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09, 2011

儲備四十歲的能力

四十歲, 四十, 改變自己, 愜意, 成功
「各位先生,我不幹了!」。四十歲以後,如果你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你將會憎恨
自己。

一般人以為四十歲以後的工作比較難做。當然,有些事情做起來會難一點,比方早
上起床而不腰酸背痛之類就是。但大多數機構裡,四十歲以後的工作輕鬆 很多。
責任可能會比較重大,不過四十歲以後,你的價值應該在於你的經驗、技能和判斷
力,而不應在於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能力。

如果你在四十歲生日之前做了一些適當的事,那麼,成功的大部份報酬便會在四十
歲以後相繼而來。什麼是適當的事呢?

首先,做好準備工作,在四十歲前學會有關本行本業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例如,我
在三十多歲學會怎樣編輯文稿,以及學得有關出版的基本知識。總而言 之,我在
適當的年齡精通了我的業務,嗣後只是繼續取得更多經驗而已。
已故的零件大王布魯丹(CharlesG.Bluhdorn)在四十歲時,已把他的「海灣與西
部工業公司」發展成一個每年營業額千百萬美元的商業 王國。伯恩斯坦
(LeonardBernstein)四十歲時,已寫成「夢斷城西」(WestSideStory)而建立
起出色美國作曲家兼指揮 家的美譽。深宵不懈孜孜工作,在二十歲甚或三十歲時
沒有問題,但到了四十多歲,都不應該為了學新事物而喪失睡眠。

第二、養成個人風格。在四十歲以前,找出你所喜歡的愜意的是什麼,不論是衣著
方面也好,或是使你與眾不同的小地方也好。二三十歲時你還可以進行試 驗,但
是到了四十歲,你便要確定地建起個人風格。一位男士或女士在事業中途試圖改變
自己的形象,就會讓人覺得他(或她)很不可靠。你喜歡用弔褲帶 嗎?好!就把
弔褲帶當作你的商標吧!辦公桌上擺些鮮花會令你工作更有效率嗎?那就每天都擺
些鮮花吧!

第三、在可能範圍內,在感情生活方面,要求安定。在爬向事業階梯較高的梯級
時,如果生活愉快而不陷入感情危機,對你會有很大幫助。本來,就算沒有 消耗
體力和分散精神的私人問題,成功也夠困難的了,何況,苦惱像疾病一樣,會逐漸
令人對別的事物失去興趣。當然,並非所有的困難都能夠避免,而且 還得將他們
一一克服;但是,那些到了四十歲時私人生活已經安定的人,一般都比在這方面不
安定的人有更大的成功機會。因此,如果你想結束一段沒有機 會的戀情,或者想
和女朋友結婚,那就趕快去做吧!免得把問題拖到生命的第五個十年,因為在五十
歲以後這段時間,你應該享受人生,看著你對事業的投 資開始獲利。

第四、明白自己的短處。承認有些事你會做得不好,受不來,或者不願做。如果你
討厭數字而喜歡創作,那就不要因為待遇高或順從別人的期望而強迫自己 做數字
工作。在四十歲之前,一定要投入你所喜愛的那種工作。否則,四十歲之後的一、
二十年,必然會是一段鬱鬱不樂的日子。而且,你真正成功的機會 也可能因而被
破壞。

第五、知道自己的長處。你最好斷定自己擅長些什麼,並且認清楚你所喜歡做而又
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我較為年輕的時候,常被人批評老是考慮問題的正 反兩
面。有些人因此說我顯得沒有決斷能力。現在我五十四歲,但我早就認識到這是一
項寶貴資產。不錯,它使我當顧問優於當行政人員,但那不要緊。任 何一個機構
需要這兩類人才。不管你所擔任的角色是什麼,總之,知道自己的長處對成功都很
重要。

第六、開始儲備辭職不幹的錢。我年輕時,超級代理人艾溫拉沙爾有一次向我提出
長輩式的勸誡:「把你賺到的第一個一百萬元存起來。」他說,「那是你 留做
『辭職不幹』而用的錢。」可惜我儲不到一百萬這麼多,但那個主意畢竟不錯。最
使人頹喪的事莫過於要完全依賴別人。如果沒有能力辭職或冒險改 行,那就非捱
下去不可。
儲蓄了足夠的錢之後,你便有了一個安全網。你也許永遠不會動用那筆錢,但有時
為勢所迫,唯一的適當解決辦法就是「各位先生,我不幹了!」。如果你 沒有資
格說這句話,你將會憎恨自己。

第七、建立人際關係網。如果到了四十歲你仍未建立起一個人際關係網,裡面包括
你的朋友或最低限度包括一些可以互相幫助的人,那你就有麻煩了。這些 人有的
是你的同事,受過你的恩惠,你支持過他們的計畫,你傾聽過他們的問題。他們也
會同樣對你。
人際關係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需要幾十年的栽培。在商業上亦正如
在政治上一樣,你要有許多人散佈在適當的地方,你可以倚賴他們,他們 也可以
倚賴你。

第八、學會授權他人。許多人不肯--或不能--這樣做。因此始終被訂在從屬的
職位上面。授權他人是成功的一半;一個不能將工作授權別人去做的人, 注定會
到極大的障礙。你到了四十歲時,最好已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換言之,你懂得挑選
合適的人並信任他們。

第九、學會在什麼時三緘其口。人們因說話而不小心自毀前程的,比任何其他原因
都多。要學會保持沈默而看起來機智。別人自然以為你知的比實際還多。 別講別
人閒話,別談論你的大計。守口如瓶所贏得的聲譽,遠較講人閒話所帶來的一時受
人歡迎更加重要。你在事業上越有進展,這一點越為真確。在高級 管理層中,保
密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要對人忠誠。如果你到了四十歲仍未能建立起堅如鐵石的忠誠信譽,這缺點
便會困擾你一生。不忠誠的惡名必然會使你在事業上到處不受歡迎。你不 能靠暗
裡傷人爬到事業頂峰,而要靠在事業早期樹立起來的真誠剛直和不可動搖的聲譽。
四十歲以前,忠誠只是投資;四十歲以後,它就開始有所收穫。
最後要保持幽默感。世上沒有永恆不變的事,即使成功也不會永恆。
















星期一, 10月 03, 2011

一位愛台灣的小女生! 默默的行善,卻能改變人群的思想和生活


 

「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馳…。」

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才21歲的她,臉上淺淺的酒渦,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然而,談話內容卻和咖 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

她出名極早。12歲、小學六年級,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安安」,
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14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柳丁賤價,向報社投書,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 紅,迫使政府 改變立場,並推動了「全民吃柳丁運動」;15到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19歲,她背起了相 機,深入台灣大 街小巷,去捕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影像,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台灣臉譜」的圖像,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21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 的公益人生。

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我是一個攤販、一個庄腳小孩。」小六開始做公益!賺300萬,280萬拿去助人

「(鐵皮屋)之前真的很熱,下雨又會滴水……。」盛夏,我們來到沈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屋,只是裝了冷 氣,也大了一些。

屋內,穿過花車、衣架與幾台縫紉機,後方 10坪大的隔間,一台舊型厚重電腦,
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角落;用了10年,沒有換過。

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總共賺了近 300萬元,然而其中有280萬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

「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年,沈芯菱出生,在她出生之前,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勤儉,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但80年代 中期,台灣抵 擋不住匯率升值壓力,匯率由1美元兌新台幣40元,急升到 1美元兌新台幣26元,造成出口導向的紡織業爆出走潮,受到上游廠商拖累,小工廠倒了,還欠了債。

因此沈芯菱從襁褓,就跟著父母試過各種謀生方式,曾經一家三口和狗籠擠在一輛小車,也曾經擺攤躲警察,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錢迫人,讓她比同 齡的人都早熟。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要立志做公益?因為我自己小時候跟著擺攤,沒有上幼稚園,上國小根本趕不上進度,因為在之前,我 都只能自己練 習寫舊報紙啊,同學拿原子筆寫作業,我只敢拿鉛筆去練,為什麼?便宜!然後,練好後,可以趕快擦掉再寫一次,所以常常會被同學恥笑。」

「老師都會說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見的卻是,如果教育只有菁英教育,像我們這種窮孩子要拿什麼翻身?」

投書報社救果農!掀起買柳丁、救農民熱潮

80年代到9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成長了2倍,然而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也開始擴大。

中研院的「社會變遷與意向調查」歷年都詢問受訪者「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問題嚴不嚴重」的主觀感受,在90年代初期,回答很嚴重的比率不到3 成,到2005年,回答很嚴重的已經接近7成。

「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養,這些社會問題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

站在社會底層,加上她年齡又小,本來應該是弱小而無助的,但一個偶然的事件,卻讓她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0歲,當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達到480萬人,她也成為其中一員,家貧的她,小學第一台電腦,是母親當掉少女時代攢下的玉鐲去 買的,「因為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沈媽媽說。

剛接觸電腦與網路的她,看到種植文旦的阿公,沒有因為盛產而高興,反而為了收購價格過低而苦惱,她想起,看過人家在網路上賣東西,就「憑著一 股傻勁試試,」

她上網查企業電子信箱,用小學四年級生的天真口吻寫道,「我阿公種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來訂。」
本來只是姑且一試的想法,沒想到3天之後,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當場全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阿公,「他一直問,是真的嗎?」「我第一次發現 網際網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

後來,父母在鐵皮屋開的小雜貨店,因為斜對角開了間超市,生意一落千丈,沈芯菱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她自學摸索建立一個企業網站,接受訂 單;一年不到,家裡的生意也平穩下來。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投書報社,說柳丁賤價傷農,卻被農委會發文反駁國中小女生的話不可信,「我請媽媽到附近的農戶拍照,我架設網站,提出證 據。」這個反擊,最後迫使政府改口收購,社會也掀起一股買柳丁救農民的熱潮。

「原來,小小個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無限大,」這些經驗,是她日後利用網路做公益的起點。

每當沈芯菱有「創舉」時,憨厚的父母,總是難免擔心,以柳丁一役為例,經歷過台灣威權時期的父母,總擔心與政府作對的後果,勸她算了,可是, 生於開放社會的她,憑著一股勁,總覺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試試,每一種嘗試,其實都是自我追尋的快樂之旅。

自製免費教學網!兩岸使用者,已逾350萬人!

國小六年級,她因為自己沒有錢補習,又羨慕班上同學熱烈討論著當時流行的線上教學,她竟然為那些沒錢補習的同學,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
http://www.anan1.webnow.biz/main.htm

第1年,為了籌措架站的費用,她接了3家公司網站設置案,租了伺服器;接著,為了自製教材,她到處向人借課本和參考書,到圖書館、書局找資 料,每天都去瀏覽不同的網站,看人家怎麼搭配音效與動畫,怎麼發展題庫,然後自己動手製作內容。

她也善用熱心網友的力量,邀請許多教師免費提供他們自製的教案,這個網站累積迄今已有2、30萬筆教材與多媒體影音材料,第1年就有70萬人 上線使用,「我接到單親媽媽說,『謝謝妳,我的孩子功課進步了!』」

有誰會想到,一個12歲小女孩的教學網,竟然可以影響兩岸?

安安免費教學網迄今在9年間,累積了超過350萬兩岸使用者,《商業周刊》總編輯郭奕伶的2個孩子,也曾多次使用這個網站。

檢視沈芯菱所做的,每一項幾乎都是從弱勢者出發,都是藉由網路平台彌補弱勢者在知識上的差距,這個她稱為「知識公益」的出發點,含有她檢視自 己,並且撕下貧窮的社會標籤的意涵。

沈芯菱有一次拜訪一位蚵農阿嬤,老婦的手指被牡蠣割傷,卻笑咪咪戲稱,流出的紅色鮮血是「紅包禮」,有牠才能賺錢為孫子付學費,底層草根工作 者的勤苦韌性,讓她反思︰「他們不是失敗者,為什麼要把曾經赤著雙手奠基好社會基礎的人,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層,讓貧窮繼承貧窮?」

為社會底層發聲!讓弱勢者翻身,擺脫貧窮!

就像是孟加拉社會企業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年近40歲回到故鄉,發現貧窮的底層工作者,因為缺乏生產資本,被高利貸 剝削,因而設立了窮人銀行,才21歲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結構性不公義,她不是用理論去批判,而是用行動力去改變。

這位台灣的小尤努斯,對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義︰「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她更思索快樂的定義,「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 過要帶給別人快樂。」
  
在《商業周刊》委託EOLembrain東方快線執行的兩岸八○ 後量化調查之中,其實已經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年輕世代重新界定成功,認為成功是追求自我興趣加上幫助他人快樂。

富裕社會反思物質主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快樂,這件事在台灣社會正是進行式,沈芯菱可以說是年輕人中的先驅者。

從後方看著沈芯菱,可以看到她濃密的頭髮下藏了許多的白髮,這是她從小學起,經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跡,「其實我還是會自我質疑,我所提供的, 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幫助嗎?」

「這些事會不會是我一相情願?」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時刻,有母親站在她那邊,陪她深夜用功編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讓她繼續大步走下去。

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最近還計畫著,要把賣文旦的平台擴大,成為可以賣更多農產品的平台,再把免費線上教學平台課程,從國中小擴張到高中,然 後,還要再去 跑跑台灣更多的鄉鎮,拍攝草根人物,因為她發現上一輩逐漸凋零,時間越來越急迫了,她想做的事情太多,「我的終極目的,應該就是把發言權、詮 釋權,從上位 者,還給那些在太陽底下默默低頭流汗的人,對,就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

不要為明天憂慮(成功的故事,很精彩)

或許之前看過這篇報導,但是我還是建議您再看一次,當今要找到ㄧ個不計較、自動自發、虛心學習的從業人員幾乎是緣木求魚、可行性等於零。我入行超 過四十年,充其量也只能達到這位陳小姐能做的六七成。這是一個指標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打進紐約上流社會的台灣女強人!
出身富裕之家,從小生活不虞匱乏的陳文敏,為何甘願在美國的大飯店中從洗廁所的工作開始?她又如何一步步爬上餐飲總部總監的位子、並以一名東方女 性的身分打進紐約上流社會?
十二年前,聞名南台灣的「帝國大飯店」董事長陳錦泉夫婦,關在自家的豪宅裡發怒,因為自己的掌上明珠陳文敏負笈美國留學,取得紐約大學學位之後, 竟然應徵 進入一家老美開的大飯店裡洗廁所,幾個月後,女兒還高興地來信:「老爸,我已經成為『帶位小姐』了。」想著女兒在異鄉成為比服務生還卑微的帶位小 姐,陳錦 泉就快抓狂了。

那幾年,陳錦泉從來不敢告訴親友自己有個在美國飯店「工作」的叛逆女兒,他認為那是一件非常見不得人的事。然而不到十年光景,陳文敏已打破競爭激 烈的紐約 五星級飯店業中多項紀錄,成為最年輕的經理、最年輕的總監以及上流圈中聞名的「WM宴會公司」老闆,尤以一位台灣來的女性,打入紐約上流社會,成 為前美國 國務卿季辛吉、華爾街銀行總裁們以及巨星麥克.道格拉斯、茱蒂.福斯特等名流的好友。

現任「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陳文敏,寫下一段傳奇的紐約之路。

陳文敏生長在富裕之家,三十年前,經營建材有成的父親在高雄創辦了當時南台灣第一大飯店「帝國大飯店」,轟動一時;當時的陳文敏上下學都是司機專 送,帶的便當是飯店廚師們準備的山珍海味,每次兩大盒便當一打開來,同學們都紛紛圍著瞠目結舌。
高中畢業後,陳文敏赴美國取得紐約大學的飯店管理學位。

畢業前夕,被分發到紐約排名前三大的五星級大飯店「漢斯理皇宮」﹝HemesleyPalace﹞實習,飯店派給她的工作是洗廁所。或許表現得不 錯,畢業後,陳文敏順利考進這家大飯店,成為五星級大飯店的正式員工,不過,她的工作仍然是掃廁所。
不久,餐廳部門的一位白人帶位小姐請辭,飯店主管們便在眾多打掃工裡,挑選出她來遞補缺額。

這位東方女性,非常感謝這位比她多出三年工作資歷的「資深」前輩,因此在交接過程中,謙卑請益。漢斯理皇宮的客人都是紐約上流人士、歐洲以及中東 的王公貴 族。成為帶位小姐的陳文敏,一下子見識到這些人,非常震撼,她說:「才二十出頭的我,就像海綿一樣,開始大量學習紐約上流階層的談吐、知識及文 化!」這樣 的工作,她覺得有趣極了,壓根兒不想回台灣。她被訓練為專業的帶位小姐,知道如何用上流社會的方式稱呼部長、大使、王子、總裁等。

然而,美國五星級飯店的服務生並不晉用女性。在美國,進餐廳有一個竅門:「如果服務生都是男性,就很貴!所以,儘管成為帶位小姐,陳文敏的升遷之 路仍充滿障礙。

當了兩年帶位小姐後,竟破天荒直接成為領班,引起同事們不滿。
被拔擢成為領班後,陳文敏說:「因為我願意工作比別人晚,常常有一些領班無法等待晚走的客人時,儘管外頭已有朋友等著接我下班,我還是願意留下來 成為最晚 走的工作人員。」而且這段期間,陳文敏特別受到中東王公貴族的歡迎。有一位名叫薩烏的中東王子,甚至告訴她:「妳很適合經營飯店,我出一筆錢,妳 來我的國 家經營飯店吧!」休息時間,其他領班要她幫忙盤點葡萄酒,陳文敏也願意負擔額外的工作。

她說:「多做一點,反而學更多,因為其他領班還教我如何看酒單。」

領班必須帶三組服務生,每組三人,共九位。剛開始所有服務生都不願意跟她,因為領班的表現影響到客人給的小費,小費是他們的重要收入來源,大家都 認為陳文敏無法獲得客人的青睞。

領班必須取得葡萄酒鑑定執照,陳文敏此時雖已取得品酒執照,但卻因缺少服務生的歷練,有一次替客人開酒時,當場把軟瓶塞開斷,引起飯店主管一陣緊 張。為了雪恥,陳文敏自告奮勇加班替吧台的酒保開酒瓶,連續開數個月直到非常熟練為止。

後來每回有服務生把軟瓶塞開斷了,反而變成陳文敏來解圍。說也奇怪,東方女性的陳文敏,竟然頗受客人歡迎,沒多久她這組的收入竟成為全餐廳最高。

她分析:「因為凡事為客人著想,手腕要很靈活。」有一次,巨星麥克.道格拉斯與他的導演行色匆匆地走進來,這兩位來頭很大的客人卻沒有穿西裝也沒 打領帶,按規定,漢斯理皇宮是拒絕這種客人進入的,除非穿上飯店為客人準備的西裝,否則形同侮辱其他客人。

陳文敏判斷神色匆忙的麥克.道格拉斯此時必定不願穿上飯店的西裝,於是靈機一動,拿著西裝上前披在麥克.道格拉斯的手上。麥克莞爾,相當配合。接 著陳文敏刻意為他安排在隱密處,並沒有像一般飯店會把明星放在明顯位置當作「招牌」。

接著專業地問他:「請問有多少時間?」麥克答:「四十分鐘。」

陳文敏便迅速為他準備精緻的小餐點,還細心安排一位服務生擋在前面,防止有人上前打擾。反應機靈贏得客戶死忠。最後,麥克準備離開時,陳文敏調皮 地問他:「有沒有人告訴你,說你長得很像麥克.道格拉斯?」

麥克聽了笑著說:「有時候會有人這樣說。」陳文敏接著道:「不,你比他帥多了。」

惹得麥克哈哈大笑,伸出手與她握手說:「你是我在紐約見過最好的飯店人員。」然後留下五十美元鉅額小費。

美國五星級飯店,客人給的小費,五元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價碼。
有了這一次體貼又愉快的用餐經驗,從此麥克到紐約都上漢斯理用餐,並且指定陳文敏為他服務。

又有一次,沒有訂位的麥克帶著太太與朋友忽然走進來,由於已有三組客人正在吧台等待,麥克這位巨星勢必要等上許久。陳文敏又靈機一動故意嚷嚷: 「麥克先生,您怎麼晚了二十分鐘才來!您的訂位剛被取消,不過,我試著想辦法盡快幫您安排座位。」

五分鐘後,便幫麥克第一順位上桌,其他等候客人,就沒有抗議。

麥克笑著告訴她:「我看妳可以來好萊塢演戲了!」
又有一回,麥克在餐廳用餐,在另一桌的「第一波斯頓證券」

﹝FirstBoston﹞副總裁雷納一直偷看麥克,陳文敏發現了,趁著服務生上菜時,走上前問他:「雷納先生,您的公子上回說想要麥克的簽名, 對不對?」雷納會過意高興地說:「對啊,對啊!」
就這樣,從未提出要麥克為客人簽名的陳文敏,為雷納做了這件令他永生難忘的事,並且顧全了他這種身分所不能啟齒的心願。

就在陳文敏的死忠客人越來越多時,有一天,她接到剛卸下國務卿的季辛吉秘書南茜打電話來說季辛吉即將蒞臨飯店用餐。當時季辛吉所到之處均引來大批 媒體跟蹤,安全與隱密是最重要的事。

安排這種政治人物的位置非常講究,陳文敏本能地問:「有多少隨從?」

陳文敏說:「一定要安排在門口的對角斜線,讓他面向大門,背靠牆壁,左右與前面三桌均安排安全人員。」同時,用餐的花費也設身處地著想。

陳文敏說:「企業人士比較有錢,餐點可以建議較高級的,但是卸任的政治人物,要為他們設想花費。」

於是陳文敏很細心、又很體面地讓季辛吉在這家大飯店完成划算又有面子的宴會。最重要的是,要研究知名人物的用餐習性,這就是五星級大飯店的「競爭 力」。

陳文敏設法打聽出猶太裔的季辛吉的習性:「不喝酒,愛喝沛綠雅﹝Perrier﹞礦泉水,不吃有殼的海鮮,不吃豬肉。」因為季辛吉愛喝沛綠雅,所 以,後來 紐約的上流社會都喝沛綠雅。也因為陳文敏的用心,季辛吉後來每回一定要先確認陳文敏在,才願意進漢斯理用餐。甚至整條華爾街的知名總裁與執行長, 全都非常 喜愛陳文敏,包括美國運通的執行長羅賓森、中東銀行總經理雷夫、國際投資公司總裁貝克,甚至各國駐紐約的大使們,也都成為她的好朋友。有的客人會 寧願花時 間等候陳文敏來上班。

陳文敏回憶,有一次,一位女士單獨走進來,仔細一看竟然是巨星茱蒂.福斯特。茱蒂很嚴肅,不愛講話,陳文敏一眼就判斷茱蒂是很有個性,不喜歡被煩 的人。接著,陳文敏俐落地把她引到角落,前面還有一棵植栽遮住。茱蒂吃得很清淡,不喜歡油膩,另外也喜歡紐約歌劇。

大概欣賞陳文敏的善體人意,茱蒂.福斯特後來也常來,但總是一個人。陳文敏利用機會讓她知道自己也很喜歡歌劇,所以茱蒂有時會邀請陳文敏一齊坐下 來聊一 聊,詢問紐約的歌劇近況。因為表現優異,有工作狂的陳文敏在當了一年半的領班後,二十八歲便成為餐廳部門的經理,創下紀錄。三十四歲,又進一步升 為餐飲總 部的總監,掌理六個餐廳,也刷新紀錄,她這位東方女性的成就,在當時紐約變成大事,她也因此成為『紐約客』雜誌以及『紐約』雜誌的新聞人。

陳文敏也認定:「人生的造化,與自我的努力有絕對關係!」她成為經理時,接到一通電話,是多年前那位請辭的白人帶位小姐打來的,她以請求的口吻 說:「有缺人嗎?」

陳文敏回答:「據我所知,現在好像沒有經理的缺。」她聽了連忙說:「啊,我不是要應徵經理,我還是應徵帶位小姐。」當陳文敏距離總經理職務只剩一 步之差時,她做了一個決定:「我要自己出來創業。」於是一年後,她跳出來開設「WM宴會公司」,專門幫上流社會辦理宴會與活動。

由於她掌握上流社會的名單,上流圈子都願意讓她接案子,所以營業額驚人,一開始就創下一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一百萬元﹞的年營業額,獲利率在四 成以上。

紐約上流人物非常重視隱私,陳文敏獲得他們的信任,所以不斷增加客源,她說:「為他們辦宴會,還要簽下秘密協定,信守不得攝影、不得錄音、不得將 宴會所見 所聞洩漏給第三者,否則會吃上官司。」憑著一己之力,陳文敏在紐約不僅成為一家公司的老闆,且擁有三棟公寓、名車及司機、傭人。

一九九五年、應年邁的母親之命,三十八歲的陳文敏決定結束紐約的事業,變賣紐約的資產回台灣,當飛機飛離甘迺迪機場時,她喃喃自語:「當我再回紐 約時,我將只變成一位遊客,因為紐約的商場競爭太激烈了,我知道這麼一走,就無法競爭了。」

美式風格注入營建業新生命

陳文敏回台創立「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引進紐約上流社會新的休閒觀念,也成為這兩年「豪宅」案中有關頂級休閒俱樂部設施的主導人。才短短五 年,她已接 辦包括青山鎮、天籟、海神及寶成建設總部等的俱樂部施工、管理與服務等二十多個案子。預估今年營業額為新台幣五千多萬元。

陳文敏以美式風格,游走在傳統產業的大老闆中,頗引人矚目。
寶成建設董事長林常榮說:「我認為陳文敏為非常傳統又逐漸走下坡的台灣營建業注入了新生命。」

陳文敏說:「在我的眼裡,台灣像是一個十八歲的男孩,卻擁有四十歲的財富,所以像是暴發戶。我有一個想法,想讓台灣變成一個四十歲,成熟又有文化 的男人。」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相信自己就會有力量

星期日, 10月 02, 2011

當逆境到來,你像什麼?

一個女兒對她智慧的父親抱怨,說她的生命是如何如何痛苦、無助,她是多麼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個人惶惶然然,只想放棄。她已厭 煩了抗拒、掙扎,但是問題似乎一個接著一個,讓她毫無招架之力。

當廚師的父親,二話不說,拉起心愛的女兒的手,走向廚房。

他燒了三鍋水,當水滾了之後,他在第一個鍋子裡放進蘿蔔,第二個鍋子裡放了一顆蛋,第三個鍋子中則放進了咖啡。

狐疑的女兒望著父親,不知所以然,而父親則只是溫柔地握著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說話,靜靜地看著滾燙的水,以令人熾熱的溫度燒滾著鍋裡的蘿蔔、蛋、 和咖啡。

一段時間過後,父親把鍋裡的蘿蔔、蛋撈起來各放進碗中,把咖啡濾過倒進杯子,問:「寶貝,你看到了什麼?」女兒說:「蘿蔔、蛋和咖啡。」

父親把女兒拉近,要女兒摸摸經過沸水燒煮的蘿蔔,蘿蔔已被煮的軟爛;他要女兒拿起一顆蛋,敲碎薄硬的蛋殼,她細心觀察著這顆水煮蛋;然後,他要女 兒嚐嚐咖啡,女兒笑起來,喝著咖啡,聞到濃濃的香味。

女兒謙虛恭敬地問:爸,這是什麼意思?

父親解釋,這三樣東西面對相同的逆境,也就是滾燙的水,反應卻各不相同。

原本粗硬、堅實的蘿蔔,在滾水中卻變軟了,虛爛了,這個蛋原本非常脆弱,它那薄硬的外殼起初保護了它液體似的內容物,但是經過滾水的沸騰之後,蛋 殼內卻變硬了,而粉末似的咖啡卻非常特別,在滾燙的熱水中,它竟然改變了水。

「妳呢?我的女兒,妳是什麼?」

父親慈愛地摸著雖已長大成人,卻一時失去勇氣的女兒的頭:「當逆境來到妳的門前,妳作何反應呢?

妳是看似堅強的蘿蔔,但痛苦與逆境到來時卻變得軟弱,失去力量嗎?

或者妳原本是一顆蛋,有著柔順易變的心?妳是否原是一個有彈性、有潛力的靈魂,但是卻在經歷死亡、分離、困境之後,變得僵硬頑強?

也許妳的外表看來堅硬如舊,但是妳的心和靈魂是不是變得又苦又倔又固執?或者妳就像是咖啡?咖啡將那帶來痛苦的沸水改變了,當它的溫度高升到一百 多度時, 水變成了美味的咖啡,當水沸騰到最高點時,它就愈加美味。如果妳像咖啡,當逆境到來,一切不如意時,妳就會變得更好,而且將外在的一切轉變的更加 令人歡 喜,懂嗎?

我的寶貝女兒?妳要讓逆境摧折妳,還是妳來轉變,讓身邊的一切人事物感覺更美好、更良善?」

每天告訴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錯』,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愚者用肉體監視心靈,智者用心靈監視 肉體,獲致幸福的不二法門是珍視你所擁有的、遺忘你所沒有的。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你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真正的愛,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靈魂的深度, 愛的力量 大到可以使人忘記一切,卻又小到連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納。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不論你在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 是結束之 後就不要悔恨,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過於虛偽的過日子,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當你能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愛。用最少的悔恨面對 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去面對未來。

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如你想要擁有完美無暇的友誼,可能一輩子找不到朋友,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能轉變你的心情,好好扮演自己的角 色,做自己該做的事。

「當逆境來時你像什麼」,人生不就是都在逆境中度過嗎?人的成長在於一次又一次的解決逆境,人的成就不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解決逆境後得到嗎?人生 就有如逆流而上,成功的人克服逆流而上,而平凡的人隨波逐流,失敗者被潮流所淹沒,

相信各位讀者都將是一位克服逆境逆流而上的成功者,祝大家萬事順心。

最珍貴的一堂課-「先敗後勝」的成功學

民國八十九 年的耶誕節前夕,就在資迅人網路公司執行長賀元向《商業周刊》記者說:「資迅人明年就可以開始賺錢。」的三個月後,資迅人面臨財務壓力, 準備進 行第三次增資。賀元形容那是一座冰山,他必須在幾天內尋找「破冰器」化解,他因此尋求一位投資銀行家股東的支援。他不堪回首的回想最危急 的十二月二十四 日:「二十三日時,股東還說OK,二十四日卻突然對我們說破冰器沒了,請自己去想辦法。」那不但是賀元收過的最殘酷的聖誕禮物,也是賀元 度過最冷冽的冬 天。因為後續的彈援不繼,隔年四月,資迅人無力處理超過一億元的負債而收攤。

‧ 台灣兩年來有十萬個老闆失敗
賀元、張榮貴走過挫折,重出江湖

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一日,張榮貴從加拿大回到台灣,走進結束營業的座頭鯨網路公司。這是他第二度創業失敗。面對空蕩蕩的辦公室,張榮貴一個 人拆著剩下的電腦,一台一台搬回家。這時候,他才發現這天是愚人節,心中百感交集。

張榮貴與賀元都曾經是失敗者,而他們並不孤獨。根據經濟部的統計,最近兩年半(編按:民國八十九年一月至九十一年六月)的台灣,有九萬三 千九百六十三家公司撤銷或解散。也就是說,有將近十萬個老闆面臨人生重大失敗;但不同的是,張榮貴與賀元已在失敗中站起來。

張榮貴如今是春水堂總經理,他所創造的網路卡通人物「阿貴」紅遍海峽兩岸,他的網路公司更是網路泡沫化後的少數倖存者。賀元更不簡單,他 一一拍賣旗下公司、釐清與兩百多位債權人的債務後,最近要重出江湖,在北京、台灣成立新公司!

「賀元重出江湖?」這是最近台北商場上引人矚目的耳語。曾經被喻為「網路金童」、獲得英特爾(Intel)等公司投資青睞的賀元,創業過 程有如搭雲霄飛車,快速竄起,又倏然落地。去年失敗之後就杳無音訊的他,日前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告知親近好友,透露出他重新創業的訊息。

今年七月,曾經在日本創辦Hyper Net的板倉雄一郎,出版《從失敗中學習》一書。三十九歲的板倉,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公司倒閉,負債三十七億日圓,他個人也因而破產。板倉在一九九八年以 《社長失格》一書,面對自己的失敗;事隔四年,他再透過《從失敗中學習》,公開自己從公司倒閉的失敗中,學到的寶貴經驗。在這本新書他開 宗明義的第一句話 是:「從現在起,向失敗學習!」

板倉雄一郎指出,「即便是現在,許多日本人依然認為失敗是件可恥的事。」相對的,他觀察到,美國企業失敗的經驗正是成功企業的基石:一百 家同時創業的公 司,幾年後大概只剩兩、三家可以順利存活。在美國,和思科(Cisco)同期創業的企業超過一百家,至今只剩思科,但合併、倒閉的公司, 所開發出來的技術 和經營知識,最後卻成為市場珍貴的資產,他們的經驗也隨著人才的流通,廣為流傳。

‧ 失敗經驗是重要資產、需要經營
企業家學習曾國藩「屢敗屢戰」精神

許多人可能沒想到,失敗經驗也可能成為一種個人重要資產。近年,從中國大陸到台灣商場,有許多企業家爭先閱讀清朝儒將曾國藩的傳記,包括 中國大陸最大電腦 廠商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冠捷科技(全球第二大監視器廠)總裁宣建生等人。企業家為何要閱讀「曾國藩」?他的年代距離今天超過一百多 年,他的沙場經驗在 二十一世紀有何參考價值?原因在於,企業家們要研究曾國藩如何「屢敗屢戰」。

宣建生在師大附中就讀時就念了一系列曾國藩的書,但是他說:「那時候太年輕,沒有太多體會。」一直到中年,接掌連年虧損的冠捷科技後,重 讀「曾國藩」的體 悟才大有不同。尤其,如何從屢戰屢敗中汲取教訓,讓下一次出擊更精準。因為他自己啟發很多,如今他不僅要求經理級以上的同仁也要研讀,更 要他們一年寫兩、 三次讀書心得報告。他說:「一年寫兩、三本書的心得報告,看起來不多,但若能真正體會,一生也就受用無窮了。」

曾國藩曾經三度自殺,說穿了,只是一個失敗者。一八五四年二月(咸豐四年),他在四十四歲時受命討伐太平天國的亂軍。結果三個月後,就戰 敗於靖港,他羞憤 的投水自殺。後來被部屬救起。第二年,他又戰敗了。他的湘軍水營被敵軍攻下,一百多艘船被燒毀,連他的座船都被俘。他氣憤得想要策馬赴敵 以死,但被旁人攔 下。屢次尋死不成的曾國藩,最後竟然在屢敗中悟出勝利之道,打敗人數十幾倍大於湘軍的太平軍,留名青史。曾國藩說:「吾生平長進,全在受 挫受辱之時。」這 句話點出他人生的失敗智慧。

‧ 施振榮:失敗是常態、是過程!
劉柏園從「負債兩千萬」到創造高股價

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劉常勇就指出,美國創投業者做投資評估時,會看創業者過去的失敗經驗,以及如何處理失敗。因為有失敗經驗的人,不容易 犯同樣的錯誤。賀元也說:「社會其 實對於創業家還是有很大的容忍度,只要你不是拉下鐵門就走的那種人。」

在經營事業過程中,不只一次公開承認「經營失敗」、進行集團再造的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大概可以說是台灣最懂得失敗學,能夠從中汲取成 功元素的企業家。 他就說︰「一個企業不可能失敗五次之後,還不成功!」施振榮最近打算退休後把個人經營事業的經驗傳承給年輕人,對於每個年輕工作者他同樣 說︰「我會告訴年 輕人,失敗是常態,是一個過程!」

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在創業初期曾嚐到失敗的經驗。當時,他和朋友出資三百萬元成立公司,一開始因自行開發的「日蝕」遊戲產品成功行銷到 日本及東南亞,很 快賺進一個資本額,成功讓他誤以為賺錢很容易,因而輕率決定研發產品賣到美國,但是,這個錯誤的決策,讓他們付出慘痛代價。研發部門快速 膨脹,但研發進度 反而延緩,產品出不來,人事成本居高不下,現金流量又發生問題,最後因負債兩千萬元差點經營不下去,家裡抵押貸款的房子差點被拍賣,遠 景、美夢草草收攤。

現在想起這段失敗經驗,劉柏園雖心有餘悸,但他仍說,「那是很棒的一堂課!我學到很多!」而他重起爐灶的遊戲橘子如今不但掛牌上櫃,最近 的每股增資價格在不景氣中更高達到每股一百二十元。

‧ 從失敗中學習,再創高峰
過來人提供「敗部復活」三法則

失敗過的人,都強調從失敗中可以學習,不過有些人能夠再創高峰,有些人卻依然一敗難起。究竟該怎麼「懂得失敗」?曾經失敗的創業者及專家 學者,歸結出以下的「敗部復活」法則:

一、設定底限,打一場輸得起的仗:既然經營事業難以避免失敗,施振榮提醒,一定要打「輸得起的仗」,不管公司規模大小,必須在輸得起的範 圍內往前衝,如此一來,即使失敗,還能站起來。尤其當失敗超乎預期,也要在第一時間內面對和解決。

施振榮以宏碁在民國八十八年出售德碁三成股權給台積電為例,當初投資德碁,本以為是一場輸得起的仗,到後來發現失敗可能超乎預期,很快壯 士斷腕賣掉德碁。 春水堂科技娛樂公司總經理張榮貴也在經過兩次創業失敗後,深刻體會到:「打一場仗,不是只要想怎麼打,而還要想怎麼退。」張榮貴前兩次創 業都只看到市場, 沒有想到一旦失敗要怎麼退。他第一次開傳播公司拍MTV影帶,因外在市場快速萎縮,他還不知道應變而敗亡;第二次投入網路補教市場,只想 到市場沒有競爭 者,卻沒想到自己根本是外行而收山。

有了這兩次教訓,現在經營阿貴網站,張榮貴已懂得如何進退,例如,當他發現阿貴餐廳沒辦法營造出卡通裡的主題氛圍,只會壞了阿貴的形象, 今年六月毅然決定收回授權,不讓阿貴餐廳繼續拓展。這個勇於撤退的動作,他說是為了「阿貴能擁有三十年以上的壽命」。

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信譽是反敗為勝的重要支撐力:劉常勇表示,企業經營失敗,投資者也蒙受損失,此時,最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失敗,不 搞壞人際關係,留待日後東山再起的人脈本錢。

撼訊科技總經理陳劍威也曾有失敗的經驗。他參與經營的第一家公司聯訊電腦倒閉時,欠十幾家廠商貨款。陳劍威設身處地站在供應商角度想,他 知道他欠廠商的每 一筆錢,都是人家的救命錢,即使公司做不好,也要盡力還錢。當時陳劍威想辦法籌款還給一家旭上科技三百萬元,雖然距兩千萬元的欠款還差很 多,但廠商感受到 陳劍威有心還債的誠意。也因為如此,他重新創業時,過去的人脈很快派上用場,五百萬資本額的公司,第一個月就做了一億元生意。

三、把失敗經驗當成成功的踏腳石:美國最受歡迎的訪談節目主持人歐普拉,創造了《財富》雜誌形容的「超越演藝事業的歐普拉企業王國」,年 營業額達到九億八 千八百萬美元。歐普拉成功之前,吃過許多閉門羹,非洲裔的背景,更讓她只能以低級搞笑起家。可是她卻從別人的批評與冷嘲熱諷中,不斷的修 正路線,在深度又 感人的人物訪談節目中,找到一條力爭上游的路。

她說︰「這麼多年來我還是常因為挫折而偷偷哭泣,不過我現在沒那麼驚慌了,因為我發現,失敗與拒絕,是成功的一面鏡子,只不過它照出來的 是相反的方向。你只要願意仔仔細細正視這面鏡子,你一定可以看到成功的自己在裡面。」

劉柏園研發銷售到美國的遊戲產品失敗之後,看到自己完全不懂市場、不懂行銷的弱點。他了解到,遊戲是文化產品,要跨越文化的鴻溝,一定要 有雄厚的資金、完 善的管理、優勢的行銷能力,這不是一個小公司可以做的。認清這一點,他開始親自跑光華商場做消費行為調查,劉柏園失敗後的一年,遊戲橘子 開發出來的「便利 商店」大賣一百萬套,這是他低頭學習之後的初步成果。

許多時候,失敗就像一所學校,讓人有機會學得更扎實的工夫。但是,多數人卻承受不起而自殺,或者消極一生。綜觀許多創業人士大失敗或小失 敗的故事可以發現,若想要有敗部復活的機會,最根本的還是能夠咬緊牙關,不畏懼從零開始。

例如,今年元旦,香港媒體以斗大的標題「破產富豪做小販重生」,報導香港農場餐廳創辦人陳興濤破產後靠兜售《哈利波特》等童書維生。今年 四十三歲的陳興 濤,極盛時期,在香港擁有四十八家農場餐廳,員工一千三百人,他住在香港半山地區的豪宅中,有三個僕人,擁有三部名車。但他在民國八十六 年金融風暴時仍繼 續擴張、導致貸款過高,在民國九十年破產而一文不名,如今他住在十幾坪的小房子內,還繳不起小孩的學費。

陳興濤當書籍小販的新聞傳開後,媒體對他從失敗中奮鬥的精神持肯定態度。BBC駐港記者甚至提出這樣的觀察:「香港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的 地方,只要你能再度成功,人們往往很快就會忘記你過去經歷過的失敗。」

‧ 咬緊牙關,從零開始
和田一夫六十八歲破產重新創業

日本八佰伴百貨在一九九七年破產後,負債兩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百八十億元)的八佰伴總裁和田一夫,也從一個在全世界擁有四百家分店、 年營收五千億日圓 (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億元)的國際公司大老闆,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房子被法院拍賣後,和田和太太只好租房子住,靠過去繳的退休基金維 生。

和田沉寂一年後,一九九八年就試圖「忘記過去,重新開始」,他成立和田經營公司,擔任經營管理顧問。去年四月,他出版「從零開始的奮 鬥」,把自己經歷過的 成功和失敗經驗公諸於世。和田一夫說,中共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一生中經三次重大挫折與失敗,最後一次失敗是七十四歲時,但鄧小平還是重新 站了起來。和田以 此自勉,因為八佰伴破產時,他六十八歲,比鄧小平還年輕。

劉柏園在最失意時,仍向朋友借錢到法國參展,那一年(民國八十六年底)他的遊戲光碟一套也賣不出去,但在展覽中同樣沒有做到生意的朋友用 一句話鼓舞了他: 「我明年還要再來,因為business is never hopeless!」因為這句話,劉柏園決定從一無所有再重新做起。

‧ 面對殘酷事實,邁向卓越
一定要相信自己能獲得最後勝利

美國暢銷書作家柯林斯(Jim Collins)在最新作品《從優秀到卓越》(中文版將於九月問世)一書中指出:要邁向卓越之路,必須勇於面對殘酷事實。他特別以在越戰期間成為越共戰 俘、被囚禁八年的美國海軍上將史托克戴爾為例。史托克戴爾後來成為美國的英雄,當他被問到靠甚麼度過處境淒慘的漫長歲月時,他的回答是: 「一定要相信自己 能獲得最後勝利,絕對不可喪失信心,不管眼前的現實多麼殘酷,都必須勇敢面對。」柯林斯稱這種「一方面相信自己能獲得最後勝利、一方面勇 敢面對殘酷事實」 的信念為「史托克戴爾弔詭」。應用在公司經營管理上,柯林斯說:「不管目前的形勢是多麼絕望,……他們都有堅定的信心,相信自己不但能存 活下來,而且會變 成一家卓越公司。但同時,他們也很有紀律的面對眼前最殘酷的現實,永不懈怠。」

柯林斯以美國核子公司從失敗中站起來的過程為例。一九六五年,美國核子甚麼都做,但甚麼都虧,瀕臨破產邊緣。當時,核子公司出現一位執行 長艾佛森,他召開一系列總經理會議,每次讓同事面對問題,深刻的把問題翻來覆去討論。

那些年間,艾佛森的辦公室永遠有同事在裡面相互叫陣、吵吵嚷嚷;他們在爭吵、辯論中賣掉核子能源事業;在爭吵、辯論中把重心移到鋼製托樑 上、開始自行製造 鋼鐵、蓋第二座迷你鋼廠,……於是,公司的策略在許多痛苦的爭辯中逐漸形成,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們堅持要找出成功之路。三十年後,美國核子 公司成為全球第四 大鋼鐵製造公司。到一九九九年,這家公司的獲利已超越美國其他的鋼鐵公司。

失敗是殘酷的,但從許多人身上我們也看到,失敗和成功往往互為因果,如果我們相信:當失敗來臨,成功就在眼前,那麼面臨失敗時,會有更多 勇氣和毅力繼續奮戰下去!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文/彭明輝

這 一篇文章原來是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寫的。他們面對升學、就業與服役的抉擇而無所適從,有些人因為研究所沒考上而氣餒。在我心裡,困境與抉擇之所以 艱難,完 全只是因為我們誇大了人生偶然際遇的重要性。如果我們能穿透表象,而看到人生原本是不曾間斷的累積,我們就可以坦然地面對人生各種的逆境與抉擇 了。這篇文 章刊出之後,在年輕人的網路上到處流傳。親子教育要能看得長遠,首先就要讓孩子有能力面對困境與抉擇。這是我把這篇文章給納進這個課程裡的第一個 原因。碰 到婚姻觸礁的朋友,我常感慨的是:枉費了幾十年痛苦的婚姻生活,她們還是看不到婚姻的實質內涵,只能看到婚姻的表象。因此,當一個年輕朋友遭遇到 婚姻困境 時,我也用這一篇文章,幫她跳出情緒的低潮。文末我會試著去說明這篇文章的觀念和婚姻的關係。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就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 先當兵、就 業,還是先考研究所?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地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需有的!譬如,我的兩個孩子國中成績都沒有到「就算失 常也穩考得 上」的程度,但是我和兩個孩子就都不曾在聯考前夕真正地焦慮過。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 會得;屬於我 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得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 生的困境」, 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一向不被看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廿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 愁雲慘霧,好 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味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僥倖考上的人畢 竟仍舊只是僥 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 而持續累積的 過程!所以,三年後乙順利地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同樣的,今天唸 清大動機系的 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唸成大機械的人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得好?仔細比較甲和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 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一時的際遇而中止或增減」。聯考排名只不過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的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 一步到底是當 兵還是考研究所。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斷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 刻!但是,容 許我不厭其煩地再重複一次: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該得的遲早會得到,不該得的不可能長久保有。我們唯一該關切的是自己真實 的累積過程 (這是偶發的際遇所無法剝奪的),而不是一時順逆的際遇。如果我們能看清楚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貪求,也沒什麼 好焦慮的了! 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什麼,然後安安穩穩,勤勤懇懇地去累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唸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在唸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兩年,才決定要唸研 究所。碩士畢 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卅二歲才整裝出國唸博士。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 笑我:全班最 晚唸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眼裡看著別人欣羨敬佩的眼光,心裡卻只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 就決定再也不 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那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際遇 一事不能不更 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曾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剛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做傳奇性的人物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只 是好事者之 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 文全部看完, 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數篇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其間七年的時間 我從未停止過 研究與自修。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常人不從長期 而持續的累積 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象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作悲喜。可是對我來講,當講師期間 被學生瞧不 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廿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 外在展示而 已,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中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地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唸研究所 時會比別人更 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可是,假如我先唸研究 所,我怕自己又 會像唸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唸得不甘不願的。」「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可是……」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 種對話的感 慨。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廷,其實骨子裡的 差別根本可以 忽略。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要改回到 「朝四暮三」。 先工作或先升學,其間差異就有如「朝四暮三」與「朝三暮四」,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 時際遇中的小 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得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或者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那個都一樣,唯 一的差別只是 先後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愈小,越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可是 我們卻經常看 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地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如果看得夠遠,人生長則八、九 十,短則五、 六十年,先做那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考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道:「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 只有兩種可 能: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假 如你是決心不 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它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它。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需感到遺憾。不是嗎?」 人生的路那麼 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唸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畢業 後,他告訴自 己: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 利,這是常見的 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 而放不下身段 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說也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也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努力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所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 別人比成就, 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後該得的不白少你一分,不該得的也不白多你一分。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碰到一位高中 同學。他在南 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給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的研究上 也已卓然有 成。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起我就不曾放棄過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 學,而他卻始終 不曾分心去涉獵任何課外的知識,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來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怕已遠非他所 能理解的了。 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 該得的東西, 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

從高中時代閔始,我就不曾仔細算計外在的得失,只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喜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科學 的關懷,會持 續一生去探討。事實單單純純地只是:我只在乎每天廿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而不在乎別人能不能看到我的成果。有人問找,既然遲早要唸博士, 當年唸完碩士 就出國,今天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我從不這樣想。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聊,完全未脫學生時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 態!人生長得 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可是,為了兼顧理 工和人文的研 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這卻又是大部份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台訪問找:「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後來仔細回想,才發 現:我不是沒有 過困境,而是被常人當做「困境」的境遇,我都只當做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剛服完役時,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卻又覺 得遲早會有工 作,報酬也不致於低得離譜,就不曾太放在心上。唸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來,精神上我過得很充 實,二來我知 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二歲才要出國,而大學同學正要回同一個系上任副教授,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的 要求有多 嚴),卻不曾為此喪氣。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地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瞭解到:生命是一 種長期而持續 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長久持 有。假如你可以 分享這些信念,那麼人生於你也將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不倚靠孩子的生活方式[一個日本老人的生活智慧]

一個人,最好! 沒有期待,更容易與人相處!

文章.日本國寶劇作家橋田 壽賀子
你也想要擁有這樣的晚年 嗎?那你可能要從年輕時代,就要能夠找到自己所喜歡的工作,並且專注埋首其中,長年累月下來,你必然能夠我行我素,無所 牽掛,暫時把告一個段落的工作丟下,環遊世界去。

日本國寶劇作家橋田壽賀 子,在經典戲劇《阿信》和《冷暖人間》中,用筆鋒刻劃出無數悲喜交織的人生,讓影迷為之動容;這次,她將用情感真摯的文 字,娓娓道出自己的人生體悟,是獻給亞洲讀者的最好禮物!

不倚靠孩子的 生活方式
處理人際關係時,因為有所期 待,因而傾盡心力對待對方,結果認為自己「遭到對方背叛」的人好像很多。其中最嚴重的對象多數是自己的孩子。因為認定將 來需要孩子照顧的期待心理驅使,導致拚命地寵愛孩子。
有些父母單方面想著「將來要 讓孩子照顧自己」,然後建造兩代同居的住宅。但是與兒子夫婦幾乎很少接觸,於是又發出「不應該是這樣的啊」等抱怨的想 法,這樣的人比預料中還要多。
這 些人當中有些會因為心中很在意,而偷窺兒子夫婦的生活,然後說些「昨天有人送糖果給他們,竟然沒分給我」或者「自己吃火 鍋,也不叫我」,盡是想些瑣碎的 事。要糖果可以自己買呀!兒子和媳婦自己吃火鍋,你也可以找好吃的東西慰勞自己,不時招待朋友一起過快樂的生活。針對每 件瑣事去留意兒子夫婦的生活,因此 每天活在怨恨的心情裡,最後還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啊!
過度 期待會認為自己遭到背叛
其實,希望孩子在你有事的時 候能照顧你,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當你對孩子有過度的期待時,很容易就會將這種心情轉化,認為孩子背叛你。
但是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根本 不認為這是背叛。事前也沒跟你商談,也沒有約定,他們完全不了解雙親的想法。於是你就抱怨「期待他十項,他只做到五項」 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
 因此,改掉這種想法就沒事了。把一 開始的期待放在零上面,因為是零期待所以你不會抱怨「他只做到五項」,而是改口「他竟然做到五項」的想法。
 如果你到現在才說出「我蓋房子給你 們住」? u我替你們付買公寓的頭期款」這種好像要從事等值交換的條件,也只能得到不滿的心情而已。
 照理說年輕的夫婦資金不夠買房子, 替他們蓋房子也沒什麼。問題是,不是送給他們錢,而是借給他們。即使是親子關係也要打契約,讓他們每個月攤還借出去的錢。
換句話說自己要下功夫,想辦 法有錢可以過富裕的退休生活。如果你還是覺得孩子很可憐,實在不忍心,那就將他們還的錢存在銀行裡,以後再給他們。重要 的是必需守住人與人之間的「分際」而已。
如果你一直有一搭沒一搭地支 援孩子,孩子就會被你寵壞而沒有辦法獨立。一直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東西看,孩子就習慣被寵,因為孩子喜歡受寵就覺得開心, 這樣的父母也是無法獨立的父母。
孩子 是孩子,我是我

總之,我的觀點是即使你跟家 人同住,還是要秉持「基本上你還是一個人」的意識。「過了二十歲的兒女就是屬於社會的,養兒育女的任務結束後,你也要回 歸社會」這就是我的想法。
在所謂的少子化(孩子少,父 母老)的現代社會,每一個孩子的花費的確明顯增加了。每一家的父母親都很自然地想,只要是為了孩子就該盡量去做。但是, 還是應該避免為孩子花費太多金錢。
我的話好像很無情,我一直認 為,建立孩子大學畢業後,應該環給父母大學學費的制度,應該是很好的作法。父母可以替孩子出高中為止的學費,但是孩子如 果大學畢業成了社會人士,就應該將大學學費分期攤還給父母。
如果這樣做,孩子腦中就有獨 立的意識會萌芽。再說從父母的角度不得不考慮,如果自己一生中賺的錢全都花在孩子上,孩子長大離去之後,自己還有很長的 日子要過,生活可能變得很困難。
對 父母親而言,孩子獨立的時候,也正是再度回復自我的時候,也因此,我勸大家一定要花點錢在重新培育自己、讓自己成長這件 事情上。如果父母與孩子雙方都能獨 立,這一來就可以彼此協助和慰勞。親子間談錢並非是污濁或無情的行為,我們不應該有這種意識。如果為人父母或子女的人不 能夠從頭修正自己的生活觀,當然就 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此我認為,必須從黏黏膩膩的親子 關係中脫身,過清爽乾脆的親子生活,才能確保好的心情。

【橋 田壽賀子 精采語錄】

◎跟 親戚、鄰居之間,盡合理的義務就夠了

只和自己想真心交往的人維持 關係,生活應該會更美好。請先釐清對自己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這就是能讓你輕鬆活下去的秘訣。
◎夫 婦不說話,不一定就是不和樂
意見合不合與感情好壞無關, 夫妻吵架也是一種溝通;時常把「都是託你的福」掛嘴邊,感恩和讚美就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
◎別 等臨終才來「立遺囑」
不管是財產分配或葬禮想要如 何辦,都一定要遺囑中寫清楚,並且年年拿出來檢視或修正。本人如果不在生前交代清楚,反而會造成後代爭議的起火點。
◎認 定人本來就不同,就會發現對方的優點
對兒媳婦,如果從開始就不喜 歡,那麼就算她有優點,相信你也會看不到。問題是無論是誰,多少都有優點,最重要的是認真地找出這個人的優點,然後承認 和接受它。
◎別 期待靠孩子過活!
照理說年輕的夫婦資金不夠買 房子,替他們蓋房子也沒什麼。問題是,不是送給他們錢,而是借給他們。即使是親子關係也要打契約,讓他們每個月攤還借出 去的錢。換句話說自己要下功夫,想辦法有錢可以過富裕的退休生活。
◎要 有勇氣「討厭時就直說」
拒絕之後,可能有人會說「那 個人好冷漠」,不過漫長的人生中,這只是小事一樁而已,不必太在意。因為在意別人的批評,結果卻不能過著自己想過的生 活,這樣不是很無趣嗎?
◎人 生只此一回,想去哪就去吧!
旅行不一定要完全照著行程表 前進,看眼前什麼是最重要的,想清楚再做,事後才不會後悔,人生亦然。埋首工作之餘,別忘留意四周美景,活在當下才是旅 行的意義。

[轉貼自 LA-FORUM]

一位出身台灣的世界頂級菁英邱強

這傢伙到底是何方神聖?讓負責台灣安全的國安會三大巨頭,三個鐘頭從頭到尾聆聽他一個人演講。」

前不久,職掌台灣安全的最高機構國安會,透過管道安排,邀請美國一位具有特殊背景的神秘人物來台,對內部做了一場有關「台海危機處理及危機化解」 的專題演講。

現場聆聽者有國安會秘書長莊銘耀、兩位副秘書長,以及海基會、國防部參謀總部等相關主管幹部。

兩個小時的專題演講結束後,與會的不少高階將官、重要幹部等,都對這個身高不滿一百六十公分,模樣並不顯眼的台灣學者充滿疑惑:「這個從英國請來 的小個子到底是何來路?能令長官們這麼信他。」


這個人是邱強,道道地地的台灣人:認識他的人都稱呼他「危機處理大師」。拜科技之賜,美國近年冒出不少華裔億萬富翁:不過,邱強是極少數不靠科技 而能晉身億萬富豪的台灣人。


他的專長極為特殊:他開的公司全世界僅此一間,別無他家!美國企業界封他為「危機大師」。他靠分析風險與化解危機致富,公司共有一千多名各種領域 專家,工作只有一項:解決危機。

從三十五歲創立公司至今十四年。邱強博士的危機處理公司,總共在十幾個國,處理過一千六百多個不同的危機,從美國三哩島核能掌故、大停電、波斯灣 戰爭到俄國核能外洩、土耳其大地震都是這位蜚聲國際危機博士的代表作。

除了國際性的危機處理,美國企業家口中的Chung
Chiu,更是許多跨國性集98遇到經營危機第一個想到的救世主:包括全球知名比爾.蓋茲的微軟公司、資本額高達兩千億美元猶太人開的石油公司 Texaco等世界前五百大公司,都曾經委請這個來自台灣的「
小巨人」:幫忙化解! 各種經營危機為轉機,到現在,這些大企業的某些老闆仍然與邱強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雖然身為風險與危機處理公司的總裁,而且是美國知名的華籍億萬富豪,邱強一向很低調,沒必要不接受各種媒體的採訪。

本刊獲悉他應國安會邀請來台秘密演講,透過管道安排,在他離台飛美前夕,獨家採訪這位全球獨一無二專靠化解危機致富的億萬富豪。

父親邱言曦(楠)畢業於日本帝國大學新聞系,一生任職公務員,幹到新聞局副局長退休、之後獲聘為美洲中國時報的首任發行人。

邱強高中考上建中,但他坦承年少輕狂,好玩不愛念書,邱強說:「我玩到連教科書都扔掉了,真是玩得很離譜!」

直到考前三個月,才重新買書苦讀,結果考上清大核子工程系。邱強說:「清華四年最大的收獲,是建立我思考邏輯的底子。」

當年,邱強是掛車尾最後一名考上:畢業時,卻是全班第一名。

之後,他跟一般念理工科的畢業生一樣申請留學,他以百分之一的幸運機率,竟然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核能工程研究所的就讀許可,厲害的是學校還給他獎學 金(只有一個名額)。能打敗那麼多的競爭者獨獲青睞,邱強自己也感到很驚訝。

第一天報到時,他大膽問系主任:「為何會選中我?」系主任笑著回答:「不是你特別優秀,也不是別的學生比較差,最主要的原因是你雖然最後一名考進 清大,卻是第一名畢業,我們認為你有潛力!」

邱強念了一年就順利拿到碩士,指導教授認為他資質不錯,攻理工最好也要懂得企管,於是建議他到隔鄰的哈佛修商務管理。

邱強在哈佛念完八個月的課程後,獲益良多,他說:「麻管理工學院讓我學習數據分析:哈佛增強我的邏輯概念。還有認識了馬英九和他的老婆周美青,又 碰上台灣退出聯合國,那真是一段令人動容的歲月。」

回到麻省理工學院,邱強轉攻機械工程博士,指導教授剛巧是系主任。邱強覺得很幸運,教授讓他率領一組十六名大學生協助做流體力學的實驗:他自謙運 氣好,人 時地都配合無間,竟然在八個月內,博士論文與實驗一氣呵成,又通過博士面試,使他打破以往紀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第一個也是 唯一一個 在八個月就獲得博學位的研究生,當時,他才二十四歲(他因身體因素沒服兵役)。

由於表現特別優異,邱強一拿到博士學位,就進入全世界最大的燃燒工程公司當核工程設計師。他運用他博士論文發明的「邱氏定律」,幫公司提升三十% 核能發電的功率,第二年立刻被破格拔擢為經理(通常須四十歲左右)。

二十七歲,這個身材矮小的「台灣囝仔」,已經被美國政府核能管制委員9C聘請為三哩島核電外洩首席調查員,帶領十六個核能專家,分析處理這次意外 事故造成的危機,以及日後預防化解之道。

這是他第一次在大事故危機處理嶄露頭角,美國政府對這位年僅二十七歲的台灣小伙子,特別刮目相看。

邱強的優越表現,讓許多白人既欽羨又忌妒,在公司也受到一些排擠,因此,當他三十五歲當上有色人種最高職位資深經理,他決定離職。人才總是不會被 埋沒的,市值達三百二十億美金的南加大電力公司,立刻聘請他當副總裁。

當時,南加大電力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股價從二十一美元跌落至十四元,可是高層始終沒發現癥結, 邱強
博士當下向總裁提出,必須立刻做緊急危機處理,否則不僅股價持續下跌,甚至 會危及公司生存。

南加大電力公司總裁撥款四百五十萬美元,讓他成立危機診斷及化解小組,他用了十名各專業領域的精英,花了七個月時間研析處理,對症下藥,公司的營 運獲得立即明顯的改善,股價也重新回升到二十一元。

他也因此發現,美國有許多跨國企業,卻沒有一家專門解決危機的公司,於是,他跳出來組成全球惟一的危機及風險管埋公司。

接下來,找上門的大企業是美國第二大的石油公司,當時市值達一千億美金的Texaco。

他們透過南加大電力請邱強幫忙把脈,當時Texaco碰到生產成本過高、銷售速度太慢,導致競爭力薄弱的問題,邱強花了五個月時間,透過科學的數 據分析,發現最大的問題出在管理制度﹔而公司知道有危機,卻查不出危機的原因,以及化解的方法。

邱強因為成功幫這些跨國性集團解決危機,連世界猶太人首富開的市值達兩千億美金的Home Depot家具連鎖店,也來請他開藥方。

這次,因為遭逢美國經濟不景氣,存貨又過多,邱強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才提升了四十五%的業績成長率,雖然時間長了些。猶太首富還是很感激他。

一九八六年,舉世最大的電腦軟體微軟公司,比爾蓋茲下面第四號人物科技執行長席思麥,也親自登門求診。

微軟的病灶跟一般公司不同,微軟的軟體雖然稱霸全世界,但卻有本土語言翻譯的障礙,也就是如何讓「產品當地化並被接受」,而且要比競爭對手快。

邱強透露,他只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解決了微軟的「速度危機」,至於是何妙方,他說基於職業道德與商業機密,無法洩漏,否則必須付出高額的賠償。

不過,這位國際公認的「危機化解大師」點出,處理各種不同類型的危機,有一個共通處,就是:什麼是危機?怎麼樣發現危機?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他目前接的case幾乎都是國際性的集團,而且並非來者不拒,有兩種情況他會婉拒﹔一種是已經病入膏肓﹔一種是因為股價跌落,大股東要求問診,執 行者僅為應付做形式上的敷衍。

此外,如果遇上兩家同質性的公司,他一定堅守職業道德,只挑選一家。邱強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九九零的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突襲,代號「沙漠風 暴」的軍事行動。

邱強首度透露這段秘辛,一九九零年9月,他突然接到白宮首席安全顧問約翰*史勒辛格的緊急電問他:「可不可以研擬伊拉克可能再度發動戰爭所造成危 機的各種分析,並以科學客觀的數據研判哪些危機可能發生?」

五角大廈要他負責「沙漠風暴」行動的「危機數據分析及破解」,邱強立即招集危機處理及數據分析的博士精英,成立秘密七人小組,花了四個月時間,研 擬出伊拉克可能對阿拉伯或美國發動戰爭的一百二十八種狀況,並針對每一種情況找出化解之道。

周詳的模擬計畫完成後,他親自飛往華盛頓DC,到白宮與約翰*史勒辛格報告,並為此在白宮與其他專家開了三次冗長的機密會議。一九九一年一月底, 美國決定在二月二十三日發動突襲。

約翰*史勒辛格又打一通電話給他,請他研擬在發動戰突襲時可能導致的危機﹔這次,邱強的危幾處理小組研擬出五種可能情況,並提出破解之道。

這場驚動全球的「沙漠風暴」突襲行動,完全在美國的掌握之中,在七天之內迅速攻下伊拉克,美軍付出極少的代價,伊拉克卻死傷慘重。

邱強再度透露一個秘辛:「如果伊拉克也有做戰爭危機數據分析及破解」,邱強立即招集危機處理及數據分析的博士精英,成立秘密七人小組,花了四個月 時間,危機處理,美國不可能在七日內打完而且美國最擔心的一種情況,伊拉克根本沒有想到。

如果,伊拉克用上這招,美國一定投鼠忌器,這場戰爭不見得會快速打贏。」

當然,美國政府付出一筆相當豐厚的酬勞,邱強在「沙漠風暴行動」的風險分析與危機處理,讓他不僅名利雙收,更提升他公司的國際知名度。

去年,台灣發生五十年來的七二九超級大停電,台灣透過美國政府能源總署找到他,由當時的經濟部長王志剛聘請他回台成立國際小組,調查大停電危機的 原因。

邱強由於成為國際危機化解大師,忙的十年沒回台灣,自己又是台灣人,沒談酬勞就一口答應,而且還率領了十三個博士級精英來台調查。



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邱強與他的危機處理小組,終於找出為何只倒一個輸電塔就造成全台灣大停電的癥結。邱強說:「事關國家安全,而且我們也簽了保密 協定,所以不透露。」

在國安會的內部演講中,他指出台灣當前有四大危機:軍事危機、財政危機、經濟危機及信心危機.

多數台灣民眾最擔心中共武力犯台﹔邱強卻認為,這種危機機率最小,因為,中共要付出最高的代價,獲益卻最低。

他覺得目前最大的危機反而是信心問題,信心危機台灣付出的成本最大﹔而中共卻不必動一兵一彈,就可輕易達成。

處理過各種不同型態與層面,幾位傑出危機大師說:「不管國家或台灣企業有需要,我一定回來為台灣打拼!」

[本文轉貼自 la-forum.org]

埋怨 是心靈的癌症!

有 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說到有一個樵夫,總覺得自己需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裡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氣,便在吃中飯時對著妻子大大的 埋怨一 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並遷怒到正在廚房裡做菜的女兒,女兒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飯時一不小心,多放了一匙鹽,這下子,樵夫吃了更火了!覺得 自己的人 生已經夠悲慘,居然連頓好飯也沒得吃。

於是,飯後他氣沖沖地回到山上去砍柴,一邊砍,一邊氣急地對其他的樵夫訴說著自己那"倒楣的人生",他越講越氣!砍柴時一個不小心,斧頭脫手 飛了出去,打 中了一個路人,那路人不是別人,而是由鄰國來訪,路經途中的鄰國王子,鄰國國王氣得派兵大舉進攻,一場戰爭就此爆發。一場戰爭,居然間接導因 於一頓充滿埋 怨聲的午餐。

這個小故事給了現代人不小的提醒,我很喜歡用一個比喻----

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為什麼我要說「埋怨」是心靈的癌症呢?有以下的兩個原因:

  埋怨會擴散:

一個人如果經常怨天尤人、批這評那,那麼,他(她)的情緒很容易就會波及到旁人,甚至影響了整個群體中的氣氛與風氣,漸漸地,群體中充滿了怨 聲載道、楚囚相對的消極氣氛。

埋怨會吸光您的養份&福氣埋怨的情緒會吸光您的快樂,吸光您的人緣,吸光您的自信,吸光您的動力,不但得不到原本所沒有的,還會讓您 原本所有的也漸漸被噬去。

所以說: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千萬不要讓「埋怨」的情緒毀了您的生活。

懂得讓自己「更好」

人生,不一定要當「最好」,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更好」;不一定要登峰造極,但一定要懂得讓自己保持在進步的狀態中。

曾經聽過有一位老太太,在她六十八歲的生日派對上如此許願著:「我40歲學彈鋼琴(現在她老人家已可以在教會中彈琴),50歲學英文(她已可 以用英文與外 國人對話),60歲學開車。現在我已經六十八歲了!如果上帝讓我活到七十歲,我一定要開畫展。」多麼讓人佩服的態度,不是嗎?

人生,該是「進步+ing」(現在進行式),而不應是「進步+ed」(過去式)或「be going to+進步」(未來式);該是把握現在,懂得不時地保持在上進狀態,絕不因時間或任何的關係而停止努力,或是一再地告訴自己「反正明天再開始也不遲」。

想一想,如果一位六十八歲的老太太都可以如此上進,那您呢?您是一個懂得讓自己不斷進步的人嗎?在此提供您兩個小小的妙方:

●每天去做一件自己雖不喜歡,但卻有意義的事:

每天做十分鐘的運動,每天背十個英文單字,每天讀一小段最新的商業期刊,每天饒恕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

這些事也許您不喜歡,卻很有意義!不用太久,的身體、知識、修養、專業能力.....,必會有迅速驚人的進步。

●常把目標給設定在比自己現有能力---再多出10%的地方:

做一件事時,非事關重大,則在此誠摯地建議,不妨試著把目標給設定在比自己現有能力再多出10%的地方。

也許一開始會累一些,但久而久之,您的能力就會被多「練」出10%,習慣這樣的程度後,再把標準提高10%,長期累積,您將在不知不覺中,變 成一個巨人!

一個懂的不斷更新、上進的人,不但令人欽佩,也會在這蕭條的年代裡,較不易面臨被不景氣給淘汰的壓力。您的人生,會是「進步+ing」嗎?

昨天的您、今天的您、明天的您,三者能連成一條向上攀升的曲線嗎?

*斧頭雖小,但多劈幾次,就能將堅硬的樹木伐倒*--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