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錢的啟示
兩塊錢有個年輕人到公司應聘會計,這位剛剛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在面試時就遭到拒絕,因為他實在太年輕了。
公司找的是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年輕人一再堅持,他對主考官說:「請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參加你們的筆試。」
主考官拗不過他,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這為位年輕人居然通過了筆試,由人事經理親自複試。
人事經理對這位年輕人非常有好感,因為他的筆試成績是最好的,不過年輕人的話呢?讓經理極為失望,他坦率的對經理說自己沒有工作過,唯一的經驗就是在校時掌管學生會的財務。
找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人做會計無疑是很不划算的,經理決定收兵。
他對年輕人說:「今天就到這裡吧!如有消息我們會打電話通知你。」
年輕人從座位上站起來,向經理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不管你們是否錄取我,請都給我打電話。」
經理從來沒有遇見過這種情況,竟一時呆了。
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問:「你怎麼知道我們不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呢?」
「你剛才說有消息打電話,那言下之意就是說沒錄取的人就不打電話。」
經理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興趣,接著問:「如果你沒被錄取,我們打電話給你,你想知道什麼呢?」
「請你們告訴我在什麼地方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在那方面不夠好,這樣我好加以改進。」
「這兩塊錢?……」
年輕人微微一笑:「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不屬於貴公司的日常開支,所以由我來付,請你們一定給我打電話。」
經理也微微一笑:「請你把這兩塊錢收回去,我們不會打電話給你了,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取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找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經 理在工作會議上說:「一開始就被拒絕,仍堅持參加筆試,說明他有堅強的毅力。清算帳務是一件十分繁瑣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 坦言相告自己沒有工作經驗,則顯示他的誠實,這對於從事財務會計的人尤為重要,即使不能錄取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評價,證明他有面對不足的勇氣和勇於承擔責任 及力求更好的上進心。」
員工不可能在工作中不出現差錯,也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完美,我們可以接受員工的失誤,卻不能接受員工滿於現狀止步不前。」
「我們需要員工和企業共同前進,自己掏電話費,反應出他公私分明的良好意識。
堅強的毅力,可貴的誠實,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力求更好的上進心,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則,都是公司所需要的,經驗不足可以積累,公司發展的希望就寄託在這些優秀的年輕人身上。」
星期日, 8月 29, 2010
您的時間在哪裡 ~ 成就就在哪裡
您的時間在哪裡 ~ 成就就在哪裡
25歲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學讀書升學讀書...,建立自己基礎。
在父母親友,社會價值觀影響及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完成基本教育。選擇讀書,應該一鼓
作氣,在您尚未進入產業時,能讀多高就多高,畢竟何時進入產業,您都是社會新鮮人
。
但是一旦您已經有工作經驗而又有心進修,當然管道很多,相對的掙扎也多。
因為您不知現在的年紀、條件、資歷、再去做進修這樣的投資是否值得?如果,您認定
一輩子要當"上班族",學歷對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否則,時間寶貴,不容許您再
走"錯"路。
20 ~ 25歲,您要懂得掌握與規劃自己的未來,決定了就是一條無悔的不歸路
。剛得到法律付予您的種種權力,相對的您要盡您的義務及學習面對責任的承擔。這時
候的您,是喜悅。矛盾與痛苦交戰,喜悅來自於開始被賦予一些自主權,矛盾來自於與
父母割不斷的臍帶關係,痛苦的是開始要嚐試錯誤。您要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如升
學、就業、感情、拿回自己對人生的主控權,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響的去搖擺自己的未
來。
【學會人際關係,多認識積極的朋友,十年後這些朋友都將是產業的中堅】
25 ~ 30歲,您像一塊海綿,努力吸收也甘心被壓搾,為的只是自我的成長。
這時候的您,應是工作取向,薪水待遇。升遷調職您應該是"斤斤計較"。因為唯有努
力付出,相對的您才敢積極爭取,社會新鮮人的動力應該讓您衝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因
為沒有經驗,所以不懂挫折。因為資源不多,所以一切盡人事,聽天命。現在的您:領
取別人的薪水,學習別人的經驗,付出自己的青春,建構自己的未來。
【學會累積經驗,接觸機會,良師益友的提攜更是提昇您成長的大利器】
30 ~ 35歲,您要學習判斷機會、掌握機會,不能再有嚐試錯誤的心態。這時
候的您,應是事業取向和家庭取向,工作應該從體力轉換為腦力。您應該看到的是遠景
,而非現況,面對的是寬廣人生,而非侷限於自我。結婚是許多人面臨人生第一次的重
大抉擇,面對婚姻,很多人以為結婚就是一個責任的結束,殊不知正是學習的開始。
就像一些剛上市上櫃公司,以為目標達成了,忘了自己的企業責任,忽略本業
。反而是一個惡夢的開始。
人的"本業"不就是經營自己的家庭,賺錢的目的不就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但這可不能成為忽略家人的藉口,一個經營不好家庭的人,縱使賺到全世界,他得到
的只是表面的掌聲,在他人生的這個圓,永遠有一個缺口。家應該是您最大的精神支柱
。動力來源和堅強後盾!
【時間管理,轉化心境;轉化用頭腦去工作,不要用身體去工作】
35 ~ 40歲,您要享受給人希望,功德無量的格局。這時候的您,應是企業取
向,工作只是一種休閒,更可轉化為對他人的責任。如果您專注於研究,您應該不只窮
畢生之力。24小時不眠不休的去"做苦力"您應該有成立研究機構,帶領一群人做更多
研發的雄心壯志。如果您是企業主管,您應該不只停留在汲汲營營,斤斤計較,您應該
有能力擔負主導周遭的員工、家人,帶領他們享受更好的生活。格局的大小,會影響您
成就的多少,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而非被影響的人。
【不論目前您多風光。多有成就,在您心中是否畫得出十年後的你?】
靜心思考!我們現在所有努力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父母、另一半、小孩?工作不
應該等於是人生,更不應該是需要經營一輩子的事。試問健康、財富、自我成長、人際
關係和時間自由,什麼是您努力工作的動力?我相信沒有人願意放棄任何一點。這些正
是促使我們年輕人前進的動力。十年後,您是提早完成它?還是提早放棄它? H
【寧可因夢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夢想】
我看週遭有太多優秀甚於我數倍的朋友,可惜的是終日汲汲營營,投入更多的
時間、精神、資源,卻沒有享受到應得的代價,原因無他,努力錯方向,找錯機會,拒
絕機會而己。
Jordan 打了一輩子的籃球,是很難在棒球場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不要讓忙碌
蒙蔽了您的雙眼再回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你的時間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
當您一個人成功,您只享受到一個人的快樂!懂得分享與付出,真正的快樂來
自於:週遭的親友因您的成長而提升,不論是精神或物質。真正的成功來自於:週遭的
親友因您付出獲得改善,給人希望功德無量。我們不是在做慈善事業,尚沒有能力普渡
眾生,但是,我們可以發揮一己之力,對親友,對那些有緣相遇的陌生朋友。伸出您的
手,在他們需要的時候!
太多人在等生命中的貴人,聰明如您,何不先從幫助他人開始?
25歲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學讀書升學讀書...,建立自己基礎。
在父母親友,社會價值觀影響及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完成基本教育。選擇讀書,應該一鼓
作氣,在您尚未進入產業時,能讀多高就多高,畢竟何時進入產業,您都是社會新鮮人
。
但是一旦您已經有工作經驗而又有心進修,當然管道很多,相對的掙扎也多。
因為您不知現在的年紀、條件、資歷、再去做進修這樣的投資是否值得?如果,您認定
一輩子要當"上班族",學歷對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否則,時間寶貴,不容許您再
走"錯"路。
20 ~ 25歲,您要懂得掌握與規劃自己的未來,決定了就是一條無悔的不歸路
。剛得到法律付予您的種種權力,相對的您要盡您的義務及學習面對責任的承擔。這時
候的您,是喜悅。矛盾與痛苦交戰,喜悅來自於開始被賦予一些自主權,矛盾來自於與
父母割不斷的臍帶關係,痛苦的是開始要嚐試錯誤。您要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如升
學、就業、感情、拿回自己對人生的主控權,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響的去搖擺自己的未
來。
【學會人際關係,多認識積極的朋友,十年後這些朋友都將是產業的中堅】
25 ~ 30歲,您像一塊海綿,努力吸收也甘心被壓搾,為的只是自我的成長。
這時候的您,應是工作取向,薪水待遇。升遷調職您應該是"斤斤計較"。因為唯有努
力付出,相對的您才敢積極爭取,社會新鮮人的動力應該讓您衝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因
為沒有經驗,所以不懂挫折。因為資源不多,所以一切盡人事,聽天命。現在的您:領
取別人的薪水,學習別人的經驗,付出自己的青春,建構自己的未來。
【學會累積經驗,接觸機會,良師益友的提攜更是提昇您成長的大利器】
30 ~ 35歲,您要學習判斷機會、掌握機會,不能再有嚐試錯誤的心態。這時
候的您,應是事業取向和家庭取向,工作應該從體力轉換為腦力。您應該看到的是遠景
,而非現況,面對的是寬廣人生,而非侷限於自我。結婚是許多人面臨人生第一次的重
大抉擇,面對婚姻,很多人以為結婚就是一個責任的結束,殊不知正是學習的開始。
就像一些剛上市上櫃公司,以為目標達成了,忘了自己的企業責任,忽略本業
。反而是一個惡夢的開始。
人的"本業"不就是經營自己的家庭,賺錢的目的不就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但這可不能成為忽略家人的藉口,一個經營不好家庭的人,縱使賺到全世界,他得到
的只是表面的掌聲,在他人生的這個圓,永遠有一個缺口。家應該是您最大的精神支柱
。動力來源和堅強後盾!
【時間管理,轉化心境;轉化用頭腦去工作,不要用身體去工作】
35 ~ 40歲,您要享受給人希望,功德無量的格局。這時候的您,應是企業取
向,工作只是一種休閒,更可轉化為對他人的責任。如果您專注於研究,您應該不只窮
畢生之力。24小時不眠不休的去"做苦力"您應該有成立研究機構,帶領一群人做更多
研發的雄心壯志。如果您是企業主管,您應該不只停留在汲汲營營,斤斤計較,您應該
有能力擔負主導周遭的員工、家人,帶領他們享受更好的生活。格局的大小,會影響您
成就的多少,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而非被影響的人。
【不論目前您多風光。多有成就,在您心中是否畫得出十年後的你?】
靜心思考!我們現在所有努力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父母、另一半、小孩?工作不
應該等於是人生,更不應該是需要經營一輩子的事。試問健康、財富、自我成長、人際
關係和時間自由,什麼是您努力工作的動力?我相信沒有人願意放棄任何一點。這些正
是促使我們年輕人前進的動力。十年後,您是提早完成它?還是提早放棄它? H
【寧可因夢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夢想】
我看週遭有太多優秀甚於我數倍的朋友,可惜的是終日汲汲營營,投入更多的
時間、精神、資源,卻沒有享受到應得的代價,原因無他,努力錯方向,找錯機會,拒
絕機會而己。
Jordan 打了一輩子的籃球,是很難在棒球場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不要讓忙碌
蒙蔽了您的雙眼再回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你的時間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
當您一個人成功,您只享受到一個人的快樂!懂得分享與付出,真正的快樂來
自於:週遭的親友因您的成長而提升,不論是精神或物質。真正的成功來自於:週遭的
親友因您付出獲得改善,給人希望功德無量。我們不是在做慈善事業,尚沒有能力普渡
眾生,但是,我們可以發揮一己之力,對親友,對那些有緣相遇的陌生朋友。伸出您的
手,在他們需要的時候!
太多人在等生命中的貴人,聰明如您,何不先從幫助他人開始?
星期五, 8月 27, 2010
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有二個和尚住在隔壁;
所謂隔壁是:隔壁那座山。
他們分別在相鄰的二座山上的廟裡,
這二座山之間有一條溪,
於是這二個和尚,每天都同時間去溪邊挑水。
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好朋友了。
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己經過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去挑水,
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
便不以為意,
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去挑水。
第三天也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
一個月後,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我要過去拜訪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達左邊這座山的廟,
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
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
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問:「你巳經一個月,沒有去挑水了
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
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
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
都抽空挖這口井。即使很忙,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水,就不必再下山挑水,
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
我們在工作領域上,即使薪水拿的再多,那是挑水;
而卻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 未來當您年紀大了,體力拼不過年輕人了,
您還是有水喝, 而且還要喝得很悠閒喔。
有二個和尚住在隔壁;
所謂隔壁是:隔壁那座山。
他們分別在相鄰的二座山上的廟裡,
這二座山之間有一條溪,
於是這二個和尚,每天都同時間去溪邊挑水。
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好朋友了。
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己經過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去挑水,
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
便不以為意,
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去挑水。
第三天也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
一個月後,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我要過去拜訪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達左邊這座山的廟,
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
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
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問:「你巳經一個月,沒有去挑水了
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
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
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
都抽空挖這口井。即使很忙,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水,就不必再下山挑水,
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
我們在工作領域上,即使薪水拿的再多,那是挑水;
而卻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 未來當您年紀大了,體力拼不過年輕人了,
您還是有水喝, 而且還要喝得很悠閒喔。
星期一, 8月 16, 2010
讓尊重生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在 幾十年前,殺害動物還是件不被質疑的事,而如今,有越來越多人提出呼籲:尊重「動物權」。然而,動物為何具有權利?他們具有哪些權利?在思考這些問題之 前,我們不妨留意:之所以倡議「尊重」動物權,乃是因為少數有良知的人覺察到,動物在人類社會中的悲慘處境,其受殘虐之程度與數量之龐大,遠遠地超過任何 時空中受迫害的人類群體。
人類毫不猶豫地以各種令人髮指的手段殺害動物,而且絲毫沒有道德上的顧慮。每天被殺害的動物數量,是地球上人類總數的好 幾倍。多數人已忘記自己其實也是生物圈的一份子,而以一種與大自然疏離的、極不健康的方式,生活在這顆地球上。人類不但任意耗損地球資源、破壞環境,也以 麻木不仁的方式對待形體殊異的其他生物。
但是,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真的沒有「是非對錯」可言嗎?只要稍具同情心的人,都無法漠視有人無緣無故地 虐待無辜的小貓小狗,因為我們有此認知——「他們也會感到痛」。「他們也會感到痛」,這是最素樸的道德情感,也就是動物權成立的最基本理由。因為所有生命 皆寶愛自己的身體與生命,於是會躲避傷害和懼怕死亡。人類如是,其它種類的生命亦復如是。這點共通性,就是作為動物應受到平等尊重的關鍵特質。
然而,由於家庭、學校、乃至社會教育的不足,使得這點矇昧的素樸情感,一點一滴地被扼殺了。許多人因無知或麻木,而參與了虐殺動物的共犯結構,因此有必要透過教育,喚醒人們的內在良知與自覺。這不是在為動物爭取什麼特權,而是還給這些被殘酷迫害的動物們一個公道罷了。
童 年時期是個人形成道德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也是建立和培養對動物「同情共感」的同理心的重要階段。是以,本會希望透過長期深耕的過程,提供國小教師與教 育工作者動物保護教育的資源,透過教師專業的引導,讓孩子體會人類與動物、大自然共享、互為主體的信念,這就是「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
不要低 估了孩子的同情心和判斷力,我們相信,「動物權」的觀念,小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接受。因為小孩子天真無邪、不工心計,可塑性很高,許多良善的本能,比較容易 被導引出來。他們有豐沛的情感,足以感受動物的苦樂。連十歲以內的小學生都會說:「想到馬戲團舞台上的熊,為了學會跳舞不知跌倒多少次,我就不忍心看下去 了!」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父母正確的引導,將動物所遭受的不人道待遇之事實告訴孩子,和他們一起討論,對孩子而言,這將是個絕佳的「仁慈心」的教育。
動 物權還有一項重要的概念是,我們對動物的仁慈心,不因他們數量稀少(如貓熊),或因他們品種特殊(如鯨鯊),或因他們特別可愛(如波斯貓),或因他們與人 類親密(如寵物),或因他們特別聰明(如海豚),或因他們對人類有特殊貢獻(如導盲犬),而對他們另眼相待。因為,每一個動物個體,都有相同的生存欲望 ——「趨樂避苦、趨生畏死」,都應獲得平等尊重。他們是否值得尊重,不應從「我們的」需要或偏好來考量,而應從「他的」需要與利益來考量。由於「設身處 地」同情他們的感覺與需要,所以我們不傷害他們,甚至還要愛護他們。
歐美研究報告顯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倘若未能學到以愛心對待動物的觀念,將 來可能造成其人格及行為發展的偏差。動物保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尊重生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對動物殘忍的人,對人也會變得殘忍;不重視動物權的社會, 人權也將會被糟蹋。許多人不知道,美國在1874年發生第一起法律介入兒童受虐的案子,一名9歲的兒童遭到繼父母無情的虐待,而警察、社工卻束手無策,當 時沒有兒童福利法案,最後是憑著「動物保護法」的條文來拯救的。箇中道理很簡單:人與動物型體殊異,然兩者本質如一,因為他們同樣都是生命!
人類毫不猶豫地以各種令人髮指的手段殺害動物,而且絲毫沒有道德上的顧慮。每天被殺害的動物數量,是地球上人類總數的好 幾倍。多數人已忘記自己其實也是生物圈的一份子,而以一種與大自然疏離的、極不健康的方式,生活在這顆地球上。人類不但任意耗損地球資源、破壞環境,也以 麻木不仁的方式對待形體殊異的其他生物。
但是,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真的沒有「是非對錯」可言嗎?只要稍具同情心的人,都無法漠視有人無緣無故地 虐待無辜的小貓小狗,因為我們有此認知——「他們也會感到痛」。「他們也會感到痛」,這是最素樸的道德情感,也就是動物權成立的最基本理由。因為所有生命 皆寶愛自己的身體與生命,於是會躲避傷害和懼怕死亡。人類如是,其它種類的生命亦復如是。這點共通性,就是作為動物應受到平等尊重的關鍵特質。
然而,由於家庭、學校、乃至社會教育的不足,使得這點矇昧的素樸情感,一點一滴地被扼殺了。許多人因無知或麻木,而參與了虐殺動物的共犯結構,因此有必要透過教育,喚醒人們的內在良知與自覺。這不是在為動物爭取什麼特權,而是還給這些被殘酷迫害的動物們一個公道罷了。
童 年時期是個人形成道德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也是建立和培養對動物「同情共感」的同理心的重要階段。是以,本會希望透過長期深耕的過程,提供國小教師與教 育工作者動物保護教育的資源,透過教師專業的引導,讓孩子體會人類與動物、大自然共享、互為主體的信念,這就是「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
不要低 估了孩子的同情心和判斷力,我們相信,「動物權」的觀念,小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接受。因為小孩子天真無邪、不工心計,可塑性很高,許多良善的本能,比較容易 被導引出來。他們有豐沛的情感,足以感受動物的苦樂。連十歲以內的小學生都會說:「想到馬戲團舞台上的熊,為了學會跳舞不知跌倒多少次,我就不忍心看下去 了!」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父母正確的引導,將動物所遭受的不人道待遇之事實告訴孩子,和他們一起討論,對孩子而言,這將是個絕佳的「仁慈心」的教育。
動 物權還有一項重要的概念是,我們對動物的仁慈心,不因他們數量稀少(如貓熊),或因他們品種特殊(如鯨鯊),或因他們特別可愛(如波斯貓),或因他們與人 類親密(如寵物),或因他們特別聰明(如海豚),或因他們對人類有特殊貢獻(如導盲犬),而對他們另眼相待。因為,每一個動物個體,都有相同的生存欲望 ——「趨樂避苦、趨生畏死」,都應獲得平等尊重。他們是否值得尊重,不應從「我們的」需要或偏好來考量,而應從「他的」需要與利益來考量。由於「設身處 地」同情他們的感覺與需要,所以我們不傷害他們,甚至還要愛護他們。
歐美研究報告顯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倘若未能學到以愛心對待動物的觀念,將 來可能造成其人格及行為發展的偏差。動物保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尊重生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對動物殘忍的人,對人也會變得殘忍;不重視動物權的社會, 人權也將會被糟蹋。許多人不知道,美國在1874年發生第一起法律介入兒童受虐的案子,一名9歲的兒童遭到繼父母無情的虐待,而警察、社工卻束手無策,當 時沒有兒童福利法案,最後是憑著「動物保護法」的條文來拯救的。箇中道理很簡單:人與動物型體殊異,然兩者本質如一,因為他們同樣都是生命!
少與多的管理哲學
開學第一天,教室裡擠滿來選修「領導」課程的學生,這一群兩年後就會變成企業競相爭取的名校MBA,心中難免興奮地等待教授的出現。
教室門被推開後,走進三個人,教授後面跟著一個年輕的陌生人,還有一位則是大家都認識的企業名人,年紀與教授相當,大約都在六十歲左右。
教授先介紹這位年輕的陌生人,說他是去年以第一名畢業的MBA學生;另外這位企業名人則是教授的高中同學,學歷只有高中畢業。
教授說明他今天會請這兩位來賓分別用二十分鐘來說明什麼是「好的領導」,然後要同學寫出這-兩人的差異何在。
第一名的畢業生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領導經驗,這五人包括奇異的傑克威爾許,英代爾的安迪葛洛夫,管理泰斗彼得杜拉克,與台灣的郭台銘和張忠謀。聽-來似乎這五人的領導方式便代表著好的領導。
年輕人講完後,很有信心地將麥克風交到這位企業名人手中,企業家微笑說,他本來可以用六個字就說明完「什麼是好的領導」,他語氣停頓了一下,「但是怕教授和同學-說我在混水摸魚,因此必須把六個字講成二十分鐘,希望大家未來不要學我把領導複雜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職場歲月中,只是不斷地想做到一個境界:那就是如何讓別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於『心』甘情願,而非出於『薪』甘情願。雖然只差一個字,我卻練習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願比較簡單,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辦得到,但要做到讓別人
『心』甘情願,就必須要讓員工從心底接受你,所以我才認為,領導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領導等於做人』這六個字而已」。
「我把職場分成從什麼都不懂、初階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老闆五個階段,為了把人做好,我不斷在每一階段練習一件事,因此總共要練習五件事,雖然只有五件事,但它們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時間」。
在我自己剛畢業,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我練習的第一件事是:
少 (不)多(是)
也就是我從不會去問公司給的任務有多困難,我只問自己要如何去達成而已,練習久了,就會感覺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長。
後來自己變成了初階主管,我練習的第二件事是:
少(說)多(聽)
也就是可以聽的時候我絕對不開口,讓自己不斷學習如何掌握重點與分析邏輯。練習久了,自然學會以後講話只需講重點的智慧。
當自己成為中階主管後,我練習的第三件事是:
少(我)多(你)
也就是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凡事以別人的角度來想,練習久了,自然培養出更大的雅量。
成為高階主管時,我練習的第四件事是:
少(舊)多(新)
也就是我不再重覆做已經成功做過的事,否則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練習久了,就會不斷產生新的創意。
最後當自己變成了老闆,我練習的第五件事是:
少(會)多(讀)
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從什麼都不會的階段再開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閱讀,書讀多了,自然會看到自己還有很多本該謙虛的地方。
老教授最後向學生解說道,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沒經驗的管理者,與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管理者來對比,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個簡單的事實,若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那就請先要把人做好。
「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因為智慧都源自於怎麼做人!」
教室門被推開後,走進三個人,教授後面跟著一個年輕的陌生人,還有一位則是大家都認識的企業名人,年紀與教授相當,大約都在六十歲左右。
教授先介紹這位年輕的陌生人,說他是去年以第一名畢業的MBA學生;另外這位企業名人則是教授的高中同學,學歷只有高中畢業。
教授說明他今天會請這兩位來賓分別用二十分鐘來說明什麼是「好的領導」,然後要同學寫出這-兩人的差異何在。
第一名的畢業生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領導經驗,這五人包括奇異的傑克威爾許,英代爾的安迪葛洛夫,管理泰斗彼得杜拉克,與台灣的郭台銘和張忠謀。聽-來似乎這五人的領導方式便代表著好的領導。
年輕人講完後,很有信心地將麥克風交到這位企業名人手中,企業家微笑說,他本來可以用六個字就說明完「什麼是好的領導」,他語氣停頓了一下,「但是怕教授和同學-說我在混水摸魚,因此必須把六個字講成二十分鐘,希望大家未來不要學我把領導複雜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職場歲月中,只是不斷地想做到一個境界:那就是如何讓別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於『心』甘情願,而非出於『薪』甘情願。雖然只差一個字,我卻練習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願比較簡單,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辦得到,但要做到讓別人
『心』甘情願,就必須要讓員工從心底接受你,所以我才認為,領導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領導等於做人』這六個字而已」。
「我把職場分成從什麼都不懂、初階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老闆五個階段,為了把人做好,我不斷在每一階段練習一件事,因此總共要練習五件事,雖然只有五件事,但它們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時間」。
在我自己剛畢業,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我練習的第一件事是:
少 (不)多(是)
也就是我從不會去問公司給的任務有多困難,我只問自己要如何去達成而已,練習久了,就會感覺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長。
後來自己變成了初階主管,我練習的第二件事是:
少(說)多(聽)
也就是可以聽的時候我絕對不開口,讓自己不斷學習如何掌握重點與分析邏輯。練習久了,自然學會以後講話只需講重點的智慧。
當自己成為中階主管後,我練習的第三件事是:
少(我)多(你)
也就是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凡事以別人的角度來想,練習久了,自然培養出更大的雅量。
成為高階主管時,我練習的第四件事是:
少(舊)多(新)
也就是我不再重覆做已經成功做過的事,否則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練習久了,就會不斷產生新的創意。
最後當自己變成了老闆,我練習的第五件事是:
少(會)多(讀)
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從什麼都不會的階段再開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閱讀,書讀多了,自然會看到自己還有很多本該謙虛的地方。
老教授最後向學生解說道,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沒經驗的管理者,與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管理者來對比,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個簡單的事實,若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那就請先要把人做好。
「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因為智慧都源自於怎麼做人!」
星期六, 8月 07, 2010
做菜也是做人---阿基師的人權與人生
我十幾歲當學徒學習廚藝,至今四十幾年,生命的起起伏伏中,我一直稟持著一個理念,
就是把做菜的道理與待人處事結合在一起,從做菜中體悟人生,並且不斷學習,遇到他人有智慧的好言好語,
我會寫筆記,下苦功,學起來運用。這個理念當我到大學演講或是教導學生時,一再強調,理念正確才能舉一反三,
空學技術,永遠捉不到真正的精髓。
在職場上保持衝勁,例如今年母親節,我做三百多份套餐,也親自到每位母親面前祝福每位母親節快樂,
那天,叫了三百多聲媽媽,我相信與客人的互動,能做到明年此時,她們還是要來吃母親節套餐。
保持同理心,從我年輕到現在,也許位子換了,職階不同,但是我的心是一樣的,我內心沒有階級的差別,
我只是想服務好每一位客人,讓我做的菜能夠與大家分享。我覺得當廚師給我最大的回饋就是做好吃的菜與人分享,
因為我從小人家教我做菜,取於世、用於世,不能自私,做菜會引發許多做人的道理。
我從別人的話中找到好的智慧,做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例如,有一次我聽到統一集團高清愿先生在尾牙上對他的員工說:「我不要求各位給公司賺錢,只要求各位不要讓公司虧錢!」
我一聽,想想這話合不合邏輯,想想為何他要這樣說,其實,他對員工不是用正面要求要達到如何如何的目標,
而是從負面反過來說,這話就不會給員工太大壓力,可是,難道公司沒有賺錢嗎,有的,公司設備一年比一年新,
這些產能都是賺來的。我從這些人的話中學習,勤做筆記,下苦功把一些好話、四句聯等學起來,略加變更修改得更有趣,
用在喜宴上,就成為我祝福新人的吉祥話。
在我這個年紀,我還是每天學新的東西,隨時增加自己的智慧。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長官對待下屬能多寬容,同理對方的想法,彼此之間就會自然尊重。
當我們談到人權,有「權」字就會有「利」,有利害、利益就會貪心,過度的欲望,就會讓人爭奪。
所以,我不談「權」,我用寬容與同理去面對下屬,主管遇到事情要給人留餘地,多為人設想,不要老是找人麻煩,
以為自己官大學問大。我平時要管九家店,凡事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不能說一套作一套,凡事要求務實去做,
管人要用心去管,不能用權力去管,我常認為,「委曲」才能「求全」,當我的職位越來越高,當我有委曲時,
我還是源於善念,想辦法解決問題,不居功不搶功,我很感恩上天給我的一切。因為我相信人作事要踏實,口上說說,
卻做另一套,就等於在造業,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有玄學上的理念,善心善念善行,稟持這一個信仰,一個人不嫌少,數百人不嫌多。
我不買花,也不將人家送我的花帶回家�,為什麼?因為人心若不美,花就不美,美的是人心,不是花,家中祥和的氣氛,
太太好,小孩好,孫子好,就是美的,一個人「心善」才重要。
我每天吃簡單的食物,穿簡單的衣服,吃飽之後就工作,有時半夜想到菜色如何,立即從床上跳起來,隨手拿我太太畫眉毛的筆寫下來,
然後再躺下去睡覺,思想單純,努力工作,到現在近六十歲,我還是每天工作十七個小時,省吃儉用,沒有過多的欲望,
人就活得單純而快樂,成為我生活的基本步調。
我只是一個「總鋪師」,但我認為這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不能以大欺小、要有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精神,相互幫助,
發揮善心善行,人權代表的是人的平等,不是權力的擴張,每個人的人權就像人要呼吸,是人活著基本的生存權,所以,
長官與下屬之間多一分寬容,同理對方,互相尊重,彼此溝通,我相信老天爺看得到我的努力,也相信人性本善的一面,
常常想著:「我能為你做些什麼?」而不是想到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人生的智慧在其中,
而老天回饋給我的相對也非常的豐足。
目前地球暖化的議題和食物息息相關,我在處理食材時,想到的是上天給的食物不能浪費,老天對人很慈悲,
讓人豐衣足食,下雨有水,泥土長出食物,養活人們,這些都不能隨意浪費。
有一次,我示範做菜時,學生助手把切剩的豆腐渣全掃到垃圾桶�,我一看,叫他們從垃圾桶中撿起來,
兩個學生當場傻眼,我還是要他們撿起來,用清水洗乾淨,加上起司,做成豆腐起司醬。我們做廚師,
不能只會處理最好的食材,這樣會不知不覺流失成本,而是如何把可能廢棄的食材轉換衍生出高單價的食物,
這樣一家餐廳才不會虧本,耗費太多不必要的成本。
對於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我第一個簽名認同。動物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所以我提倡蔬食,從全省連鎖的餐飲中著手,想辦法把蔬食變成可口的食物,讓大家願意多吃蔬食,體質轉成鹼性,
不但對身體好,也讓人不浮躁。根莖類的食物含有很多養份,食物的原素可以防止老化,也可以取代肉類,
例如我早餐一杯燕麥牛奶加上半個蛋,就是營養又簡單的一餐。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是人們對自己生存權的保護,
要感恩老天爺,讓我們吃飽穿暖,得以生存,我們也要盡一份保護環境的責任。
我只是一個廚師,能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帶頭作好自己,走正路,也散播好的理念給下一代,身為主管,為他人多設想,
體諒與寬容,對待客人,將心比心,不要做假的,要做真的,我不藏私,分享好的菜色給大眾,簡簡單單地過生活。
就是把做菜的道理與待人處事結合在一起,從做菜中體悟人生,並且不斷學習,遇到他人有智慧的好言好語,
我會寫筆記,下苦功,學起來運用。這個理念當我到大學演講或是教導學生時,一再強調,理念正確才能舉一反三,
空學技術,永遠捉不到真正的精髓。
在職場上保持衝勁,例如今年母親節,我做三百多份套餐,也親自到每位母親面前祝福每位母親節快樂,
那天,叫了三百多聲媽媽,我相信與客人的互動,能做到明年此時,她們還是要來吃母親節套餐。
保持同理心,從我年輕到現在,也許位子換了,職階不同,但是我的心是一樣的,我內心沒有階級的差別,
我只是想服務好每一位客人,讓我做的菜能夠與大家分享。我覺得當廚師給我最大的回饋就是做好吃的菜與人分享,
因為我從小人家教我做菜,取於世、用於世,不能自私,做菜會引發許多做人的道理。
我從別人的話中找到好的智慧,做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例如,有一次我聽到統一集團高清愿先生在尾牙上對他的員工說:「我不要求各位給公司賺錢,只要求各位不要讓公司虧錢!」
我一聽,想想這話合不合邏輯,想想為何他要這樣說,其實,他對員工不是用正面要求要達到如何如何的目標,
而是從負面反過來說,這話就不會給員工太大壓力,可是,難道公司沒有賺錢嗎,有的,公司設備一年比一年新,
這些產能都是賺來的。我從這些人的話中學習,勤做筆記,下苦功把一些好話、四句聯等學起來,略加變更修改得更有趣,
用在喜宴上,就成為我祝福新人的吉祥話。
在我這個年紀,我還是每天學新的東西,隨時增加自己的智慧。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長官對待下屬能多寬容,同理對方的想法,彼此之間就會自然尊重。
當我們談到人權,有「權」字就會有「利」,有利害、利益就會貪心,過度的欲望,就會讓人爭奪。
所以,我不談「權」,我用寬容與同理去面對下屬,主管遇到事情要給人留餘地,多為人設想,不要老是找人麻煩,
以為自己官大學問大。我平時要管九家店,凡事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不能說一套作一套,凡事要求務實去做,
管人要用心去管,不能用權力去管,我常認為,「委曲」才能「求全」,當我的職位越來越高,當我有委曲時,
我還是源於善念,想辦法解決問題,不居功不搶功,我很感恩上天給我的一切。因為我相信人作事要踏實,口上說說,
卻做另一套,就等於在造業,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有玄學上的理念,善心善念善行,稟持這一個信仰,一個人不嫌少,數百人不嫌多。
我不買花,也不將人家送我的花帶回家�,為什麼?因為人心若不美,花就不美,美的是人心,不是花,家中祥和的氣氛,
太太好,小孩好,孫子好,就是美的,一個人「心善」才重要。
我每天吃簡單的食物,穿簡單的衣服,吃飽之後就工作,有時半夜想到菜色如何,立即從床上跳起來,隨手拿我太太畫眉毛的筆寫下來,
然後再躺下去睡覺,思想單純,努力工作,到現在近六十歲,我還是每天工作十七個小時,省吃儉用,沒有過多的欲望,
人就活得單純而快樂,成為我生活的基本步調。
我只是一個「總鋪師」,但我認為這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不能以大欺小、要有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精神,相互幫助,
發揮善心善行,人權代表的是人的平等,不是權力的擴張,每個人的人權就像人要呼吸,是人活著基本的生存權,所以,
長官與下屬之間多一分寬容,同理對方,互相尊重,彼此溝通,我相信老天爺看得到我的努力,也相信人性本善的一面,
常常想著:「我能為你做些什麼?」而不是想到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人生的智慧在其中,
而老天回饋給我的相對也非常的豐足。
目前地球暖化的議題和食物息息相關,我在處理食材時,想到的是上天給的食物不能浪費,老天對人很慈悲,
讓人豐衣足食,下雨有水,泥土長出食物,養活人們,這些都不能隨意浪費。
有一次,我示範做菜時,學生助手把切剩的豆腐渣全掃到垃圾桶�,我一看,叫他們從垃圾桶中撿起來,
兩個學生當場傻眼,我還是要他們撿起來,用清水洗乾淨,加上起司,做成豆腐起司醬。我們做廚師,
不能只會處理最好的食材,這樣會不知不覺流失成本,而是如何把可能廢棄的食材轉換衍生出高單價的食物,
這樣一家餐廳才不會虧本,耗費太多不必要的成本。
對於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我第一個簽名認同。動物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所以我提倡蔬食,從全省連鎖的餐飲中著手,想辦法把蔬食變成可口的食物,讓大家願意多吃蔬食,體質轉成鹼性,
不但對身體好,也讓人不浮躁。根莖類的食物含有很多養份,食物的原素可以防止老化,也可以取代肉類,
例如我早餐一杯燕麥牛奶加上半個蛋,就是營養又簡單的一餐。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是人們對自己生存權的保護,
要感恩老天爺,讓我們吃飽穿暖,得以生存,我們也要盡一份保護環境的責任。
我只是一個廚師,能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帶頭作好自己,走正路,也散播好的理念給下一代,身為主管,為他人多設想,
體諒與寬容,對待客人,將心比心,不要做假的,要做真的,我不藏私,分享好的菜色給大眾,簡簡單單地過生活。
終究要獨自面對 作者:上野千鶴子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現今大多只生養一、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因升學、就業等因素,終究會離家獨立,而有的孩子則成了單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宛如房東與房客。這些女 性恢復單身生活後,就不用再當個為了準備飯菜而匆忙趕回家的「灰姑娘」。長久以來,她們一直扮演著每到傍晚時分就得回家準備晚餐的母親或妻子角色,現在就 算毫無顧忌地通宵夜遊,也沒有人會說閒話。
子孫承歡膝下才有幸福晚年?一般高齡者的生活方式中,夫婦倆都還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應;若配偶需要照護,則另一半會負起照護之責,待配偶過世再搬去與孩子同住。若高齡八十還得照顧另一半,此時孩子也已年過五十,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日後若選擇和孩子同住,勢必得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因為仍須工作的孩子無法離開現在所住的環境,且若與兒子夫婦同住,孫子已長大成人,媳婦早已是當家女主人,所以,搬進兒子家,勢必一切都得按照這裡的規矩來生活。
活到一把年紀,失去熟悉的生活環境與朋友,勉強自己適應陌生環境,遵守別人家的規矩,甚至還可能需要他人照護,像是他人眼中的「麻煩製造機」,又有何幸福可言?事實上,一項高齡者的幸福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日後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年長者,在幸福滿意度上,明顯要比一開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單身的銀髮族來得低。
現今社會早已不時興所謂的「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觀念,八十歲老人諷刺道,讓三十幾歲的孫子坐在大腿上,只會讓大腿骨折。「老爸、老媽,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面對兒女這種「甜蜜的謊言」,年長者可以很乾脆地回答:「謝謝,很高興你有這份孝心,但我還是想留在這裡。」
不管父母還是子女,誰都不願意當「壞人」。與其搬去與子女同住後,才發現子女負擔不了照護之責,最後只能遷往老人照護中心之類的設施,還不如始終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餘生。
誰說一個人住一定很寂寞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就是隨心所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想獨處就獨處,想兩人相處就找個伴,想過團體生活就找大家熱鬧一下。
我曾提及,覺得高齡者獨居生活「一定很寂寞」的想法,實在可笑。因為獨自生活的高齡者,其實都頗能耐得住寂寞。擅於過獨居生活者,不僅懂得享受獨處的樂趣,也能保有不錯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明白獨居生活不會只有快樂,難免也會不安。
反觀生活始終圍繞著家人的人,一旦家人離開身旁,往往就真的變成孤單一人,在有獨居經驗的人看來,這是因為他們不擅和家人以外的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緣故。
家人總有離去的一天,工作和同事也不可能常伴身邊,而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程的多半是朋友。因此,沒有家人的單身者,可以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用來結交朋友、經營人際關係。
有人認為無須刻意經營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不管多久沒見面,相聚時仍一如往常,才是真正的知交。若是自幼相處的青梅竹馬,也許有此可能,但對於「好幾 年沒聯絡」的朋友關係,似乎也不好意思勉強稱對方是「朋友」。其實,需要時陪伴在自己身旁,給予支持、安慰、分享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人際關係是需 要努力維繫經營的。
我認為朋友就像是鎮靜劑。置身於緊繃的環境中,總希望能有處讓自己放鬆的地方。雖然有些人感嘆:「職場上交不到真心朋友。」我卻認為還是,畢竟職場上的友情,多是萬不得已之下的選擇。
因為同事是職場上的潛在敵手,也是會對你有所評價的人,因此最好還是選擇在和自己的工作毫無利害關係的領域拓展人際關係,既不會因利傷情,相處起來也坦率自然。
這其實並不難,例如參加社團或義工活動,就能認識來自各行各業、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共同分享輕鬆時光。
暮年生活觀
1. 不再為家人工作而煩惱、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條件,就是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
2. 廣結善緣,多認識生活方式不同、和工作無利害關係的朋友,相處起來也比較坦率自然。
3. 長壽的單身者,對於權勢和地位都已看淡,也就沒有拘泥於世俗人情的必要。
4. 高齡者還是不要依賴投資,安心地採取較為平穩的資產管理方式為佳。
5. 名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沒必要留給子孫。
6. 接受照護時,最麻煩的就是無謂的客氣和羞恥心,身體和心理的忍耐都毫無好處。
7. 孤獨是單身者的重要伴侶,與其一味逃避它,不如試著學習面對。
8. 預立遺囑,並且找到能確實代為執行的人,這樣就能有效活用身後的遺款。
9. 無須害怕獨自面對死亡,但必須做好能讓別人及早發現並方便處理的準備。
(上野千鶴子一九四八年生,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女性學、性別學。)
現今大多只生養一、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因升學、就業等因素,終究會離家獨立,而有的孩子則成了單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宛如房東與房客。這些女 性恢復單身生活後,就不用再當個為了準備飯菜而匆忙趕回家的「灰姑娘」。長久以來,她們一直扮演著每到傍晚時分就得回家準備晚餐的母親或妻子角色,現在就 算毫無顧忌地通宵夜遊,也沒有人會說閒話。
子孫承歡膝下才有幸福晚年?一般高齡者的生活方式中,夫婦倆都還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應;若配偶需要照護,則另一半會負起照護之責,待配偶過世再搬去與孩子同住。若高齡八十還得照顧另一半,此時孩子也已年過五十,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日後若選擇和孩子同住,勢必得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因為仍須工作的孩子無法離開現在所住的環境,且若與兒子夫婦同住,孫子已長大成人,媳婦早已是當家女主人,所以,搬進兒子家,勢必一切都得按照這裡的規矩來生活。
活到一把年紀,失去熟悉的生活環境與朋友,勉強自己適應陌生環境,遵守別人家的規矩,甚至還可能需要他人照護,像是他人眼中的「麻煩製造機」,又有何幸福可言?事實上,一項高齡者的幸福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日後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年長者,在幸福滿意度上,明顯要比一開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單身的銀髮族來得低。
現今社會早已不時興所謂的「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觀念,八十歲老人諷刺道,讓三十幾歲的孫子坐在大腿上,只會讓大腿骨折。「老爸、老媽,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面對兒女這種「甜蜜的謊言」,年長者可以很乾脆地回答:「謝謝,很高興你有這份孝心,但我還是想留在這裡。」
不管父母還是子女,誰都不願意當「壞人」。與其搬去與子女同住後,才發現子女負擔不了照護之責,最後只能遷往老人照護中心之類的設施,還不如始終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餘生。
誰說一個人住一定很寂寞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就是隨心所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想獨處就獨處,想兩人相處就找個伴,想過團體生活就找大家熱鬧一下。
我曾提及,覺得高齡者獨居生活「一定很寂寞」的想法,實在可笑。因為獨自生活的高齡者,其實都頗能耐得住寂寞。擅於過獨居生活者,不僅懂得享受獨處的樂趣,也能保有不錯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明白獨居生活不會只有快樂,難免也會不安。
反觀生活始終圍繞著家人的人,一旦家人離開身旁,往往就真的變成孤單一人,在有獨居經驗的人看來,這是因為他們不擅和家人以外的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緣故。
家人總有離去的一天,工作和同事也不可能常伴身邊,而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程的多半是朋友。因此,沒有家人的單身者,可以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用來結交朋友、經營人際關係。
有人認為無須刻意經營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不管多久沒見面,相聚時仍一如往常,才是真正的知交。若是自幼相處的青梅竹馬,也許有此可能,但對於「好幾 年沒聯絡」的朋友關係,似乎也不好意思勉強稱對方是「朋友」。其實,需要時陪伴在自己身旁,給予支持、安慰、分享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人際關係是需 要努力維繫經營的。
我認為朋友就像是鎮靜劑。置身於緊繃的環境中,總希望能有處讓自己放鬆的地方。雖然有些人感嘆:「職場上交不到真心朋友。」我卻認為還是,畢竟職場上的友情,多是萬不得已之下的選擇。
因為同事是職場上的潛在敵手,也是會對你有所評價的人,因此最好還是選擇在和自己的工作毫無利害關係的領域拓展人際關係,既不會因利傷情,相處起來也坦率自然。
這其實並不難,例如參加社團或義工活動,就能認識來自各行各業、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共同分享輕鬆時光。
暮年生活觀
1. 不再為家人工作而煩惱、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條件,就是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
2. 廣結善緣,多認識生活方式不同、和工作無利害關係的朋友,相處起來也比較坦率自然。
3. 長壽的單身者,對於權勢和地位都已看淡,也就沒有拘泥於世俗人情的必要。
4. 高齡者還是不要依賴投資,安心地採取較為平穩的資產管理方式為佳。
5. 名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沒必要留給子孫。
6. 接受照護時,最麻煩的就是無謂的客氣和羞恥心,身體和心理的忍耐都毫無好處。
7. 孤獨是單身者的重要伴侶,與其一味逃避它,不如試著學習面對。
8. 預立遺囑,並且找到能確實代為執行的人,這樣就能有效活用身後的遺款。
9. 無須害怕獨自面對死亡,但必須做好能讓別人及早發現並方便處理的準備。
(上野千鶴子一九四八年生,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女性學、性別學。)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