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29, 2013

奶奶與大富翁遊戲

奶奶與大富翁遊戲
我 奶奶很會玩大富翁。每次我們兩個一起玩,到最後我都被弄得破產,什麼鐵路啊、公園啊……任何你想得出來的地方,都歸她擁有....

後 來我一直努力想贏奶奶。有天我跟奶奶說「妳要玩大富翁嗎?」我永遠不會忘記奶奶聽到這話時,眼睛為之一亮的樣子。

所 以我就把板子擺好,我們就玩了起來。

但 是這一次,我可是有備而來呀!所以換我把她三振出局了,換我擁有一切!那真是我一生中最棒的一天!

這 一次,在遊戲的最後,我奶奶笑著對我說「約翰啊,現在你會玩這個遊戲了,那麼讓我教你一個人生的真理

——所有的一切都要回到盒子裡頭。」

「什 麼?」我問。

「你 所買的每一樣東西、你所聚積的每一樣東西,等遊戲結束後,都要再收回盒子裡頭嘛。」

生 命就是這樣。不管你多麼努力地攫取金錢、聲望、權力、名譽和各式各樣的財產,等生命結束,一切都要回到盒子裡。

你唯一能夠留住的就是自己的靈魂。那裡面保存著你所愛的人、還有愛你的人……


作者的話:
這 雖是一篇很短很短的文章,但卻讓笑遊人間感觸許多。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當遊戲結束時一切都回歸至盒子裡,而 那個盒子便是棺材。
一個人不管擁有再多的財富,當走到人生盡頭時,能帶走的 只有智慧,能留下的則是名聲。
 

星期三, 3月 27, 2013

終生學習,至死方休. 心寬路更遠!百歲日本佛學大師-松原泰道的精神養生法

"見 也難,別也難;有哭泣,有歡笑;時光像秋風匆匆吹過,一生只見了這一回"。

日本的佛學大師--松原泰道
終生學習,至死方休. 心寬路更遠!百歲日本佛學大師-松原泰道的精神養生法
松原泰道生於1907年。105歲

" 我的人生是從50歲開始的"
松原泰道說:我的人生是從50歲開始的。以我的經驗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轉折點,由此人生可分 為二:
50歲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糊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 人活著;
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奠定,職責也已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的最有價值的階段。

65 歲那年,他發表《般若心經入門》,因說法精妙。一舉成名。從此四方講學,還年年推出新作品,迄今著述超過130部,成為 日本佛 學界的一個奇跡。
松原泰道致力於推廣一種佛教生活哲學,把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佛學經典與智慧寫成易於理 解的著作,也把佛教的理念活學活用,成為一套經世致用、充滿智慧的人生。
有人問他:你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他 爽朗地笑起來:"哪有秘訣?我從來不知道自己能活這麼久。"他的長壽並沒有遺傳因素,母親在他3歲時病逝,父親在他30歲 那年也 因腦溢血辭世。他自幼到成年都是體弱多病,身體差到連參軍入伍的標准都達不到。大學時,他還得了一場病,差點命赴黃泉。松 原泰道 的長壽顯得不可思議。也許,只能從精神層面尋找長壽依據。果然,他說,他一向看重精神養生法。親身經歷的三個故事:

大 學那年,他得了腎病,奄奄一息,卻遇到了一位好醫生。醫生誠懇地對他說:"孩子,你太憂鬱了,你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 導致的。 我們能不能來個分工合作: 外面的病由我來治,心裡的病由你來治。"
這番溫暖人心的話鼓舞了他,他開始樹立信心,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腎病很快就好了。
這 次康復給了他深刻的啟示:心態健康最重要!

他常去外地講學,午間到一家! 餐廳吃了一個便當,便當裡有一個裝筷子、牙簽的紙袋,上面印了一闕歌詞:
"見也難,別也難;有哭泣,有歡笑;時光像 秋風匆匆吹過,一生只見了這一回"。
當時,有三個藝伎在表演這闕短歌,優美而感傷。第二年,他再去這個地方,但已經見 不到這三個人了,就像歌詞裡說的那樣。他意識到: 一切稍縱即逝,對人對物都要用心珍惜。

1954 年,北海道有一所寺廟請他去講經。臨出發前,天氣預報說颱風即將登陸,對方電話通知他不要上船。於是他退了票。沒想 到,原 定的那一班船被颱風襲擊,整個船沉沒,死了大約1200人。 聽說船上有一個美國牧師,自己有救生圈,當看到一個女人懷抱著孩子卻沒有救生圈 時,他把自己的救生圈給了女人,女人和孩子獲救了,而他卻被淹死在怒海裏了。
這場悲劇震撼了松原泰道 的靈魂。從那時起,松原泰道覺得,他的生命是別人給的,他要學著多捨少取,回饋他人,要"用懺悔和布施之心創造萬物共生的世界"。

他 的精神養生法就這樣形成了三不原則。

精神養生法三不原則:不勉強,不浪費,不懶惰。

1.不勉強,指的是不好高騖遠,做脫 離常規的事
2. 不浪費,指的是珍惜時間、珍惜身邊的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
3.不懶惰,指的是自己的事不能讓別人去做;也 不管年齡多大,都要鼓足熱情繼續學習。
中國有位名叫百丈的和尚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松原泰道認為說得很有道理。
終 生學習。
有一位曾探訪松原泰道的人說:"原以為,一位百歲老人會枯萎得如同核桃殼一般,沒想 到松原泰道的面容如此潤澤、明朗。 他的笑容如冬日陽光般溫暖,話語間有一種與萬物共生其榮的欣喜和感激。"
近日,松原泰道 在寫一本書《學習死亡》。
他說:
死亡像不停行走的鐘,每一秒都存在,也許這是一本寫不完的書,但寫不完有什麼關係呢?
人 生總是半途終結的,我們每天只需盡力做好能做的事,力所不及的事,就交給蒼天吧。

他的座右銘是:終生學習,至死方休 !
學 習是保持年輕的最佳方法之一。

星期二, 3月 26, 2013

(轉貼) 奴性哲學十句話,洗腦常用詞!

NO.1【你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適用人群》
這句話對有一種人是管用的,那就是一天到晚只會嫌別人做的不好,似乎全天下都
欠了他從來不反思自己是不
是有問題的人。特別是那種試圖讓全世界都按照他們的方式運轉的人。
只可惜,越是這種人,喊「改變自己」喊得越響,他們是在要求別人改變來適應他
們的固執。

《奴性潛台詞》
改變有很多種,但是一大部分喜歡用這句話給別人洗腦的人,強調的總是讓人變得
柔順的那一面。遇到了矛
盾,要求你先理解體諒,先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且是「只能」這樣做,他們會反復
地強調你「只能」這樣做,
甚至把某些不該你承擔的責任,推到你的頭上。

《破解》
憑什麼不能改變別人,就要改變自己?需要改變的是對付別人的方式,而不是自己
的原則。改變有很多種,比
如有人天天抽你,你改變不了這個人,但是你可以選擇:
1.抽他。
2.離他遠點,他要是繼續纏著不放,抽他。
3.調整心態繼續忍耐。
(如果抽的夠狠,未必不能改變別人。)

NO.2【社會就是這樣,你又不能改變社會,只能適應】

《適用人群》
只埋怨社會不公平,世界不公平,沒有好機遇而自己完全不努力的人。把自己的
loser全部歸於社會的不公平,
全部歸於「沒趕上好時候」,成天懷念所謂的「從前人們多麼多麼有道德」。

《奴性潛台詞》
這句話聽得最多的是在上學的時候——「現在中國就是應試教育,你又當不了教育部
長,不能改變,你就只能適應」,畢業了,他們會用這句話來扼殺夢想,「你想的
多好多好,但現實是這樣,你只能適應」。用這句話洗腦的用意在於——我們可以承
認有些事情是不合理的,但是你們能怎麼樣,你們沒有力量挑戰社會大趨勢的權
威,就不要指責社會大趨勢的不合理了,社會讓你幹啥,你就乾啥。所以這句話經
常被用來堵嘴,凡是對某些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對社會弊端有自己的批評,往往會
遭到這句話的堵嘴攻擊。

《破解》
先不討論人能不能改變社會,這沒啥可論的,就先承認如我等草民是沒有能力移山
填海,這句話仍然渾身破綻。社會就是「這樣」,就是哪樣呢?你只能適應?適應
哪種趨勢呢?洗腦者口中的社會現實是否就是真正的社會現狀?例如最常見的「公
務員至上」的擇業觀,即使是目前這確實是一種趨勢,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再比
如現在的婚戀觀,在某些人那裡變成了完全的物質交換。這些所謂的趨勢,並非不
可改變的洪流,它們看似氣勢洶洶,其實其中包含很多被放大的焦慮。如這類現
象,你或無法改變,也不必非要「適應」。
再退一步,適應,是否就等於隨波逐流?無奈的事,不合理的事有很多,就像郭嘉
的教育,我們不是教育部長,是不是就應該對不合理之處避之不談?甚至認為那就
是合理的?或者是不是把自己弄成一個只會學習的書呆子,這才叫適應?即使不能
改變社會,我們總有保持清醒的權利,在這個神奇的年代,茫茫然隨大流,怎麼死
的可能都不知道。

NO.3【不要抱怨,抱怨又解決不了問題】

《適用人群》
極端消極,除了抱怨什麼都不做的一少部分人。為了抱怨而抱怨的人。

《奴性潛台詞》
與這句話類似的還有「有抱怨的時間不如去做blabla……」「有抱怨的時間你早就巴
拉巴拉……」「有本事不要在這裡抱怨,去blabla……」。
事實上,說這些話的人有意無意忽略了一點,抱怨和抱怨是不一樣的,「抱怨」對
每個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被他們稱作「抱怨」的情緒,細分起來能夠分成很多種,他們會把對某些事物的攻
擊,求責、不滿、批評全部劃分進「抱怨」的行列,然後一棍子打死,這樣能夠化
解很多指責和批評,當你批評的時候,說你是抱怨,一下子就可以把責任推到你的
心態上。同時,「解決問題」的說法,完全忽視世上有「心理問題」,只集中於
「現實問題」,忽視人是有情感有悲喜的,完全把人看做一種木偶般的存在。

《破解》
抱怨其實是一種不太受周圍人歡迎的行為,特別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人,他們會本能
地逃避負面情緒,並且阻止他人憤怒情緒的表達。對於統治者來說,被統治者的抱
怨,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代表內心有怨氣,有怨氣就可能會有反抗。甚至很多本意
是善良的人,他們會簡單認為,滿臉笑容滿口樂觀語言的人,就一定是比正在抱怨
的人快樂,從而站出來阻止抱怨,鼓勵樂觀。事實上,抱怨的積極意義比想像中大
得多,通過適當的抱怨發洩情緒,直面真實,明確責任,其意義有時甚至大於所謂
「解決問題」。
至於對付某些聖母,我會直接告訴他——我這可不是在抱怨,我是在罵你。

NO.4【少抱怨,多感恩】

《適用人群》
天天在喊這些話的人,最需要這句話。

《奴性潛台詞》
又是一句生生被毀了的曾經有道理的話,毀掉這句話的,就是最推崇它的那一批人。
它越來越變成了強勢對弱勢的一種要求,這使它成為這十句話的奴性之首。
對領導,少抱怨多感恩。對社會,少抱怨多感恩。對國家,少抱怨多感恩。對老
師,少抱怨多感恩。對父母,少抱怨多感恩。 上對下的要求,強對弱的要求。對
別人提這樣的要求,自己就可以少一點承擔責任,少一點付出。然後,弱勢和弱勢
之間竟然也在互相說著——「咱們要少抱怨多感恩呀,這樣才能活得快樂呀」。甚
至,把該怨的事說成恩,讓你去感恩戴德,天朝這樣的事還少嗎?

《破解》
就事論事,該恨該怨恨的,感激該感激的。
鍛煉自己區別這二者的能力。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NO.5 【比起誰誰誰,你已經很幸福了】

《適用人群》
無,我從不認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來的。

《奴性潛台詞》
他們總會找到比你更慘的人。來證明你「其實已經很幸福了」。目的是讓你知足,
知足,就不會提更多的要求,知足,就不會有太多的對他們的指責。甚至,通過找
一個比你過的慘的人,讓你感覺產生誤差,以為他們給你吃的苦還都是甜的。這是
那些洗腦者的邏輯。有比你慘的人,你就覺得自己幸福了,某種程度上不是一種好
的心態。你嚼著窩頭,回頭一看還有吃不上飯的,你就覺得窩頭啃著挺香,你不去
想想怎麼能讓自己吃上白面?你買不起鞋,回頭一看還有人沒有腳,你就滿足了?
你不去努力掙錢給自己買鞋?這幾年,勸人要知足的越來越多,鼓勵人有追求的卻
越來越少。

《破解》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幸福還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因為世上斷腿的人多,就不
允許崴了腳的人哼哼。謝絕比較誰更慘,謝絕「你這樣已經算是很幸福」。人幸福
不幸福的標準是自己的,不是比較出來的。尤其是不要在我鬱悶的時候,再跑過來
和我說你當年多慘多慘你現在這個算什麼。對他人的傷痛表示輕視,是一件殘忍的
事情。再有人這樣對你,抽他丫的。

NO.6【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適用人群》
建議那些總是以此要求別人的人試試。

《奴性潛規則》
用「凡事」取代就事論事,以偏概全,用一個「多」「少」的界定,直接混淆了黑
白。要求你凡事對內歸因,就像是這十句話的共同特點那樣,是對對方錯誤的有意
遷就和迴避。矛盾的起因,該誰的就是誰的,如果要「多」找自己的,「少」找別
人的,方式就只能是把別人的錯誤壓在自己頭上。這一點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體
現的尤其明顯,很多父母尤其喜歡把矛盾的責任全部推給孩子,把自己情緒的起因
全部推給孩子。一個人畏懼強權,不敢把原因歸於真正的責任人,而是歸結到自己
身上,善良且可悲。

《破解》
凡事向內歸因,對心理產生的壓力是巨大的,承擔太多本不該屬於自己的過錯。如
果形成了對內歸因的習慣,外界的傷害會有翻倍加在你身上的後果。不迴避自己的
責任,但「原因」該誰的就是誰的,我們沒有「多」找自己原因的義務。


NO.7 【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過的快樂一點? 】

《適用人群》
我也不知道對哪些人才適用這一句……(這句話我聽得太多了,不走大腦地就說,自
己不爽的時候卻從來用不上,最極品的一次,我的一個朋友發帖抱怨極品上司對她
的欺壓,下面回帖竟然說反正快樂不快樂都是一天,還是開心地過吧。我靠,你哪
怕什麼都不說呢,也比來這麼一句好)

《奴性潛台詞》
這是極端麻木的一句話,很多人只是機械地重複它,自己卻做不到,足以說明這是
句腦殘廢話。
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多數時候,快樂還是不快樂,是有原因的。閒著沒事一直傻樂
的,閒著沒事一直不快樂的,少。說這話的人,把人活著的每一天,描述成驢拉磨
一樣的僵化,「快樂也是拉一天磨,不快樂也是拉一天磨,為什麼不快樂地拉磨
呢」他們宣揚樂觀,可他們本身對待生活的態度,卻不是積極的,既然不能去死,
那就混一天算一天。迴避不快樂的根源,這不是樂觀,是麻木。把這話變一下,就
可以看出它的荒謬性。「生病也是一天,不生病也是一天,你幹嘛非生病呢?」用
這話洗腦的人,正是強化你對人生的無能為力感,同時宣揚快樂至上,不管你的目
標是什麼,一句快樂最重要,統統抹殺。

《破解》
有病別傻樂了,吃藥去吧。

NO.8【父母都是為了你好,只是方式不對】

《適用人群》
如果有人不分情況地對你說這個,揍他,然後把這句話送給他。

《奴性潛台詞》
只要目的是「為了你好」,任何方式你都要接受,甚至還要感恩。但是,「為了你
好」這件事是不能證明的,因為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做出的傷害,全部會用「方式
不對」來掩飾。這是流氓邏輯。
用這句話可以隔絕一切講道理的可能性。
所有的父母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的父母肯定是為了你好。
父母在所有事上都是為了你好——所以在這件事上父母是為了你好。
因為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接受。
推論完成,結果是你要無條件接受父母的一切。

《破解》
一個人,強調自己的父母是對自己好的,強調自己愛自己的父母,完全沒有問題,
值得支持。但他沒有資格判斷別人的父母是不是這樣的。更沒有資格在一件他不了
解的事情上,斷言誰對誰錯。因為有部分父母,在很多事上是在「為孩子好」,就
以此斷言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是很腦殘的。即使是屬於「真的好」的一部分,此
言也不可取。父母所追求的,是他們所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認為的好。方式不
對,也應該為這份不對負責。方式不對,子女也有權反抗。
以上都是廢話,最想說的是——聖母退散。

NO.9 【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這一句在邏輯上脆弱不堪的話,卻是十句話中的大BOSS。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要推翻這條假設,僅需要一個反證即可。事實上,反證絕對不僅一個,只是多數聖
母,對這些反證會選擇無視。或者乾脆在「愛」的定義上做文章,把傷害說成是
愛,是表達方式錯了的愛。所謂「表達」,需要有「內在」,沒有「裡」何來
「表」,內心無愛,如何能表達出愛?甚至當有的父母自己說出不愛自己的孩子
時,聖母們也會選擇性無視。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支持這個觀點,不僅僅是因為長期
的洗腦,也因為這是一個能夠給人以好處的前提。
推理1: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我是你的父母,
我必然愛你,
然後可以在「愛」的旗號下為所欲為。
推理2: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我是他們的孩子,
他們必然愛我,
然後可以暫時忽視傷害,取得內心平衡。

《破解》
還是那句話,你父母愛不愛你,你愛不愛父母,你自己感覺是就可以是。
但是你沒有資格判斷另外兩個人之間有沒有那種愛。
人心是複雜的,父母也分很多種。
聖母退散。

NO.10【再過幾年你就不這樣想了】

《奴性潛台詞》
這句話的潛台詞其實是——再過幾年你就會像我們這樣想。
隨著年齡閱歷的變化,想法改變會很正常。但是,沒有人能夠斷言自己將來會怎麼
想。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對事物的看法是唯一的,世上所有的人都會「這樣想」,
沒有「這樣想」的人,僅僅是因為時間還不到。
用這句話給你洗腦,是在告訴你,你早晚會像我們一樣思考的,還不如現在就聽我
們的,以此打擊你對自己判斷的信心。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判斷完全失去信心,認
為自己的未來必然會按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世界上又成功
地多了一個複製品,然後這個複製品會繼續去勸說別人。

《破解》
再過幾年人還會死呢。(是不是有點惡毒?)

高品味的智慧──幽默

【作者】:佚名
【轉載地點】:網路文章
【文章內容】:

《 般若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之苦厄』,想要擁有幸福快的人生,
必須先擁有五蘊皆空、純淨清澈的心,這種空靈的真心也就是 孟子 所說的『赤子
之心』。
所謂的赤子之心應該是純真粲然,毫無做作地充滿歡樂的笑聲,就像
正在盪鞦韆的孩子,正在騎木馬的孩子,正在海邊堆沙的孩子,正在手舞足蹈的小
孩,正在與玩伴興高采烈追逐的小孩。
佛家說:『自性清淨心,明如來藏心』,人的初心本來是不沾染俗事
塵埃的,但是隨著歲月增長、慾望浸淫,心中所想的盡是名利權位;私心一旦萌
芽,便失去了湛然本性,也失去了赤子之心,從此不再快樂,也不再幽默了。
赤子之心的特徵,應該是像小孩一樣,用最真摯的眼光去看世界;而
幽默則是一種高品味的智慧。
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 說:
『幽默的快樂比玩笑具有更高的價值,它特別能使人得到解
脫和提昇。』
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一個傲慢自誇、虛榮低俗的人,是不會有
幽默感的。 幽默可以讓人懂得欣賞缺陷美,化解不愉快的事,面對逆境時,從容
地笑看人生。 幽默是一種輕鬆氣氛,不會把什麼事都看得太嚴重;幽默會讓緊張
消失,掙開煩惱的束縛。
現代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不單單是經濟因素,更關鍵的原因正是欠
缺幽默感,內心充斥著負面情緒,對自己和別人的生活太過冷漠。其實,多一點幽
默,就越能發現隱藏在生命中的種種歡樂,細細品嚐,珍惜生活周遭的各種情趣。
幽默的笑聲並不是嫉妒、怨憤、不懷好意的嘲笑,而是發自真心的笑
聲,充溢著生命的真、善、美。
幽默作家 馬克吐溫 在《赤道環遊》裡說:
『幽默本身的秘密泉源是快樂,而不是悲傷;天上是沒有幽
默的。』
生活中少了幽默感,就好像夜空中少了星星。
每個人都有幽默的種子,只是有人不曾讓幽默在心裡萌芽而已。 如果
你覺得情緒不佳,老皺著眉頭,不妨走到鏡子前,對著自己微笑。幽默的表情就
是:你對別人微笑以前,先對自己微笑。

豬八戒是人才

[作者]:佚名
[轉載地點]:網路文章
[文章內容]:

一提豬八戒,大多數人腦子裡會出現一個好吃懶做、整日色迷迷且丑陋不堪的形
象,要把他和人才聯系在一起,相信不少人會大搖其頭,但是,觀音菩薩愣是在上
八洞、下八洞數以萬計的神仙中選中八戒,讓他擔任西天取經的要員,的確是慧眼
識珠。

  像孫悟空這樣的人才一般埋沒不了——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人家的本領在那
明擺著:上天入地,降妖除魔,幾乎無人能敵,任何人也無法否認或視而不見,但
像八戒這樣的,本領不是特別出眾,渾身的毛病卻不少,現實生活中很難被發現並
重用。

   但是,據說一家網站搞了個調查,在唐僧領導的取經小組裡,最受女網民青
睞的,既不是坐懷不亂的唐三藏,也不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更不是老實忠厚的沙
和 尚,而正是這個好吃懶做色迷迷的豬八戒!像孫悟空和唐僧這樣缺少七情六欲
的非常罕見,沙僧又過於木訥、憨厚,八戒就顯得頗有人情味——從某種意義上說,
八戒就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中的一員,比較有親和力。

  在對待八戒的問題上,觀音菩薩確實高人一籌。按說,像這樣有過嚴重作風問
題、還愛打小報告、動不動就嚷著要散伙的有前科的人,就是應聘一般的工作人
員,也不會被錄取。何況是西天取經這樣上天和凡界都非常重視的大事?

   但觀音菩薩卻慧眼獨具,沒有把八戒一棍子打死:在犯作風問題之前,八戒
是天蓬元帥,功夫自然不同凡響,水裡的功夫甚至比大師兄孫悟空還要高明。盡管
愛占 小便宜,但其真正工作起來也不含糊。像井下背死人等粗活、累活、髒活這
些孫悟空這樣的精英不願干、不屑干的,都是人家八戒的;再說,八戒心胸比較寬
廣,雖 然屢遭孫悟空戲弄,但仍然和悟空保持著良好的同志加兄弟的感情和友
誼。在到西天取經緊張艱辛、充滿危險的遙遠路途中,既需要藝高膽大的孫悟空,
也需要八戒 這樣樂天達觀、關鍵時刻也能挺身而出的幫手。

星期日, 3月 24, 2013

聰明人必做的十件事 文:大前研一

《網路文章分享》
※ 一. 《 儲存友誼 》

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一件外套。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
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如果到目前為止,您的通訊錄還沒幾筆,那
麼,從現在用心去儲存還來得及。


※ 二. 《 學會放手 》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不成熟,當你無力把握命運中的 某種愛、某種緣、某種現
實,就要學會放手。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
,只要信心在,勇氣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 三. 《 播種善良 》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過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
陽光和美麗。
這樣的善良常常是播種,在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
轉寄有用的email就是傳播善良,積陰德,輕而易舉的事,千萬
不要吝嗇!

※ 四. 《 懂得音樂 》

一定要學or懂一種樂器,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
,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另外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能讓我們
的生活增添滋味。

※ 五. 《 避開兩種苦 》

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
前者在你付諸努力之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
,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捲土重來; 至於後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
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心屋裡掃出去。

※ 六. 《 學會承受 》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痛苦
和煩惱
得要默默地承受;歷鍊一次;就豐富一次。這個年齡不該再像小時候
那樣大喊大叫,痛哭流涕。

※ 七. 《 常懷感恩心 》

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
般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身邊人物,還能撫平欲望
和爭鬥,甚至幸福的感覺也往往源自於此。

※ 八. 《 熱愛工作 》

儘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愜意,但它檢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得
以讓我們體現價值及獲得成就。一定要全心愛它,畢竟它讓你大半生
有事做、有飯吃。

※ 九. 《 勤於學習 》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每年至少要讀五十本書,它不僅保證
你的記憶力、感悟力,還能讓你維持個性魅力,這可是練瑜伽做美容
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 十. 《 享受運動 》

善用時間運動、享受自然。
你的體重就不會因懶惰而上漲,你的容貌也不會因歲月而減少生動,
在某種程度上更能保存青春、快樂與健康。

【 任何人都是我的顧客 】網路文章分享

在你們眼裡,只有想買鞋子的人才是你們的顧客;在我眼裡,任何人
都是我的顧客,包括那個一心向我推銷帽子的人!

上世紀20年代,隨著體育運動的興起,在一個名叫赫佐格奧拉赫的
德國小鎮上,先後出現了三家運動鞋作坊。其中有個老闆才20歲出
頭,他起初是跟著父親在街頭擺攤的修鞋匠,後來因為在體育行業看
到了商機,才大膽投資辦起了這家製鞋作坊。

有一次,小伙子和另外兩家作坊的老闆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紐倫堡推
銷鞋子。車到半路,上來一個拎著一大包帽子的推銷員,那是一個無
時無刻不想著業務的推銷員,一上車就從包裡取出幾頂帽子滔滔不絕
地向他們介紹了起來。

小伙子和那兩個老闆也是去推銷產品的,對那人的帽子當然沒有什麼
興趣。他的兩個夥伴紛紛把頭側向了另一邊,可小伙子卻不一樣,他
饒有興趣地聽著。後來,那個推銷員問他:"買一頂帽子吧!等我下
車之後你就要錯過這個好機會了!"

"你的話很有道理,但你的形象使我的購買欲打了不少折扣!"小伙
子認真地說。

"我的形象?你是說我的穿著不得體?"帽子推銷員納悶地問。

"不,你雖然戴著非常不錯的帽子,穿著非常不錯的服裝,但你的鞋
子上沾滿了灰塵甚至是污泥,而這足以間接地影響到你的產品形象!
"小伙子說。

那個推銷員聽後連忙拍了拍自己鞋子上的髒泥,但很顯然,鞋子上的
污泥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拍掉,他尷尬地說:"做推銷員東奔西跑的,
這是不可避免的!"

"對!可是你如果穿著一雙隨時都能擦乾淨的運動鞋,這些就完全可
以避免了!"小伙子邊說邊伸出腳,然後往自己的鞋子上灑了一些灰
塵,接著用濕布一擦就乾淨了。

帽子推銷員眼睛一亮,覺得穿運動鞋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走
路比穿靴子輕鬆,最主要的是它能像皮鞋一樣一擦就乾淨,可以保持
自己的最佳形象,這樣也就不會再因為形象問題而使別人的購買欲降
低!

帽子推銷員忍不住問小伙子鞋子是從哪兒買的,他激動地表示下車後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買一雙這種鞋子。這時,小伙子把身邊的大鞋
包打開來說:"你現在就可以從這裡買一雙!"

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那個向小伙子不斷推銷帽子的人,最終從小伙
子的手中買走了一雙鞋子,而與小伙子一起的那兩位老闆,卻始終側
著頭,無所事事地把眼睛看向車窗外面。

幾年以後,小伙子的作坊發展成了一家大型的製鞋公司,而另兩個作
坊老闆還舉步維艱地在原地踏步,最後甚至停業進了小伙子的公司打
工。他們曾經問那小伙子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小伙子說了這樣一句
話:"在你們眼裡,只有想買鞋子的人才是你們的顧客;在我眼裡,
任何人都是我的顧客,包括那個一心向我推銷帽子的人!"

這個小伙子的公司,就是後來揚名世界的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阿迪
達斯",而他本人,就是阿迪達斯的創辦人阿道夫·達斯勒。

向逆境乾杯,跟敵人致敬

打擊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的敵人?錯了,他可能是你最親密的朋友、親人;打擊你最深的人,一定是負面的?錯了,他可能造就一個更堅強的你。

    原諒敵人往往比原諒朋友容易。 因為,我們從來不會對敵人付出感情,但是對朋友、親人,我們也許付出了最真摯的情感;付出了,就希望得到回報,得不到回報,反而被出賣、背叛,在情感上有 著被欺騙的傷痛和悲哀。

    原諒敵人,那是一種風度和器量的表現;我們之所以可以原諒敵人,那是因為覺得自己在他之上,有權力去赦免他,甚至可憐他、原諒他,就是不想跟他一般見識。

    但是,我們對朋友卻是小器的很,在內心始終無法真正的原諒他。人生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地方,看似吊詭,其實透著玄機,例如說,越是親密的人,往往互相傷 害;愈是自己的親人,反而傷你最深,那些看輕你的人、傷害你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丈夫、妻子、情人、兄弟、姐妹,甚至是你最好的朋友、同事。
 
雖然如此,這些人都可能是你人生中的「逆境菩薩」,也是你人生中的「逆增上緣」,因為,有了他們的「激勵」,你才有向上的勇氣及能量。人生到底是上升,或 者下墜,完全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人生,倘若在遭受打擊時,仍能體會到生命的美好之處,當你細細品味痛苦的滋味,慢慢咀嚼失意帳惘之時,你就永遠都不會忘記這 種「刻苦銘心」的感受。

    其實,我們都應學會感謝,感謝那些曾經讓我們跌了一大跤的朋友,因為,成功是來自貴人的提攜,也來自小人的激勵,若沒有重重跌倒過,就不會想要風風光光再 站起來。

    向逆境乾杯,跟敵人致敬,英雄往往就是誕生在這樣的時刻,這也是你重新認識自己的關鍵。只有面對挫折時,還能夠微笑以對,在困境中學會了感謝,你才能掙脫 人生的困境,走向光明未來。



{ 網路轉載, 與您分享 }

選擇跟快樂的人做朋友

失落的幸福經典 Your Word is Your Wand
佛羅倫絲.辛(Florence Scovel Shinn)與賴佩霞,一位是美國十九世紀重要的精神導師,一位是知名歌手於1990年開始投入心靈成長課程,兩位不同時代的人卻有著極相 似的背景,佛羅倫絲是位藝術家,賴佩霞也曾念藝術開畫展﹔佛羅倫絲在先生的劇場及劇團擔任主持人及主角,而賴佩霞也曾是舞台上知名的表演者,素昧平生的兩 人卻在百年後因為這本書而相遇......《失落的幸福經典》。
知名歌手賴佩霞過去二十年全心全意投入在心靈成長領域,受邀擔任 講師並時常為德國心靈大師Rahasha授課時擔任翻譯,因為一個緣分,他受邀為百年經典《失落的幸福經典》擔任翻譯。
當《BAZAAR》深入採訪她,發現賴佩霞對這本書有著超越翻譯 者的理解力,更對此書的觀點存有一股堅定熱情。
賴佩霞認為這本書正巧符合了她近二十年來的心靈成長心得與狀態, 當她翻譯此書時,她在心中不斷祝福所有閱讀此書的人,能夠因為某一段文字化解人生中的瓶頸與危機,重而獲得幸福的人生。 
幸福的關鍵 言語的力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富足、圓滿與喜悅,自從《祕密》與 《失落的致富經典》等百年經典陸續問世之後,人們開始了解到思想的力量何其大!但是你知道嗎?
除了思想之外,言語更是影響著你是否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佛羅倫絲在《失落的幸福經典》談到言語的力量:「透過話語的振動 力量,人說出什麼,就會吸引什麼。」佛羅倫絲談到,了解語言力量的人,會對自己所說的話非常小心。只要觀察言語所造成的反應,就會明白言語不會「空轉而 回」。
佛羅倫絲談到許多人因為說了一些漫不經心的話,把自己送進災難 裡。
她談到一位女士過去既富有又住在豪宅裡,但她經常不想整理房子,還常常說:! 「我討厭這些東西,我真希望現在就住在拖車裡。」是她自已所說的話讓她最後真的住進了拖車裡。
另一位富有的女士常開玩笑說自己「已經準備好住進救濟院了」,結 果接下來短短幾年內,她就幾乎變得一貧如洗,因為她早已將困頓與匱乏的意象烙印在潛意識裡。
潛意識毫無幽默感可言,人們經常隨口自我調侃,卻把自己送進不幸 的情境中。
我們_! 經聽到別人抱怨自己厄運連連,現在終於明白,原來就是因為他們不停地抱怨,才會不斷吸引厄運纏身。
賴佩霞對於佛羅倫絲談到言語的力量非常感同身受,歷經兩段婚姻的 她,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段婚姻說:
「母親常對親子關係很寬容,但對親密關係卻並非如此,我現在回頭 過去看第一段的婚姻,當時自己有些時候的確嘴巴蠻不饒人的,當我進入第二次婚姻就有所警惕,我跟我先生結婚至今十五年,從未對彼此講過重話。」
賴佩霞認為言語的力量不可挑釁,你說出的每句話都造就了你的命 運。
她舉例說明:「如果太太出國買領帶回來送給先生,先生的反應是: 『怎麼這麼醜?這麼土?』他的命運就是他不會再有領帶了。」
反之,她舉自己為例,自己的先生知道她喜歡香水,每次出國總是帶 瓶香水當作禮物。
每當賴佩霞收到香水,她總是不斷的讚美及感謝先生。一天心血來 潮,她算了算梳妝檯上的香水,發現竟然有近六十瓶香水,因為她的言語造就了她的命運。
賴佩霞又舉例自己對於從不批評夫家人,只是讚美,因此先生也很尊 重賴佩霞的家人,她說:「如果我曾數落過他的家人,就算他當時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但只要他逮到機會,一定也會數落兩句,這就是ego(自我)的修復。
當你認真了解語言的定律,你就不敢造次,甚次你連想都要小心,尤 其夫妻睡在同一張床上,你的負面思想對先生沒好處,對你也不會好處。信 念帶出我們的語言,就代表我們未來的命運。」
現在不僅賴佩霞夫妻倆謹守著語言的法則,非常珍惜著彼此的婚姻關 係。

轉換正面思想 慎選你的朋友
相信許多人讀過《失落的幸福經典》會有同樣的疑問:
「我了解吸引力法則,也了解管好自己的思想與言語是多麼的重要, 但是明知道應該擺脫負向思考,轉念成正向思考,但就是很難做到,該怎麼辦?」
賴佩霞笑著回答:「第一,慎選你的朋友!或許這麼說會得罪人,但 是如果你的朋友都是充滿了負向言語的人,你最好離他遠一點。」
假想你在公司裡,或許跟你比較好的同事會私底下跟你說:
「那個誰又在背後說你什麼......。」乍聽之下他似乎是挺你 的好朋友,但是當你處在這樣的情況,你的情緒就會很不好,情緒不好就不可能給出好的念頭來。
大家常喜歡聚在一起吐苦水倒垃圾,但就像佛羅倫斯在書中提到,如 果有個朋友老喜歡約你出來聊些「陳年臭事」,勸你最好拒絕他,常聽這些負面思想的朋友抱怨,對你的人生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還會帶給你拉扯的負面力量。
賴佩霞建議:
「選擇跟快樂的人做朋友。或許當你意識很低的時候,你跟一些比較 快樂的朋友講話,他們可能會跟你說:『別想那麼多,我們去喝喝咖啡吧!』
或許當下你覺得這個人不了解你的心,反而更樂於跟你一起抱怨一起 罵的朋友在一起,罵完覺得很舒暢,但是這樣完全無法幫助我們從負面思考轉為正面思考,應該選擇跟快樂且正面的朋友在一起,才真能對你有所幫助。」
從更深的層面來看,賴佩霞認為一個人能否輕易的轉化心智,跟父母 親的關係是另一個關鍵。
賴佩霞說:「如果你跟父親的關係不好,你就不可能擁有財富,如果 你跟母親關係不好,就不會得到幸福。
當最原始的點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你所有的東西統統看不到。」那 究竟該怎麼做?
這呼應到佛羅倫斯在書中談到的「寬恕法則」,賴佩霞說:「若你跟 父母親有很深的糾葛,甚至一輩子沒有見過他們,你還是要寬恕並祝福他們,如果你沒有這麼做,內心的匱乏就會一直存在,內心的匱乏將導致命運的匱乏。
讓你跟父母親的關係在一個和解的狀態,你才能夠活出富足的生 命。」
賴佩霞舉美國樂透得主的例子,據統計每一位中樂透大獎的得主,在 六年內會回到原點,甚至更低,這並非金錢的匱乏而是因為內心的匱乏。
賴佩霞認為佛羅倫斯必定是位得道人士,她在前段人生必定已做了該 做的靈性的功課,才能在後段人生輕易的轉念,甚至幫助他人,並根據自己的經驗寫出這本百年經典,傳遞幸福的法則。
書,是有靈魂的。一本書若沒有人將它挖出來,它就是靜靜的躺在那 裡過了一百年,直到一位懂它的人賦予了它靈魂,它就像重生般,在百年後繼續散發它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賴佩霞給女人的貼心話
「幸福是可以一個人就擁有的!」
賴佩霞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我記得第一次婚姻離婚時,我告訴自 己:『我帶著兩個孩子就已經是一個圓滿幸福的家庭了。』
一般人覺得幸福的家庭一定要有爸爸媽媽,當時我覺得我們三個人就 可以是幸福的家庭。
當我越向心靈深處探索,我發現原來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幸福,幸福是 一份很深的感恩,如果沒有感恩的人,他可能體驗不到幸福,即使他可能有先生、小孩、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但是如果無法看到他們的好,就不會感受到幸 福。」
感恩是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心靈的家,當你回到家,你就絕對會有 一份幸福感跟滿足感。
相依相信 彼此都感恩
分擔分享 彼此的人生

頂住壓力,也享受壓力!

有決心,就有力量;有毅力,就會成功。拚命爬上最高處,才 能看見最美風景。

在加拿大的哥倫比亞市,有個七歲的小男孩名叫阿波利納爾‧薩爾塞多;當他和其他小朋友在院子裡玩時,一鄰居小孩突然拿起家裡的槍,朝他射去。薩爾塞多大聲慘叫,倒在血泊之中;經過醫生搶救,救回一條小 命,但他從此失明,一輩子看不見。

然而,薩爾塞多並不認命,他仍勇敢地繼續求學唸書,後來,他憑著優異的成績,贏得獎學金;畢業 後,更進入省財政廳擔任督察,一做就是三任。

由於薩爾塞多的 表現普受肯定,他勇敢出來競選「市議員」。當他在公車上宣傳競選主張時,曾被一些乘客誤以為他是「討錢的乞丐」,可是他不氣餒、也不自卑,以盲人的身份積 極競選,終於當選市議員,而且還高票 連任三次。

後來,薩爾塞多更是大膽地參加市長的選舉。 他在競選時大聲地說:「我的眼睛雖然是活在黑暗之中,但我的心卻活在光明之中!」「人民選我當市長,是來當領導的,不是選我來穿針的。我雖是盲人,但是我 眼盲,心不盲!」

你相信嗎,薩爾塞多後來打敗對手,當選哥倫 比亞市市長,也將市政府管理得井然有序,比明眼人還出色。薩爾塞多在當上市長後說:「我相信,如果我的眼睛沒有失明,我絕對不會走這麼遠!」真的,「有決 心,就有力量;有毅力,就會成功!」

人生有許多挫折與困境,但每個人都要為自 己「在困境中找出口」、「在挫敗中找出路」。所以,「人只有拚命地爬到最高處,才能看到更美麗的風景!」二○○四年雅典奧運的第一金得主――中國大陸射擊 女將杜麗說:「頂住壓力的唯一辦法,就是享受壓力。」

的確,在千金重 擔的壓力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享受壓力!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壓力,一步步地克服它、解決它;而當我們汗流浹背、氣喘如牛地抵達高峰時,我們都將自傲自豪地 說――「我就是享受壓力的『圓夢高手』!」
{網路轉載}


認真敬業,讓幸運找上你!

美國紐約有一名十七歲女孩瑪莉拉,她因案被傳喚到法院接受審訊;可是當法官開庭審理時,瑪莉拉的手機竟然響了,氣得法官火冒三丈!

因為,在開庭前,法官就警告法庭內的所有人士,務必要關掉手機,可是,瑪莉拉顯然沒把法官的話聽進去,所以,當她的手機鈴聲響時,法官很不悅地問她:「妳 認為我是在跟妳開玩笑嗎?」

瑪莉拉辯稱,她以為她已經關機了,可是法官不聽她解釋,並指責她藐視法庭,當場判她「監禁二十一天」;後來,再加上原先被指控「持有違禁品」和「行為不 檢」,瑪莉拉總共被該法官判處監禁四十五天。

許多老闆都認為,「做事態度」和「敬業精神」十分重要;如果部屬的態度是敷衍、輕率,則他再怎麼聰明,也不會被重 用。

看看影星芮妮齊薇格在拍「B J單身日記」時,故意增胖九公斤,後來又為擔任「芝加哥」女主角,努力減肥;湯姆漢克斯也為「浩劫重生」電影先胖後瘦了二十三公斤。

影星想要「狂瘦暴肥」,其實都是因著「信念」和「敬業」,認真地在演戲,所以他們才能成功,一般人可是不容易做到啊!

◎也因此,「幸運,是自己爭取來的;成功,是自己打拚來的。

一個人必須積極、用功、認真、敬業,才能「讓幸運找上你」!

「破窗理論」指出,當出現第一扇破窗時,如果我們不馬上加以修補好,那麼,路人就會開始往裡面丟垃圾、丟雜物;隨後,第二個窗子、玻璃也可能又被打破,裡 面髒亂的東西也會愈來愈多,不久,它就會變成一間破爛可怕的房子。

人,也 是一樣,如果做事沒熱忱、不積極、不敬業,它就會變成一種習慣,而讓自己變得消極、懈怠、沒目標、沒衝勁,就像「破窗理論」所說的一樣,會使自己變平庸, 甚至使自己的身子和靈魂,變得破舊、可怕!有人說:「忘卻失敗的人, 才能成功!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不能輕易浪費時間;每天一醒來,就試圖感覺自己充滿信心、熱情有勁、活力十足,來展開一天的生活。
◎忘卻失敗的人,才能成功
◎充滿信心、熱情有勁、活力十足


{ 網路轉載, 與您分享 }

以鏡為師──"物來則應,物去不留"

徒弟擦一面鏡子,邊擦邊說:「這鏡子可真是賤貨, 幾十元買了這麼一大面!」
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也逗趣說:「不知這鏡子老師將何以教我啊?」

「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放到鏡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嗎?」師父問。 
「當然」
「那麼東西移開後,鏡子裡還留有餘影嗎?」 師父問。
「那怎麼會呢?」 
「這就是智慧啊!」師父說:
「這叫 "物來則應,物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 "事來則應,事過即忘" 嗎?」
「不能。」徒弟說「「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門道,還有嗎?」

「多得是。」師父說:「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你說鏡子 會因為高興加倍細心嗎?」
「不會. 」徒弟答。
「如果乞丐、棄兒來照鏡,鏡子會因厭惡而應付了事嗎?」 
「不會。」 
「這就叫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你做得到嗎?」師父 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興沖沖地問。

「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念乙嗎?」 
「不會。」
「這叫 "把握當下,而無所住" 。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呢?」徒弟窮追。

「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綠色時會不 會本身也成綠色?」
「不會。」 
「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是不是?」 
「是,這叫什麼?」徒弟問。
「這叫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 」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還不解渴。

「鏡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 而本身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
這叫做 "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 你明白嗎?」
「明白了。」
徒弟感嘆地說:
「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 竟蘊含了 這麼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