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03, 2014

哈佛「最受歡迎的講師」的「幸福課 」

美國哈佛大學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課程,就是塔爾.班夏哈教授開設的正向心理學課程,人們稱之為「幸福課」,他更被學生們譽為「最受歡迎的講師」!

塔爾.班夏哈教授的幸福課開設之初就引起轟動,受到多個國家和地區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報導,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義大利《新聞報》、《韓國時報》、《印度時報》、《中國青年報》等。

班夏哈畢業於哈佛大學,身為當年最優秀的三名學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劍橋大學進行交換學習,也是頂尖的運動員,活躍於社團。然而,這些傲人的成就,卻沒有讓 他更幸福。「我曾不幸福了三十年。」班夏哈教授如是說。因此,他潛心研究「幸福」的學問,並從中受益。結合自身的體驗、教學實踐以及科研的成果,他讓人們 更堅信:幸福才是終極貨幣,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正如班夏哈教授所說:「我認為幸福才是至高的財富,金錢不是用來衡量生命的標準。當我開始研究正向心理學後,我的人生也徹底改變。我發現幸福的祕訣,在於你掌握了正向的心理力量……」

班夏哈教授的幸福理念為線索,結合當代大眾的心理需求,從「我們為什麼不幸福」入手,對人們在職場、婚姻中,在心態、情感及財富等方面的「幸福困惑」,做出全面解讀,並提供詳細的指導建議,是極具勵志意義的心理教科書。

第二章 處理好金錢和幸福的關係

1. 選擇第四種漢堡

想必大多數人都吃過漢堡吧?在「速食」深入發展的今天,漢堡已成為一種方便的主食,滲入人們的生活中,甚至發展為飲食文化。班夏哈教授另闢蹊徑,從漢堡文化中悟出了人生哲理。

班夏哈教授在其幸福課裡,用四種不同類型的漢堡代表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模式:
第一種漢堡是典型的垃圾食品,吃起來味道很好,吃完卻後患無窮。吃這種漢堡的人,通常只注重眼前的快樂,不為可能發生的負面後果而擔憂。這一類人屬於享樂主義者,常常選擇逃避,拒絕面對現實,但逃得了一時,卻逃不了一世,當他們不得不面對時卻發現應對乏力,只能痛苦度日。

第二種漢堡是非典型健康食品,全由生機蔬菜和有機食物加工而成。雖然吃完後對健康十分有益,但咀嚼時的口感很差,讓人難以下嚥。吃這類漢堡的人與享樂主義 者相反,他們犧牲眼前的幸福,成全長遠的目標,結果終生在忙碌奔波中度過。有些人忙碌奔波日久,突然發現生活沒有意義,因而突然轉為享樂主義者。 第三種漢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吃了不但無法享受美味,還會影響健康,但為了生存不得不吃。與此類似的是,有一種人對生命喪失了期望,他們不享受眼 前的事物,對未來也毫無願景,可歸為「虛無主義」的類型。

而第四種漢堡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吃起來美味無比,又有助於長遠的健康。班夏哈教授稱之為「幸福型漢堡」。

每個人在不同時期可能會選擇不同的漢堡,想一想你現在選擇什麼漢堡?你又希望自己選擇什麼樣的漢堡呢?

我們周遭有許多人,不是貪圖一時享樂,就是在忙碌中終日奔波。他們大多吃著第一或第二種漢堡,時間一長發現,此類漢堡若非危害了身體健康,就是讓自己陷入無盡的勞碌中。

第三種漢堡持有者更加悲哀。他們往往對事物失去了判斷力,更不用說決策能力,而且他們對生活中的快樂和悲傷全然麻木,只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生活的倦怠感,讓他們從不考慮「幸福」的定義。

想獲得「健康而美味的漢堡」,並非生活中的難事,關鍵在於我們看待生活和理解生活的態度。

如果我們努力地平衡奔波與享樂的關係,那麼還會被自己的生活所羈絆嗎?
請正確地看待生活,不要盲目地享樂或奔波,否則你會喪失人生中最美麗的風景。切勿太過浮躁或對生活麻木、失去信心。

要懂得,努力工作的同時,學會享受人生,才是幸福的人。


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人願意去吃前三種讓人無法感受幸福的「漢堡」,只有第四種「幸福型漢堡」,才能讓我們享受人生的樂趣,實現人生的價值。

2.是什麼真正帶給你幸福?

你能否回答以下兩個問題:「什麼能帶給我快樂?什麼能讓我感悟到生命的成長,而心懷感恩?」如果你能回答這兩個問題,恭喜你,找到了人生幸福的真諦。 不少人對於自己的人生總是很迷惘,總在不斷地質疑與探索。有人終其一生苦苦追尋,卻無法獲得幸福。其實,能帶給我們幸福的東西很簡單。幸福可以是我們對於 生活的想法,可以是閒暇時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它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總之,幸福與否並無標準可言,完全取決於人的內心感受。

十多年前,班夏哈教授遇到一個年輕人。這位年輕人是一名律師,任職於紐約的知名企業,薪水豐厚。坐在他的高級公寓裡,中央公園的美景一覽無遺。這名年輕人 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工作六十小時。各種會議記錄、法律報告與合約事項,占據了每一天。然而當班夏哈教授問他,如果可以選擇,他最想做什麼?這名律師 說,他最想去畫廊工作。

「難道,現實生活裡找不到畫廊的工作嗎?」年輕人回答:「不是的。但如果在畫廊工作,我的收入會少許多,生活水準也會下降。雖然我對律師工作興趣不大,但 覺得沒有其他選擇。在外人看來,我每天過得充實而忙碌,工作成就斐然,我擁有不錯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實力,但事實上,我並不覺得幸福。」

什麼樣的生活狀態會讓你感到幸福?很多人都覺得別人的生活很幸福,自己有諸多不如意,不如別人幸福,卻又不知道什麼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有人認為,透過努力獲取功名利祿,便是獲得幸福;也有人認為,能夠停下來,陪家人安心地度過週末,這便是幸福;還有人認為,能在 困境中重生,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這也是獲得幸福。其實,幸福的定義很廣泛,不和任何物質利益衝突。只有當你真正感到快樂,才算走在幸福的道路上。

班夏哈教授的哲學老師在他畢業時,給予他的忠告是:「生命很短暫,在選擇道路前,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去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後再細節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後,對於你真正想做的事,付諸行動。」

有位企業家帶著兒子到餐廳用餐。餐廳裡有一位琴師正在演奏。企業家遺憾地說:「當年我也練過琴,但後來選擇經商,如果選擇了練琴,我今天就可以坐在鋼琴邊為大家演奏了。」
兒子說:「爸爸,當年如果你選擇了練琴,今天就沒有機會坐在這裡欣賞音樂。」

幸福是什麼?是平凡生活裡中大獎的幸運?是天天吃喝玩樂?是多年的夢想終獲實現?身邊擁有年輕貌美的紅顏知己?在災難中的重生?還是升官財?……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美好的心理感受,凡是能帶給我們這種感受的事物,都是幸福的來源。可能是物質上的豐富,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滿足。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你對金錢的態度如何,只要在人生奮鬥的過程中感受到滿足與喜悅,獲得成就感與自豪感,你就是幸福的。

班夏哈教授對於人生幸福的理解相當精闢。他認為,幸福就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能帶給你幸福的東西很多,關鍵是看你的欲望有多大。因為很多時候,不管命運為你帶來什麼,只要你懂得滿足,就會收穫幸福。

[轉貼自CK101.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