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26, 2007

只要有勇氣,就會有榮耀!成功的人,常為自己創造機會 ◎文╱戴晨志

只要有勇氣,就會有榮耀!
成功的人,常為自己創造機會
◎文╱戴晨志
記得曾在報上看過一讀者寫的一篇短文,其中提到,他年輕時,
曾陪著妹妹去報考國立藝專音樂科聲樂組。這個哥哥會彈鋼琴,
所以就理所當然地幫妹妹擔任伴奏。

一到了考場,這妹妹心情非常緊張,因為要面對五位教授拉開嗓門唱歌,
真教她心情怦怦跳;不過,這哥哥告訴妹妹,不要緊張、放輕鬆,只要儘管唱,
不管唱快或唱慢,他的鋼琴伴奏都會全力配合。

考試時間終於到了,輪到妹妹上台了。妹妹站到台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也給在旁的哥哥一個眼神,於是,哥哥的前奏開始了……

聽到前奏後,妹妹開口唱出了:「燕子啊──」妹妹的歌聲真的很嘹亮,
可是,怎麼突然間,歌聲停止、不唱了呢?

此時,會場的氣氛凝住了,在場的人,眼睛全都盯著台上的妹妹;可憐的妹妹,
太緊張了,只唱了「燕子啊」三個字,就忘詞了,下面該怎麼唱,全都忘光光。

而坐在旁邊彈琴的哥哥更是焦急,看著妹妹傻愣在台上,心想:「唱啊,趕快唱啊,
怎麼不唱了?……拜託,妳練了三年的聲樂,怎麼只會唱三個字而已?」

就在妹妹紅著臉,準備要下台的那一刻,這擔任伴奏的哥哥從鋼琴椅上站了起來,
急步地走到評審前面,面向五位評審深深地一鞠躬,然後說:「對不起,
可不可以再給我妹妹一次的機會?」

哥哥一說完,沒等評審說「好」或「不好」,就一個人快步地走回鋼琴旁,
坐了下來,又開始彈起前奏。這一次,妹妹放鬆心情,重新嘹亮地唱出:
「燕子啊,聽我唱個我心愛的燕子歌,親愛的聽我對你說一說,燕子啊!
燕子啊,你的性情愉快親切又活潑,你的微笑好像星星在閃爍,啊──
眉毛彎彎、眼睛亮;脖子勻勻、頭髮長,是我的姑娘,燕子啊……」

哇,這妹妹把這首新疆民謠,從頭到尾,毫無瑕疵、毫無忘詞,一氣呵成地唱完了。
考完試,哥哥陪著妹妹回家等放榜。過一段時日,這妹妹接到成績單時,
高興地跳了起來!因為她以高分考上國立藝專音樂科聲樂組;而這個學校,
也就是我以前唸過的母校。

看到這個故事,我心中十分感動!妹妹考上這所學校,最大的功臣是誰呢?
當然是「哥哥」!為什麼?因為哥哥有「勇氣」!我佩服這擔任伴奏的哥哥,
在妹妹忘詞的情況下,竟有如此的膽量,主動、勇敢地走到評審面前,
請求評審再給予妹妹一次機會!

說真的,如果當時妹妹只唱了「燕子啊」三個字,就赤紅著臉下台,
她絕對考不上這所學校;可是,因著哥哥「敢於開口,勇於創造機會」,
終於逆轉形勢,化不可能為可能,為妹妹爭取「再來一次」的契機。

所以,「 只要有勇氣,不怕沒戰場;只要有勇氣,就會有榮耀!」

人們所缺乏的,常常就是「勇氣」。我們總以為「啊,算了,放棄算了!」
可是,「放棄,只要一句話;而成功,卻需要一輩子的堅持啊!」


在一些演講的場合,我會當眾唱著這首「燕子」。其實,我原本不會唱這首歌,
但我請朋友幫我找出這首歌的歌譜、歌詞,我也試著學唱這首歌,走路時唱、
開車時也唱,我像瘋子一樣,不停地唱!說真的,我至少練習過兩百次以上,
所以,您說,我站在台上唱這首歌時,會忘詞嗎?應該不會!因我已經背得滾瓜爛熟,
想忘詞,都不太容易呀!

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把感動化為行動」,才能成功;
若空有「感動」,卻沒有「行動」,又有何用?因此,
成功不是靠「夢想」,而是靠「實踐」啊!


這故事讓我聯想起,十六年前,我自美國獲碩士回國後,
參加華視新聞部首次的「記者招考」。我在最後一天、
最後一刻報名,被排在最後一號。

那次,有一、兩百人報名,通過筆試之後,我參加了「播報試鏡」。
試當天,我很緊張,因為接到一份新聞稿,只看了兩分鐘,立即要坐上播報台,
面對攝影鏡頭報新聞,真的「粉恐怖」!

輪到我時,我硬著頭皮,坐上播報台,也故作從容狀,把新聞稿念完。
可是,我太緊張了,聲音也有些顫抖,真的不夠沉穩。怎麼辦?試鏡已經結束了!
天哪,我的實力不只如此,我一定可以表現更好啊!

此時,我鼓起勇氣,舉起手,對著攝影棚內的導播說:
「導播,我剛才表現不太好,有點失常,我可不可以再錄一次?」
這時導播笑笑,搖搖頭,表示「不可以」。可是,我仍不放棄,又說:
「導播,我真的可以表現得更好……我是最後一號了,後面沒有人了,請你再給我一次
機會……」

後來,這導播有點掙扎,也猶豫了一下,最後勉強地說:「好吧!」
於是我再一次微笑、鎮定地把新聞稿重新播報一遍。最後,
在經過「五關考試」之後,我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中華電視公司,
當了兩年記者,這也是我人生之中,十分值得回憶的記者生涯。

有人說:「成功的人,總是創造機會,好上加好; 失敗的人,總是恐懼退卻,拒絕嘗
試。」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創造機會」,進而「逆轉情勢」!
因為,與其默默地接受失敗,不如「開口請求」,就會有「突破、轉進」的機會。

人,只要誠懇、謙虛地開口,就一定會有機會;哪怕是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也可
能為自己「扭轉命運、反敗為勝」啊!

而且,只要每天學習、每天進步,我們就可以享受「天天超越自己、逐漸邁向成功」的
喜樂呀!

星期四, 11月 22, 2007

說錯一句話,殺傷力有多大? - 文╱黃采薇(CHEERS雜誌)

文╱黃采薇(CHEERS雜誌)

說錯一句話,殺傷力有多大?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有天接到一通陌生人的來電:「劉先生,『聽說』您對國際
事務『略有研究』,能否請您幫個忙……」原來,是他校一位學生要寫作業,打探到他
這位國內談判學及國際關係研究專家。

「他犯了幾個錯誤,」劉必榮笑著說,第1,如果是學生對老師,稱呼「教授」,會比
先生、小姐來得妥切;其次,明明有求於人,卻用「聽說」,代表對他的研究根本不
熟;最後,講到別人的專長,用「略有研究」,更是不尊重。

「不好意思,我沒什麼研究耶!」劉必榮決定要給這位不做功課的學生一記軟釘子吃,
當場詼諧地幽了對方一默。

現在知道說話藝術的微妙了吧!

常常在關鍵時刻,我們因為不熟悉、太緊張或準備不足,說了不合時宜的話,小則失
態,鬧大的話,還可能丟掉即將成交的大案子,事後罵自己100次笨蛋,也於事無補。

說話之前,站在對方位置想

說話的學問很多,但通則就是,尊重對方,適時站在對方立場看事情,包括稱謂上的尊
重,和把發問的目的講清楚,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

劉必榮舉例,在口語中,某些職等可以自動向上升一級,遇到「副教授」,口頭上直接
稱「教授」就好,不必太拘泥;但如果是書信往來,對方的頭銜就一字錯不得。

發問時就把目的說清楚,也可省去愣頭愣腦的對話。看到同事身上衣服漂亮,若貿然
問:「哇∼你這新衣服哪兒買的?」不熟的人可能會莫名其妙,不如把目的先講清楚:
「你這新衣服好漂亮喔,在哪買的?我也想去逛逛!」對方馬上就明白你說話的目的。

其實,不同場合的說話技巧,還不勝枚舉:

關鍵場合1:在電梯、計程車和大老闆相遇

處在這種密閉的空間,尷尬的氣氛下,彷彿流動的空氣都要肅然起敬。

但是,國泰人壽公關室主任廖昶超就很懂得找話題。

「同辦公室,光電腦桌面就可看出端倪,」他分析,多數人桌面背景不外乎兩個:孩子
照片和風景照。以小孩照片當桌面的主管最愛心肝寶貝,碰到他就多聊聊育兒經或教改
的看法,對方也會興致大發,不說上10分鐘不會住口。

至於以風景照片為桌面的人,不是熱愛旅行就是喜歡攝影,從這兩方面切入,就天南地
北聊不完了。

除此之外,留意辦公室的擺設,這個人個性是有條不紊,還是隨性一派,大概可以摸個
7、8成。真的有欠觀察,「聊時事」還是可以成為開場萬用的法寶。

面對不熟的人,可以先談談自己,不要不停地以封閉式問句「你家住哪?怎麼回家?」
像審問犯人一樣,讓對方有太大心理壓力。

關鍵場合2:公開場合,不問私事!

在人多的社交場合,例如吃飯、跟客戶簡報前的寒暄,對害怕臨場說蠢話的人來說,也
是一大考驗。

例如有時在餐桌上談政治,是票房毒藥,但換了一批人,政治卻成為搏感情、套交情,
打開話匣子的好物。

但有個原則是共通的:公開場合別問私人問題,尤其是不熟的人。

寶僑家品客戶業務發展部區域經理林厚志就曾遇見這種尷尬經驗。有次在某個飯局裡,
一位同事問主管:「最近孩子怎麼樣?」氣氛頓時降到冰點,因為這位女性主管不僅沒
有小孩,連婚都還沒結。

貿然開口,容易踩到地雷,林厚志認為,在這種半生不熟的公開場合,「還是聊
business最好!」不僅避免觸犯禁忌,還能從同行PM中學到更多,視野和見識就要靠這
樣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但若真的不慎說錯話,馬上誠實道歉往往能得到諒解。一對一的溝通,有任何不了解,
也要隨時反應,普遍來說,主管對犯錯的年輕人會多點包容,比起不懂卻硬要裝懂,更
討人喜歡。

關鍵場合3:主持大型活動先搞清楚,這是誰的場子

不少上班族都有被拱上台,充任大型活動主持人的經驗,不管是尾牙或是K歌大賽,聽
起來都不是什麼好差事,對於天生木訥口拙的人,更是苦不堪言。但事實上,這些表現
機會可遇不可求,可讓你練習快速掌握大場面,和拿捏公眾面前說話的分寸。

如果問廣播人呂如中,是個「會說話」的人嗎?他會害羞地跟你搖搖頭。但事實上,他
不僅把節目經營得有聲有色,還常常擔任各大企業記者會主持人。

「他很用功,很會看場合說話,」萬事達卡資深總監楊雅婷對這位長期合作夥伴,讚譽
有加。

和呂如中有合作經驗的公關公司都知道,他不只活動從不遲到,還會提早半個小時、甚
至1個小時來到會場,一定在事前詳讀合作對象資料,連暖場功夫,都做得徹底。

這些小地方,就是他能夠在每場大型活動完美演出的關鍵,呂如中說,一個好的主持人
該隨時將「今天是誰的場子?」這個問題放在心上,適時發話,但絕不喧賓奪主。

認清主持人的「陪襯」角色,包括說話不要過於冗長(觀眾是為了活動而來,不是為了
看你的個人秀),雙人搭檔主持,最好協調出一個人負責帶話、另一個配合演出,避免
雙方互搶風頭。

台上自然最好,保持自我風格

主持人應該詳盡記住每段流程,但不要硬背稿,或是為了消弭緊張,把底下的人都當成
石頭、西瓜,面部表情僵硬,不會有好表現。

「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呂如中不因為人在主持台上,就改變說話方式,他也從來
不在口袋裡準備笑話用來充場面,「那不適合我,」他的特色是條理分明、反應快,而
不是3句話就有1個笑點。同樣,在台上的你,也該保有平日氣質,端莊穩重或是幽默逗
趣都是個人風範,不須勉強搞笑或裝成熟。

3個Tips,表達功力大增(劉必榮口述)

1.避免虛字:幾個同事朋友一組,互相觀察對方說話的樣子,包括手勢、表情,並抓出
對方說話中的虛詞,我們常無所覺地在談話中插入「然後」、「這樣子」、「就是說」
等不必要的字句,都會影響專業表現。

2.練習說重點:看一篇新聞報導,然後花3分鐘時間把重點轉述給對方。看似簡單,但
沒有受過訓練的人多半會說得七零八落,這個練習能幫助你快速吸收資訊,提綱挈領且
明晰地表達出來。

3.用雙語口述:同樣方式,改成看英文報紙,分別用中文和英文口述,久了之後,不只
閱讀速度變快,英文也溜得不得了,更重要的是,你已經建立起一套整理資訊、表達資
訊的方法。

劉必榮推薦延伸閱讀:《贏在說服力》(The 5 Paths to Persuasion)
作者:Robert Miller、Gary Williams,譯者:莊安祺,時報文化出版

根據新的商業研究顯示,要讓重要決策人士同意你的建議,關鍵在於當時報告的方式,
而非報告的內容。本書就是依據1,700位重要商業主管做出的研究。作者總結,每個決
策者都可歸類為5種類型:魅力型、思想家型、懷疑論者型、追隨者型,或控制者型。
只要抓到對方的類型,掌握決策者的喜好,採取對應的說服方式,就能讓對方欣然同
意。

星期三, 11月 21, 2007

現代夫妻必須認知-理財危機與規劃

現代夫妻必須認知-理財危機與規劃

摘錄自:《魔法成家書》Smart智富月刊編輯部◎合著

轉貼自 http://learn2rich.blogspot.com/


八種理財危機、五階段生涯理財規劃

現代人在物質富裕的環境下長大,當成立一個新家庭時,也會以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為
目標,但是這樣的起步,很難讓新家庭累積財富,也往往帶來金錢的壓力。從上一代傳
統夫妻與現代夫妻不同的理財觀念中,我們整理出八項現代家庭潛藏的財務危機,提供
你重新檢視自己的理財觀。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個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新成立的
家庭理財上。現代人生活物質富裕,經常忘了我們的父母能有現在的好日子,是過去累
積二、三十年的結果,在經濟衰退、理財不易的今日,結婚成家前,不妨回頭看看傳統
家庭的理財哲學,從傳統家庭與現代家庭的多項歧異可以看出,現代家庭理財難度其實
更高,其中還潛藏了八種理財危機。

• 現代家庭的8大財務危機

1. 收入來源雖增加,支出也相對提高

傳統家庭多是男主外、女主內,全家收入多倚賴一家之主,婦女沒有經濟自主權,得伸
手向先生拿家用;而現代職業婦女相當普遍,雙薪家庭收入增加,可以支配的家庭收入
相對較多。

但是,由於現代人物質慾望高,消費誘惑也大,收入雖較豐厚,花費也比以往高出許
多。傳統家庭生活儉樸,賺1萬元,可以存5000元,但現代家庭較不懂儲蓄,常有過度
消費情形,往往賺3萬元花3萬5000元,賺得多,花得也多,比上一代夫妻更難理財。

2. 子女數少,養育子女費用卻更高

過去的夫妻並沒有節育觀念,孩子多多益善是多數人的觀念,而現代家庭子女數雖然較
少,但由於父母親十分重視孩子的養育,花在學習教育的費用比早期沉重,加上現代師
資與土地成本高,也反映在學雜費上,所以養一個孩子的花費,可能過去可以養三個孩
子。

3. 借錢容易,讓信用過度膨脹

以前的人總認為借錢是很羞恥的事,而且借錢管道很少也不方便;現代人借錢較容易,
信用卡、貸款都十分普遍,造成許多人習慣先消費後付款,甚至借錢消費,利息負擔便
成為資產累積的絆腳石。

4. 投資工具多樣化,風險也相對較高

傳統家庭理財方式多半以儲蓄、跟會為主,財富累積速度雖慢,但風險也低,至少不會
把本金賠掉。而在金融市場自由化的今天,投資理財工具更多樣化,包括股票、基金、
債券、保險等,各種投資工具的報酬率也比存款高,但若未具備專業知識,盲目理財的
結果,不僅白忙一場,還可能因此賠掉老本。

5. 第一筆儲蓄就用於購車,不利於累積資產

上一代夫妻很多都是到了中年,經濟基礎穩定後才考慮購車,而現在不少社會新鮮人,
卻願意以負債為代價,成為有車階級,因此現在一個家庭有一台車已經不稀奇,有的還
不只一台車。然而,高昂的養車費用與折舊,也是造成現代家庭支出偏高的元兇之一。

6. 自組小家庭,一切得自己來

上一代的家庭結構主要是三代同堂,雖然自主性不足,但小夫妻的開銷卻能大幅降低,
而現代夫妻結婚後多自組小家庭,於是從購屋、買家具、帶小孩等都得自己來。雖然可
享有自由,卻也造成經濟基礎還不穩的小夫妻,多了房租或房貸、保母費等經濟負擔。

7. 房價長期萎縮,資產長期套牢

民國六、七十年代,台灣正是經濟起飛階段,房價長期呈上漲走勢,上一代夫妻置產,
普遍都能因此獲利。然而,近年來房價呈現長期下滑走勢,購屋賠錢的大有人在,還要
揹負沉重的房貸負擔,不僅無法等舊屋增值換新屋,甚至因手上資金套牢無法靈活運
用,還影響退休金的準備。

8. 得靠自己存退休金

上一代夫妻孩子生得多,老來還可寄望靠子女撫養。但是現代人子女生得少,據統計,
以後1.5個年輕人要養2個老人,還要養育下一代,負擔相當重。因此,必須積極準備自
己的退休金,免得老年生活產生困境。


• 五階段生涯理財規畫


從單身時期,到結婚成家,以至於退休後的養老期,大致可將人生分成五個階段。由於
每個階段的生涯目標不同,理財主張與行動也不相同,但只要能夠掌握正確的方向,你
也可以做個富爸爸、富媽媽。

【階段1.】單身貴族期

單身貴族期是經濟壓力與責任都最輕的階段,所以是傾全力累積資產的最好時期。由於
可承受的風險較高,投資理財不妨積極些,為將來打下基礎。

◎理財主張:養成儲蓄習慣,積極投資。
◎致富行動:
1. 每筆收入至少要存下三分之一以上,逐漸累積財富。
2. 用儲蓄存下來的資金,積極投資報酬率較高的投資工具,可將累積第一筆100萬元訂
為理財目標。
3. 不要吝惜投資自己,因為個人的競爭力才是長期的生財基礎,投資報酬率遠超過任
何投資工具。

【階段2】結婚成家期

結婚成家是正式面對家庭財務壓力的開始,而接下來生子、購屋等階段,也會讓資金需
求增加。因此,在成家初期必須先設法讓家庭收支健全,控制開銷,迅速累積資產。

◎理財主張:兩份收入,支出減半,以迅速累積資產。
◎致富行動:
1. 不要讓婚禮花費成為未來的財務黑洞。
2. 結婚後的開銷應該要比婚前低,嚴格控制家庭支出比例為收入的一半,才能累積財
富。
3. 先存錢、投資,開始用投資收益置產。

【階段3】置產育兒期

此一時期的家庭責任、財務壓力逐漸加重,更甚於結婚成家期,生活開銷會因孩子的教
養及醫療費用、房屋貸款等而大幅增加,此時應降低風險、注重保障。

◎理財主張:不要急著購屋,子女教育金要及早準備。
◎致富行動:
1. 優先考慮與父母同住或租房子,等存到五成以上的自備款,再準備購屋。
2. 從孩子出生前兩年就開始準備孩子教育金。
3. 宜從保障高、保費便宜的定期壽險與醫療險,開始購買保險。

【階段4】退休規畫期

步入中年,子女慢慢長大,資產已累積至一定程度,不少人就會萌生退休念頭。以國人
平均壽命來看,通常退休後還有20年生涯,因此退休金要善加規畫,才能保障退休後的
生活品質。

◎理財主張:用投資收益置產,提早退休。
◎致富行動:
1. 此一時期已開始出現投資收益,可以考慮開始置產。
2. 愈早開始存退休金,退休生活愈無虞。
3. 保險規畫應加重終身壽險、健康險比例。

【階段5】養老享受期

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在55歲至65歲之間退休,此時的理財重點在保障財富不縮水,以及做
好未來的遺產稅規畫。

◎理財主張:投資理財選擇風險最低,不會損失本金的投資工具。
◎致富行動:
1. 可選擇定存等最能夠保障本金,風險低的理財工具。
2. 資產較多的人,應進行遺產稅節稅規畫,不妨考慮用壽險來節稅。
3. 老年醫療需求增加,退休前應檢視醫療保障是否足夠。

嚴守投資紀律,才能累積財富

嚴守投資紀律,才能累積財富 - 口述╱呂宗耀(呂張12人研究團隊總監) 整理╱張
國蓮

人生一定要有方向,投資股票一定要有紀律準則,養成習慣,就不會失焦,才會贏。進
場時已經「防危慮敗」,那麼也就不會有出場的問題。

投資大師彼得林區與華倫巴菲特都有一句話:這家公司基本面沒有變,就不要因為股票
漲高了而拋棄它;這家公司基本面改變,就不要因為股價很低而去買進它!

這句話非常清楚,以我這種專業投資人來說,唯一要克服的是貪婪,但對不熟悉基本面
的一般散戶來說,就要先設定好選擇公司的標準與獲利目標(也就是投資紀律),這些
沒有設定好,就不要進入股市。

為何多數投資大師很少設定停損目標?那是因為他們買進之前,就已經想好最後一仗
(即股價往上與往下的情況)會是如何?也就是:每次出手,若沒有想到最後一仗怎麼
打,就不要開始第一仗。這非常重要,因為有了進場的智慧,就沒有出場的問題。

提到怎麼設定選股標準與獲利目標,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但先決條件是,一定要充分了
解全球趨勢與台股的內容,才能抓到主流趨勢。

菲奧麗娜下台,象徵「少量多樣」時代崛起

2005年HP總裁菲奧麗娜(Carly Fiorina)下台,蘋果電腦總裁史提夫•賈伯(Steve
Job)崛起,正式宣示大量化的結束,少量多樣時代開始,對應到投資擇股的標準,就
是投資要找少量多樣化的公司,而不是找大品牌的公司。

菲奧麗娜的下台代表大量化的結束,量身訂做的客制化內容成為主流,為何台灣投資人
對於這種量身訂做客制化的內容要特別興奮?因為全球63億人口、有36兆美元的購買
力,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3000億美元的購買力,所以不可能做大,只能從小的內容去
鑽研。

台灣的特質是政府不幫忙,企業以靈巧、速度、彈性鑽縫而活。當量化時代結束時,廣
達、華碩結束台灣生產線移到中國大陸,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宣布不再低價接單等,這些
從毛利6%流出來的大量工程師,會轉進台灣目前深耕毛利率30%的公司去加值,6%的
內容灌入30%的內容就會產生進化,這是很新奇的內容,但這樣的內容,散戶更無法應
對,更容易受到折損。

5大紀律,確保獲利50%以上c

投資者一定要認清現在台股正反映「少量多樣」的內容。30億元資本額以下公司會像螞
蟻雄兵般大量的崛起,因此我個人的最後一仗,亦即操作紀律與原則就是:

紀律1:聚焦毛利率20%以上的公司
篩選出毛利率至少20%的公司後,下一步就是要往回看過去2∼3年經營的軌跡好不好。
例如,過去3年ROE(股東權益報酬率)>20%、年營收成長率達25%以上,營收股本比
至少3:1,標準因人而異,投資人可以自訂。

紀律2:股價上漲超過兩支停板,就不買進
進場前,若看到股價已經上漲超過兩支停板(14%),我就不會買進,這就是捨,也是
聚焦的一種。當然,投資人也可以利用周線與日線來協助判斷進場點。

紀律3:不碰投信持股5%以上的股票。

紀律4:偏愛外資零持股的股票。

紀律5:割捨融資使用率超過30%的股票。

紀律3、4、5 都是要求股票的籌碼要比較乾淨。我喜歡投信持股在5%以下,或最好是
投信沒有持股的股票,超過10%的我幾乎不碰。因為就我的經驗,投信持股愈高的股
票,例如超過20%,股價幾乎都漲不動;而外資持股與融資比例過高的要求,也是同樣
的道理,已經有太多人在裡面的股票,股價漲升空間通常也有限。

我的結論是:行業永遠瞭解不完,看基本面的數字比較容易掌握,反正內容最後會反映
在數字上,因此用以上的紀律來選股。也因為每次投資前都深入做功課,我是在很篤
定、也很確定要賺多少錢下才出手(要有50%以上的投資報酬率)。

我會出場,則是因為股票已經跟原來的判斷不符合,對我而言,沒有所謂「攤平策
略」,違背紀律就出場。

投資人進場前就要先想好最後一仗怎麼打,往上的報酬在哪裡?萬一股價都沒有動的
話,也要知道忍受的盤整期有多久?是賠5%還是賠10%出場?雖然這是因人而異,但
我強調的重點就是要堅守投資紀律,唯有如此,才能累積財富。

呂宗耀建議的大型股投資紀律

紀律1:股市成交量達1000億以上。

紀律2:基本面佳,例如跟過去一季與去年相比,營收、獲利都持續成長一定比例以上
(例如10%)。

紀律3:找5家獲利相同水準的公司(不限定同業),將5家的股價相比,若該公司股價
相對高,就不買。

星期一, 11月 05, 2007

肯被領導的人,才有領導人

[啟示] 肯被領導的人,才有領導人
有則故事說,一個捕鳥人,用一張大網,撲向一群低飛的鳥群,一大群鳥被網住後,連
同網一起掉在地上,在那群被捕的鳥群中,有一隻比較大型的鳥,掉到地上後立刻想振
翅飛逃,但是卻不見捕鳥的人,有收網的動作!
路人都替捕鳥人著急,心想:「鳥都快飛走了,怎麼還不收網」只見捕鳥人說:「不
急!」結果那隻大鳥,真的連同網子飛了起來,那些小型的鳥也依勢,躲在大鳥的下方
跟著飛起來。
旁觀者又急著說道:「你怎麼不趕快把牠們拉下來!」捕鳥人仍然不慌不忙地說:「不
用擔心!現在已經是黃昏了,這些鳥到了傍晚,就會想要各自回巢,因為它們的方向不
一樣,所以就飛不高、飛不遠。」
果然,當鳥飛了一段距離之後,那張網最後還是掉在地上,因為大家都飛往各自不同的
方向。而捕鳥人也輕而易舉地捉回那些鳥!
這故事的主要涵意是想指出,如果員工都只知道堅持自己的個性,就像那些小鳥只知道
自己所要的,那麼辦公室內必定是充衝突不斷,而這種堅持自己才是對的,只知道自己
要什麼的行為模式,我認為正好就是造成我們每天上班痛苦不堪,抑鬱不樂,隨時想逃
離辦公室的主因了。
因為你心中只想讓自己快樂,而讓自己快樂的途徑,就是大家都照您的意思做,當大家
都是這樣的想法時,每一個人所爭取到的就是失望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雅量是一種違反人性的行為,因為要有雅量就要先讓出自我,所以
雅量其實是有尊嚴的人才辦得到的,所以尊嚴的本質居然是「無我」,而不是唯我獨
尊!
所以不論是主管或員工,所需要的修鍊是成為別人的幕後英雄,當你不需要幕前的掌
聲,卻可以甘願協助同事成功,你才是那個真正付得出智慧的人,
我平日常用兩種自然現象來修鍊「放下自我」:
第一種是:候鳥遷徙的啟發,候鳥在數千公里的遷徙過程中是沒東西吃的,這令人感到
很疑惑,因為,這麼小的一隻鳥,要飛到這麼遠的地方,牠的體力是無法負荷的!而原
來讓它們這麼神的原因,不是它們天生的耐力,而是因為他們只是乘著風在飛翔,風讓
它們無需隨時拍動翅膀浪費體力,只是大家看到的是小小的候鳥居然能夠飛那麼遠,卻
看不到風才是讓候鳥到達目的地的幕後功臣。
第二種的自然現象是海浪,海邊因為有美麗的浪花,所以大家平常喜歡去海邊,如果大
海無浪,就像一攤死水,我們大概就不覺得海的美麗,而這美麗的浪花,也是因為風的
關係,只是我們都沒有感覺到這位幕後功臣的存在。
所以如果我們能期許自己在職場上,是扮演風的角色,而不是浪花或候鳥的角色,這樣
的格局是比較大的。因為浪花、候鳥扮演的都是接受讚賞、接受掌聲的角色,然而風才
是一切成果的真正幕後功臣。當你可以空出自己的主觀,就能學習到風的雅量,才會驚
見處處皆有智慧,智慧才能讓人客觀

星期五, 11月 02, 2007

男人老了 文 / 劉墉

男人老了 --- 文 / 劉墉

「男人老了,以前辦公室裡的仇人都變成了朋友。」一位老太太最近忿忿地對說:
「可是啊,男人老了,以前臥室裡的愛人,都變成了仇人。」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了利害關係。」老太太說:「以前在辦公室為了升遷,
一個鬥一個,誰也不讓誰,所以一堆仇人。現在全退休了,寂寞得要死,碰上老同事,
高興還來不及呢。不上班了,沒什麼好爭了,當然仇人都成了朋友。」

「有道理。」我笑笑,問她:「可是愛人又怎會成為仇人呢?」

「也因為沒了利害關係。」老太太停了一下,拉著臉說:「以前他對我不好,我就不陪
他睡覺。可是現在他不行了,不陪睡覺,正好,你陪他,他還覺得討厭呢!現在不上班
了整天在家閒著,不是挑這個,就是挑那個,我不聽他的,當然成了仇人。


這老太太的道理,乍聽是氣話,細細想還真有道理,由「男女相悅」到「夫妻相守」,
這「悅」與「守」就是不一樣。

「悅」是情、是心,比較抽象;「守」則是守這個家、守這群子女,多少比較具體、較
現實。

主持人問一位海員的妻子:「你丈夫出海,一去就半年三個月的,妳怕不怕?」

「以前怕!但是現在不怕了。」女人說。

「為什麼?」

「因為我叫他保了一個高額的險,他出了什事,家都還能維持。」女人笑得很奇怪:

「從那以後,他走他的,我就一點都不緊張了。」

這訪問距今總有七、八年,可是我總想起,總浮現那女人的笑。因為當時我聽了
嚇一跳,心想原來女生那麼現實。

還有一件更久以前的往事,也是我終身難忘的。

那時候我還在紐約教書,我的繪畫班上有個從初級一路學上來,已經跟了我三、四年的
老學生。她不開車,每次上課都自己坐巴士來,再由她先生接回去。

她的先生我見過,是個 一百八十公分 的警察,加上是義大利裔,十足大男人主
義,每次看到我都露出「你耗了我老婆不少時間」的眼神。

我那學生也真像是欠了丈夫的,每次一下課,就算畫到一半,也會飛快地收拾東
西,撂下一句「我老公來了」,就衝出門去。

可是,有一天,下課時間到了,她卻繼續畫。

「妳老公來了,快走吧?」我催她。

「來了又怎麼樣?」她居然用眼角瞟瞟門外:「讓他等!」

我猜他們兩口子一定吵架了,沒再催。後來發現她每堂課都要丈夫等,才知道,
原來她丈夫退休了。

「他退休了,急什麼急!」這義大利女人有一天拉著嗓門說:「回家也是閒著,
坐在外面等我也是應該的,怎不想想我已經等了他幾十年?現總可以換換了吧!」
這學生的話也留在我心中十幾年了,我常想:「天啊!可別退休,退休就會被老
婆欺侮了。」

談到被欺侮,又讓我想起那位「老太太」說過的話。
「以前啊!我老頭子欺負我,我只有忍著。孩子還小,我能走嗎?當時我要死要活
,非嫁給他不可,跑回娘家,我有臉嗎?而且錢是他賺的,他都抓在手上,我又拿什麼
活?」突然換個臉色,也換個口氣:「可現在不同了,他欺負我,我就住到女兒家去,
這家住住,那家住住,誰敢不收留我?我告訴你,直到我住在我女兒家,發現女婿對我
女兒有多體貼、多溫柔,我才發現自己是白過了,讓那老傢伙作威作福了一輩子
........ 。」

我的老同學汪�祥他的『一生一次』書裡說得好他以前在公園裡常看見一對老人,老太
太總扶著步覆不穩的丈夫散步,親密的樣子,真令人羨慕。

後來老人死了,汪�祥去弔唁,當時外面沒人招呼,卻聽見老太太在裡頭給朋友打電
話,有說有笑,還說「老傢伙死了,總算自由了,從今可以跟你們參加旅行團,四處玩
了。」

夫妻就是這麼妙的組合!

前半輩子,男人拚命賺錢,把薪水袋往桌上一扔,就覺得盡了責,就覺得是犧牲自己的
一家之主。

後半輩子,男人多半先凋零,尤其退休之後,更是很快地從「遊民」變成「遊魂」,也
從個「良人」變成「涼人」。

人是涼了,從床下半邊開始涼,涼了「那件事」、涼了那顆心,如果再趣味不相投,就
連腦也涼了,使得「風情話」也成了「風涼話」。

然後,男人更弱了、被攙著、被扶著、被抱著。換個角色,女人把「他」餵飽了,帶他
看了病、散了步,也就覺得是犧牲自己的一家之主。

年過半百,我常想,夫妻的情可能像是銀行,最好年輕時別「貸情」,而要多「存
情」。到老來才好「提情」。不致遭到白眼。


當然,我也想,其實一家之主換人作,男人作四十年,女人 作 十年、二十年,男 人
還是滿划算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