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風俗信仰和民間節慶都是「人造的」,根據什麼造的?根據需要造的。
就拿中國人的三節來說吧!
春節、端午、中秋,闔家團圓,連遠在外地的都得趕回家。
多巧妙啊!春節過四個月是端午,端午過三個多月是中秋,中秋過四個多月又是春節,一年正好分成三段,每隔三四個月,大家團聚一次。
再想想,端午中秋和春節,是不是田裡比較不忙?農曆五月初五,春耕已過;八月十五,秋收未到。至於春節,更是最冷的時候。田事已過、倉廩豐實,有 錢有閒,正好過節,連結婚都常常趕在這些天,所謂「娶兒媳婦好過年」!
為什麼娶親也要挑這時候,因為大家比較寬裕、紅包送得多、有閒來參加婚禮,天冷正好穿得厚實華麗點。而且漂亮喜氣的衣服,今天穿著結婚,明年後年 還能繼續穿著拜年。至於喜宴吃不完的菜,天冷,擱幾天都不會壞,要是換作夏天,只怕隔夜就餿了。
誰在冬天龍舟競渡
人造的節日,全根據人的需要。那些龍舟競渡救屈原和中秋月餅裡夾情報的故事,固然確有其事,如果不是時間配合得巧,只怕也用不上。
不信你想想,如果屈原延後三個月投江。還有端午節嗎?就算有,八月初趕回家過端午,隔幾天又趕一趟過中秋嗎?
再想想,如果屈原在春節的時候跳汩羅江,天寒水冷,還會有龍舟競渡嗎?
回門酒吃中午
今天春節,我在台北兒子家過年。年初二,媳婦要「回門」。我說好哇!一起去看看親家,於是把晚上的時間空出來。
沒想到當天早上兒子叫我出發,我說不是吃晚飯嗎?
兒子說,不!照他們的習俗,女兒回門,是吃中飯,不是吃晚飯。
我問為什麼?
兒子搖頭、媳婦也搖頭,只說是傳下來的習俗。
隔天,我跟個研究民俗的朋友碰面,問他這事。
朋友一笑:「簡單嘛!以前交通不方便,女兒回門,還要趕回家,晚上天黑路遠,怕不安全。作爹娘的為女兒著想,所以請中午不請晚上。傳久了,為了給 個道理, 就變成迷信中午回門比較好了。」他還說:「『走春』也一樣啊!走春又叫踏春,又因為春的發音很像『有餘』,於是迷信走春能年年有餘。我媽就迷信走 春,說過 年要出去走春,而且家裡一定要有人來走春,來走春的人愈多,家愈發。」他又笑笑:「根本是倒果為因嘛!不是拜年的人愈多,家裡愈會發;是家裡愈 發,來拜年 的人愈多。換句話,『送禮的人愈多,愈會官運亨通』還是『官運愈好,送禮的人愈多』?」
新人來,紅包來
「走春」雖然受歡迎,另外一種走春可就不一定了。
一對新婚夫婦到人家作客,按說可以來喜氣,在好多地方卻不見得受歡迎。尤其是家裡有未嫁未娶的,會怕那對新人把家裡的「喜氣」帶走。
如果不得不住,怎麼辦?
送紅包!那對借住的新人一定得包個大紅包給主人,算是把喜氣留在那家。
年年坐上座,漸漸入祠堂
算命更是如此。
如果你今年初學,為人排個紫微斗數、算個姓名筆畫、或看看手相,八成不要錢。
但是當你愈算愈準,找你的人也愈來愈多。就算你還不收錢,只怕也會有人勸:「還是收吧!不然你莫名其妙地洩漏天機,老天不高興,會減你的陽壽。」
於是你開始收錢,業於成了專業。
多好!你是藉著那迷信,順理成章地收錢。不是你愛錢,實在是因為不能洩漏天機啊!
開張不能打折
作生意開張也一樣。
他開張,你去捧場,吃大餐、買東西,心想他一定會給你不錯的折扣。
可是除非他有「新張特價」,可以照特價來。如果你另外要求打折,他八成說:「對不起!迷信耶!開張朋友捧場,不能減價,減價會不吉利的。」
你一聽,還好多說嗎?
送畫不能送裱
我是畫家,連畫界都有迷信,就是送畫不送裱。
今天你有喜事,請我贈墨寶一張。我只管畫,可不能為你裱裝好了給你。再好的交情也不行,最據說這樣對我不吉利。
多好哇!就因為有這迷信,讓我省了不少裱褙裝框的錢。
請問,是哪兒來的這麼好的迷信?
打包票,一定是我的同行,而且是幾十年前、幾百年前的同行,「發明」這迷信。為什麼?為了給自己省錢!
◎
回到文章一開頭的那句話,所有的風俗信仰民間節慶都是「人造」的,人根據什麼造的?根據需要造的。
你信嗎?對你有利,就信吧!否則,大可不在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