的「意義」。
這裡所說的「意義」,就是我們的「信念價值」。

 如果,我們繼續探討其他「『無名層次』的探索途徑」,我們將發現,面對自己的「信念價值」,超越自己的「信念價值」,還是最常見的基本關卡。

 比如說,我們從「情緒、感覺」探索時,我們會發現,我們「情緒、感覺」的背後,也來自我們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就是我們的「信念價值」。

 比如說,我們從「行為」探索時,我們也會發現,我們「行為」的背後,係來自我們的「目的、欲求、想法、情緒」,這些「目的、欲求、想法、情緒」,也是我們自己的「信念價值」。

 比如說,我們從「環境層次」探索時,我們也會發現,「環境」本身,原本只是客觀的存在,它們就像「感官」所接收到的「訊號」,完全是「不含任何意義的純物理訊息」。

 就像「什麼地方人」、「那一個族群」、「財產」、「職業」,原本是客觀、純物理的訊號,不含任何「意義」。

 但是,如果我們對「什麼地方人」、「什麼族群」、「什麼職業」、「多少財產」,產生「好、壞」、「喜、惡」種種想法,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信念價值」,已為它們加上了「意義」。

 這些就是所謂的「百般計較」,這些「百般計較」,就是我們的「信念價值」反應。

 「信念價值」本身不是壞、或錯,它的力量很大,但是,因為它的特質就是「有所取捨」,所以,如果領導者只遵循自己的「信念價值」,必然「有利也有弊」,必然「有得也有失」,追尋超越「信念價值」,探索自己「深層心靈」訊息,或許是您可以考慮的另一種選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