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07, 2012

反虎媽路線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

當「虎媽」教養模式在美國激起不少父母反思之際,堅持走反虎媽路線的芬蘭一再向世界證明,並非只有菁英主義,才教得出優秀的學生。相反的,不填 鴨、不補 習、不設資優班,芬蘭「一個都不能少、量身訂製教導每個學生」的反菁英模式,讓芬蘭的學生在全世界每一項評比中,都不輸虎媽子女。

歐美學生在國際學生評鑑計劃(PISA)中,普遍不敵亞洲學生。唯一的例外是芬蘭,在最近一次的測試中,芬蘭學生在科學表現排名第二,閱讀、數學 分列第三。三項表現都比台灣學生好。這樣的表現,讓芬蘭的「成功配方」引起各國好奇,觀摩團絡繹不絕。

《虎媽的戰歌》一書襲捲美國各大銷售排行榜之際,《新聞週刊》刊出芬蘭教育專題探討。報導中指出,芬蘭學生上課時間出名的短,低年級學童一天最多 五小時,中、高年級頂多七小時,回家的作業也不多,芬蘭人相信,「一天一小時的家庭作業夠了,學生需要自己的生活。」

一小時寫作業就夠了

PISA的結果讓芬蘭自己也很驚訝。事實上,芬蘭教育很少考試,競爭不在他們的教育方針中,他們花更多心思在讓每個快慢、能力各不相同的孩子都跟 上,而不是比出高低。

芬蘭在六○年代也採用台灣過去常用的AB段班制,讓聰明和不聰明的學生「分流」,接下來的二十年,改革與反改革派爭論不休,終於在八○年代正式廢 止依據數學和語言能力分班的政策。

他們大幅調整菁英教育的做法,讓每個人都拉到平均水準,而這個水準設得很高。

這項改革成果在PISA測試可以看出端倪。在台灣多數人只關心台灣學生排第幾,有沒有輸韓國、中國,國際奧林匹亞金牌奪幾面。

但芬蘭人更關心他們最差的一組學生表現如何?結果有八成以上優於OECD國家同組學生的平均。相反地,最好的一組學生只有五成優於其他國家的資優 組。

這項成績說明九○年代以來,提高平均水準而不是菁英教育的做法帶來巨大成功。

自主的老師  是最大關鍵

優秀、自主的教師,是芬蘭教育改革成功最大的武器。

在美式和台灣的教育模式裡,同年級同一科目的每個老師,上課內容都一樣,對每個學生教法也雷同。

而芬蘭人認為這樣教,就像把學校當工廠生產線一樣不可思議。

作家陳之華在芬蘭住過六年,當時兩個孩子都讀小學。她對芬蘭基礎教育的觀察,反映了芬蘭反虎媽式的教育理念。「標榜遠方那座世界最高樓塔為成功的 唯一象徵,只會讓大多數孩子望之卻步。適時適才去了解孩子的個別學習情況,給予每個人彈性的施教。」

而這套方法之所以行得通,高素質、擁有教學自主權的教師,是一切的關鍵。

芬蘭認為,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和看待世界的價值觀影響最大,而每個孩子資質、學習快慢都不一樣,因此彈性、適性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從教師的培訓開 始,就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芬蘭讓老師擁有足夠彈性。以數學課來說,小學老師拿到的教學大綱僅僅十頁,每位老師可以自由選擇用什麼方式來教每位孩子。通常一到六年級都由同一 位老師來帶,目的是讓老師有充足時間了解和配合每一位孩子的不同需要。

老師在芬蘭備受敬重,也是芬蘭人夢想的職業。大學畢業之後,必須擠進一個不到一成錄取率的窄門,經過五年制的師資班訓練。每位芬蘭老師都有碩士以 上學歷,薪水在一百萬到兩百萬台幣。

《新聞週刊》到芬蘭採訪的時候,正值新學期剛開學,還是白雪覆蓋的初春,小學生的數學課就被拉到戶外。老師用實際大自然的樹木、松果,來教孩子們 幾何數學。

但芬蘭也不是完全放任教育。隨身聽、手機在中小學校園裡都在禁止之列,老師也可以處罰不聽話的學生。

不是沒有人想學芬蘭。泰國曾經效法過,但是泰國家長跟台灣一樣,只要小孩功課落後,馬上送進補習班。而此時芬蘭學生可能到圖書館尋找隔天上課的資 料,他們看報紙社論、看小說、戲劇,並試著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觀點。

這些都是PISA 閱讀測驗的重點,芬蘭公立圖書館密度世界最高,每人一年借書的量也是世界第一。

正如陳之華在《成就每一個孩子》一書中指出,芬蘭深信,基礎教育的責任是將孩子的基本課業教好,不標榜鑑別度,只強調基本能力的養成,孩子在上學 時間內完 成基本能力的學習之後,下午一、兩點就早早下課,各自去發展自己的興趣,絕對不花時間去加強任何學校裡的主科目,自然就會有較長的時間去運用、培 養和開啟 能力。

學生學習效果落差最小,水準最平均,芬蘭走了一條和虎媽完全不同的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