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領域出現了個 新名詞:AQ(Adversity Quotient)
有一位老人,獨自住在家裡。他的 兒女輪流回來照顧他。
後來覺得最好還是住到老人院去比較好,因為他的眼睛 已經完全看不見了。
遷入老人院的那一天,服務員牽著他的手告訴他,房間的樣子,牆上的壁畫,窗戶外面是一大片草地,還有水池,這位老人回答說,真的好美,我想我在這裡會很開心。服務員看著他,一臉訝異的說,你什麼都看不見,你 怎麼知道美不美呢?
講到這裡,你大概已經知道這故事想要說的是什麼了?
我們比那位老人的情況好多了。
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有沒有這麼 振奮,這麼積極?
辦公室裡的事好像永遠都做不完。
煩惱的 事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那麼多。
房子、車子、小孩的學業,今天的早飯該吃什麼 ,這些事從未間斷過,就待會兒出門,從車子開出去到抵達停車場,至少會發三次火:
有人換車道沒打信號燈;某段路塞車因為有人在路邊並排停車;再有就是亂按 喇叭。
到這裡,怪不得我們真的要做一選擇。
選擇今天我要找到 美好的事,還是要專注於煩惱的事。
我們要選擇感恩、寬容,或是要讓抱 怨、憤怒來折磨我。
我們甚至可以在今天選擇關心他人,對他人感興趣的機會,而不要讓冷漠習慣性的在心頭。
30年前,我對當時的工作非常不滿,時常 抱怨,也多次口頭叫嚷要辭職。
有一天一位其他部門的年長主管跟我說,永遠 不要因為這個工作不好而辭職,一定要因為另一個工作更好而辭職。
這二句話 對我很重要。影響也很大。卅年後的今天,回想起來,他說的真的很有道理。
現在的公司制度不好,下一個工作機構的體制多半也有缺陷。
現在的公司不 公平,誰能保證新的公司一切都很合理公道。
現在的公司有派系,天知道多少 公司有同樣的權力鬥爭問題。
跟現在的主管處不好,新工作的主管就一定處得好嗎
近來在企業管理領域出現了個新名詞:AQ( Adversity Quotient),明確地描繪出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
AQ(逆境 商數 or患難商數)是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根據AQ專家保羅‧史托 茲博士的研究,一個人AQ愈高,愈能以彈性面對逆境,積極樂觀,接受困難的挑戰,發揮創意找出解決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相反的 ,AQ低的人,則會感到沮喪、迷失,處處抱怨,逃避挑戰,缺乏創意,而往往半途而廢 、自暴自棄,終究一事無成。
AQ不但與我們的工作表現息息相關,更是一個人是否快樂的重要關鍵。
尤其在大環境不景氣的當下,不論是在職或待業,突發 狀況的發生機率都會提高,因此練就一身回應逆境的好本領,就愈顯重要了。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提昇自己的AQ呢?
(1)凡事不抱怨 ,只解決問題:
碰到不如意的情況,AQ低的人會怪東怪西,都是別人的錯,害自己不能如願,抱怨過後,心情往往更加沮喪,而問題依舊無解。
AQ高的人通常沒時間抱怨,因為他們正忙著解決問題。
所以請減少抱怨的時間,因為少一分時間抱怨,就多一分時間進步。
(2)先看優點, 再看缺點:
當挫折發生時,如果第一個念頭是:「完了,這下沒救了。」那就很難逃脫悲觀的詛咒。AQ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狀況,先問自己:「現在 有什麼是可珍惜的?」
換句話說,在挫折中找優勢,並把它轉化成進步的助 力。
例如,突然失業當然錯愕,但想一想,現在多了時間自己可支配,還有資 遣費,於是再進修培養第二專長,似乎會是不錯的想法,也許就此開創出另一番格局。畢竟,自怨自哀解決不了問題,懂得在逆境中找機會,才是高AQ的精彩表現。
(3)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的「幸虧」:
看待挫敗,AQ高手清楚知道,一時的成敗並不能定一生。
就像李安,大學沒考上,卻因此找到了自 己真正的舞台,現在想想,還真「幸虧」當時沒考上大學,要不現在就不是這番光景了 。因此只要保持樂觀,賽翁失馬焉知非福,AQ高手就能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回顧時的「幸虧」。
讓我們一起提昇自己的逆境商數,如此一來,工作上的 卓越成就,一定指日可待。
成功是一種習慣、一種態度、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 一種本能。
星期五, 5月 25, 2007
對號入座 : 吳淡如的精彩演講
上週三晚間七點半,還在晚餐時間,位於重慶南路一段的第一銀行總行廿二樓演講廳,卻已坐滿了一群想要為自己的存摺存入幸福的人,原來是第一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新世紀生活家系列講座」,請來了名作家兼名主持人吳淡如主講「幸福存款」,並由即將出任台北師範教育大學校長的名教授莊淇銘擔任主持人,與吳淡如有許多精采對話。
吳淡如針對演講主題提出四字法則「對號入座」,並一一用很生活的例子做了說明。
四字法則(1)
對——堅持做對的事
吳淡如直言「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大家可以自問「我有做對的事嗎?」。根據美國一項對住在養老院的老人調查,有百分之九十的老人認為自己沒有找到對的工作。其實在找到對的工作前,要做很多錯的事。
以「黃金七秒半」另一位主持人鄭弘儀為例,他念的是高工,家裡從事菸業很辛苦的,念高工時只想以後可以當車行老闆就好。
但是他懂得抓住機會、培養自己的實力,因而當報社招考財經記者時,他是唯一一位沒有大學學歷,後來有機會進一家電視台當財經新聞的幕後主管,看到主播、主持人不懂財經,只會念他寫的稿子,心想為什麼他不能到幕前?他主動向老闆要求到幕前,老闆給了他最冷門的清晨五到七點的時段,但他憑著自己的專業炒熱那個時段。
做對的事很重要,那麼若是已經做錯了呢?就需要勇敢的決定是否要選擇對的事。吳淡如在主持節目中,曾遇到一位婦人長久來一直被老公施暴,直到老公過世,那位婦人說:「現在我的人生從黑白變成彩色的了。」其實當你選擇錯的時候就只有十分,可能還會一直被扣分,但若選對了,即使一開始只有六十分,卻很容易加分的。
針對如何找到「對」的人,主持人莊淇銘則補充,在選擇對象時,要選擇愛情價值觀相同的人,否則一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生生世世的想法,一個是現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就很難了。
四字法則(2)
號——不讓愛情消耗掉
其次談到的是號,其實真的字義是「耗」,吳淡如提醒大家,人生、工作、愛情都是一場消耗,而在愛情中最易消耗的就是對金錢的價值觀,多數人在談戀愛的前三個月,都看不到這個現實問題,她更舉例,阿美在戀愛中,男友只送一張貼了玫瑰花的自製卡片,就感動得不得了,完全無視他人送來大捧的玫瑰,而所有她身邊的朋友都看到那個男人的小氣,直到有一天阿美打電話告訴她要離婚了,原因是「他是小氣鬼」。
吳淡如更不諱言,自己在大一時,收到男友的一朵玫瑰,珍惜得不得了,貼胸戴著回到家,看到客廳有九十九朵玫瑰附一張卡片寫著「愛慕妳的人」,那時她的母親說了一段至理名言「有把握的只送一朵,沒把握的送九十九朵,而已經到手的就不會送了」,母親一邊說還一邊看著坐在客廳不動的父親。
因此她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想經營愛情前,要先改變自己的態度,她自己從三十歲開始,每年學一樣新的東西,學過潛水、做陶,甚至做很多人都叫她不要試的節目,不害怕嘗試,你的伴侶才會對你一直感興趣,愛情就像跳雙人舞,時鬆時緊、時進時退更要適度的保持硬或軟。
莊淇銘教授也贊同,要維持自己的吸引力,就要學習新事物,他個人每年會學兩件新事物,因此這些年來,他已學了八種語言,甚至因為女兒而學鋼琴。他更引用泰戈爾對愛情的詮釋,強調愛情是可以持續成長、開花的。
四字法則(3)
入——了解彼此的不同
在愛情中了解自己最重要,唯有了解自己,才能清楚的告訴對方想要什麼?
吳淡如說,其實女生在感情順位上擺第一的是要「關愛」,男生要的則是「信賴」,也因此許多伴侶的爭執都出在,女方喋喋不休的問男方「還愛不愛我?」,而男方則因女方的不斷質疑而不耐,如果男生都了解,女生要的只是關愛就沒問題了。
話說到此,吳淡如更教所有女性一個小秘訣,就是如果要問男人問題,就要設肯定句讓對方回答,不要設否定句,例如要問「你越來越愛我對不對?」對方就會說「是、是、是」或「對、對、對」,最怕的是問「你不愛我了嗎?」
莊淇銘教授也同意男女本質的不同,女人一輩子都會記得自己最愛的人,而男人則會記得自己追不到的那個人。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逆向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想,而不是站在本位想。
四字法則(4)
座——及時去做別後悔
演講近尾聲,吳淡如說了一對老夫妻的故事。木訥的先生,突然開始在每個週末穿戴整齊出門,妻子要求兒子跟蹤,才知道先生去上紳士學苑的課,老師要學生回家要向老伴說「我愛你」,結果那先生買一束花回家丟在切菜板上,很小聲的對著太太的耳朵,用台語說:「我喜歡你。」太太當場回話是:「你學的是這個啊,無采那些錢。」那天的晚餐三人無語。
兒子看到父母的互動很擔心,誰知深夜聽到廁所竟傳出父親的哭聲,兒子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臨睡前,母親穿著粉紅色睡衣向父親表達愛意,父親感動不已……。
吳淡如以此提醒在場的每一位,要及時更要即時的說出自己的愛,否則對方會忘記你愛他,不論是身為妻子或丈夫。一位現場聽眾問,如果自己的幸福型態與主流價值觀不同時,要如何堅持?而若是做了錯的選擇時,又該如何度過?吳淡如的回答簡單有深意,她說:「痛苦掙扎是說不完的,我的幸福是憑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換取來的。」她最後以《在那遙遠的地方》作者王洛賓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就是自由的。]
吳淡如針對演講主題提出四字法則「對號入座」,並一一用很生活的例子做了說明。
四字法則(1)
對——堅持做對的事
吳淡如直言「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大家可以自問「我有做對的事嗎?」。根據美國一項對住在養老院的老人調查,有百分之九十的老人認為自己沒有找到對的工作。其實在找到對的工作前,要做很多錯的事。
以「黃金七秒半」另一位主持人鄭弘儀為例,他念的是高工,家裡從事菸業很辛苦的,念高工時只想以後可以當車行老闆就好。
但是他懂得抓住機會、培養自己的實力,因而當報社招考財經記者時,他是唯一一位沒有大學學歷,後來有機會進一家電視台當財經新聞的幕後主管,看到主播、主持人不懂財經,只會念他寫的稿子,心想為什麼他不能到幕前?他主動向老闆要求到幕前,老闆給了他最冷門的清晨五到七點的時段,但他憑著自己的專業炒熱那個時段。
做對的事很重要,那麼若是已經做錯了呢?就需要勇敢的決定是否要選擇對的事。吳淡如在主持節目中,曾遇到一位婦人長久來一直被老公施暴,直到老公過世,那位婦人說:「現在我的人生從黑白變成彩色的了。」其實當你選擇錯的時候就只有十分,可能還會一直被扣分,但若選對了,即使一開始只有六十分,卻很容易加分的。
針對如何找到「對」的人,主持人莊淇銘則補充,在選擇對象時,要選擇愛情價值觀相同的人,否則一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生生世世的想法,一個是現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就很難了。
四字法則(2)
號——不讓愛情消耗掉
其次談到的是號,其實真的字義是「耗」,吳淡如提醒大家,人生、工作、愛情都是一場消耗,而在愛情中最易消耗的就是對金錢的價值觀,多數人在談戀愛的前三個月,都看不到這個現實問題,她更舉例,阿美在戀愛中,男友只送一張貼了玫瑰花的自製卡片,就感動得不得了,完全無視他人送來大捧的玫瑰,而所有她身邊的朋友都看到那個男人的小氣,直到有一天阿美打電話告訴她要離婚了,原因是「他是小氣鬼」。
吳淡如更不諱言,自己在大一時,收到男友的一朵玫瑰,珍惜得不得了,貼胸戴著回到家,看到客廳有九十九朵玫瑰附一張卡片寫著「愛慕妳的人」,那時她的母親說了一段至理名言「有把握的只送一朵,沒把握的送九十九朵,而已經到手的就不會送了」,母親一邊說還一邊看著坐在客廳不動的父親。
因此她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想經營愛情前,要先改變自己的態度,她自己從三十歲開始,每年學一樣新的東西,學過潛水、做陶,甚至做很多人都叫她不要試的節目,不害怕嘗試,你的伴侶才會對你一直感興趣,愛情就像跳雙人舞,時鬆時緊、時進時退更要適度的保持硬或軟。
莊淇銘教授也贊同,要維持自己的吸引力,就要學習新事物,他個人每年會學兩件新事物,因此這些年來,他已學了八種語言,甚至因為女兒而學鋼琴。他更引用泰戈爾對愛情的詮釋,強調愛情是可以持續成長、開花的。
四字法則(3)
入——了解彼此的不同
在愛情中了解自己最重要,唯有了解自己,才能清楚的告訴對方想要什麼?
吳淡如說,其實女生在感情順位上擺第一的是要「關愛」,男生要的則是「信賴」,也因此許多伴侶的爭執都出在,女方喋喋不休的問男方「還愛不愛我?」,而男方則因女方的不斷質疑而不耐,如果男生都了解,女生要的只是關愛就沒問題了。
話說到此,吳淡如更教所有女性一個小秘訣,就是如果要問男人問題,就要設肯定句讓對方回答,不要設否定句,例如要問「你越來越愛我對不對?」對方就會說「是、是、是」或「對、對、對」,最怕的是問「你不愛我了嗎?」
莊淇銘教授也同意男女本質的不同,女人一輩子都會記得自己最愛的人,而男人則會記得自己追不到的那個人。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逆向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想,而不是站在本位想。
四字法則(4)
座——及時去做別後悔
演講近尾聲,吳淡如說了一對老夫妻的故事。木訥的先生,突然開始在每個週末穿戴整齊出門,妻子要求兒子跟蹤,才知道先生去上紳士學苑的課,老師要學生回家要向老伴說「我愛你」,結果那先生買一束花回家丟在切菜板上,很小聲的對著太太的耳朵,用台語說:「我喜歡你。」太太當場回話是:「你學的是這個啊,無采那些錢。」那天的晚餐三人無語。
兒子看到父母的互動很擔心,誰知深夜聽到廁所竟傳出父親的哭聲,兒子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臨睡前,母親穿著粉紅色睡衣向父親表達愛意,父親感動不已……。
吳淡如以此提醒在場的每一位,要及時更要即時的說出自己的愛,否則對方會忘記你愛他,不論是身為妻子或丈夫。一位現場聽眾問,如果自己的幸福型態與主流價值觀不同時,要如何堅持?而若是做了錯的選擇時,又該如何度過?吳淡如的回答簡單有深意,她說:「痛苦掙扎是說不完的,我的幸福是憑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換取來的。」她最後以《在那遙遠的地方》作者王洛賓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就是自由的。]
星期日, 5月 06, 2007
漂鳥精神 ◎楊南郡/文 來源:網路流傳
不久以前,我陪一歸國華僑在台觀光,有一夜住宿一個青年活動中心。抵達時,正有總數約五百人的三個大專社在那兒露營,他們散在三片草坡上玩「大地遊戲」。我們穿過這些點鞭炮、滾皮球的嬉鬧人群,前往指定的宿舍。宿舍的左前方就是營地,整其栽植的樹幹間,一個個整齊排列的營帳,少許人正在利用營地現成的爐具燒菜煮飯,而懸掛在樹枝間的燈泡也適時亮了。
晚飯後,我們信步在活動中心範圍內閒逛,營火會也開始了,圍著熊熊營火,他們正在 玩「帶動唱」……我們在營火外靜靜地看了好一會兒,我想這位僑領是有些童心為泯吧?不料他眉頭越皺越深,轉身回走時他沉重地問:「我們的大專學生,為什麼還在玩這種小學生幼稚園的遊戲呢?」
一時如焦雷貫頂,問得我啞口無言,我不敢答辯說,他們只是偶爾又恰好同時玩這些遊戲,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幾乎是每次自強活動的必備節目,而除了這些遊戲之外,好像也沒有其他事可做的了。平時我們早已司空見慣,反正自強活動就是這麼一回事,再說,在沉重的課業或工作之餘,大家返老還童,嘻嘻哈哈一番也不是什麼壞事啊。
整夜,我卻為這一句詰問而翻來覆去無法安眠。在幼稚的遊戲之後又成暮氣沉沉的一群,年輕人應有的冒險犯難,意氣風發的一段日子到哪去了?
我翻閱外國發行的山岳年鑑,發現在1983年8月間,就有三支日本學生隊伍前往大陸新疆的天山山脈,攻下三座處女峰,並兼及礦物、動植物的研究。其中一對,還是由高中生組成的呢!美國的小學生在露營時,不但能紮營砌爐,還懂得採集標本,懂得在夜晚用望遠鏡分辨星座,懂得記錄獸跡與鳥啼……德國人最喜愛健行,每到春夏,可以看到許多人背起背包,靠著自己的兩腿步行於山間小徑,不分老少,甚至殘疾者也不落後地同享健行樂趣。
我曾經在德國山區健行時,問一對顫巍巍的德國夫婦,既然行動已見不便,為什麼不在家好好休養?這對約莫八十歲的老夫婦笑著說:「我們還能自己走啊,今年不走,誰知道明年還能不能走?」好一個健康的民族。難怪全國到處都煥發著蓬勃的朝氣,無論男女老幼,走在路上,耳邊聽到的都是快而有力的腳步聲,不像我們經常在西門町、南陽街看到的那些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慢吞吞地移動腳步,或沉迷於電動玩具、KTV的吵雜聲浪中。在郊野也看到我們的青少年舉步維艱地過吊橋,邊走邊吃喝過多的點心飲料,在吵雜聲中丟下垃圾,揚長而去。
一等國家、一等國民不是一蹴可及的。我們看到許多外國小孩,尤其是男孩子,在十多歲時已經要操持一個大男人所做的事,在家裡剪草、粉刷、修草……,戶外活動時負重、砍柴、搭營……,而我們的孩子,則是被照顧維護得惟恐不周,升學主義固然是一大障礙,它使男孩女孩不必分擔家務,從洗碗、洗衣、打掃,甚至早晨的整理床舖都由父母包辦,到學校有好老師替學生畫重點,做考前猜題。而有太多的「服務業」強調空手去露營,強調包辦食宿交通,使得難得的戶外活動也變得如在家一樣方便而單調。即使隨父母到國外旅行,也只不過是吃喝玩樂、逛百貨公司,鮮少做有意義的登山健行或走進大型書店。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叫他臨危負重,要叫他有膽識有魄力、堅忍不拔,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事實上在危難時,他可能連應變照顧自己的能力都缺乏。而我們的父母師長正以無比的愛心,用這種錯誤溺愛的方式,調教出一個個愣頭愣腦的書呆子,或是在街上遊蕩,無從發洩精力的不良少年。
十九世紀末,德國青年發起漂鳥運動(Wandervoge,Wander是飄泊,Voge是鳥),學習候鳥精神,在漫遊於自然中追尋生活的真理,在自然中歷練生活的能力,創造屬於青年的新文化。這運動的風起雲湧,使得日爾曼青年比其他民族更優秀,更經得起考驗。雖然歷經兩次大戰失敗的恥辱,德國能在短時間內又恢復一等強國的地位,可說是漂鳥精神所造成的。
比起德國來,我們有更多的自然環境可供年輕人去投入、去學習、去體驗,從平易的丘陵小溪地帶到崢嶸的高山深谷,有許多原住民部落間的小徑,或舊時的步道可供選擇,加之氣候溫和,要做一隻「漂鳥」實在太容易了。
要推動漂鳥精神,讓年輕人背起背包走入大自然,讓他們在自然環境擷取更多的生活智慧,包括警覺、判斷、勇氣、耐力……等等優良性格的鑄成,不只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助益,更是國家民族之福。當然不只由家庭改變父母觀念,政府的有關單位還有很多的事要做。台灣已有五個國家公園,我希望這麼大的自然空間,不是用來做為觀光區,它必須被精心地設計,成為年輕人投身大自然的門徑。例如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要整修錐麓斷崖古道並重建橫跨立霧溪的山月大吊橋;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已著手修復橫越中央山脈的八通關越嶺道,使成為國家級景觀、史蹟步道,就是一些令人喝采的積極做法。
除錐麓古道、八通關越嶺道外,台灣還有許多值得整修為健行步道的山徑,如從屏東霧台經巴油池至台東知本的鬼湖越嶺道;從高雄六龜經出雲山,紅葉谷至台東的內本鹿越嶺道;從南投水里經丹大舊址、關門至花蓮富源的關門古道;從霧社到花蓮銅門的能高越嶺道;從梨山福壽山農場經紅香、瑞岩到惠蓀農場的松嶺眉原步道;從五峰經觀霧到上島溫泉的鹿場越嶺道;從北橫棲蘭經鴛鴦湖至秀巒的斯馬庫斯古道……,此外,在台北近郊的,還有從烏來經拉拉山麓到巴陵的福巴越嶺道、探溯南勢溪的哈盆越嶺道等等,都是往昔原住民部落間交易的重要道路。除了有茂林幽泉之美、雲海壯闊之盛,沿途還有許多部落留下來的殘跡、原住民抗暴的歷史古蹟,兼具有懷古與學術探索的價值。這些古道有些仍為登山隊伍所利用,此外,還有陸軍的特種部隊做為演習之用,一般說來路況都還好,只要稍加整理,就成為絕佳的自然步道。
由於完善的步道、露營地、青年自助旅社可以引起人們的親近感,只要有時間要去徒步旅行,不必報名參加團體隊伍,三兩好友同行,甚至獨自一人出發都不成問題,反正手邊既有詳細的資料,沿途又有明確的指標,隨興結交的朋友也許更加志同道合呢!當然,團體隊伍並不是因此就失去了重要性,每年暑假由救國團舉辦的青年自強活動,可以加深難度與廣度。例如由登山專家及原住民嚮導的協助,組成探勘隊踏查古地圖記載的舊道,或者組織地質、考古、野鳥、植物、生態……等學術性研究隊深入大自然,讓學有專長的教師們隨隊指導,甚至可以組成海外訪問隊進行一連串的學術、探險、健行活動。這些團體不只使參加者有更豐盈的收穫,由參加團體所得到的知識與經驗,可能對他的一生有無法估計的影響。
以我三十年在國內外登山健行的經驗,台灣的野外活動環境比諸其他國家,可說是最得天獨厚的,幅員雖小但是景觀變化巨大,有垂直分布的動植物,也有垂直分布的九族原住民遊獵文化的遺跡,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在半天內離開市塵,直赴山野森林的盛宴。加上現在到國外作自助旅行更加風行,國外的資料易於取得,每一個國家所舉辦的旅遊層次,更是提高到進入蠻荒地帶、進行野生動物的拍攝、激流泛舟、高地健行、浮潛……等活動,因此當今的年輕人可以很幸運地踏入更開闊、更廣大的活動空間。
漂鳥運動所主張的,是與我們日常緊張生活完全相反的方式,以更悠閒的心情、更多的體力消耗,投身於大自然中,在健行的過程中,在自助旅社或露營的質樸生活裏,得到肉體與精神的重生。漂鳥運動最理想的情況,是鼓勵所有父母也參與行動,與孩子們共同計劃,共同享受健行的樂趣,讓小孩從小習慣於戶外生活,像德國以及其他國家一樣地蔚然成風。
摘自《與子偕行》/晨星
晚飯後,我們信步在活動中心範圍內閒逛,營火會也開始了,圍著熊熊營火,他們正在 玩「帶動唱」……我們在營火外靜靜地看了好一會兒,我想這位僑領是有些童心為泯吧?不料他眉頭越皺越深,轉身回走時他沉重地問:「我們的大專學生,為什麼還在玩這種小學生幼稚園的遊戲呢?」
一時如焦雷貫頂,問得我啞口無言,我不敢答辯說,他們只是偶爾又恰好同時玩這些遊戲,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幾乎是每次自強活動的必備節目,而除了這些遊戲之外,好像也沒有其他事可做的了。平時我們早已司空見慣,反正自強活動就是這麼一回事,再說,在沉重的課業或工作之餘,大家返老還童,嘻嘻哈哈一番也不是什麼壞事啊。
整夜,我卻為這一句詰問而翻來覆去無法安眠。在幼稚的遊戲之後又成暮氣沉沉的一群,年輕人應有的冒險犯難,意氣風發的一段日子到哪去了?
我翻閱外國發行的山岳年鑑,發現在1983年8月間,就有三支日本學生隊伍前往大陸新疆的天山山脈,攻下三座處女峰,並兼及礦物、動植物的研究。其中一對,還是由高中生組成的呢!美國的小學生在露營時,不但能紮營砌爐,還懂得採集標本,懂得在夜晚用望遠鏡分辨星座,懂得記錄獸跡與鳥啼……德國人最喜愛健行,每到春夏,可以看到許多人背起背包,靠著自己的兩腿步行於山間小徑,不分老少,甚至殘疾者也不落後地同享健行樂趣。
我曾經在德國山區健行時,問一對顫巍巍的德國夫婦,既然行動已見不便,為什麼不在家好好休養?這對約莫八十歲的老夫婦笑著說:「我們還能自己走啊,今年不走,誰知道明年還能不能走?」好一個健康的民族。難怪全國到處都煥發著蓬勃的朝氣,無論男女老幼,走在路上,耳邊聽到的都是快而有力的腳步聲,不像我們經常在西門町、南陽街看到的那些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慢吞吞地移動腳步,或沉迷於電動玩具、KTV的吵雜聲浪中。在郊野也看到我們的青少年舉步維艱地過吊橋,邊走邊吃喝過多的點心飲料,在吵雜聲中丟下垃圾,揚長而去。
一等國家、一等國民不是一蹴可及的。我們看到許多外國小孩,尤其是男孩子,在十多歲時已經要操持一個大男人所做的事,在家裡剪草、粉刷、修草……,戶外活動時負重、砍柴、搭營……,而我們的孩子,則是被照顧維護得惟恐不周,升學主義固然是一大障礙,它使男孩女孩不必分擔家務,從洗碗、洗衣、打掃,甚至早晨的整理床舖都由父母包辦,到學校有好老師替學生畫重點,做考前猜題。而有太多的「服務業」強調空手去露營,強調包辦食宿交通,使得難得的戶外活動也變得如在家一樣方便而單調。即使隨父母到國外旅行,也只不過是吃喝玩樂、逛百貨公司,鮮少做有意義的登山健行或走進大型書店。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叫他臨危負重,要叫他有膽識有魄力、堅忍不拔,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事實上在危難時,他可能連應變照顧自己的能力都缺乏。而我們的父母師長正以無比的愛心,用這種錯誤溺愛的方式,調教出一個個愣頭愣腦的書呆子,或是在街上遊蕩,無從發洩精力的不良少年。
十九世紀末,德國青年發起漂鳥運動(Wandervoge,Wander是飄泊,Voge是鳥),學習候鳥精神,在漫遊於自然中追尋生活的真理,在自然中歷練生活的能力,創造屬於青年的新文化。這運動的風起雲湧,使得日爾曼青年比其他民族更優秀,更經得起考驗。雖然歷經兩次大戰失敗的恥辱,德國能在短時間內又恢復一等強國的地位,可說是漂鳥精神所造成的。
比起德國來,我們有更多的自然環境可供年輕人去投入、去學習、去體驗,從平易的丘陵小溪地帶到崢嶸的高山深谷,有許多原住民部落間的小徑,或舊時的步道可供選擇,加之氣候溫和,要做一隻「漂鳥」實在太容易了。
要推動漂鳥精神,讓年輕人背起背包走入大自然,讓他們在自然環境擷取更多的生活智慧,包括警覺、判斷、勇氣、耐力……等等優良性格的鑄成,不只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助益,更是國家民族之福。當然不只由家庭改變父母觀念,政府的有關單位還有很多的事要做。台灣已有五個國家公園,我希望這麼大的自然空間,不是用來做為觀光區,它必須被精心地設計,成為年輕人投身大自然的門徑。例如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要整修錐麓斷崖古道並重建橫跨立霧溪的山月大吊橋;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已著手修復橫越中央山脈的八通關越嶺道,使成為國家級景觀、史蹟步道,就是一些令人喝采的積極做法。
除錐麓古道、八通關越嶺道外,台灣還有許多值得整修為健行步道的山徑,如從屏東霧台經巴油池至台東知本的鬼湖越嶺道;從高雄六龜經出雲山,紅葉谷至台東的內本鹿越嶺道;從南投水里經丹大舊址、關門至花蓮富源的關門古道;從霧社到花蓮銅門的能高越嶺道;從梨山福壽山農場經紅香、瑞岩到惠蓀農場的松嶺眉原步道;從五峰經觀霧到上島溫泉的鹿場越嶺道;從北橫棲蘭經鴛鴦湖至秀巒的斯馬庫斯古道……,此外,在台北近郊的,還有從烏來經拉拉山麓到巴陵的福巴越嶺道、探溯南勢溪的哈盆越嶺道等等,都是往昔原住民部落間交易的重要道路。除了有茂林幽泉之美、雲海壯闊之盛,沿途還有許多部落留下來的殘跡、原住民抗暴的歷史古蹟,兼具有懷古與學術探索的價值。這些古道有些仍為登山隊伍所利用,此外,還有陸軍的特種部隊做為演習之用,一般說來路況都還好,只要稍加整理,就成為絕佳的自然步道。
由於完善的步道、露營地、青年自助旅社可以引起人們的親近感,只要有時間要去徒步旅行,不必報名參加團體隊伍,三兩好友同行,甚至獨自一人出發都不成問題,反正手邊既有詳細的資料,沿途又有明確的指標,隨興結交的朋友也許更加志同道合呢!當然,團體隊伍並不是因此就失去了重要性,每年暑假由救國團舉辦的青年自強活動,可以加深難度與廣度。例如由登山專家及原住民嚮導的協助,組成探勘隊踏查古地圖記載的舊道,或者組織地質、考古、野鳥、植物、生態……等學術性研究隊深入大自然,讓學有專長的教師們隨隊指導,甚至可以組成海外訪問隊進行一連串的學術、探險、健行活動。這些團體不只使參加者有更豐盈的收穫,由參加團體所得到的知識與經驗,可能對他的一生有無法估計的影響。
以我三十年在國內外登山健行的經驗,台灣的野外活動環境比諸其他國家,可說是最得天獨厚的,幅員雖小但是景觀變化巨大,有垂直分布的動植物,也有垂直分布的九族原住民遊獵文化的遺跡,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在半天內離開市塵,直赴山野森林的盛宴。加上現在到國外作自助旅行更加風行,國外的資料易於取得,每一個國家所舉辦的旅遊層次,更是提高到進入蠻荒地帶、進行野生動物的拍攝、激流泛舟、高地健行、浮潛……等活動,因此當今的年輕人可以很幸運地踏入更開闊、更廣大的活動空間。
漂鳥運動所主張的,是與我們日常緊張生活完全相反的方式,以更悠閒的心情、更多的體力消耗,投身於大自然中,在健行的過程中,在自助旅社或露營的質樸生活裏,得到肉體與精神的重生。漂鳥運動最理想的情況,是鼓勵所有父母也參與行動,與孩子們共同計劃,共同享受健行的樂趣,讓小孩從小習慣於戶外生活,像德國以及其他國家一樣地蔚然成風。
摘自《與子偕行》/晨星
訂閱:
文章 (Atom)